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外高校的广西籍留学生的自我诠释对跨文化适应的影响

2015-05-05王婕霏

广西教育·C版 2015年2期
关键词:跨文化适应社会支持

【摘 要】以在国外的广西籍高校留学生为被试群体,探索自我诠释如何通过社会支持来影响跨文化适应。使用问卷进行量化研究,对199名被试进行测量,探究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对于广西籍的中国留学生来说,独立型自我诠释对心理健康和生活满意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情感性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有极其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工具性社会支持对独立型自我诠释和生活满意度的正向影响关系存在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工具性社会支持对依赖型自我诠释和生活满意感的正向影响关系存在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

【关键词】广西籍留学生  自我诠释  社会支持  跨文化适应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2C-0022-04

一、研究背景

当成长在中国的学生到国外去生活和学习,文化的碰撞不可避免。有研究指出,留学生像其他学生一样面临很多挑战(如新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同时也会遇到更多困难,并且这些困难使得他们拥有独特的经历。中国留学生大都处在吸收知识极快和认知结构不断完善的阶段,东道国的文化对中国留学生的自我认知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自我与他人关系的认知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到国外的留学生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社会支持体系,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社会支持体系,这些社会支持对他们在国外的适应和成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不同国家留学生的社会支持对他们在东道国的心理适应和社会文化适应也会产生影响。本研究探究什么样的自我与他人关系的认知是通过哪类社会支持来如何影响跨文化适应的,这对中国留学生来说可以帮助他们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社会支持体系,以达到跨文化适应的最优化,对其在国外的学业和生活起到促进作用。

Markus和Kitayama认为自我诠释就是人们认为自己与他人有多大程度上是分离的或者联结的,他们将自我诠释分为独立型自我诠释和依赖型自我诠释。独立型自我诠释由一系列独特的内在态度构成,比如特点、能力、动机和价值观,其个体的行为主要是内在态度导致的结果;而自我诠释的个体认为他的行为很大程度取决于他认为跟他有关系的其他人是怎么想、怎么感觉和怎么行为的。

社会支持就是外界提供支持后,外部与个体内在互动的构建和认知过程。社会支持可以分为心理上的和工具上的支持:前者包含一种改变心情、态度甚至认知过程等心理元素的支持,而后者的目的是直接公开地帮助个体,并表现出来的支持。

跨文化适应(Acculturation)是适应的过程和文化的修改,它发生在当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不停接触和碰撞时;跨文化适应导致了旅居者或移民者信念、价值观和行为的变化。Ward及其同事结合前人的研究,补充了跨文化适应的概念框架,他们认为,在跨文化适应过程中,有两种显著区别的适应:一是心理适应;二是社会文化适应。前者是指心理上的或者情绪幸福感上的适应,包括心理健康和生活满意感,这种适应可以在应激上和处理各种事务中呈现出来;然而后者属于这样的一种能力:在新文化中融入或者来往融洽,它更多是在社会学习阶段中表现出来。

二、研究对象、工具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对象是在国外的广西籍高校留学生,被试的抽样方法采用的是滚雪球抽样。被试的人口统计学信息如表1所示。

表1 被试信息(N=199)

人口统计学变量 人数 比例 人口统计学变量 人数 比例

性别 男 99 49.75% 专业 工科 59 29.65%

女 100 50.25% 理科 60 30.15%

年龄 17~21岁 14 7.04% 文科 78 39.20%

22~26岁 163 81.91% 医科 2 1.01%

27~31岁 19 9.55% 留学时间 3个月以内 5 2.51%

31岁以上 3 1.51% 3~6个月 6 3.02%

留学地区 欧洲 51 25.63% 7~12个月 66 33.17%

大洋洲 12 6.03% 13~35个月 60 30.15%

北美洲 99 49.75% 3~6年 46 23.12%

亚洲 37 18.59% 6年以上 16 8.04%

教育程度 本科生 88 44.22% 语言掌握程度 高 76 38.19%

硕士研究生 90 45.23% 中等以下 123 61.81%

博士研究生 21 10.55%

(二)研究工具

1.自我诠释量表。Singelis的独立—依赖型自我诠释量表(SCS),该量表包含了两种自我诠释,一种是依赖型自我诠释,共12题;另一种是独立型自我诠释,共12题。是七点评分量表:其中1表示完全不同意,7表示完全同意,在某个维度的分数越高表示个体越倾向该自我诠释类型。每个被试都有两种分数,一个是独立型自我诠释的分数,另一个是依赖型自我诠释的分数。Singelis的研究表明,自我诠释的这两个方面是分离的两个维度,并不是彼此的对立面,那么这两种自我诠释类型都需要在研究结果中考虑。

