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精神的培育在高校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2016-11-28雪婧胡其图

文教资料 2016年22期
关键词:大学精神文化建设作用

雪婧+胡其图

摘    要: 大学精神是高校的独特灵魂,是高校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柱,是激励师生实现美好价值追求的精神动力,也是高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对思想政治教育起到积极的作用。作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大学精神的建设存在较大可以完善的空间,一所大学好的大学精神建设能够让学生树立良好的核心价值观。本文从大学精神文化建设入手,结合近年来内蒙古医科大学弘扬的“艰苦创业、和衷共济、革故鼎新、洁己奉献”,提出了大学精神的培育与高校文化建设相结合的创新对策。

关键词: 大学精神    文化建设    作用

大学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是传承创新文化、科技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领域。现代大学对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大力培育和创新大学精神对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高校重视与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自身发展、服务社会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校园精神文化的建设中,需要努力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优秀文化,大力弘扬代表时代精神的先进文化,着力吸收体现地方特色的乡土文化,需要坚持主体原则、投入原则、效果原则、持久原则,凝练出代表高校特色的大学精神。

大学精神是大学师生员工共有的价值体系,包括历史传统、人文精神和办学风格。它是一所大学在不断地建设中对各种优秀文化要素的选择、抽象、积淀和构建的结晶,如追求进步和真理的品质,创新求变的科学精神,昂然向上的文化氛围等。它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和核心。大学精神包含的批判精神、自由精神、创新精神、人文精神等内容是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动力和目标。高校文化建设应以大学精神的要求为指导,营造适于大学精神传承与发扬的校园人文、学术环境。

一、内蒙古医科大学精神的阐述

大学精神的核心是办什么样的大学和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现代大学各具特色,有培养人才、发展科学和服务社会等各种功能。然而,培养人才是大学教育的最基本的功能和目的。检验一所大学的办学质量,最主要是看培养人才的质量。当代中国大学遵循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认识,提出了各种创名牌、争一流的办学理念。其形成的大学精神,无非就是使大学始终处在不断前进的发展状态中,使培养的人才具有坚定的爱国主义精神,始终处在昂扬进取、发愤建树的人生状态中,能够代表和延续所在高校的精神。这是大学精神的立足点,也是检验一所大学的重要标准。

内蒙古医科大学精神是“艰苦创业、和衷共济、革故鼎新、洁己奉献”,这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通过对学校历史文化的挖掘和提炼,形成的具有自身特色的独有的精神。“内医大精神”是反映学校历史传统、特征面貌的精神文化形态,是师生员工在长期的教学、研究、学习、工作、实践等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经过不断积淀,逐渐为广大师生员工所认同的一种群体意识。“内医大精神”是学校无形的“精神财富”,对内能形成一种文化上的向心力;对外则是学校个性和精神面貌的缩影。它不仅是学校传统的承载和学校精神的象征,更是对办学理念的提炼和总结。不仅充满对学生的期待,而且是对教师的要求,蕴含学校的人文信仰和育人信念。

二、弘扬和践行“内医大精神”的作用

弘扬和践行“内医大精神”对于推进学校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更好地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长期以来,学校师生员工秉承“艰苦创业、和衷共济、革故鼎新、洁己奉献”的“内医大精神”,广大学生奋发向上、朝气蓬勃、乐于付出艰辛的劳动,敢于迎接学习上的难关,追求学习上的高水平、高质量。教职工努力超越、追求卓越、奋勇拼搏、自强不息、锐意进取、积极向上、崇尚一流的“内医大精神”,建一流的队伍,创一流的重点学科和品牌,争一流的教学质量,出一流的科技成果,送一流的大学毕业生,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作出了贡献,赢得了社会的肯定。学校注重大力培育与弘扬“内医大精神”,精心呵护精神家园。但是,当前社会变革转型时期所带来的负面现象也对师生员工产生了影响。首先,在我国社会转型急剧变化的大背景下,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突飞猛进的形势下,由于人们在认识上、观念上出现偏差,出现了精神缺失的弊端。以短期效益取代了长远的思量,以有形资源的获取取代了无形资源的开发,以外在的好大喜功取代了内在的修身养性,因此不同程度地扭曲了求索的方向。具体表现在:在各种考核评比过程中追名逐利,弄虚造假,不练内功,专练外功;一些师生缺乏基本的道德规范与行为操守;有些教师不爱岗、不敬业,只顾校外兼职赚钱等。严峻的现实告诉我们,当前大力培育与弘扬“内医大精神”,呵护学校师生的精神家园极其迫切和重要。学校充分认识到现阶段弘扬和践行“内医大精神”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切实培育和弘扬“内医大精神”,力求全面提高学校师生的素养。

