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ley手法复位和Barbecue翻滚手法复位治疗耳石症效果比较
2015-05-20杨学峰陈文亚郝冬琳
杨学峰,华 敏,陈文亚,郝冬琳
(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江苏213000)
耳石症(otolithiasis),又称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指头部迅速移动至某一特殊位置时出现的短暂阵发性眩晕,并伴有眼震。持续时间短,一般为数秒至数分钟。常伴有恶心和呕吐,病程时间长短不一。多发于中年女性。治疗方法包括药物辅助治疗、手法复位[1]和手术治疗等。本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对收治的耳石症患者77例行手法复位治疗效果明显,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耳石症患者77例,男29例,女48例,年龄18~76岁,平均51.3岁。其中后半规管型患者38例,前半规管型患者24例,外半规管型患者15例。77例患者均符合标准:(1)患者将头迅速旋转至某一位置时随即出现的短暂性阵发性眩晕。(2)变位性眼震试验结果显示为阳性;(3)排除中枢病变、心脑血管疾病、椎动脉供血不足等。
1.2 诊断标准 依据2007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发布的诊断标准[2],即对所有患者进行头位迅速变化是否出现短暂眩晕测试和变位性眼震试验。变位性眼震试验包括两种[3]:(1)Dix-Hallpike 变位试验,也称为Barany检查或Nylen-Barany检查,为前、后半规管耳石症的检查诊断方法。(2)滚转试验(Roll Test)为外侧半规管耳石症的检查诊断方法。
1.3 疗效评估 依据2007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发布的疗效评估标准进行评估[2]。(1)Ⅰ级(痊愈):位置性眼震或眩晕症状消失;(2)Ⅱ级(有效):位置性眼震或眩晕症状缓解,但没有消失;(3)Ⅲ级(无效):位置性眼震和眩晕症状没有缓解,甚至加剧或转化其他类型的耳石症。
1.4 方法
1.4.1 Epley手法复位[4]:对确诊为后或前半规管的62例耳石症患者采取Epley耳石复位治疗。(1)患者取坐位,头向患侧转45°,然后在治疗师的帮助下迅速躺下,颈后仰,取卧位,头走出床沿向下垂30°;(2)头缓慢向健侧方向转90°,此时头与仰卧位方向呈45°;(3)患者头和身体同时再向健侧方向转90°,侧卧于治疗台上,此时头与仰卧位方向呈135°;(4)缓慢回到坐位,头向前倾30°。
1.4.2 Barbecue翻滚手法复位[3]:对确诊为外侧半规管的15例耳石症患者采取Barbecue翻滚手法进行复位治疗。(1)患者取坐位,在治疗师的帮助下迅速躺下,取仰卧,头部和身体一起向患侧方向旋转90°,取患侧侧卧位;(2)接着头部和身体一起再向健侧方向旋转180°,取健侧侧卧位;(3)接着头部和身体一起再向健侧旋转90°,取俯卧位;(4)接着头部和身体一起再向健侧方向旋转90°,取患侧侧卧位。
Epley和Barbecue翻滚两种手法复位都是4个步骤为一个治疗循环,若在旋转过程中出现眩晕则停止转动直至症状减轻或消失后再继续,其中Epley手法复位每一体位保持1min,Barbecue翻滚手法复位每一体位保持2min。每次治疗循环过程间隔5~10min,直至患者没有眼震与眩晕的症状出现。
2 结 果
77例耳石症患者均接受Epley手法复位或Barbecue翻滚手法复位治疗,分别于1周和1月后复查,见表1。其中1周后60例痊愈,15例有效,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7.4%。1月后72例痊愈,4例有效,1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8.7%
表1 耳石症患者接受手法复位治疗1周和1月后效果 例
3 讨 论
耳石症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周围性眩晕,目前,随着医学的进步,国内外对耳石症的研究越来越多。耳石症是指患者头迅速旋转至某一位置时随即出现的短暂性阵发性眩晕和眼震。头部运动到某一特定位置时诱发的短暂眩晕,并伴有眼震。耳石症好发于中老年人,特别是女性患者,高峰期50~70岁,可以是单侧发病,也可以是双侧同时发病[5]。
