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的“三个意识”和“一种精神”

2015-04-17叶雄坤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大学精神高校辅导员

论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的“三个意识”和“一种精神”

叶雄坤

(福建农林大学学工部,福建福州350002)

摘要: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教育教学体系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肩负着十分重要的社会责任,并且随着教育体制改革和多元化社会的发展,其职业内涵不断深化。因此,新形势下的辅导员工作应该更为注重“三个意识”和“一个精神”的培养,即身份意识、红线意识、阵地意识和大学精神。它们之间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互为补充,相互促进,将四者统一于辅导员教育管理工作是辅导员职业发展和学生成长成才的意识基础、行动基础和心理基础,更是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身份意识;红线意识;阵地意识;大学精神

收稿日期:2015-02-10

作者简介:叶雄坤(1987-),男,福建周宁人,福建农林大学学工部助教,硕士。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2015年1月,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做好高校思想宣传工作,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1]这是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重要性的再一次重申,也是对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提出的现实要求。辅导员作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阵线的排头兵,既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又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对于学生的思想教育和人生引导责无旁贷。加强高校辅导员的“三个意识”和“一种精神”培养尤为重要。

一方面,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辅导员在高校管理体制中的角色发生转变,他们既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引导者,又是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指导者,还是学生活动开展的监督者。多样的工作内涵决定了高校辅导员应当承担的多重责任。另一方面,随着社会开放化和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学生群体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多元化的社会趋势造就了多样化的学生思维形态。信息技术、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学生与外界沟通交流的手段不断丰富,学生获得信息资源更为快捷,这些资源给其人生观、价值观带来了影响,使其思想观念、道德体系受到来自多方的挑战。因此,面对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挑战,辅导员队伍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意识的提升就显得尤为关键。

一、强化身份意识:明确自身职业身份,增强辅导员身份认同

关于辅导员身份的问题,《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和《普通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给出了明确的定位:辅导员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但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往往迷失在自身的身份定位上,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辅导员与行政管理人员的定位模糊。辅导员通过学生管理开展工作,这是辅导员工作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虽然在工作手段与方式上与行政管理人员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在工作内涵和工作目的上却大不相同。二是辅导员与专业思政教师的定位模糊。辅导员与专业思政教师共同承担着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但是二者在工作开展过程中的角色定位和地位大不相同。专业思政教师更多的是通过课堂教学的形式,专职独立地进行学生的思想政治的学习指导,而辅导员更多的是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融入到日常管理工作中去。三是辅导员与其他服务人员的定位模糊。辅导员的工作特性决定了辅导员必须具备一定的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等学科知识,参与心理指导、就业创业、档案管理等工作,需要为学生提供相关指导,但辅导员有别于专业服务人员,不能独立地承担此类工作。[2]辅导员身份的模糊,往往使其承担了许多专业服务工作,分散了辅导员的精力,影响了教育管理的实效性。

因此,必须强化辅导员的身份意识,理清辅导员的工作职能,才能更好地服务学生,提高辅导员工作的针对性。辅导员是特殊的管理干部,是教育者、管理者和服务者三位一体的有机结合,是学生成长成才的指导者,心理健康的辅导者,职业发展的咨询者,学生权益的维护者;但辅导员绝不是这些角色的附属或总和,辅导员是独立的职业个体,有着特殊的职业内涵和职业规则。只有明晰辅导员的“身份意识”,保持辅导员身份的“独立性”,才能在日趋复杂的高校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有的放矢,从容应对,不断提高辅导员的自我认同和职业归属感,实现辅导员个人发展与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互补推进。

二、突出红线意识:落实自身岗位职责,全力维护校园安全稳定

安全教育是高校学生管理教育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也是辅导员工作中需要常抓不懈的一项重要职责。保证学生和学校的安全稳定是学校和辅导员的一条红线,意义重大。一方面,突出红线意识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当前我国面临的环境复杂多变,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外部敌对势力为达到分化、西化中国的目的,利用各种渠道和手段,传播西方的政治经济模式、价值观念以及腐朽的生活方式,培养和平演变的内应力量。另一方面,突出红线意识是适应日益严峻的高校治安形势的需要。随着社会开放化程度的深入,高校由过去封闭办学型向开放办学型转变,由一般的办学科研机构向教学科研、生产、商贸等多元社会机构转变,管理方式社会化,办学形式多样化,学生构成多元化,校园与社会交叉,互相渗透,校园治安形式日趋复杂。面对多变的内外部环境,辅导员能否认真落实自身岗位职责,维护校园安全稳定,成为高校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和生命线。

