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情分析不准对教学质量影响的例析
2016-12-01王明亮
王明亮
摘 要:学情分析是教师实施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做好充分准确的学情分析是十分有必要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了学情分析的重要性,尤其是借班上课时,不做好学情分析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本文通过四个典型案例,对学情分析不准确或不充分进行阐述和分析,并针对每个案例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以此提醒广大教师提高对学情分析的重视程度。
关键词:学情分析;不准确;教学质量;案例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6)10-0009-02
学情:是指学习者在某一个单位时间内或某一项学习活动中的学习状态,它包括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思路、学习进程、学习效果等诸多要素。这里的学习者既指个体,某个学生;也指群体,整个班级。学情是动态的,它是在不断地变化中的。学情分析,实际上就是教师对其教学对象的了解与把握,是教师进行有效指导与实施教学的前提。教师只有充分掌握了班级的学情后才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出预习指导与课堂教学措施。在体育教案设计中,笔者发现大多数老师对学情分析是大概笼统的,只是对年龄阶段的学情进行简单复制粘贴,没有对学习对象具体的学情进行分析了解。这样就导致学情分析的不准确或不详细,学生在课堂学习时有“吃不饱”或“消化不了”的现象,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所以,准确分析学情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
一、身体健康现状对教学质量的影响
1.案例阐述
A老师在一次镇级公开课中,借班上课。该老师上课的班级由于前段时间水痘爆发,很多同学感染了水痘,大病初愈刚来学校复课,医生和家长都嘱咐学生要注意休息和不宜大运动量的活动。由于该教师课前没有做好充分准确的学情分析,没有及时掌握该班学生身体健康状况,还是按照原有的教学设计上课。该课教学内容是“弯道跑”,而且A教师的设计中很多教学环节都是大运动量。最后,在上课过程中,不断有学生请假,导致最后教学分组人数偏少,无形中又增加了练习运动量,坚持完成练习的学生呕吐状况频出,最后公开教学草草收场。这样的教学场面连观摩教师都替他捏了一把汗,教学质量可想而知。
2.案例分析
该案例中,借班上课的授课对象大多是大病初愈,身体状况不佳,不适合大运动量活动的学生。但A教师在事先却没有了解到这个情况,可以说对学情完全不知情,课前的学情分析大概也是敷衍了事。授课对象的身体健康现状是执教者课前必须要了解和掌握的,只有充分掌握了学生的身体现状,清楚学生的健康状况,才是教师顺利实施教学的保证。像案例中大面积学生大病初愈的情况,上课教师只要课前稍微做一下了解,把学情分析做好,完全可以避免出现课中的状况。所以,学生的身体健康现状是执教教师必须要掌握和清楚的。
3.解决对策
(1)课前或事先向执教班级班主任了解一下学生的基本健康状况,防范于未然,再针对实际情况做出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
(2)假如是有提前接触的机会,在接触学生时可以向学生了解一下他们的健康状况,做到心中有数,教学设计就会有针对性,避免出现临时状况。
(3)假如在有可能调换班级的情况下,建议调换授课班级,对自己和学生都是有益而无害。
(4)如果在已经没有调换班级的可能下,针对学生健康状况,临时修改教学设计,使得学生的身体能承受你的教学。
二、运动能力基础对教学质量的影响
1.案例阐述
B教师在一次市级“送教下乡”活动中,也是没有充分了解和掌握上课班级学生情况,以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本校学生为对象设计教学,严重影响了最后的展示课教学质量。B教师教学内容是“抛掷轻物”,该教师课前也是精心准备,自制纸质投掷轻物。B教师在自己学校磨课时,学生投掷轻物距离在6~8米,该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就把投掷距离设置为10为优秀,本以为这样“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目标会刺激学生的练习积极性。但B教师课前对送教班级学生学情分析不够,该班是一个以民工子弟占绝大多数的班级,学生年龄普遍偏大,运动能力较强。实际教学中,学生轻易就能达到10米的优秀成绩,反而导致学生对练习提不起兴趣,造成练习积极性不高,学生厌倦练习的场面,严重影响课堂教学质量。
2.案例分析
该案例中B教师是“送教下乡”展示课,授课对象完全可以事先了解和接触,而且送教对象是农村学校,民工子女偏多,这些学情教师上课之前应该都可以了解到。但B教师在学情分析时,以自己学校学生为分析对象,完全忽视了授课对象的实际情况,对学情分析没有做到准确实际。这是我们很多教师做学情分析的缩影,往往以自己学生为分析对象进行分析,没有考虑到实际授课对象的情况,造成教学失误。这是教师学情分析中的定式思维方式,以某一固定方式去思考周边的所有事情,忽视了对象的实际情况。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错误,同时也告诫所有教师,学情分析时一定要考虑到授课对象的实际情况。
