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教学中的音乐表现力的探讨
2015-04-29孙敬
孙敬
【摘要】在音乐教育中,钢琴教学是一门基础课程。与其他音乐表演一样,钢琴演奏同样是一个二次创作的实践活动。演奏者不但要具有熟练的演奏技巧,还要具有较强的音乐表现力,能根据曲谱对作品内涵进行完美诠释。因此,在钢琴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钢琴演奏技能,还要培养其音乐表现力。文章从钢琴音乐表现力的内容入手,分析了培养学生音乐表现力的必要性,然后结合当前钢琴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钢琴教学中培养音乐表现力的方法做出了总结,以期能为钢琴教学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钢琴教学;音乐表现力;内容;策略
一、音乐表现力概述
音乐表现力是音乐感受力、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的集中体现,其中,音乐感受能力指个体大脑、听觉、知觉器官对音乐的感觉。钢琴是一门声音艺术,钢琴的音乐语言虽然不像文字、口语那样直白,但是,它可以通过声音、旋律变化来表达情感、塑造艺术形象,可以说,在情感表达上,钢琴丝毫不比文字逊色。个体之间的音乐感觉能力有着先天差异,但是,后天培养更有助于提高个体的音乐感受能力。个体音乐感受能力受听觉能力、知觉能力、情感能力影响。钢琴学习者只有掌握正确的弹奏方法,才能培养良好的知觉、听觉能力。其次,学习者在准确掌握钢琴弹奏落键、速度、弹跳技巧时,还要能将身体器官(手臂、指尖)的运用与感受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人琴合一、手脑并用,只有这样,才能尽情感受音乐的时间特性、声音特性和情感特性,才能提高自身音乐感受能力。
音乐感受能力是音乐理解能力的基础,音乐理解能力是音乐感受能力的深化。不同的人,对不同体裁、不同内容的作品的理解也是不同的。人们在理解音乐作品时,通常会从作者生平、作品创作时间、背景入手,然后再了解作品的风格、内涵和其他要素。通常情况下,人们对音乐情绪风格理解并无太大出入,而对音乐要素的理解则不尽相同。学习者要根据音乐的具体要求、作品背景客观认识各种不同的音乐要素,去感受音乐的情感,学习不同的训练方法,以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音乐想象能力指以感受为基础的对音乐新形象、意境的想象。个体要想完美表达作品的情感和意境,必须具有极强的想象力。学生音乐想象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有效启示和反复诱导。教师在钢琴教学中要重视学生想象力培养,哪怕是在简单的音阶练习中,也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如在组合音阶练习时候,教师可以根据音色起伏,引导学生将其想象成蜿蜒流动的溪流,或正在攀登的高低起伏的山峰,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音乐创造力是演奏者不可或缺的技能之一。学生音乐创造力的养成,是建立在丰富的知识积累和经验总结基础之上的。在教学中,教师只有本着积极开放的态度,采用灵活生动的教学手段来教学,给予学生更多表达自我、自主创作的机会,才能激发学生创作欲望,提高学生音乐创造能力。
二、培养学生钢琴音乐表现力的必要性
(一)演奏艺术的内在要求
音乐表现力是个体在音乐理解、感受基础之上的技能延伸,它可以使音乐表演更具艺术性、更有感染力。作为乐器之王,钢琴具有声音宏亮、音乐宽广、音色华丽等特点,它几乎适用于各种类型的乐曲。正因为如此,钢琴才受到人们的喜爱。长期以来,提及钢琴演奏,人们往往关注的只是钢琴演奏技巧,或者是演奏的手法。不错,钢琴演奏的确需要一定的技巧,演奏任何一部作品,没有技巧是不行的。不过技巧只是基础,技巧训练的根本目的是使演奏者能了解作品的内容、领悟作曲家的思想意图。换而言之,准确、完美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才是表演的最终目的。这就需要演奏者具有较高的艺术表现力,否则就很难做到这一点。演奏者也只有在全面领悟乐曲思想内容、情感的基础上,才能使音乐情感与演奏技巧完全交融,才能营造一个引人入胜的艺术意境。
(二)钢琴教学不可忽略的目标
钢琴是最基础的音乐课程之一,在钢琴教学中,人们普遍存在着这样的认识误区,即认识不到技术与音乐的辩证关系,只关心乐曲难度和数量,却忽略乐曲的内涵,也不注重艺术表现力的培养与提高。岂不知,音乐表现力才是最高级的钢琴演奏技巧,不关注音乐表现力,演奏者根本难以感受作品深处的精神力量,也难以完美诠释作品的内涵。这样的演奏,不仅难以表达音乐作品的精髓,也无法感动听众。长期以往,演奏者只能朝“惟技巧”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要想克服这一问题,在钢琴教学中,教师要将提高学生音乐表现力当做重要目标,将钢琴演奏技巧与音乐表现力结合起来,一方面规范学生演奏技巧,培养学生演奏技巧与理性掌控能力,一方面开发学生创新精神,引导学生从情感特质入手去诠释作品的内涵,多方面挖掘和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三、钢琴音乐表现力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水平整体不高,学风较差