守住安全稳定的红线不仅要从辅导员的自身培养抓起,还要在学生的教育培养工作中下功夫。因此高校辅导员要从五个方面入手,全力维护校园安全稳定。一是提高认识。这里的认识既包括辅导员自身安全意识的强化,又包括对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时刻保持安全的预判性,将安全作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先决条件,建立科学的安全预判机制和应急处理机制,确保安全事件的“零发生”。加强自身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储备,将其作为自身职业发展的必选项,从心理和技能上做好应对和处理学生安全事件的必要准备。二是落实岗位责任。就现实需求来看,辅导员除了其本身具有的教育管理属性以外,还兼具了多重身份,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承担的责任重大。岗位责任不明晰,可能造成工作中的失误和遗漏,很有可能引发学生安全事件。因此,辅导员要在日常管理教育工作中强化自身岗位责任意识,在学生工作相关的各个环节准确把握。建立学生档案,针对家庭困难学生、心理偏差学生重点跟踪,及时介入,积极引导。开展普遍性的安全教育活动,借助“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网络空间”适时组织安全教育,努力拓展安全教育的深度和广度。防止懈怠情绪的滋长,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和特殊学生的个体问题都应及时掌握,帮助解决,使自己真正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良师益友和引路人。三是精细化管理。在学生管理教育工作中,往往细微之处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在工作开展过程中,辅导员要注重精细化的理念培养,倡导“微服务”,回应“微诉求”。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学生干部、意见领袖的模范带头作用,主动出击,通过这些学生群体中的先进群体了解掌握学生诉求,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作用,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支部、班级和宿舍等集体的岗位职责,明确各个岗位的具体任务和要求,做到权责一致,使具体工作落实到各个岗位,提高班级事务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水平。辅导员在精细化管理的实际操作中还应制定严格的制度和工作规程,真正做到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用制度管人。强化各项制度的宣传、学习和教育,培养学生的制度意识。辅导员还应根据所带学生的不同特点,制定不同学生发展的培养方向和计划,因人制宜、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教育辅导工作,真正实现教育管理精细化。

三、提升阵地意识: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全力守好宣传思想阵地

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开展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试点工作,着力培养一批导向正确、影响力广的网络名师,立足校园网站建设开办一批贴近师生学习生活的网络名站名栏,建设一支由学生和青年教师骨干组成的网络宣传队伍,打造示范性思想教育资源网站、学生主题教育网站和网络互动社区,推进辅导员博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博客、校务微博、校园微信公共账号等网络新媒体建设。[1]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截止2014年6月30日,我国网民的数量达到了6.32亿,而手机网民的数量为5.27亿,我国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进一步提升,由2013年的81.0%上升到83.4%,手机网民规模首次超过传统PC网民规模。而从年龄结构来看,截止2013年底,我国青少年网民规模达到了2.56亿,占青少年总数的71.8%,超过全国互联网普及率平均水平26个百分点。[3]以手机社交软件为代表的“微应用”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给传统高校的思想传授模式带来极大的冲击,也深刻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因此,全力守好高校宣传思想阵地对于高校辅导员来说既是光荣的使命又是严峻的挑战。