2.旅居者社会支持问卷。Ong和Ward的旅居者社会支持量表(ISSS)包含了两种不同方面的帮助:情绪上的和工具上的。要求被试对问卷中所描述的18项在国外生活学习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判断,量表为五点评分量表,其中1表示完全不符合、5表示完全符合,得分越高表明社会支持越好,反之则越差。

3.跨文化适应问卷。跨文化适应问卷包含心理健康问卷、生活满意感问卷和社会文化适应问卷。其中心理健康问卷和生活满意感问卷测量的是心理适应,社会文化适应问卷测量的是社会文化适应。

心理健康问卷作为旅居者心理适应的指标之一,采用的是Goldberg的一般健康状况(General Health Questionnaire,GHQ-12)问卷,五点评分量表,共12个项目,对旅居者的心身健康状况进行评估,该问卷要求参与者回答在填写问卷之前的一个月中是否出现过各题项中描述的情况,得分越高代表留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越好,反之越差。

生活满意感问卷为严文华自编问卷,作为留学生心理适应的指标之一,对其在东道国的生活满意感进行调查评估,包括总体满意度、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满意度等,五点量表,共4个项目。总体得分越高代表留学生在东道国生活满意感越高,反之越低。

社会文化适应量表采用Ward和Kennedy的社会文化适应问卷(SCAS),共29个项目。社会文化适应问卷是对旅居者适应东道国社会文化环境能力的研究,包括对旅居者在东道国生活学习、人际交往、对东道国文化和价值观理解等方面。该问卷要求被试回答在东道国时是否在各题项所描述的方面存在困难。该量表为五点量表,其中1表示不困难、5表示非常困难。问卷总体得分越低,代表社会文化适应越好。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电子问卷调查的形式,电子版本发布到调查网站,将网址链接发送给已知身份的国外中国留学生被试填写。共收回问卷204份,剔除无效被试5个,有效问卷共199份,有效率为97.55%。所得数据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

三、研究结果

(一)自我诠释、社会支持及跨文化适应的回归分析

以自我诠释类型(独立型自我诠释和依赖型自我诠释)和社会支持(情感性社会支持和工具性社会支持)为自变量,分别以心理健康、生活满意感和社会文化适应为因变量,采用强制进入法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见表2),结果表明,自我诠释中的独立型自我诠释对跨文化适应中的心理健康有极其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标准化回归系数β=0.284,p<0.01),说明独立型自我诠释对心理健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自我诠释和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的解释达到显著值,这两个变量可以解释跨文化适应中心理健康的16.3%的变异量,说明自我诠释和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的解释达到显著值;自我诠释中的独立型自我诠释对跨文化适应中的生活满意感有极其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标准化回归系数β=0.404,p<0.01),说明独立型自我诠释对跨文化适应中的生活满意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社会支持和自我诠释对生活满意感的解释达到显著值,它们可以解释跨文化适应中生活满意感的27.2%的变异量,说明自我诠释和社会支持对生活满意感的解释达到显著值。

表2 自我诠释和社会支持对跨文化适应的回归分析(标准化的β值,N=199)

预测变量 心理健康 生活满意感 社会文化适应

独立型自我诠释 0.284** 0.404** 0.025

依赖型自我诠释 -0.080 0.016 -0.023

情感性社会支持 0.132 0.051 0.050

工具性社会支持 0.160 0.179 -0.136

F 10.645** 19.526** 0.555

解释量(调整后的R2) 0.163 0.272 -0.009

注:*表示p<0.05,**表示p<0.01。

(二)自我诠释、社会支持及跨文化适应的调节效应分析

情感性社会支持对依赖型自我诠释与跨文化适应中的心理健康进行调节效应分析(见表3),结果表明,情感性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有极其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B=0.127)(p<0.01),即在国外的中国高校留学生获得越多的情感性社会支持,心理越健康,则情感性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有极其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依赖型自我诠释和情感性社会支持共同解释量为10.9%,达到极其显著水平(?F =12.020)(p<0.01)。而交互项“依赖型自我诠释×情感性社会支持”调节效应的解释量(?R2=0.000)未达到显著性水平,回归系数(B=0.013)不显著,表明情感性社会支持对依赖型自我诠释和心理健康的关系不存在调节作用。

