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文化下中国教育传播方式的转变

2015-05-20刘丽芳

教育界·下旬 2015年2期
关键词:转变

刘丽芳

【摘 要】现代文化下,中国教育传播方式从实体的报刊、书本,一步步发展到网络中的视频、微博。然而,伴随着对现代文化的批评,现代文化背景下中国教育传播方式的问题已逐渐暴露。本文旨在从课堂教学传播、远距离传播、自学传播三个维度分析当前中国教育传播方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现代文化 教育传播方式 转变

一、概念界定

(一)现代文化

现代文化形成于现代工业化时期,伴随着自然的数学化、研究方法的完善和科学建制的分科与分层,近代文化完成了其理性化的过程。基于对传统文化与古典文化的传承,文化创造者对自然、社会和人生进行深刻體验和反思后所创造的现代文化,大都具有高度的个性与独创的风格,成了完整统一的有机结构,是一种反商品化的纯文化、形而上的精神性产品。现代文化以科学为理论基础,讲求理性与逻辑,实验探究与证明。其中,达尔文的进化论、牛顿的力学理论与弗洛伊德对于自身的探究,都为现代文化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二、现代文化下中国教育传播方式的问题分析

(一)课堂教学传播的问题

现阶段中国的课堂教学深受法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四段教育法”影响,大多都是以教师为课堂的中心,重视书本上知识的传授,但是这样导致的缺点也是明显的。重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势必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忽视了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实践在教学传播中的作用,容易将学生培养成“学习机器”、高分低能。这一现象在中小学尤为常见。当然,现在也有不少的课堂继承了杜威的教育观念,形成了以学生为课堂的中心,重视学生的主动性与亲身实践,这是很有意义的。但是,它缺乏系统的书本知识的教学,使实际脱离了理论的概括与指导,最终不利于面对当前的应试教育。

(二)远距离传播的问题

第一,远距离教育中,学生可以通过视频看到老师的形象、听到老师的声音,比如说,新东方网络教程、哈佛的网络公开课。这样的途径无疑为教学带来了便捷,但是,正因为采取的是将教师与学生分开进行教学的途径,面对冰冷的音频、视频,会让学生与教师不自然地产生了隔阂感,不利于教学过程之中师生情感的交流。

第二,远距离教育能够最大化地突破时空的禁锢。在电视传媒中,CETV中国教育频道,作为教育方面的权威媒体,它的传播层面多、传播内容广;另一方面,远距离教育对于学生没有“门槛”要求,无论男女老幼都能够参与学习。但是,就是因为这一方面,导致了学生数量过多、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远距离传播虽然能很好地满足教学需求,但同样因为对于学生学习没有“门槛”,也使得教学时,教师无法全面地考虑学生个体的学习水平与学习接受程度,最终造成教学质量的大幅降低。

(三)自学传播的问题

第一,自学传播缺乏计划性。学习什么?如何学习?这些都依赖与自学者自己来制订学习目标与计划,这就无疑为自学者增加了不小的困难。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学习的效果与效率都不甚乐观。

第二,自学效果的好坏与自学者自身有很大的关系。自学者要有依靠自己就能获取知识的能力。自学者有了更多的自我的时间,学习没有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在这样自由的学习环境里,要求他们更多地依赖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自觉性与积极性,否则是很难完成学习任务的。

三、现代文化下中国教育传播方式的转变

把握现代文化的内在矛盾性,一种很有效的办法是矛盾论,这源自于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思想。马克思曾经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等矛盾对立的范畴系统地阐发了现代社会的矛盾运动。依据这一思想,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教育传播方式的转变:教育传播是一个包含复杂因素构成的矛盾体,其中各种不同因素相互间的作用构成了教育传播发展的内在动力。在现代文化的内在矛盾性引发了高度关注的当下,我们可以通过上述角度来分析如何实现我国教育传播方式的转变。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我们需要做到对于历史的继承。伴随传媒的革新与发展,教育传播也经历了三个阶段:远古时期的口头教学;纸质传媒的出现为教育传播带来了进步,出现了报纸、书刊等传播新途径;如今,网络为教育传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方便与快捷……伴随着文化的不断进步,西方文化对我国的影响日益深刻,我们更加需要汲取我国文化传播中固有的优良传统,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此外,要辅之以现代的发展。现代科技进步,推动了当下社会群体观念的更新。在文化发展甚至发达的情况下,教育传播方式要适应地进行改变。

接着,从个体自身来看,如何做到教育传播方式的转变呢?首先,要学会终生学习。当今社会,文化发展得非常快,每一秒、每一分钟知识都在飞速更新,也就是说,我们现在学习的知识,在未来很可能就只能用得上一部分甚至可能根本就用不上。所以,在大学学习中,我们要学习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更要学习如何跟上时代的步伐,来更新、扩大自己的知识范围。当然,从学习阶段来看,除了利用多渠道获取教育信息外,我们要综合利用起上述主要的三种教育传播方式,更多地要进行自主的、综合性的学习。

四、结束语

教育涉及面广泛,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正如钱伟长先生所说:“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为了让教育兴国,培养出能够肩负起中华重任的、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的跨世纪的一代新人,我们要始终坚持不懈地进行关于教育、教育改革与创新的探索,深入思考如何做到教育教学改革。教育传播作为教育中必不可少和尤为重要的环节,就更加值得我们去思考、探究。

【参考文献】

[1]钱伟长.论教育[M].2006.

[2]艾伦·斯温伍德.文化现代性[M].周宪,译.2010.

[3]向世陵.传统哲学的现代反思传统、现代、后现代与中国哲学的价值[D].

[4]于伟.现代性与教育[M].2006.

[5]南国农,李运林.教育传播学[M].1995.

猜你喜欢

转变
浅析初中英语教育中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构建小学高效课堂的点滴思考
现代人类迁移与信息、文化流动的双向不对称现象
二郎神形象转变之我见
浅谈问题学生的转化
论艺术院校体育教学观念的转变
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管理模式转变分析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的转变及对策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试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