三、弘扬和践行“内医大精神”的原则和要求

弘扬和践行“内医大精神”的基本原则:坚持价值引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学校师生崇德修身的基本遵循,促进师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弘扬和践行“内医大精神”的针对性和贴近性,培育师生高尚道德情操。坚持以人为本,关注高校师生发展诉求和价值愿望。坚持改进创新,不断探索新时期弘扬和践行“内医大精神”的规律特点,善于运用师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增强弘扬和践行“内医大精神”的实际效果。

弘扬和践行“内医大精神”的工作要求:一是尊重科学。大学的主要任务是传播科学精神、培养科学素养。科学精神是尊重规律、实事求是、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实证实干和独立的精神。二是善于创新。创新是“内医大精神”的灵魂。要以强烈的进取精神,不因袭传统,沿着自己的路标向前,以“学术顶尖”的构想建设大学。三是唯才是用。大学之道,在于育人,育人之道,在于大师。师强则学子成才,师惰则误人子弟。办好大学的奥秘在于名师如林、唯才是用、兼容并包、宽容尊重。四是崇尚民主。主要体现在民主管理和民主施教上。实施民主管理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育体制,鼓励多样化,建立公平竞争环境与机制,建立规范化、法制化管理模式。五是韬光养晦。大学为了一有大师,二有成果,必须以韬光养晦的精神,艰苦奋斗,长期积累,才能江河万里,蓬勃发展。

四、大学精神的培育与高校文化建设相结合的创新对策

一是厘清办学理念,渗透大学精神。厘清办学理念是学校办学的一种理性思考。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既是我国教育方针的核心内容,又是学校的第一要务和首要社会功能。学校在办学理念中要渗透大学精神,在领导风格体现大学精神,这是培养与弘扬大学精神的有效途径,也是高校文化建设的关键所在。

二是推进制度创新,突出人文关怀。学校的各种制度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创新。要注重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这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有利于学术研究与创新。推进制度创新,突出制度调动人、激励人的作用,处处体现人文关怀,是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

三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学校是知识分子思想自由奔放的家园,大学精神就充分体现、弥漫于校园文化中,教职员工和学生也不知不觉地受校园文化的影响和熏陶而表现出不同的性格特质。高校文化建设是大学精神的载体,大学精神的塑造或发扬应与高校文化的建设同步进行。值得注意的是,高校文化建设不仅包括物质文化,还包括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而且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在某种程度上比物质文化(校园环境建设)更重要。高校文化建设要通过对大学生德、智、体诸方面的全面培养,形成健全的人格素质,把体现大学精神的科学态度、文明风范、价值观念等带到社会,影响和感染其他人。塑造和发扬大学精神必须不断加强高校文化建设,尤其是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的建设。大学文化灵魂应该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党的领导。大学文化培育应通过校歌、校训等文化元素融入学生点点滴滴的生活中,将大学文化具体化、生活化、形象化,突出中国特色,避免西化和简单的复古。

四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是大学校园永恒的主人,正由于他们的共同努力,才建设了大学精神,发扬了大学精神,改造了大学精神。由此可见,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利于大学精神的形成,而且有利于大学精神的延续。在当前条件下改造师生关系不仅非常必要,而且十分迫切。作为大学主人的教师和学生,应当建立自由、平等、和谐、互助、充满人情味而又不违背原则的亲密关系,成为追求真理道路上的合作伙伴。这种师生关系的确立、巩固与代代相传,不仅是大学精神酝酿与产生的基本条件,而且是大学精神长盛不衰的根本保证。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2004.

[2]陈树春.高校思想意识引导与和谐校园建设[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8(2):35.

[3]杨东平.大学精神[M].上海:文汇出版社,2010:24.

通讯作者:胡其图

猜你喜欢

大学精神文化建设作用
关于大学和大学精神的思考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女排夺冠与大学精神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