结果表明,独立型自我诠释对生活满意感有极其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B=0.388)(p<0.01),即在国外的中国高校留学生的独立型自我诠释能够显著增加生活满意感,则独立型自我诠释对生活满意感有极其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工具性社会支持对生活满意感有极其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B=0.214)(p<0.01),即在国外的中国高校留学生获得越多的工具性社会支持,生活满意感越高。独立型自我诠释和工具性社会支持共同解释量为28.6%,达到极其显著水平(?F =39.197)(p<0.01)。交互项“独立型自我诠释×工具性社会支持”调节效应的解释量(?R2=0.051)达到极其显著性水平(p<0.01),回归系数(B=-0.291)极其显著(p<0.01),表明工具性社会支持对独立型自我诠释和生活满意感的正向影响关系存在极其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

结果表明,依赖型自我诠释对生活满意感有极其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B=0.204)(p<0.01),即在国外的中国高校留学生的依赖型自我诠释能够显著增加生活满意感,则依赖型自我诠释对生活满意感有极其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情感性社会支持对生活满意感有极其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B=0.289)(p<0.01),即在国外的中国高校留学生获得越多的情感性社会支持,生活满意感越高。依赖型自我诠释和情感性社会支持共同解释量为17.2%,达到极其显著水平(?F =20.316)(p<0.01)。而交互项“依赖型自我诠释×情感性社会支持” 调节效应的解释量(?R2=0.000)未达到显著性水平,回归系数(B=0.098)不显著,表明情感型社会支持对依赖型自我诠释和生活满意感的关系不存在调节作用。

结果表明,依赖型自我诠释对生活满意感有极其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B=0.204)(p<0.01),即在国外的中国高校留学生的依赖型自我诠释能够显著增加生活满意感。工具性社会支持对生活满意感有极其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B=0.289)(p<0.01),即在国外的中国高校留学生获得越多的工具性社会支持,生活满意感越高。依赖型自我诠释和工具性社会支持共同解释量为17.2%,达到极其显著水平(?F =20.316)(p<0.01)。交互项“依赖型自我诠释×工具性社会支持”调节效应的解释量(?R2=0.062)达到极其显著性水平(p<0.01),回归系数(B=-0.321)极其显著(p<0.01),表明工具性社会支持对依赖型自我诠释和生活满意感的正向影响关系存在极其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

表3 社会支持对自我诠释与跨文化适应的调节作用(N=199)

