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式设计实践教学在三大构成课程中的开展
2015-05-30伍坚
伍坚
内容摘要:项目式的教学模式近几年在全国各大高校的教学改革中呼声很高,我区各大高校中的很多专业课程都开始引入这种教学模式,而在设计类专业中也是如此。而笔者通过总结自身几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以后,决定把这样的一种教学模式引入大学一年级学生的课堂中,虽然是有所风险,但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得出的成果看来,这样的教学改革是可行的。引入项目式的设计实践教学模式到三大构成的课程中,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也因此设计出了很多优秀的设计作品,笔者在本文中就将详细讲述项目式设计实践教学在三大构成课程中的开展过程及其教学成果,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在今后若继续沿用这种教学模式应注意的一些地方,及这样一种教学模式应该具备怎样的教学条件及师资力量与教学设备才能更好的开展项目式设计实践教学模式。希望通过个人的教学探索能为推进设计专
业教学改革尽些许绵薄之力。
关键词:项目式 教学模式 教学改革 设计实践 三大构成
设计类专业学生在大学四年的时间里不但要学习相关的设计理论知识,还需要大量的设计实践,设计类专业的课程学习必须通过实践来巩固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并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才能为今后的就业打下扎实的基础。因此,我国各大高校的设计类专业都会在教学大纲里设置实践教学的环节,为了在教学中更好的引导学生开展设计实践,现如今许多高校中都开始引入项目式的教学模式到各类设计专业课程之中,而这样的一种教学模式的引入也是笔者在下文要详细阐述的内容。
1.项目式教学模式的定义。
项目是指一系列独特的、复杂的并相互关联的活动,这些活动有着一个明确的目标或目的,必须在特定的时间、预算、资源限定内,依据规范完成。项目是为创造独特的产品、服务或成果而进行的临时性工作。这也是当今社会中最常见的工作形式。
所谓项目式教学的意思便是通过引导学生去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尽可能的发掘学生的创造潜力,通过引导学生去解决在项目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也是在为学生今后进入社会工作打下基础。
2.三大构成的概念及三大构成课程在整个设计类专业教学中的地位“构成”是一种造型概念,指的是将不同形态的几个元素重新组构成一个新的元素。
三大构成即是: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的总称。
平面构成主要在二维空间中通过点、线、面的形式来描绘物体形象,通过探索各种元素的构成规律,造成既严谨又有无穷律动变化的装饰构图。
色彩构成是通过学习色彩知识,根据人们长期形成的对色彩的感觉,而产生的一种思维定势,不同颜色的搭配,能够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而色彩构成就是将这些思维定势总结出来,并结合平面构成的内容来更好的表现物体形象。
立体构成是建立在前面两者的基础上,在三维空间中遵循美的原则,使用各种材料将元素组合成新立体造型的过程。立体构成所研究的对象是立体形态和空间形态的创造规律。具体来说就是研究立体造型的物理规律和和知觉形态的心理规律。
这三门课程是现代艺术设计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从近代的世界上第一所设计院校: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的教学模式中沿用至今,这也是现如今全世界各地高校中设计类专业必学的设计基础课程,这三门课程都是一种艺术训练,引导学生去了解造型观念,训练抽象构成能力,培养审美观,为今后的设计专业学习打下基础。
3.现阶段我区各大高校设计类专业在三大构成课程的教学模式。
在来到现在的高校担任专职教师之前,笔者曾在我区的其他几所高校中担任过设计类专业的外聘教师,通过自己的接触和对我区各大高校的走访与研究,笔者发现现阶段我区各大高校中的设计类专业在三大构成课程中的教学模式基本在沿用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师向学生传授构成理论知识,然后给出一些优秀的构成作品作为范例去引导学生按要求完成构成作业,基本是学生运用构成的形式来描绘物体,教师再对其作品给予讲解。
这样的教学模式是从近代有设计专业开始就一直沿用的形式,是通过要求学生完成一定程度的设计作品数量来提高设计作品质量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对于热爱设计的学生来说,固然是一种非常稳扎稳打的基础训练形式,但如今校园生活丰富多彩,各类诱惑太多,若不是潜心向学的学生,很难静下心来专注于课程学习,而我国高校中的设计类专业学生并非人人都对设计专业抱有极大的兴趣,因此应用这样的教学模式很难保证每一个学生都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持久的热忱。在我国高校设计类专业任职的许多优秀教师也早已发觉这种教学模式的弊端,因此引入了各种形式的教学改革措施,而笔者把项目式设计实践教学引入三大构成课程中的最初想法,也是在与一位高校设计专业教师共事时,由她在教学实践中实施的一些教学改革措施所启发的。
4.项目式设计实践教学在三大构成课程中的开展及取得的教学成果。
