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和谐教学策略刍议
2015-06-02陈跃东
陈跃东
摘要:新课程改革对广大一线高中语文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在思想观念上发生根本性的转变,认真领会新课程的理念,并将这些新理念融化到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新课程改革。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语文和谐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7-013-1
一、新课程高中语文和谐教学行为的基本特征
1.开放性特征。开放的教学行为为学生的创造能力、探究精神的发展提供空间,赋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学生可以较多地依据自己的能力和个性来寻找适合的学习方法。尽管这几年教材改革力度在不断加大,然而,语文教材在目前还是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还有许多尚待完善的地方,这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发展的空间。如此这些,要求我们在教学实际中,应力戒照本宣科,注意活用教材,提高教材的开放性。我们知道,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我们的教学应在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跳出教材,对教材做灵活变通、或重组或增加或删补,还可以选取文化内涵比较丰富、深厚的文章或文学作品,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语文的教学面,开阔语文的教学视野,这一切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个性。
2.个体适应性特征。新课程要求把学生过于集中和一致的行为发散开来,使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能得到充分发展。所以,支持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应是新课程标准下有效教学行为的共同特征。适应性教学强调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经验、学习动机、能力倾向等差别的基础上变换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调节教学过程,使教学成为一种动态生成的过程,使不同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的积极性。适应性教学强调的是教师的课堂教学要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要力求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尽力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力,课堂教学要为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因此,适应性教学在新课程背景下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3.反思性特征。教学行为的反思性特征是指将反思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行为经常发生于教学中,它不仅作为一种手段用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也作为一种文化渗透于所有教学行为之中,使教学活动处于理性的关照之下。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进行反思性教学,教师可以通过日常的教学反思转变观念,改进教学策略。抓住教学策略的反思,就是抓住了理论如何联系实际的反思,抓住了教学方法的运用如何适应教学改革发展的反思。如语文教学可以反思这些方面: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策略;积累知识、培养语感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质量的教学策略等。
二、新课程高中语文和谐教学行为的意义
在“教”与“学”双向传递过程中,其能否处于一个和谐的统一体中,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优劣。同时,语文教学不仅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过程,也是一个带有艺术性的创造过程,是一个审美的过程。如果教师能使“教”与“学”的各个环节配合得适当、协调,达到和谐优美的妙境,无疑会增强语文教学的审美功能。
1.和谐教学可有效调控教学关系。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已逐渐成为共识。但是,在教学中,一些教师由于怕丢面子,失威信,为自己巧言自辩,压制学生,或者对不合已意、不理解自己意思的学生采取粗暴的态度,甚至打“拦头棒”,这类现象多多少少都是存在的。因此,通过教学关系的有效调节和控制,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造出一种和谐的有利于教学的环境和氛围,仍是值得我们十分重视的问题。语文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如果能得到有效调控,就能充分发挥师生两方面的积极性,为完成教学任务打下良好的基础。
2.和谐教学可从整体上把握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主要指以课本为基本依据,向学生提供的语文教育信息。它是由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文系列训练三个要素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而每个要素又是一个相对的独立的系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重视每个要素的教育功能,又要注意语文教学的综合性和整体性,使各要素处于最佳的平衡状态,即处于一个和谐的统一的整体中。语文教学应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即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为根本出发点,把审美的和谐与伦理的完善结合起来。“情”、“理”相济,“情”、“理”交融,正是服从这一整体目标的正常之道。
3.和谐教学可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和谐并不是某种凝固不动或一成不变的东西,而是在历时态的变化中产生的。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努力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使这与课程、教学手段的变革,以及教学理论及其相关学科的发展相适应。在实施改革的过程中,必须克服这样两种倾向:一是千篇一律,程式化的倾向。其具体表现是墨守成规,企图以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来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因而语文课往往上得千课一面,缺乏个性和变化,甚至死气沉沉,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能。二是对先进教学经验生搬硬套的倾向。其表现为对国内外的先进教学方法,以简单的态度对待之,生搬硬套,机械摹仿,这种课表面上看起来热热闹闹,但由于不适应教学实际,其结果常常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三、结语
教师的语文和谐教学理想是不可或缺的,但仅有教学理想是不够的。教师要使自己的教学理想转化为理想的教学现实,还必须增强对现实教学的认识,加深对现实教学的理解,增加现实教学的知识。既然教学理想是基于教学现实而又超越教学现实的,教学现实和理想之间就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教师是生活在现实的学校环境中的,教师的教学行为似乎是孤立的个体行为,但语文和谐教学效果却是集体效应。为了实现语文和谐教学理想,为了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必须加强与同事之间的协作与交流,赢得同事专业上与情感上的理解和支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教学环境。因此,在新课程语文和谐教学理想中,我们提出的教学口号是:理解与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