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新媒体时代如何坚守新闻职业精神

2015-05-30张甜

中国广播 2015年2期
关键词:媒体转型把关人议程设置

张甜

【摘 要】本文从新闻的生产规律入手,从多个角度阐述了新媒体时代客观真实、挖掘真相和追根溯源的新闻专业报道原则和职业素养依旧需要遵循,媒介自律、转型、创新发展和拥抱新平台是实现新闻理想的利器。

【关键词】新闻职业精神 把关人 议程设置 专业化生产 组织自律 媒体转型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一、什么是中国式的新闻职业精神?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文化产业包括传媒业的改革向深水区迈进。2014年10月11日正式出台的《深化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以及之前的《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意在国家战略与行业政策层面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及资源整合的进程。面对纷繁复杂的传媒变革,如何把握发展的方向、提高新闻传播能力和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笔者认为,在复杂的舆论生态中要想成为负责任、有担当、有领导力的媒体,必须坚守新闻伦理,提高职业素养,强调新闻职业精神。

在中国,新闻职业精神可以溯源到1991年1月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通过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2009年11月9日最新修订)。它对中国新闻事业的属性、指导思想、新闻报道的原则、使命、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等都做了明确的规定。其中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持“三贴近”原则、反对有偿新闻等是对新闻专业精神和职业素养的具体表述,一直规范着媒体和媒体从业人员的新闻活动。

二、传媒生态环境的现状

伴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传播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和草根力量崛起,媒介生态发生了重要变化,新闻工作者和新闻机构的专业性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此外,传统媒体从业人员的新闻伦理问题不断引发各方关注,这也是传统媒体内在管理体制、从业者专业素养等深层问题的集中爆发。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在信息的发布、传播过程中已无多少优势可言,因为每个人都可以是爆料人、揭秘人、发布者、传播者,同时,人们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网络、手机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快速获得新闻和信息,传统的新闻生产方式和新闻传播模式正在被颠覆。于是有人提出,新闻专业机构已经过时。确实如此?

三、新闻职业精神依然需要坚守

笔者认为,专业媒体想要在新的媒体生态环境中继续保持自己的影响力和引导力,需要坚守新闻职业理想,更多地承担起对新闻事件分析和解读的责任,引导舆论方向,成为主流意见的塑造者和传递者。新闻的专业精神和职业规范甚至比以往更需要被重视。原因在于:

(一)新闻的本质没有发生变化

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自媒体,无论传播介质、手段和路径怎么变,新闻的实质没有改变,就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实,人们对事实真相的渴望,对客观、专业、权威报道的期望没有改变。新闻传播者必须以事实为报道基础,坚持新闻报道的客观性、真实性和权威性,这是新闻活动的基石。

(二)新闻生产需要专业化的介入

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那些新闻表层信息,凡是在现场的人员都可以使用手机等记录和发布,甚至由于地域、关联等因素可以做到比专业媒体更快。但是,更进一步的新闻事实,如对新闻事件的内在原因、新闻事件背后故事的挖掘,以及对新闻事实的分析、梳理、重构、呈现,还得依赖受过专业训练的专业人士去完成。至于对新闻事件的解读、评论,更是需要专业精神和科学理性的态度,不是普通民众可以做到的。打造观点媒体和意见领袖,为受众提供深度解读的新闻和独特的观点,进而增强受众黏合度、依赖性,均需要专业媒体、专业人士的精准介入。

获得2014年第二十四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和中国新闻名专栏荣誉的《连线快评》,是浙江省杭州文化广播电视集团杭州之声FM89的评论类栏目。《连线快评》每天12个整点,高密度、广覆盖滚动播出,针对热点新闻事件、百姓关注焦点,由专业评论员队伍提供视角独特、观点鲜明犀利的原创评论。《连线快评》成功的关键就是拥有100多人的专业评论员智库,其中包括资深媒体人、大学教授、公务员、专业领域的专家和学者等。

(三)新闻内容需要专业“把关人”

新闻传播学核心之一的“把关人”理论,早已界定了在大众传播的新闻报道中,传媒组织是实际的“把关人”,由他们对新闻信息进行取舍、传播。在媒介融合的全媒体时代,同样甚至更加需要专业把关人。专业媒体在长期的新闻实践中,严格秉承“把关人”原则,在信息采集、制作、编排和播出的全过程,都有较为严格的审查、把关和监控机制,形成了较高的权威性。“把关人”不仅需要判断新闻的价值,而且需要熟知新闻传播理论,具有新闻职业敏感,更需要具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并了解不同媒体的特点。在海量信息与虚假信息和垃圾信息充斥的环境中“把关”,需要更高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操守。应该说,现今时代的“把关”不仅体现在政治把关方面,而且体现在如何抢夺更多的可用新闻资源、争抢第一报道权和第一解释权,以及如何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等。“把关人”要以用户思维、市场思维等作为新闻选择的尺度。因而“把关”任务更为复杂、要求也更高,需要“把关人”具有专业素养并遵守职业操作规范。

