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中的学情分析
2015-05-13代晓玲
代晓玲
【摘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一直是近年来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学校的工作重点。那么如何做到减负不减质,如何做到减负增效则成为我们一线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分别从学习者特征、学习目标、学习内容特征、学生主体策略设计、教师主导策略设计等方面,探索了小学语文学科低段“学情分析”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学情分析;减负增效;备课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一直是近年来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学校的工作重点。如何做到减负增效则成为我们一线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难题。笔者认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保证,是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主要措施。而备课时对学生进行学情分析则成为提高教学实效性的前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备课时只有从学生的实际需要、能力水平、认知倾向等方面进行分析,才能设计出最有效的教学方案,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下面从“学习者特征”“学习目标”“学习内容特征”等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学情分析。
一、学生特征分析
(一)学生现在的学习特征和能力
调查我校本届一年级学生特点,得出如下结论:
1.识字方面: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91%的学生已经掌握一些简单的方法来识记生字。
2.阅读方面:能够借助课文中的图画阅读课文的学生占70%左右,30%—40%的学生能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简单词句的意思,具有初级的阅读能力。
3.质疑方面:具有较高的质疑能力的学生大概占7.8%。另有31%的学生能够质疑。
4.独立思考方面:能较好完成学习任务进行独立思考的学生大概有30%-45%的学生需要借助老师或者同学的提示才能完成,还有25%的学生通过思考完成学习任务的困难很大。
(二)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
1.写字方面:低年级学生具有观察时间短、目的性不强、精确性不够等特点,因此在观察汉字的结构时极易出现不细心,常常笼统、模糊,只说出客体的具体个别部分。在书写生字时,出现结构不美观、笔画错误。
2.朗读方面:本单元学习的内容有些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内容,70%的学生应该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但是在个别语句上还是需要教师的指导。
3.思维方面:本单元学习重点是“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学生在理解各篇文章解决问题时所用的方法及思考过程会比较困难。80%左右的学生需要教师的启发及提供学习支架,因此要为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创造自由、开放的发展空间,以便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4.收集学习资料方面:90%的学生独立查阅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还是比较弱。
二、学习目标
1.学生能够借助学校门户网站资源平台的“识字模块”识记并掌握66个生字,正确书写30个汉字,准确率达到100%。
2.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单元课文。
3.按照课前自学指导书的要求,围绕单元主题组织学生进行学习资源的收集,开阔学生的视野,巩固字词的识记,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分析学习内容特征
(一)分析内容所处的地位,理清教材知识体系
以专题组织教材是本册教材编排的特点,每个单元都有自己独立的学习主题,本单元与前后课文之间有内在的联系,相互照应。
(二) 教学重点
1.识记并掌握本单元我会认的生字并能熟练运用,能够正确、规范地书写我会写的生字并能熟练运用。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理解并感悟:遇到问题,要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
四、学生主体策略的设计
1.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自学指导书进行自主性的预习。让学生体验预习、自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反思问题的过程。
2.交流讨论:学生参加小组合作学习,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有关内容。
3.信息检索:学生自主查找资料、整理资料。
五、教师主导策略的设计
1.合作教学:教师成为学习活动中的有效引导者、平等合作者,所设计的问题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采取行动,充分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建立一种和谐、愉悦的师生关系。
2.情境教学法: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新课程标准,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充分整合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文章的兴趣,促进学生思维联结。
3.示范讲解:在指导学生书写汉字和理解文章内容时,教师要进行示范讲解,有利于学生进行深入的学习。
4.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师借助信息技术作为情境创设工具、交流协作的工具为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进行信息加工的认知工具,成为彻底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工具。
5.问题导向法:教师要根据本单元每篇课文的“主线”,设计问题,使学生产生阅读兴趣和阅读期待,从而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结语
学情分析是教学的切入点,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针对学情的需要性和适应性展开,以学生学情为依据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才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1]周一贯.“学情”,不该遗忘的教学资源[J].中国小学语文教育论坛,2003(6).
[2]王荣生.根据学生学情选择教学内容[J].语文学习,2009(12).
[3]周晓阳.基于“学情判断”的教学有效性观察与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 2010(2).
(编辑:刘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