笔者所在的高校,在设计类专业中的教学计划里每门专业课程都配有一个相同课时的专业实践课程,三大构成课程也是如此,这样的专业实践课程的设置引导笔者开始思索如何能把这些课程上得与前面的专业课程有所不同,又如何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让学生真正掌握课程所学知识。带着这些思索,和自己几年下来的一些教学经验的积累,参考了其他院校的一些教学模式,笔者决定在14级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把项目式的教学模式引入到三大构成的课程之中。
项目式的教学模式引入设计类专业教学并不是一个新鲜的事情,在我国许多高校的设计类专业中都有应用这样的教学模式,只不过大多是到了大学二年级甚至是大学三年级的设计专业课程中才开始,而在大学一年纪的设计基础课程中却很少见有高校在这个阶段引入项目式的教学模式。笔者在教学中积极响应学校推进教学改革的号召,与艺术设计教研的领导与同仁详细讨论后,开始在三大构成课程的每个实践课程中开展项目式实践教学。
笔者在三大构成每门课程的正课中继续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来引导学生学会课程的基本知识,每门课课程中这样的训练过程只占有两周的时间,两周的基础训练后就开始为期两周实践课程,在实践课程中开展项目式实践教学,用项目要求的形式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课程知识,通过开展设计展览的形式,鼓励学生让设计作品走出班级,向全校的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同时也要求学生把自己的设计作品拿到校园各处售卖,让设计作品走向市场。同时在平面构成的课程实践中就开始引导学生团队合作,合力完成设计项目。之后的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也都是如此,在严谨与宽松的教学环境中循环。
上述的教学改革举措在14级艺术设计专业的4个班中实施后,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对设计专业的学习兴趣,在轻松与欢乐的学习环境中既学到了知识又收获了友谊,也锻炼了每个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市场调研、收集素材、交流等使所学知识和技能能够面向企业与市场,并且通过这个过程积累了大量的工作经验,将来离开了校园就能够尽快适应工作,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5.项目式教学模式如何能更好的在设计专业课程中开展。
通过上述的教学改革,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如何能更好的把项目式教学模式引入设计专业课程中,笔者对实践过程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如下几个方面的总结:
首先,在引导学生进行设计实践的过程中遇到比较大的问题就是学生的团队合作问题。在团队合作中出现了如项目组成员的设计创意都有所不同,很难达成统一共识,或是有些项目组的成员在团队中混日子、不作为等等问题。因此作为老师,就必须引导学生在自己的团队中选举出一个领队人物,让这个组长在考虑到每个成员的优劣基础上,给每个项目成员分配任务,并带领项目组成员共同完成设计任务。
其次,作为设计类专业的高校教师,要有勇于创新的教学思维,不能一成不变的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要在吸取传统教学模式优点的同时紧跟时代变化的步伐,推动教学改革,才能为社会输送优秀的设计人才。
再次,在学生进行设计实践的过程中,不可能一直处于封闭式的教室中,设计创作要走出去才能获得更好的设计灵感,因此校方应大力支持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校外实践,如组织学生观看设计展览,或把设计作品拿到校内、校外人流量大的地方售卖,用这样的方式来了解市场需求才能创作出更符合商业需求的设计作品。
若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能具备上述的师资力量与教学条件及设备,就能让项目式的教学模式更好的在设计专业课程中开展。
6.结语。
笔者踏入高校教育界不过几个年头,通过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得出了些许教学经验及教学反思,于是有了上述的这些关于教学改革的思路,这也是笔者对教学改革方式的一次探索,期望笔者渺小的探索能为我校设计类专业今后的教学改革提供些许参考,也期望自己的研究能为高校的教学模式改革添一份力量。
本文也是笔者所参与的课题《建设服务东盟的艺术设计校内实训基地的探索》的阶段性成果之一,期望通过自己的这些教学思考,为课题的完满结题尽些许绵薄之力。
在此,谨向那些曾经在历史的长河中,为推动教学事业不断前进的优秀教师致以崇高的敬意,正是他们的存在,为我们今天的教学改革留下了无穷无尽的灵感。
参考文献
1.《世界平面设计史》王受之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
2.《构成设计基础》吴化雨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年
3.《20世纪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史》秦菊英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年
本文为2014年广西外国语学院校级教改项目《建设服务东盟的艺术设计校内实训基地的探索》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广西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