3.解决对策
(1)事先向该班体育教师了解学生的运动基础和运动能力,做到心中有数,制定相应标准时要因班而异,灵活机动。
(2)了解到学生的运动能力后,针对学生制定出层次教学、差异教学,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3)在实际教学中,出现这种状况后,教师要做出应变措施,例如提高优秀标准、增设更高级别奖项等等,要随着学生的变化进行动态教学变化。
(4)在实际教学中,出现了运动能力超强的学生,发挥其优势可以让他当小老师,这也是教师灵活施教的表现。
三、心理情绪状态对教学质量的影响
1.案例阐述
C教师在一次市级公开教学中借班上课。C教师的教学内容是“蹲跳起”,在教学中,有多次向学生提问需要学生踊跃回答问题的环节。C教师所执教的班级学生思维活跃,积极性高,气氛容易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意愿强烈。当教师有问题需要回答或讨论时,他们都表现得很积极踊跃,恨不得老师的每个问题都由自己来回答。所以,当C教师向学生提问时,学生表现得很兴奋和积极,导致回答问题环节时间超出预设时间,C老师也感觉到了。所以,在后面的回答问题环节,C老师见有点混乱的回答问题场面,再加之时间过长,不由心生急躁,呵斥了学生一番。从这个环节开始,该教师的情绪受到影响,严重影响了后面的教学,导致那堂课效果和质量都不高。
2.案例分析
该案例中C教师对学情了解不够,同时也没有做好充分的心理和教学准备。学生的心理和情绪等状态是一个动态变化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对于一些班级氛围活跃的班级,教师课前一定要了解到,而且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学设计一定要有应对措施,同时教师自己也要做好心理应对准备。思维活跃的班级课堂氛围最难控制,假如课前你对学情了解不够,没有做好充分准备,可以想象课堂中你会状况百出,难以应对。这样的班级如果教师课前能做到学情充分知晓,利用好学生的活跃思维,往往能成就一堂好课。所以,授课对象的心理情绪状态情况,教师一定要知晓和做好应对措施。
3.解决对策
(1)向班主任和体育教师了解该班的上课情况,了解哪些是活跃学生,哪些是易出状况的学生等等,做好一一知晓,心中有数。
(2)教师要具备良好的心理应对手段,针对课堂中不断出现的状况进行教学手段方法的调控。
(3)在向授课班级教师了解学情时,针对特殊学生可以事前了解,可能的话可以和其谈谈话、聊聊天,以接触他们的心理和情绪变化状况。
(4)知道授课班级的前提下,做学情分析时,可以有针对性地找一些材料进行对策研究制定。
四、特殊个体情况对教学质量的影响
1.案例阐述
D教师在一次市级教研课中借班上课。D教师执教的内容是“弯道跑”,刚开始教学都是按照他的流程顺利完成。但到了20多分钟的时候,突然有位学生晕倒了,从此扰乱了他的教学流程和情绪。在后面的教学中,D教师的教学明显感觉畏手畏脚,运动量稍微大一点的环节都被他缩减了,强度大一点的环节甚至被删除了。课的后半部分和前半部分呈天壤之别,教学质量严重受损,导致成了一节半堂好课的结果。事后,D教师了解到这位晕倒的学生患有低血糖症,不适合“弯道跑”这样的教学内容,所以运动量一上来就晕倒了,究其原因还是教师对学情的个体分析和掌握不全面。
2.案例分析
特殊个体状况对教学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该案例中,D教师没有对学情中的个案进行充分了解,也可以说对学情没有做到全面了解。针对特殊的学生,教师在学情分析时一定要特别对待。现今很多体育教学事故的出现,就是体育教师对个案了解不够,没有做到做好个案学情分析,导致无法挽回的后果。很多体育教师都抱有侥幸心理,认为授课的班级没有这样的学生,我不会运气这么差,往往事故就发生在这样的侥幸心理之下。案例中,假如D教师能做好个案学情分析,避免出现晕倒现象,这堂课应该是一堂好课,甚是可惜,个案学情分析没有做好,导致教学的失败。
3.解决对策
(1)向班主任和体育教师了解班级里是否有特殊学生,假如有的话,不适合参加你的教学就应该向其说明原因,避免出现教学事故。
(2)上课之前,应当询问学生是否有身体不适或不适合参加本课活动的学生,做好提示提醒工作。
(3)有些学生和家长不愿他人看到自己的特殊,特意隐瞒一些病情,照常参加体育活动。一旦课堂中出现状况,应立即停止其继续参加活动。
(4)一旦课堂中出现这样的事故,教师自己首先不能慌乱,不要因此慌了阵脚影响后面的教学,教师应提高自己应急处理教学事故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郑明江.构建“学情理论”全面关注学情[J].小学语文教学,2005(5).
[2]郑佩芬,裘松杰.让学情分析贯穿教学的始末[J].体育师友,2011(1).
[3]王延龙.体育教学学情分析及心理学诠释[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
[4]邵伟德,邹旭铝,俞富根,周晓明.体育教学设计中如何进行字情分祈[J].体育教学,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