钢琴演奏需要演奏者有丰富的音乐知识和一定的演奏技巧,如视谱解读能力,单双手演奏技巧,手部自然力量的运用等,当然,演奏者要想数量驾驭钢琴曲目,还要在演奏中融入更多的感情。近年来,随着社会文化艺术的发展,大中专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艺术生队伍也不断壮大,与学校扩招、学生数量增加相伴而行的是学生素质的整体下滑。如许多艺术生都是因为文化课不行 “半路出家”,一些学生甚至是在考试前经过“突击”培训而考上的艺术学校。因为接触钢琴时间少、接受的培训不规范,所以绝大多数学生在钢琴弹奏上都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如有的学生坐姿不端正、手形不好,有的则是连基本的弹奏方法都没有掌握,能完整弹奏完一首乐曲、能深刻理解乐曲意义的学生更是少之又少。进入高校后,许多学生除了钢琴考级外,再无学习的动力,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并且,许多人在学习中,都将主要精力放在技巧学习上,钢琴表现能力提升缓慢。
(二)教师素质和能力有待提高
钢琴教学对教师的专业水平、品德修养和敬业精神都有较高的要求。以品德修养来说,教师的道德品行、教学态度都会给学生带来影响。这就要求钢琴教师不但要有过硬的心理学、音乐、教育学专业知识,还要具有一定的教学技巧和高度的敬业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满足钢琴教学需求。不过结合实际来看,我国钢琴教师的专业能力参差不齐,许多教师根本不具备专业钢琴教学能力。再则,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人们的思想日趋务实,许多学校的钢琴教师在利益诱惑下,纷纷走上来开班补习班、兼职私人教学的道路。这样一来,他们花在教学上的时间和精力相应减少,正常的钢琴教学也受到影响。在钢琴教学中,我国采用的通常是集体授课模式,高校扩招后,一个钢琴教师要带领更多的学生,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教师只能置学生个性与能力层次于不顾,采用集体讲评、归纳总结等传统教学方法来教学,根本无暇顾及学生个性、水平层次与音乐表现力培养等问题。学生常常会因为地位被动缺乏学习热情,也会因为无法自主分析、思考而面临知识消化、掌握困难等问题,音乐表现能力提高也无从说起。
(三)在考试中缺乏对音乐表现力的关注
现场演奏现场打分,是我国高校最常用的钢琴考试法。过去,每到学期结束举行钢琴考试时,学校都会根据学生练习曲、乐曲、复调作品弹奏水平给学生打分。近年来,由于扩招,钢琴专业考生人数大增,许多院校为了节省时间不得不压缩考试曲目,有时候只考一首、两首曲子。并且,许多学校在考试时根本不考基础技巧,不关注学生音乐表现力,考试也完全由教师凭感觉去打分。这种僵化的考试方法,既忽略了音乐知识、技能的平衡性,也缺少对音乐表现力的系统评价与考核。它只能加重人们对钢琴教学的错误看法,如有的教师认为,反正就是考两首曲子,提前安排,让学生反复练习即可,这样还可以避免学生不及格,于是就让学生反复练习考试曲子,致使学生一学期下来只学会了弹几首考试曲,基本功和综合素质却没有任何进步。
四、提高和培养学生音乐表现力的方法
(一)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
教师的职业素质是影响教学的主要因素,在钢琴教学中,要想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必须先提高教师素质。因此,钢琴教师应坚持对音乐表现的不懈追求,积极借助专业培训、出国深造、经验交流会等途径加强学习、完善自我,以丰富自身的情感体验,提高自我修养,严格要求自己保持高水平的演奏能力与教学能力。这就要求高校钢琴教师摈弃功利思想,尽量在不影响专业教学、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将专业才能贡献社会,以不断提高专业钢琴教学的质量。其次,在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以音乐风格、形象、色彩、音色等为核心的教学思想,深挖音乐之美,变单纯的手指技巧教学为风格多样情感、意识教学。其次,教师在将自己的体验和领悟传输给学生的同时,还要以认真的教学态度、严谨的教学风气、高尚的献身精神去影响学生,并将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对学生的愿望通过其他渠道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感受音乐蕴含的深层含义,进而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二)夯实学生专业基础,提高学生的演奏技巧
