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情绪引导下的高二地理复习课例
2015-06-02徐海燕
徐海燕
摘要:本文通过地转偏向力这一关键点为媒介,构建复习思维模式,以实现知识的整合,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提高复习效果。
关键词:积极情绪;薄弱学生;复习课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7-084-1
如何在枯燥的复习教学中,用积极情绪引领薄弱生前行,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笔者尝试采用“调动学生积极情绪”思路而设计的“必修一大气运动、气候、洋流、自然带这几个关联考点的解决”复习课例对全校地理教师展示后,广受好评,被称为“不一样的复习课”。
一、视听导入
为了创设情境和吸引注意,笔者通过筛选和剪接,合成了一则配有音乐和解说的视频,视频包括微风中水波汤漾、地球自转的意义、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形成以及中国南北景观和东西方向景观的演变等内容,让学生在轻松、愉快氛围中走进“必修一重要考点”的复习。
二、知识复习
1.关键词发散。
在“大气运动、洋流、自然带”复习教学中,让学生以“大气运动”和“水由风动”分别作为关键词进行发散联想,每人发散出5~10句话,每句话都带有关键词“大气运动”和“水由风动”。学生按座位顺序说出自己发散的知识点,一般要求第一个学生讲出5句,第二个学生讲出3句,第三个学生讲1句,其余学生依次补充,直至将本节知识点几乎全部覆盖。
关键词发散阶段不要求学生按一定逻辑关系排列知识结构,只求能回忆出相关知识点即可,此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快速思考,调动兴趣,发散思维。
2.构建概念图。
学生发散的知识点往往是零散的,不构成知识体系,可通过构建概念图(网络图)将知识点按一定层次关系构成知识体系。概念图可由学生自主构建,也可由教师构建出主体框架,学生进行补充、完善。
在“大气运动”复习时,教师预先将相关简图画在若干卡片,上课时展示在投影上,由学生补充、完善图。请四组学生上黑板根据教师提供的信息,分别在黑板上板出“七个气压带风带图”、“洋流分布规律模式图”、“全球气候分布图”以及“全球自然带分布图”。其余学生在台下通过讨论、交流、思考其四者之间的关联。多数学生要理顺这几个重要的考点,就必须搞清概念之间的关系,这就求学生在概念水平上思考问题,是一种高级思维。因此,让学生构建概念关联过程,不仅是一个动手过程,更是进行高级思维的过程。
三、盲区清扫
教师可通过学生对知识点的发散和对概念图的构建状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由此知晓学生存在的盲区。在必修一这几个难点的复习教学中,教师发现给学生提供的“季风环流”和“洋流的规律的理解”存在一定的盲区。
对于上述盲区,教师采用了“生画生改”、“生画师改”、“师画生解”三种方式,顺利解决了学生的所有疑问。首先让学生大胆根据自己的理解,尝试在黑板上画出来,当问题出现后,教师让能解决其中某个问题的学生举手示意,然后由这些学生分别到黑板上纠正。所有学生都不能解决的问题就由教师在板图上板出来,同时重新播放视频帮助学生加深印象,并让学生来讲解。当所有学生都没有问题的时候,教师根据自身的经验,再向学生提问一些易被忽视的问题。
在本节复习中,师生共同解决了以下几个问题:
(1)气压带风带是如何形成的?
(2)季风环流是如何形成的?
(3)洋流的分布规律如何理解?
学生经常有这种疑问:洋流分布与气压带风带图有关系吗?教师需要向学生解释:水由风动,比如,微风吹拂下的湖面,引导其思考,从而真正地理解其两者之间的关系,并真正地把握其规律。
(4)气候和自然带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关联?
学生在教师板出两幅图后,总会有着自己的思考和理解,这时候笔者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找不同,五分钟之后,看谁找的又多又好,学生在兴致盎然中,理解把握了这两个重要的知识点。
在盲区清扫环节,学生动脑思考、动口提问或讲解、动耳倾听,将盲区一扫而净,学习的喜悦感油然而生。
四、知识应用
笔者对近5年江苏地理学业水平测试考卷中有关“必修一这几个重难点”的试题进行了分类、归纳,整理。笔者选择了几道典型题供学生训练。学生基本上能顺利解决,说明其学习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在这个环节,笔者让学生以边做边讲、轮流讲解的方式进行,当学生做完一道(或一类)题时,教师只需点名第一位讲解人,当这位学生讲解完,由这位学生“选择”第二位讲解人,依此类推,几乎每个学生都有回答或讲解机会,将“点名选择权”交给学生,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也增强了课堂趣味性,同时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均得到锻炼。对于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由教师负责解决,教师发挥点拨、指导作用。
这节复习课,通过多重刺激开发学生潜能,提高复习效果,同时注重学生的参与度与愉悦感,突出了学生主体性,使课堂焕发出了生命活力,为改进高二复习课教学提供了有效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