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课堂闪光的秘密

2015-04-21张国珍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兴趣培养方法

张国珍

摘要: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笔者经过几年的摸索,总结出了以下几种方法,即通过故事导入,唤起学生兴趣;直观引趣,积极应用多媒体教学;穿插游戏,劳逸结合;通过小组竞争,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课外活动,发展兴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兴趣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1-072-1

长期以来,学生对数学真正感兴趣的并不多,甚至许多同学都出现了“谈数学色变”的现象。如何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挖掘学生学数学的潜能,使他们主动地学习数学,是实施数学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我们每一位教师艰巨又紧迫的任务。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走出困境,紧跟《新课程标准》,提高数学质量,就必须重视对学生的兴趣培养。那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经过几年的摸索,笔者认为可以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一、通过故事导入,唤起学生兴趣

由于学生年龄小,最爱听故事,给孩子们讲一讲有趣的故事,可以唤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愿学、善学、乐学。例如,在教学“认识几分之几”时,笔者给同学们讲了一段“狐狸分饼”的故事,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唤醒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很自然地从整数除法向认识分数过渡,真正起到了“启”便能“发”的效果。

二、直观引趣,积极应用多媒体教学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较差,他们对具体形象、生动活泼的事物比较敏感、好奇。针对这一特点,笔者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插图、直观的教具、学具及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激发其学习兴趣,把那些从现实生活中抽象概括出来的数和形的概念,具体形象地重现到课堂上,引导他们在感性认识基础上,逐步建立起抽象的数学概念。

如在教学《认识图形》时,笔者通过让学生动手摸一摸、看一看、说一说,感受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通过这种直观形象的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了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学习活动。

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与教学。在多媒体中通过形象、直观、生动的特点,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教学“连加、连减”这一内容时,用复合投影出示:地上有3只小鸡,然后抽拉复合片又跑来2只,再慢慢走来1只。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们都抢着回答:“草地原来有3只小鸡,先跑来2只,又走来1只。”接着提问:“一共有几只小鸡?谁能说算式?”学生一齐回答:“3+2+1=6。”这时笔者反向抽拉复合投影片:1只小鸡先走了,随后又走了2只。又问学生:“你们又看到了什么?”学生争先恐后地答出:“有6只小鸡,走了1只,又跑了2只”。接着笔者又问:“还剩几只小鸡?谁能说出算式?”学生很快算出:“6-1-2=3。”类似投影等其他教学手段的运用,把静止的画面变成活泼生动的动画情景展示给学生,不仅增加了数学的趣味性,而且也易于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

三、穿插游戏,劳逸结合

在教学时,还可以通过游戏等方式,把数学知识渗透到游戏、故事中去,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如在教学《认识图形》的巩固练习中,安排了一个“摸口袋”的游戏。教师把多种图形放在口袋里,让学生通过用手摸感知图形的特点,比一比谁猜的最准确。在愉快的学习气氛中学会了新知识,收到了引趣激智的效果。

此外,找朋友、开火车、对口令、夺红旗、童话等,都是儿童喜欢的游戏形式,同时也是寓教于乐的绝好素材。

四、通过小组竞争,积极调动学生的竞争意识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而在课堂上引入竞争机制,可以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促进所有学生比、学、赶、超。比如教材中的“夺红旗”、“找朋友”、“对口令”、“看谁做得又对又快”、“数学游戏”等等,都充满了趣味性。在教学中,根据需要适时灵活地安排这些练习内容,不仅不会使学生感到厌倦,相反能够提高练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笔者曾听一位教师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一课中,利用小组的形式进行分铅笔比赛:“把14支铅笔,平均分给每个小组中的4个人,每个学生分到几支铅笔?还剩几支?”动手操作以后,看哪个同学发表的意见最好最完整。通过竞争参与,并利用同学之间积极情绪的感染作用,使学生共同进步,感受集体对个人的促进和鼓励作用,从而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开展课外活动,发展兴趣

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学生在产生学习兴趣之后,往往就不会满足于课内所学的知识。这时,教师应积极组织各种课外数学活动,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的、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组织数学表演活动,让学生讲数学故事,做数学游戏,巧妙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通过这些活动,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较好地发展了其数学兴趣。如:在认识《到超市购物》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和家长一道去超市购买生活用品,记下物品的单价,亲身体验购物情景。再在课堂教学中指名汇报自己购物结果,然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通过“给多少元钱找零多少”的相互问答,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两者之间的联系,从中体验学习数学的意义。

这正如新课标所说:“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并可以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达和交流。”同样,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的“情感与态度”中要求达到——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心理交往的过程,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多从学生角度去想想,恰如其分地运用好批评和表扬的方式,让学生处于轻松、愉快的氛围之下,他们的学习将是主动的、积极的,长期坚持,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将会越来越浓。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课堂兴趣培养方法
利用电子白板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应用分析
让小学数学课堂“活”起来
可能是方法不对
高中生物学习兴趣培养方法探讨
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灵动指尖的艺术
谈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扩展阅读在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用对方法才能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