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琵琶曲《渭水情》中浅析平湖派的艺术风格和特色
2015-04-29孙雁雁
【摘要】随着琵琶不断发展,琵琶演奏也有流派的现象,分别有无锡派、平湖派、浦东派、崇明派、上海派等流派。本文就是从琵琶曲《渭水情》中来浅析平湖派的艺术风格和特色。
【关键词】琵琶曲;《渭水情》;平湖派
一、琵琶平湖派的概述
(一)平湖派琵琶介绍和传承
1895年,五代家传琵琶技艺的浙江平湖人李芳园整理、汇编、出版了《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被认为是平湖派琵琶形成的重要标志。此后,经历数十年的岁月磨砺,平湖派琵琶终于闻名遐迩,成为我国民族音乐领域的一朵夺目奇葩。2008年6月,平湖派琵琶演奏技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2]。
清乾隆年间(1736-1795),在浙江嘉兴平湖地区有着李氏琵琶家族。创始人是李廷松对琵琶尤其热爱,时常苦练琵琶古曲深得其中的奥秘,他下传给他的儿子李绳墉,由于困于门户嫡系的传承,使该派的艺术发展收到制约。一直到第四代继承者李其钰,李其钰由于受到当时资本主义的影响,思想开放,不受制约,又继承了李氏琵琶的绝技,弹得一手好琵琶,经常与各派琵琶名家切磋。第五代传人李元芳从小就受父亲的影响,自幼就对琵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学习琵琶,并且技艺日渐成熟,李芳园在琵琶领域中不断地探索与研究,他有许多创新的地方,例如:将《十面》更名为《淮阴平楚》,将原《开门放炮》《吹打》《点将》等13段分标题,更改为《列营》《分营》《军鼓》等18段分标题[3]等。李芳园的弟子吴伯君、朱英、吴梦非等,其中吴梦非得过李芳园的亲授,他们三人在近代琵琶演奏中有很大的影响力,其中第六代传人朱英在1927年就职于上海国立音乐院,开始长达十七年的任教,在他的教导和影响下,有一大批平湖派的大家,陈恭则、杨大钧、樊伯炎、汪荣堔、杨少彝等。第七代传人杨少彝1957年在西安音乐学院民乐系任教长达16年之久,他的弟子中就有写《渭水情》的任鸿翔先生。平湖派传承至今已到第九代传人杨震海,平湖派琵琶的传人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和底蕴,使平湖派艺术继续创新和发扬光大。
(二)作品风格
任鸿翔先生创作的《渭水情》运用了西北地区的音阶曲调,旋律富有浓郁的关中风味,调式鲜明,音调明朗而开阔整首曲目都诉说着作者对三秦故土的思念之情,弥漫着浓浓的乡愁。作品还体现了平湖派含蓄隐忍、旋律细腻的艺术风格,又将陕西风味的琵琶作品融合的交织在一起。
(三)《渭水情》创作来源
名曲《渭水情》是1984年创作的,作品一经问世,整个琵琶乐坛都深深的被这首曲子所震撼,那浓郁的关中风味的旋律,严谨的曲式结构都让琵琶演奏者竞相的学习和演奏。
《渭水情》是以秦腔牌子曲《永寿庵》为音乐素材。秦腔始于秦地民间音乐秦声,它起源于西周,形成于秦,精进于汉,昌明于唐,完整于元,成熟于明,广播于清,几经演变,蔚为大观,堪称中国戏曲的鼻祖[1]。在秦腔音阶中,有两个特别的音,微升4,微降7。就是4音偏高,不超过半音,7音偏低,也不超过半音。在秦腔唱腔中,有花音(又称“欢音”)和苦音(又称“哭音”)两种唱腔经常使用,秦腔的特别之处就在于它有苦音腔一种有特色的唱腔,以此来区别于其他的唱腔,而《永寿庵》是秦腔中典型的就是以苦音腔为主旋律一首秦腔。既然说《渭水情》是以它来作素材,我们来对比它和《渭水情》谱例的相似之处:
谱例1: 《永寿庵》
谱例2: 《渭水情》
谱例2中第一小节加了左手推拉弦的动作,还有第二小节升fa到mi,要先将mi拉至到sol的音高,然后在快速的回到mi的音高上。但是在整体旋律上谱例1和谱例2还是相似的,只是谱例2中加入了琵琶左手技巧的推、拉、吟、揉等。
(四)《渭水情》音乐特点
《渭水情》这首作品之所以广为流传是因为还有三个特点:1.乐曲是将平湖派的艺术风格和秦腔的特点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的成功之作。这首曲子任鸿翔先生将平湖派的艺术特色和浓浓的秦韵紧密的结合起来,是他的创作特点。任鸿翔先生创作了《渭水情》这首曲子也体现了他扎实的平湖派基本功和继承了平湖派的艺术风格;2.乐曲真情流露,寄托了作者的故乡的无比思念之情。每一首作品中所蕴含的的感情都是作者真情实感流露出来的,这样才能打动周围的听众和演奏者。渭水即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发源于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鸟鼠山北麓,流经宝鸡峡进入陕西……渭水如同母亲哺育婴儿般滋润和灌溉着八百里秦川的良田沃土,世世代代养育着上千万的三秦儿女,因而也被称为“陕西人民的母亲河”[4]。任先生为了感谢这条陕西人民的母亲河,为了感谢这片孕育他的黄土地,怀着真情、感恩的心创作这部作品。不管是哪一种情,都是任鸿翔先生发自肺腑的心声,再加上乐曲慢板中采用秦腔中的苦音,整个慢板扣人心弦、细腻委婉,就像是在诉说着对故乡的思念一般。正是因为整首曲子都在贯穿一个“情”字所以才是它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吧;3.调式对比鲜明,乐曲情感丰富,留给演奏者无限的二度创作空间。每一部优秀作品都会给人有遐想和思考的空间,大提琴家卡萨尔斯说过:“每一个演奏艺术家都应当在触及作曲家心灵的状态中去寻找自己的有个性的风格。”通过演奏者的二度创作使得作品变得更加完整,达到更高的艺术境界。
二、作品分析
(一)演奏技巧技巧分析
1.引子部分
引子部分一共有14小节,以明朗的旋律作为开头为慢板铺垫。《渭水情》是带有强烈的西北风格特征的琵琶曲目,又是将秦腔的腔韵结合在一起,那么演奏时更要将这种腔韵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引子开头是以琶音加长轮作为序幕缓缓的拉开,情绪舒缓、沉稳,像作者在倾诉着离开家乡后对故土浓浓的思乡之情。在两个小节中,最后一个音都是La,这两个La都是先拉后吟,以突出秦腔的韵味。第二小节挑轮是右手的指法,挑的是泛音sol,这个挑轮要从慢到快再到慢,力度是由弱渐强,要准确的控制速度和力度。
在引子部分快结束的地方,有三处泛音,这要注意的是左手的按音位置以及右手的弹奏方法,左手不能按太重,太重的话泛音出不来,不能达到泛音的效果,要左右两只手要配合好碰弦即起,使泛音音色出来,为下面的慢板做好铺垫。
2.慢板部分
“在琵琶演奏技法的构成中,腔韵的动作形式七类。根据其不同的计数方式,其基本技术形式分为:推、拉、扭、绰、注、压、撞。它们分别具有不同的音响效果及使用功能[5]。”在琵琶语言中,通过推、拉、绰等技法能使音高产生变化,也能使腔韵也产生变化。进入到慢板部分,作者在旋律中大量采用了秦腔中苦音腔,再加上左手的技法,使慢板旋律更加优美、委婉、细腻。
这一乐句在慢板部分运用了很多次推拉回转的滑音,每一次节奏都不相同,有一点小小的区别,但是演奏技法和演奏情绪是一样的。在左手技法方面,通过推、拉、揉弦来衬托曲子的韵味和情绪,这就要注意在推弦、拉弦一定要推、拉到标准的音高,节奏要把握准确,不然就会影响到整首曲子的情感效果。