结果变量 步骤 预测变量 ?R2 ?F    B T

心理健康 第一步: 主效应 依赖型自我诠释 0.109 12.020** 0.039 1.113

情感性社会支持 0.127 4.200**

第二步:调节效应 依赖型自我诠释×情感性社会支持 0.000 0.104 0.013 0.322

生活满意感 第一步: 主效应 独立型自我诠释 0.286 39.197** 0.388 6.400**

工具性社会支持 0.214 3.357**

第二步:调节效应 独立型自我诠释×

工具性社会支持 0.051 14.859** -0.291 -3.855**

第一步: 主效应 依赖型自我诠释 0.172 20.316** 0.204 2.890**

情感性社会支持 0.289 4.208**

第二步:调节效应 依赖型自我诠释×

情感性社会支持 0.000 0.098 0.026 0.313

第一步: 主效应 依赖型自我诠释 0.172 20.316** 0.204 2.890**

工具性社会支持 0.289 4.208**

第二步:调节效应 依赖型自我诠释×

工具性社会支持 0.062 15.800** -0.321 -3.975**

注:*表示p<0.05,**表示p<0.01。

四、讨论与结论

(一)对自我诠释、社会支持及跨文化适应回归分析的结果讨论

独立型自我诠释能够很好地预测心理健康和生活满意感,这是因为本研究的留学生被试,大部分来到个人主义盛行的地区留学。个人主义地区流行的是这么一种观念:要达到独立的文化目标,要求个体对行为管理的诠释参照的是自己内心全套的思想、感情和行为而不是参照别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个体是独立于他人的,不是依附于他人存在的,个体应遵循自身的态度、价值观和决定去行事。所谓入乡随俗,如果中国留学生到了个人主义为主流的国家,仍然表现出集体主义的依赖型自我诠释的行为,不仅会在学习上产生不适应,还会不利于与东道国居民进行人际往来,进而容易产生受挫感,甚至出现习得性无助,从而产生心理疾病,生活满意感下降。这一想法得到了其他研究者的支持,有研究者比较了在夏威夷的美国学生和亚洲国际留学生的自我诠释、心理应激和应对策略,发现偏向于独立型自我诠释的亚洲国际留学生采用的应对策略更贴近美国文化(比如采取直接的应对策略)。当其应对策略越贴近美国文化,就越容易融入当地的留学生活。同时,也是由于当决定完全来源于自我,则减轻了自我与他人关系的压力,使得心理健康得到提高,生活满意度增加。那么如果想要更加适应当地的文化,可以从自我与他人关系的诠释来考虑,采用更符合东道国文化的自我诠释,就会更加适应当地。

自我诠释和社会支持能够一起预测跨文化适应中的心理健康和生活满意感。不同的自我诠释,由于身处不同文化的国家中,他们之间会出现一些契合或者摩擦,有可能是某种自我诠释在这个文化当下是被认可的,也有可能是与这个主流文化起强烈冲突的,当自我和社会价值观的文化差异就会产生紧张感和应激,这样就要求个体去应对。这与Mastsumoto等人的研究有一致的结论,当个体生态文化(社会层面的文化价值观)和心理文化(个体层面的文化价值观)的差异,以及它们的关系,对个体的心身健康和主观幸福感有影响;他们认为个体价值观和他们所处社会的价值观差异越大,就越需要使用应对策略,也就是应激提高了。在社会支持方面,当取得的社会支持越多,沮丧和抑郁都会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因为不管是倾诉的还是提供实质帮助的,都让留学生感到被关心和被爱,这样也会逐步提高对留学生活的满意感,社会支持的缓冲作用在许多前人的研究中得到验证。

(二)对自我诠释、社会支持及跨文化适应的调节效应分析的结果讨论

情感性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能够有正向的预测,也就是说当留学生获得更多情感上的帮助,比如经常能够有人陪伴,经常可以倾诉给自己朋友的时候,就会满足个体的基本交流需求,释放自己的压力,因为一起去留学的朋友总会有同样的困难,当两个人一起沟通交流自己所面对的挑战时,就会在心理上感觉有人一起分担。所以,这种内在的支持是能够缓解应激压力的。

不管是独立型自我诠释的个体,还是依赖型自我诠释的个体,当采用了工具性社会支持后,都会弱化自我诠释对生活满意感的正向影响,也就是说原本当个体没有采用工具性支持的时候,两种类型的自我诠释的个体都是对生活满意感有正向的影响作用,而当采用了工具性社会支持,自我诠释对生活满意感的影响就没那么大了,那么,换句话说就是当接纳了工具性的社会支持后,自我诠释的作用就减小了。有可能是由于当个体熟悉了关于东道国的各种行为规范和信息,他们在东道国的适应阶段就上了一个台阶,此时自我诠释对于生活满意感的影响减小,比如当留学生得到了该国是比较自由和宽容的信息,那无论采用哪种自我诠释,都对生活影响不大,那就会满意在东道国的生活了;还有反面的例子就是当东道国提供的工具性社会支持一对一学习伙伴,留学生不满意,这样导致本来倚重彼此关系对满意感影响的程度就下降了。也有可能是在另外一个适应阶段中,是别的方面或者其他心理学特征对跨文化适应产生更重要的影响,比如语言能力,而自我诠释的影响属于其次了。