多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教育主体,不再是传统模式下主体—客体的线性关系,也不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消长”“易位”,而是主体间性在网络环境下的互作与共融。因此,守好宣传思想阵地要符合时代特征,多管齐下,在发挥传统宣传手段的基础上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坚守阵地意识,在实际工作中巩固提升。一是要重视意见领袖的发现和培养,发挥主体作用,使意见领袖成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先锋队。注重在平时工作中挖掘这类素质过硬、具备良好沟通能力和必要的网络使用技巧的学生,培养其成为网络“意见领袖”。在形成已有的意见领袖群体后要对意见领袖加以引导,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特别是在一些重要的时间节点和敏感时期,可以利用“意见领袖”在群体中的影响力,通过主动发声引导青年学生参与主题教育活动。二是要“议题设置”,适度预热发酵。一个议程的设置,对于学生教育效果往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以后才能显现,因此辅导员在进行网络思想政治宣传的时候一定要有实践性和预见性,适度提前预热,才能更好地展现思想教育的效果。三是要“贴近学生”,产生互动共鸣。一方面,我们通过新媒体进行网络议程和主题设置的时候要严格筛选主题的内容,尽量选择贴近学生、受学生喜爱、让学生产生共鸣的议程,吸引学生广泛产于议程讨论,影响学生;另一方面,应注重线上线下资源的整合利用,通过线上收集、线下服务的模式收集整理学生思想动态和生活诉求,通过线下及时介入积极帮助,以达到线上线下的良性互动。四是要“协同响应”,构建立体矩阵。要注重对媒体资源的整合利用,除了发挥新媒体的主体功效,还应融合校园论坛、易班网上互动社区等基于WEB端的传统网络平台,实现宣传教育的广覆盖、深挖掘、大成效。要立足学生的视角解决学生的问题,使教育变得有血有肉、入情入理。

四、恪守大学精神:发挥文化育人功能,坚守美好精神家园

“大学精神是在大学发展过程中,长期沉淀而成的稳定的共同追求、理想和信念,是为大学人所认同的价值观,是大学文化的核心,是大学的灵魂所在。”近年来,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化,我国大学在人才培养观念、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以及高等教育水平等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学生的人文素养有所提高。[4]但大学素质教育的内涵和本质依旧是一个广为争论的焦点,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高等院校素质教育的推进。大学教育需要跟随时代发展的步伐,以大学精神为灵魂,才能更好地引领大学生全面发展,为大学生全面培养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和方法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辅导员工作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而大学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可分割,二者是互利共生的耦合体。弘扬大学精神要尊重人的内心世界、尊重人的个性发展,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和情况促进其和谐发展。从提高人格素养的角度看,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一种完善人格的教育,其目的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各个层面的教育使学生在思想、道德、心理等方面达到培养的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因此,辅导员在进行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应该注重大学精神的弘扬与渗透。

弘扬大学精神应从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入手。一是要整合大学精神资源,注重隐性教育。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长期积淀的厚重文脉和历史渊源,是一所大学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追求,随着时间的累积不断转化成大学深层次的集体意识,使得身在其中的学生无时无刻不受到它的感染和熏陶,这也就是大学精神不朽的生命力。因此,整合大学精神资源既要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又要与时俱进地吸收现代文化,以此来制定学生的培养目标。要发挥校园环境中蕴含的文化精神,以校园环境为载体激发学生爱校、荣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还要注重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要求融入到大学精神中,通过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以此来提高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二是要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积极拓展大学精神内涵。辅导员要充分发挥好班会课、团组织生活会、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育人功能,通过贴近生活、以人为本的教育方式,结合校园文化,积极拓展大学精神的内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真正成为乐观向上、和谐发展的群体。要突破传统教学的束缚,调动广大学生参与讨论、表达思想的热情,利用好网络平台和多媒体技术,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三是要注重“身教”作用,立身为本。辅导员在弘扬大学精神的过程中不仅要“言传”更要“身教”,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素养和道德品质,在平时的教育培养过程中注重自身表现出的一言一行,立身为本,为学生起模范带头作用。

上述“三个意识”和“一种精神”是互相联系,相互渗透,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深化和完善的。在新形势下,辅导员要在自身发展和教育教学中不断弘扬和强化,以促进辅导员发展科学化内涵的提升,并将其作为自己职业发展的固化思想和坚定准则,从而使辅导员工作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Z].2014.

[2]缪子梅.强化“五个意识”提升高校辅导员专业发展自觉[J].中国高等教育,2014(21).

[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4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R].2014.

[4]刘亚敏.大学精神探索[J].未来与发展,2000(12).

猜你喜欢

大学精神高校辅导员
关于大学和大学精神的思考
大学精神的培育在高校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创新人才培养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大学探析
发展视域下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探析
心理学在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大学精神培育是提升高职院校软实力的必要途径
女排夺冠与大学精神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