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即”还是“列”

2015-04-02刘圆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15年3期
关键词:主景体势建筑群

刘圆

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五《滕王阁序》一文中有“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一句。课下注释将“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译为“用桂木、木兰修筑的宫殿,(高低起伏)像冈峦的样子”。笔者认为这样翻译似乎不妥。该文堪称骈文精品,骈文的特点之一就是讲究对仗。其基本要求是句法结构相互对称,词语相互配对。“穷”应对“即”。“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课下注释译为“鹤、野鸭止息的水边平地和小洲,极尽岛屿曲折回环的景致”,可见这是直译,“穷”对应译为“极尽”,为动词。以此类推,“即”对应译为“像”,也为动词。乍一看,没有问题,但一细究就会发现,无论是《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辞源》(商务印书馆)《古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还是《汉语大字典》(四川辞书出版社)《王力古汉语字典》(中华书局)《汉字源流字典》(语文出版社)《说文解字》(上海辞书出版社),“即”均没有“像”这一词条。查看朱东润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注释加有“一本作‘列”,细细琢磨,发现课下注释其实为“‘列冈峦之体势”的意译。“列冈峦之体势”应直译为“列(排列)出山峦高低起伏的态势”,这和课下注释“(高低起伏)像冈峦的样子”的意思完全一样,只是一个为直译,一个为意译。这样看来,按课下注释原文应为“列”字,注释应为“列(排列)出山峦高低起伏的态势”。这样不仅原文和注释可以统一,而且注释中前后两分句也一致——均为直译,译文也很对称。

可原文又为“即”字。到底哪一个字更胜一筹呢?

经过思索,笔者认为“即”字更妙,现略陈固陋。

用“列”字,简单,明了。根据语境,“列”明显译为“排列”,和“穷”很配对。这样这一句就是说滕王阁这一建筑群呈现出山峦起伏的态势,能很直接地体现滕王阁宏伟这一特征。

那么,用“即”又有何妙处呢?《说文解字》将“即”解释为“即食也”。徐锴《说文解字》把“即”注为“犹就也,就食也”。因此,《汉语大字典》第一个词条就是其本意“就食”。然后进一步引申出第二个词条“就;接近;靠近”。“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可见“即”就是“就”之意。根据语境可译为“顺着,随着”,“即冈峦之体势”全句就应译为“随着冈峦高低起伏的态势”,也就是说“桂殿兰宫”和冈峦的体势配合得很自然。这一句的对象主体为“桂殿兰宫”,那么“桂殿兰宫”是滕王阁呢,还是滕王阁周围的建筑群?这就需要了解“冈峦”的意思了。冈峦就是连绵的山冈,冈就是较低而平的山脊。从全篇来看,王勃主要描写滕王阁的“壮丽”,宏伟高俊的“滕王阁”怎么能“就”着“冈峦”呢?由此可见,“桂殿兰宫”为滕王阁不妥,应为滕王阁周围的建筑!

滕王阁周围的“桂殿兰宫”“随着冈峦高低起伏的态势”,可见这些建筑群可是因地制宜,与连绵的小山自然巧妙结合,充分展现出它们的精巧、平和、闲逸。

根据全文的运思谋篇,第二段后半部分(从“层峦耸翠”至“即冈峦之体势”)是立于长洲近览滕王阁壮丽之景。传统山水画最典型、最直观的章法就是“三远法”——平远、高远、深远(郭熙《林泉高致》),以中景为主。仰视远处(深远)是“层峦耸翠,上出重霄”,为阁的背景,竖直线条;仰视稍近(高远),聚焦滕王阁,是“飞阁流丹,下临无地”,为画面主景,横线条;环视阁的周围(平远),先见“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为地景,长曲线条;又见“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为地景上稍高景色,为起伏柔缓的长线条。有背景、主景、地景,层次感强;竖直线条加横线条成垂直状,再加长长的曲线条和起伏柔缓线条,立体感极强:真是一幅情趣盎然的山水画。堪超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再说,依着冈峦的“桂殿兰宫”既能衬托滕王阁这一主景的高俊宏伟,又能和长曲线条的“鹤汀凫渚”相映成趣。

细细玩味,真是回味无穷。

而“列”字呢?虽简单明了,但过于直白。不符合“含蓄美”这一中国古典诗文的重要特征和文人创作的共同追求。再者,用“列”字就是说滕王阁这一建筑群呈现出山峦起伏的态势。如果建筑群像起伏的山峦,它的主体就难以突出,滕王阁的“高俊”怎能充分体现!

如此说来,还是“即”字好啊!

猜你喜欢

主景体势建筑群
南头古城数字展厅建筑群
建筑与建筑群储能工程初探
怀素书法“势”的视觉意境解析
我国风景园林主景设计的相关思考
风景园林主景设计方法研究
浅谈书法中的“势”
浅析怀素草书的笔势和体势之美
对隶书体势的全面诠释
审视中国传统建筑群院落式构成法则
高层建筑群绕流风场的数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