同时在演奏大幅度揉弦时,应该演奏出悲壮、凄凉的情绪,表现了对故乡无限眷念之情。在演奏慢板时,要注意左手推拉弦音的准确度,慢板部分右手轮指比较多,长轮要连贯,旋律像线条一样在流动,双轮时要均匀、干净,要避免出现轮不均匀的现象。
3.快板部分
快板以铿锵有力的扫弦来进入,之后又运用了分弹、凤点头、快夹弹等指法。
一般凤点头旋律都是在一弦上,但作者这次是把旋律放在了二、四弦上,这样更有力于表现琴的力度,声音深沉,容易把音乐推向高潮。将作者对故土的思念淋漓极致的表现出来。
快板中扫弦和夹弹两种演奏技巧,在演奏时要注意扫弦动作要快,四根弦一齐,让人听的干净、利落。还要注意的是注意突出重音,突出乐句主音,其他音都是出于陪衬状态,如果没有把握好一个度,把主次给弄颠倒,整条旋律会听的很杂乱。
(二)曲式结构分析
《渭水情》曲式结构是ABA的三段,A段就是慢板部分,将旋律优美婉转的表现出来,B段就是快板部分,铿将有力的扫弦,激昂的旋律,仿佛将思想之情滔滔不绝的诉说,A是对A段的不完全再现,让听众回味无穷,留给演奏者无限的二度空间创作。
曲式分析图表:
引子 A B A1
1-14 15-73 74-192 193-233
G:-------D:------------------------
三、平湖派琵琶的艺术风格和特色
(一)艺术风格
平湖派早期的音乐风格是朴素、淡雅的风格,李芳园追求的风格很华丽,执法也很花哨。后经过不停的传承与创新,杨少彝在艺术上追求“幽雅高深,清素自然”的崇实风格。特别反对娇柔造作,故弄玄虚,表现过分等倾向。极力倡导“意在指先、意至指随,”“意、实结合”的艺术内涵。从而发扬了平湖派琵琶艺术的丰满华丽,坚实淡远的艺术风格[6]。”强调演奏出体现内在的感情与作品的情绪相结合。
(二)演奏特点
平湖派是以手法众多变化无穷而著称,演奏特点主要都体现在右手的指法上,轮指是琵琶演奏中比较常见的指法之一。在平湖派中轮指分为“上出轮”和“下出轮”两种,“上出轮”是指:食、中、无名、小指依次弹下,然后大拇指挑上;“下出轮”是指:小、无名、中、食指依次弹下,然后大指挑上[7]。名曲《渭水情》中的轮指都是运用的“上出轮”。从演奏效果来看,两种轮指的效果是差不多的,但仔细听还是能听出一点差异,“上出轮”易圆滑、饱满,“下出轮”易密。此外,特色技法还有满轮、抹复扫、七操、马蹄轮、挂线轮等。
(三)音乐特点
传统琵琶音乐都是以d调为主,这个调式比较适合演奏传统曲目。但平湖派大师李芳园将原来c调的曲目改成d调,例如《陈隋古音》《霓裳曲》。这使音乐面貌有了一定的改变,这也是平湖派跟其他传派不同的地方。
参考文献
[1][4]魏薇.浅析琵琶曲《渭水情》慢板乐段演奏中的左手技法[J].音乐时空,2014,20:102-103.
[2][7]王超,王玺昌.琵琶艺术[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13.02.
[3]姜宝海.平湖派琵琶艺术的继承与创新[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4,04:3-7.
[5]李景侠.中国琵琶演奏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08.
[6]姜宝海.华夏神韵 源远流长──平湖派琵琶艺术的传承[J].人民音乐,1998,08:21-24.
作者简介:孙雁雁,女,江苏淮安人,江苏省淮阴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