那么为何是工具性社会支持对自我诠释与生活满意感间的作用比较大呢?工具性社会支持能够很好地同生活满意感联结起来,是因为跨文化适应对正在经历不熟悉刺激的留学生来说要求很高,那些诸如衣食住行娱乐的生活琐碎信息的分享,与怎样解释东道国同伴的行为一样关键。无论是倾向哪种自我诠释类型的中国留学生,工具性支持能够帮助他们澄清自己身处的情况,并给恰当的行为进行反馈,这样当留学生感到自己被认可后,就会对那里的生活感到满意,也不会再如刚开始无助时的那样悲观了。当留学生得到了信息上和实际上的帮助后,这个帮助所提供的远非具体需要的意义,还让其对生活更加满意。这个看法也有前人研究证实过:当地社区帮助女性移民者提供各种信息,能够使移民者感到与东道国的联结和被接受。而情感性社会支持并没有像工具性社会支持那般对生活满意感起到作用,这是由于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均为在国外的中国留学生,他们情感性社会支持的群体经由质性研究得出,大部分都是来自母国的亲友或者其他的中国留学生,这样并没有帮助他们很好地融入东道国的学习和生活,因为毕竟他们还是在别的国家求学是由别的国家来主导他们的生活取向,这样的情感性支持,反而只能解一时之渴,治标不治本,也就是说这样的情感性支持,只对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有益,但是对于真正与东道国的联结感来说是没有太大作用的。只有多与东道国的同学接触并深入交流才能够对心理健康、生活满意感和社会文化适应真正有用。许多研究也证实了这个观点,他们认为女性移居者多与东道国居民交流,就越能够学习正确的具有文化特色的社会规范和行为。

【参考文献】

[1]胡金凤,孙配贞,郑雪,何资桥.大学生自我构念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自尊与关系和谐的中介效应[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2(3)

[2]刘秀艳, 司秀玉, 吴少敏.大学生社会支持、自尊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09(3)

[3]温忠麟,侯杰泰,张雷.调节效应与中介效应的比较和应用[J].心理学报,2005(2)

[4]肖水源.《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理论基础与研究应用[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4(2)

[5]肖水源,杨德森.社会支持对身心健康的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87(4)

[6]肖水源,杨德森,凌奇荷.消化性溃疡的心理健康水平[J].实用内科杂志,1992(6)

[7]严文华. 跨文化适应与应激、应激源研究:中国学生、学者在德国[J].心理科学,2007(4)

[8]阎琨.中国留学生在美国状况探析:跨文化适应和挑战[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02)

[9]姚卿,陈荣,赵平.自我构念对想象广告策略的影响与分析[J].心理学报,2011(6)

[10]叶蓉慧,陈凌.由个人自我构念价值看中国, 香港与台湾之文化趋向及争辩行为[J].新闻学研究,2004 (7)

[11]Adelman M B.Cross-cultural adjustment: A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on social suppor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Relations, 1988,12(3)

[12]Berry J W, Trimble J E , & Olmedo, E L. Assessment of acculturation: Beverly Hills,CA:Sage. 1986

[13]Cross S E.Self-construals, coping, and stress in cross-cultural adaptation. Journal of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1995, 26(6)

[14]Goldberg D P.The detection of psychiatric illness by questionnaire: A technique for the identification and assessment of non-psychotic psychiatric illness. 1972

[15]Markus H R, Kitayama S.Culture and the self: Implications for cognition, emotion, and motiva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1991,98(2)

[16]Matsumoto D, et al.Psychological culture, physical health,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Journal of Gender, Culture and Health,1999,4(1)

[17]Ong A S J, Ward C.The Construction and Validation of a Social Support Measure for Sojourners: The Index of Sojourner Social Support (ISSS) Scale. Journal of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 . 2005,36(6)

[18]Sandler I N,Lakey B. Locus of control as a stress moderator: The role of control perceptions and social support. American Journal of Community Psychology,1982,10(1)

[19]Shumaker S A, Brownell A. Toward a theory of social support: Closing conceptual gaps.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 1984,40(4)

[20]Singelis T M.The Measurement of Independent and Interdependent Self-Construals.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1994,20(5)

[21]Ward C,Rana D A. Acculturation and Adaptation Revisited. Journal of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 1999,30(4)

【作者简介】王婕霏(1987-  ),女,壮族,硕士,广西艺术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教师,研究方向:跨文化沟通与适应。

(责编 黎 原)

猜你喜欢

跨文化适应社会支持
在邕东南亚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现状的实证研究
对Colleen Ward双维度模型中影响因素的研究
职高生家庭教养方式、社会支持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
脑卒中患者家庭照顾者的照护负担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
社会支持与员工工作满意度的相关关系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感恩、社会支持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试论高职志愿者的职业指导及社会支持对策
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
浅谈西医类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能力的培养
《一课》中教师娜迪亚悲剧形象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