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琵琶曲《出水莲》演奏及赏析

2017-06-30陈育珊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14期
关键词:琵琶曲演奏技巧

陈育珊

摘 要 文章介绍了琵琶曲《出水莲》的由来,对乐曲演奏技巧进行剖析以及乐曲赏析。

关键词 潮州音乐 客家汉乐 出水莲 琵琶曲 演奏技巧 乐曲赏析

1乐曲流传背景(简介)

《出水莲》乐曲属潮州音乐,也称“客家汉乐”。客家音乐的来源,形成的历史非常悠久。宋朝末年,中原地区人民因避战乱,大量向南迁徙流入广东,宋亡之后,大部分人定居在广东潮州地区,闽西一带,被当地人称为“客家”。客家人带来的音乐“中州古调”,与当地的语言、民间音乐、戏曲以及生活习俗结合起来,历尽数代,逐渐形成了独具音韵的“客家汉乐”,本曲就是其中之一。据钱热储《清乐调谱选》所载,此曲的题解云:“盖以红莲出水,喻乐之初奏,象征其艳嫩也。凡软线诸调,均可用此调起板。”《出水莲》曲调平缓,意境深邃,旋律清秀,气韵典雅,宛若一幅清新的水墨画,脱俗超凡。

这首《出水莲》是1933年由汉乐理论家、演奏家钱热储记谱的谱本,刊载在《乐剧月刊》上,广为流传,是客家汉乐的代表作品。1963年,琵琶教育家林石城先生在广州音专讲学,听客家汉乐名师罗九香弹奏《出水莲》,对此曲产生浓厚兴趣,感到它别有一种清新典雅的韵味。此后将《出水莲》改编成琵琶曲,琵琶谱的《出水莲》迅速在全国流传,从此成为一首经典的琵琶作品。

2乐曲演奏技巧剖析

演奏《出水莲》,首先要掌握潮州音乐“重六”调的音乐特征,这种音乐特征是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的,演奏者可以以此为根据来指导自己的演奏。乐曲的演奏技法往往与音乐风格密切相关,有时甚至起到促成乐曲风格形成的关键性作用。

例如慢板的第1小节“”,装饰音用半轮演奏,润饰曲调,富于动感,音量要弱,强拍强位的“5”音,可“挑”得稍强,后半拍的“泛音”,音量不可比前半拍的强。第2拍是在二弦的“4”音上“弹”弦发音后,先“挽”成“5”,再回复成“4”,又“挽”成“5”,这一拍中的四个音,只在第一音上用右手弹弦,后面三个音是利用第一音的余音,只用左手挽、复、挽来发音,是虚滑;乐谱上注有“吟”的符号处,都须用快而大的“吟揉”弦,使听觉上呈现清丽飘逸之感。

第2小节第二拍“”,既须用“挽”,又须用“吟”,在“弹”弦发音后,左手先“挽”一下,接着作快而大的“吟”,使切分音听起来更有节奏感,本段中如“、、”等都用这种奏法,以得到回滑音的效果,这种奏法充分表现了潮州音乐委婉柔美的音韵特点。

第20小节的第一拍“”以及第21小节第二拍“”都用“挽”的左手指法带出虚滑音,节奏与音高要奏得准确。要特别强调的是,这两个音节中“7、4”的音高音准变化体现了潮州音乐“重六”调的音韵特点,后半拍快而大的“吟揉”,左手需在“7、4”两个音的“吟揉”中带出“重六”调的音韵风格。

第45至47小节的重复音第一拍都须在下弦身上作稍强的音量,第二拍在上或二弦身上做稍弱的音量,以构成音量音色上的明显对比。

第48,49小节发音要有弹性,须做较强的强调性演奏。第50小节起,从极弱渐渐加强音量到第52小节,句子的连接性较强。

第62小节乐谱记着“”,事实上,应奏成“”,在“4”音上作大而重的“吟揉”,在“吟揉”中尽量带出“重六”调的韵律特点,这也是“4”音的演奏难点;“5”的轮指,效果是一个短的长轮,要连接起后面的音。

第63小节,“4”中的“4”是左手挽出来的虚音,音准要准确。

第二段快板,在速度处理方面,第1小节的速度宜与慢板最后1小节的速度相仿,速度比较缓慢。第2小节起开始渐渐加快,节奏匀速上升。至第5小节时,速度约可固定在“=108”,之后稳定,持续在这个节奏上。至结尾前6小节处,速度再渐慢下来,直至乐句结束。

《出水莲》乐曲音调古朴淡雅,因此非常讲究弹弦接音的尺度,对左手技法的把握以及音韵的表达是此曲的重点。

3乐曲赏析

《出水莲》一曲实际上是以出水之莲为例,借景抒怀、言志。全曲着意表现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情操。

本乐曲共二段,慢板与快板皆为六十八板这一严格的民间曲式结构。在潮州音乐中,称“大套”曲。《出水莲》从整体结构看,并没有采用潮州音乐常用的“曲速三变”手法来发展乐思,而仅有慢板和快板,也不使用重复,结构简洁明了,全曲中速稍慢,中间随着情绪变化,音乐处理也随着微妙变化,着意突出旋律的風格韵味。

慢板速度缓慢,句子力度对比非常鲜明,左手“fa”音上的处理疏密有致,从一开始的凝重渐变成轻快明朗,旋律线条委婉,富有动力,仿佛远处接天荷叶,映日莲花的景象,逐渐清晰,一幅清雅脱俗的莲图正展现在听者面前。随着主题的进入,切分音节奏的出现,有力饱满,使音乐产生内在张力,象征了出水莲花的盎然生机和旺盛的生命力。又如莲叶在水中随风摇曳,婀娜多姿的神态;又如莲花冲破淤泥而清香四溢的意境。其中“si”音和“fa”音的大量运用,又显示了汉乐典雅,含蓄的韵味。快板节奏频繁变化,与慢板形成对比,音乐跌宕起伏,俨然一幅英姿飒飒,生机盎然的圣莲图。

《出水莲》一曲寄托人们对美好品德的向往和追求,全曲不长,但却以各种丰富的表现手法将出水莲花的神态、气质刻画得栩栩如生。我们在欣赏此曲的同时,用心体会,感受乐曲的优美,体会音乐所表现的含蓄而深刻的含义,由物及人,借景抒情,更要由此而展开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猜你喜欢

琵琶曲演奏技巧
多元文化视阈下陕西风格琵琶曲的创作与发展
琵琶曲《天鹅》及其演奏技术研究
琵琶协奏曲《春秋》的演奏与创作之探究
从琵琶曲《思春》到粤乐《悲秋》的乐调考证与传播变化
浅谈低音提琴在演奏中的技巧问题
浅谈二胡传统作品与移植作品演奏技巧的特点及异同
点线诗意虚实智慧
——析罗永晖琵琶曲《千章扫》兼谈当代琵琶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