APP下载

浅谈满族舞蹈

2015-07-13周丹高乙丁

北方音乐 2015年14期
关键词:历史发展宗教特点

周丹 高乙丁

【摘要】满族舞蹈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较强的民族特点与丰富的内涵,本文主要就满族舞蹈与历史宗教的关系,舞蹈的艺术特点进行分析,希望为满族舞蹈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萨满舞蹈;宗教;历史发展;表演形式;特点

满族,作为中国的北方少数民族,满族的根源在于 “白山黑水”之间这片广阔的土地上,满族人民把长白山,黑龙江作为发祥圣地。满族种族源于女真,于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1635年皇太极改女真族为满洲,简称满族。满族民族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满族人民勤劳勇敢,善于骑射,人民素来有着“引弓之民”的美称,而满族人民的文化历史和生活地域决定了满族人民热爱生活,能歌善舞的特点。

一、宗教与舞蹈

满族的舞蹈种类繁多,具有独特的民族气息,然而谈及到满族的舞蹈不得不说最为典型的宗教舞蹈——萨满舞,萨满舞之所欲与众不同蕴含神秘的舞蹈元素,原因除了民族文化特点还有最为特色的原因是该舞蹈中蕴含的满族宗教信仰,这也成为了其舞动来源中最为必不可少的因素。蕴含宗教信仰的舞蹈有着独特的含义和表现形式,宗教、祭祀舞蹈(包括巫舞)是表现宗教观念,宣传宗教思想,进行宗教活动的一种舞蹈形式。在宗教艺术中宗教舞蹈是一种重要的形式,通过宗教舞蹈指的是产生并服务于宗教活动的舞蹈,是与求雨、抗旱、驱鬼、除疫、迎神、送神等各种人类精神生命需求紧密配合的舞蹈。宗教舞蹈是采用舞蹈的结构形式,运用舞蹈的形体语汇,来表现一种包涵的宗教的内核,渲染神佛的威慑力量的独特的宗教文化传播形式。宗教舞蹈以舞蹈为语言,沟通了人与神之间的关系。宗教舞蹈含义丰富,除了象征宗教文化艺术的意义,又诠释着各个不同的民族,不同地区和不同时代人们的审美意识。

满族信仰萨满教,有着崇拜祖先,有祭天、祭祖的习俗。后来,受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影响,崇拜对象变得多元化。萨满舞作为典型的宗教舞蹈,这种舞蹈形式充分的表现了人们愿望及渴求时所表现,体现了人们内心的期望以及期待明天美好的美丽愿望,萨满教不是统一成熟的宗教而仅仅是一种发自民间的信仰活动,但是它对民族的生产,生活以及社会习俗等各种领域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萨满舞作为该宗教的最为传统的宣传方式以一种跳神的形式流传,并产生巨大影响。

二、满族萨满舞的历史发展

“萨满”一词也可音译为“珊蛮”“嚓玛”等。该词源自通古斯语saman与北美印第安语shamman,原词含有:智者、晓彻、探究、等意,后逐渐演变为萨满教巫师即跳神之人的专称,也被理解为这些氏族中萨满之神的代理人和化身。

萨满作为北方民族的原始信仰,起源甚早,在母系制度的社会里已经非常成熟了。萨满基本上指的都是氏族领袖,在中原文化中神化了的西王母,就是萨满兼酋长。

创造天圆地方的盘瓠学说的也是一位女萨满,这位老妇就是萨满,成为犬戎之祖。盘瓠学说的观点意义重大,对天地万物的认识有了新的升华,产生了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天地相合则万物生等等的朴素唯物思想和进化的意识,因之就产生了最原始的信仰,即天地万物的自然崇拜。原始社会时期恶劣的自然条件,落后的生产方式经常发生的天灾人祸致使人们祈求神灵庇护,将希望寄托于神的负责,由此则选择萨满担任人与神之间祈求与信息沟通的职责。

萨满舞是随着原始宗教的产生而产生,动作来源于母系氏族公社到父系氏族公社发展阶段对耕种、采集、渔猎等等劳动生活中反应而来。其意义的最初起源于对自然力量的崇拜以及祈祷,后期发展到对先祖对图腾等祈祷。

三、满族萨满舞蹈的舞蹈艺术特点

萨满舞俗称“跳神”,是巫师在祭祀、请神、治病等活动中的舞蹈表演,这种舞蹈表演形式属于图腾崇拜、万物有灵宗教观念的原始舞蹈。萨满舞的内涵为原始宗教信奉万物有灵和图腾崇拜,舞蹈过程中,巫师手中拿抓鼓,这种抓鼓的应用是法器的同时又是伴奏乐器,巫师的服饰多夸张且色彩明亮,衣服上多带兽骨、兽牙,并且由动物的皮毛为主要材料,如头戴鹿角帽、熊头帽或饰以鹰翎。舞蹈动作也大多模拟野兽或雄鹰的生活习性。

萨满舞的表演形式丰富多种。首先,萨满舞蹈语言是形象多彩的,不仅不同舞者的舞蹈语言各有特点,而且萨满在整个巫术活动的过程中的舞蹈语言也是变化多样的,然而这里主要负责祭神的萨满,无论是双人还是三人或者多人舞蹈,这其中必然有一个,他的舞蹈动作在画面中占主要的中心地位,也更有特点,更为吸引眼球。

第二由于头饰、面具等在原始社会不仅仅是简单的装饰饰品具有一定的神秘色彩。首先是头饰,在萨满舞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在萨满舞中头部的表现形式比较鲜明,用来表现萨满与神交接时的精神状况,其中头饰主要的主要材料为羽毛和鹿角之类;除了头饰外,面具在萨满活动中也扮演着不可缺少的作用,萨满舞蹈中用到的面具一般分为动物面具、神灵面具和图腾面具,这些面具的佩戴是为了增加舞蹈的表现力;

第三萨满舞的舞蹈动作也有着自己的特色,萨满舞蹈的头部动作比较多,让人可以感到其运动节奏。萨满舞者的腰部动作也有较多变化,或给人以刚健有力之感,或让人产生妩媚动人之韵。总之,萨满舞通过头、上肢、腰、手、腿的配合,完成了既具有节奏感又具有丰富意义的舞蹈造型,创造了与狩猎游牧民族生活与原始信仰密切联系的舞蹈形态。

结论

我认为作为中国民间舞蹈在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世代生息演进、流传至今,是中国民族特色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萨满舞虽然有其迷信的一面,但它对各族民间舞蹈的形成发展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其寄托的情感意义更是满族人民在恶劣的环境下,表现的积极、乐观、充满希望的阳光的生活态度。萨满舞以其绚丽的风采得到中国各民族人民以及世界各国的朋友的喜爱与珍视,其传承的必要性不仅仅是作为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被重视,更是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的瑰宝。

舞蹈与人类风雨同舟,悲欢与共,有声有色的装点着生活的道路,承担着民族命运,见证历史的变迁,分享人类的悲欢。萨满舞承载着固有的社会功能,萨满的世界是神秘的,丰富的,需要我们不断的去探索去挖掘,更好的去保存去继承。

参考文献

[1]金秋.关于城市舞蹈文化[J].艺术教育.2008(06).

[2]金秋.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现代阐释[J].中国民族,2008(02).

猜你喜欢

历史发展宗教特点
基督教对欧洲中世纪的历史影响研究
西方音乐学理论的历史发展及其思考
对偶修辞格的研究述略
浅谈羌族舞蹈“莎朗”的风格特征
国家能力的历史发展与政治社会学五元素浅析
人间佛教的社会功能
微信辅助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