学生音乐表现力的提高是建立在扎实稳固的演奏基础技巧之上的,因此,在钢琴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并加强专业技巧尤其是基础知识与技巧教学,适当增加基础知识在教学中的比重,突出基本乐句划分、识谱能力、手腕力度处理、指法技巧等基础知识教学。针对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还要开展专项听觉训练,加强学生的内心歌唱性培养,争取让学生在多听、多练、多哼唱的基础上形成对音乐的直觉,进而提高学生声音感觉、声音意识和想象力;为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选择难度适当的练习曲,让学生从琶音和八度练习等基本训练开始,通过乐句节奏和速度、乐曲声音感知正规的演奏速度,掌握乐曲的走向、和声的结构等基础知识,加深学生对不同时代、不同流派、不同题材的钢琴作品风格、情绪、意境的认识和了解,鼓励学生学生在钢琴演奏中大胆创新,弹出感情、弹出自己的风格。
(三)课内外结合,激发学生表演兴趣
钢琴教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钢琴专业课程与心理、美学、文学、历史等学科知识有着密切关联。过去那种以小组、班级为单位的相对封闭、时间有限的教学模式,既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也不利于学生音乐表现力培养。因此,在钢琴教学中,教师不要局限于课堂,而是要将课堂内外结合起来,在练习曲选择时,突破教材限制,选择不同风格的曲目让学生搭配练习,或者根据学生特点选择曲目,以促进学生平衡发展;将教学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结合起来,精心布置学生作业,将教材作业、课堂作业与课外练习结合起来,通过作业合理搭配使学生能力得以提高;引导学生通过第二课堂、乐队组建、公益演出等途径,培养健康、向上的表演理念,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与音乐表现能力。
(四)将音乐表现力纳入考核范围
考试是教学的工具,也是衡量教学成果的重要手段。要想提高学生音乐表现力,学校在艺术教学考试、评价体系中要突出音乐表现力的重要地位。这就要求学校在钢琴教学中除了考察学生的演奏能力、欣赏能力、识读乐谱和视唱能力外,还要将音乐表现力纳入考核范畴,严格音乐表现力的标准和要求,重点考察学生的音乐知识运用、音乐形式把握、音乐情感领悟、音乐内涵表达能力;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针对学生个性才能、创造力和艺术表现力对学生做出客观评价,鼓励学生进行二次创作,如在钢琴弹奏中教师可突破指定曲目限制,借助乐曲创造性编配伴奏、变奏等渠道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将学生日常表现、音乐实践与期末考试结合起来,综合考察学生的音乐知识和音乐表现能力。
(五)在实践中提高学生艺术表现力
舞台实践是声乐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钢琴舞台实践可以提高学生舞台意识,激发学生表现能力。长期以来,我国钢琴教学对舞台实践都不够重视,也疏于学生舞台意识的培养,因此学生也非常缺乏舞台表演经验,一些学生在舞台表演中常常是表情呆滞、手足无措,舞台表演效果很差。为了解决这些弊端,在今后的钢琴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钢琴演奏技巧,还要积极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如教师可在班级教学中让学生以小组比赛的形式进行表演、进行切磋,并给予学生表现以专业点评,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此外,教师还可以班级、年纪的形式组织学生汇报表演和观摩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社区、地方文体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艺术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艺术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经常带领学生去欣赏专业钢琴演奏会、艺术讲座,让学生通过观摩、学习丰富情感体验,最终提高学生音乐素养。
综上所述,音乐表现力之于钢琴表演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在钢琴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也是很有必要的。因此,钢琴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并将音乐理论知识、技巧学习和音乐表现力培养结合起来,以便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参考文献
[1]李婧.钢琴教学中的音乐表现力[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2.
[2]李黎霞.钢琴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J].大众文艺,2004(08).
[3]马蕊.钢琴教学提高学生音乐表现力的途径[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25(12):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