目前在临床上,常用Dix-Hallpike变位试验来确定后半规管或前半规管,结果显示患耳向地时出现垂耳上视性旋转性眼震时为后半规管型耳石症,显示患耳向地时出现垂直下视性旋转性眼震为前半规管型耳石症;常用Roll Test来确定外侧半规管耳石症,结果显示水平位置性眼震,表现为水平向地性眼震(与半规管结石有关)或水平离地性眼震(与嵴顶结石有关)为外侧半规管耳石症。
耳石症的发病机制主要存在两种学说[6]:(1)嵴顶结石学说:内耳迷路椭圆囊变耳石变形后脱落而形成碎片,当患者头部迅速移动至某一特殊位置时,碎片粘附于半规管壶腹嵴顶部,患者半规管感觉神经末梢受到刺激而引起眩晕。(2)半规管结石学说:内耳迷路椭圆囊内耳石变形后脱落而形成碎片,游离于近壶腹峪处的半规管内淋巴中,当患者头部迅速移动至某一特殊位置时,碎片在内淋巴流动,推动壶腹嵴偏移产生眩晕。
针对耳石症的发病机制,根据患者受累部位的不同,给予不同的手法复位治疗,通过对头部做定向的活动,使脱落的耳石回到内耳迷路椭圆囊内,不再刺激半规管感觉神经末梢,从而缓解患者的眩晕症状。Epley耳石复位法是借助定向的头位活动及摆动,使脱落的耳石依靠自身重力从后或前半规管重新回到椭圆囊内,不再影响半规管的动力学作用,从而消除临床症状,是治疗后或前半规管耳石症最常用的方法。Barbecue翻滚耳石复位法是根据半规管耳石的假说及HC与椭圆囊间的关系而建立的,通过连续向健侧方向旋转270°,使脱落的耳石沿重力方向不断移动,最终从半规管回到椭圆囊内,从而消除临床症状[7],是治疗外侧半规管耳石症最常用的方法。尽管耳石症患者有自愈的可能,但手法复位操作简单,效果显著,可明显缩短病程。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均经过短暂眩晕测试和变位性眼震试验,结合病史而确诊。77例患者中经手法复位治疗1周后复查,60例痊愈,15例有效,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7.4%。1个月后复查,72例痊愈,4例有效,1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8.7%。本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其中1例女性高龄患者因手法复位配合欠佳而治疗无效。从治疗效果来看,对于不同的耳石症患者分别采用Epley法进行复位和Barbecue翻滚法治疗均有效。
在对耳石症患者进行手法复位治疗的过程中最常出现的不良反应是眩晕,对于症状较重的患者,建议休息直至眩晕症状有所缓解后再继续治疗。大部分耳石症患者在经过手法复位治疗后,头部迅速旋转引起的短暂性阵发性眩晕症状消失,变位性眼震试验结果显示为阴性,说明手法复位治疗耳石症是疗效是显著的。
[1]刘海凤,朱军.Barbecue翻滚法联合Gufoni法治疗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 41 例[J].2015,29(2):181-182.
[2]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依据和疗效评估(2006年,贵阳)[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7,42(3):163-164.
[3]王超,陈卓,黄辉.手法复位结合心理疏导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58 例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3):103-105.
[4]司爱丽,吴盛华,乔春艳,等.耳石复位法治疗良性位置性眩晕 65 例报告[J].中国医学创新,2009,6(20):86.
[5]韩琳,静媛媛,马鑫,等.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自愈性探讨[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4,12(2):228-230.
[6]史鹏,高琳,荣钦锋.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疗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9(13):32-33.
[7]庄建华,黄坚,赵忠新,等.水平半规管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研究[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5,18(6):412-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