(四)专业媒体通过议程设置引导舆论方向

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只要对某些问题予以重视,为公众安排议事日程,那么就能影响公众舆论。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播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显著性的方式,影响人们对周围世界及其重要性的判断。专业媒体对议程的设置、话题的讨论、交流平台的搭建等都起着主导的作用。浙江省杭州电视台综合频道的《民情观察室》、生活频道的《市民监督团》、杭州新闻广播的《民情热线》,以及各地蜂拥出现的形式多样的“公述民评”活动等,实质上都是专业媒体扮演了桥梁的作用。倾听民生、传达民意、实施舆论监督、推动意见各方的参与,最终促成问题的解决。

值得注意的是,网络由于它的即时、开放、互动性而往往成为突发公共事件的首发媒介,迅速引起人们的关注,形成社会关注热点,甚至影响公众判断和政府决策。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警惕和杜绝的是借助网络散布谣言和不实信息,如:郭美美、秦火火、湖南湘潭孕妇死亡事件、杭州余杭拟建垃圾填埋场群体事件等,通过转载或者“目击+无中生有+添油加醋+随意播发”的方式,生成、传播虚假信息,甚至一度左右舆论导向,破坏了社会的稳定,这从反面印证了坚守正确新闻价值观的必要性。

(五)传媒产业的健康发展依赖专业化生产

《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14)》指出:未来十年,中国传媒业有望迎来新一轮增长。①根据普华永道的统计数字,2014年中国传媒产业规模将超1万亿元人民币,2018年将达到1.6万亿元,GDP占比达到5%。②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以用户为中心,提供更快捷的渠道和更精准的信息才是成功的关键。未来内容供应商可能会走集约化发展道路,内容生产呈现类型化趋势。虽然自媒体、意见领袖或者某些夺人眼球的微博、微信能够一时在舆论场里占据先机,但整体上专业制作的内容才是传播的主流。专业化、集约化、产业化才能节约成本、提升水准、细分类型、深度开发,这是社会生产发展的基本规律。传媒业也不例外。

四、如何坚守新闻职业理想

在新媒体语境下,新闻工作者和媒体要重新认识自身角色,并且积极应对角色转变,更好地推动新闻业的发展。

(一)加强自律,重塑职业形象,赢得公众信任

公共利益至上,追求真实、客观,恪守专业伦理,这是对新闻工作者的专业要求,是媒体必须承担的责任。区别于传递信息见闻的普通公众,一家负责任的媒体需要有社会担当的自觉、对当今时代的冷静观察和思考,以及揭露真相的勇气和推动问题从制度层面解决的智慧。近些年,出现了新闻记者或者新闻机构利用职务之便发布虚假新闻、以盈利为目的批评式报道等负面事件。究其原因,正是由于对新闻专业精神的失守,抛弃了公众知情权的捍卫者和公平正义的守护者的定位,搁置了职业道德准则,放松了自我约束。写下“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的新闻圣徒沈颢承认自己在职业生涯里,曾经一直坚持正义、爱心和良知的新闻价值观,但后来工作职责发生了变化,作为媒体人和媒体的经营管理者,在现实操作层面,确实违背了新闻操守层面的基本观念。③新闻媒体必须保持警醒,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积极向上的新闻价值观,坚守行业操守和职业精神,加强自律,才能重塑媒体形象,赢得公众的信任。

(二)适应变化,推动自我转型

媒介融合时代,新闻工作者应认识和适应自身角色发生的变化,将自身定位于新闻、资讯以及服务的观察者、发现者、重组者、调查者和发布者,秉承新闻职业精神,深入挖掘热点新闻和事件背后深层次的问题。不断提高专业素养,提高对传媒变革全局的认识、把握、判断能力。做到既有专业知识又懂新闻传播规律,能够熟练地运用各种新技术,拥有适合时代的话语体系和较高的综合传播能力。

(三)拥抱新媒体,善于利用新平台

新时代的新闻工作者应当掌握和利用新媒体传播技术。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有效融合,需要取长补短。传统媒体除了坚守主流文化精神,坚守政治底线,坚守职业精神,也要积极拥抱互联网平台,以产品、市场、用户的思维,生产高品质的新闻产品,争取可持续性发展。在开放、互动的全新环境里,新闻的发布、转发、评论过程被不断证实、补充、深化,坚持了新闻专业报道所要求的新闻真实、客观、公正,为新闻专业理想的实现提供了新平台。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吴飞教授认为,新媒体传播技术使传统的专业新闻工作者的舞台更宽广,赋予新闻专业主义理想更大的空间,因为更专业的报道和更专业的呈现,即使在多媒体融合时代,依旧是人类对新闻传播活动的不变期望。④

(作者单位:杭州文化广播电视集团)

(本文编辑:莫玉玲)

猜你喜欢

媒体转型把关人议程设置
新媒体时代更需要“把关人”
新媒体时代报媒“把关人”的角色定位
“互联网+”时代传媒对媒介域“私有化”的应对
从“赵薇事件”再议传播学经典理论
陕西中波频率的经营困境与出路浅析
广电媒体转型中的角色冲突及对策
“第三次浪潮”下传统媒体与互联网的融合与转型
论奇观电影中的期待快感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
如何讲好南海人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