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景园林主景设计方法研究

2019-02-28鲁敏程洁赵雪莹纪园园段顺琪

山东建筑大学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风景园林园林景观园林

鲁敏,程洁,赵雪莹,纪园园,段顺琪

(1.山东建筑大学学报编辑部,山东济南250101;2.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山东济南250101)

0 引言

科学合理地进行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是提高园林绿地的生态效能、改善人居环境质量、营造高品质空间景观的重要手段和基本保障,也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解决并缓解生态环境问题、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选择和必由之路[1-2]。主景在风景园林全局中可以起到控制作用,是全园控制视线的焦点和构图中心,是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重点和核心内容,是主题设计的灵魂所在,具有较强的感染力[3]。主景是现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作品的核心要素,是体现风景园林特色的主要因素,具有提升景观品味、升华主题意境的作用[4]。风景园林主景设计是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体现风景园林特色、提升景观品质、升华主题意境的重要部分,通过对风景园林主景设计空间构图方法、突出主景手法、主景设计方法的研究,形成合理的风景园林主景设计理论体系,为进一步指导营建特点鲜明、主次分明的风景园林主景提供理论依据。

国内外学者对风景园林主景的概念和设计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5]。国外学者关于“标志”和“标志物”的阐述与园林主景类似,并提出突出标志物的方法,在城市标志物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西方城市符号空间的“地标模型”;其中,部分学者概括了标志物的特点,把标志转化为主要景点进行研究,利用空间的退让与高度变化建立对比,研究了突出标志物的方法。我国传统绘画手法强调对主景的突出,将确立主景作为构图的第一步,并对传统园林的布局产生了深远影响[6-8];以国内学者对风景园林景观空间序列和突出标志性建筑方法的研究作为主景设计的基础[9],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主景的构成及主景设计的一般程序提供借鉴[10-12]。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主题的研究较为广泛,对主景的研究相对较少。

因此,以风景园林主景设计方法研究为依托,指导创造主次与特色鲜明、符合园林审美要求的景观显得尤为重要。文章概述了主景的概念、特点和主景设计的原则,阐述了线型空间、半开敞型和开敞型3种主景设计空间构图方法,归纳了主体升高、面阳朝向、运用轴线和风景视线的焦点、动势向心、空间构图的重心、渐变法、对比衬托法和增大体量8大突出主景的设计方法,总结了分宾主、布虚实、做呼应、排层次、求曲折的5种风景园林主景设计手法,以期为风景园林主景设计和深入研究提供基础理论参考和借鉴。

1 风景园林主景设计概述

1.1 主景的概念

景无论大小均有主景与配景之分,在风景园林中能起到控制作用的景叫主景。主景是风景园林的核心和重点,呈现其最主要的主题和使用功能,是全园视线控制的焦点[1,13]。风景园林主景按其所处园林空间的差异包含2个方面:整个风景园林的主景和被园林要素分割的局部空间主景。颐和园全园主景为万寿山的佛香阁、排云殿的一组建筑,如图1所示。配景对主景起到绿叶“扶”红花的衬托作用,同一空间范围内可观赏主景的位置和角度有很多,空间范围内一切配景又成为处在主景中观赏的对景,主景与配景相得益彰,在不同景区、景点和空间中应有主有次,重点突出[1,14]。

图1 颐和园万寿山主景图

1.2 主景的特点

1.2.1 特色性

风景园林景观应具有丰富的景观层次,即应设置主景和与之相对应的配景。主景作为一定区域景观的核心,其外形首先应相对于配景具有特色性,即具有明显的辨识度,其本身能够突出于周边配景,成为区域风景园林的核心,与配景形成对比鲜明、景观层次分明的园林景观。

1.2.2 焦点性

主景作为风景园林的主要观赏景观,应设计在交通便利、可达性好的出入口和主要道路等优势地理位置区域或视觉可达性好的地势较高的区域附近,最大化地吸引游客视线,使主景成为风景园林的焦点中心。

1.2.3 寓意性

风景园林主景设计不仅追求外形的优美和独特,还应兼具丰富的寓意性。主景所蕴含的寓意性是其在本质上与配景区别的关键。主景设计不仅要具有主题特色性,还应从风景园林的地理人文条件、风俗等方面表现出主景的设计意向和其本身蕴含的情感与文化内涵,体现主景乃至整个园林绿地的区域历史文化以及时代性、地方性的和谐统一。

1.2.4 美观性

主景作为游客在风景园林中的主要观赏对象应具备美观性,使游客获得良好的游览观赏体验,这是风景园林绿地作为观赏游憩场所最基本的功能。

1.3 主景设计原则

1.3.1 突出主题原则

主题是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目标及“灵魂”,统领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方方面面,主景设计应集中体现其规划设计的主题。突出主题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对主题的分析和剖析,提取主题元素用于主景设计。如济南市泉城广场设计,通过对“泉城”主题的分析,提取了最能表现济南泉城主题的“泉”和“荷花”元素,将二者结合声、光、电等相关技术,设计荷花音乐喷泉作为广场的主景,准确地突出了济南泉城的主题,如图2所示。

图2 济南泉城广场荷花音乐喷泉图

1.3.2 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就是把主景看作由各个景观要素形成的有机整体,从整体与部分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中揭示主景的特征、规律和性质。主景与配景在其总体布局形式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以给人整体统一的感觉。在风景园林中,全园环境与各功能分区、各园区及组成等都是整体与局部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既各有自己的特色特点,又在风景园林主题主景设计的统帅下,从而形成全园统一的整体。

1.3.3 个性化原则

过分一致的整体性会使游览者感觉呆板、沉闷和单调。个性化原则就是要体现风景园林主景的个性,在统一之中求变化,即在整体性原则的基础上求变化。其协调、对比、韵律、节奏、联系、分隔、开朗和封闭等园林美的特点需要依靠变化来体现。风景园林景观有主景和配景之分,园林造景应处理好其中的宾主关系,主景一般置于游人密集的区域,在位置、形体和色彩等方面较为显著。

1.3.4 生态性原则

生态性原则是指在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和恢复自然的基础上,运用生态学的观点和策略进行风景园林主景设计。城市风景园林绿地作为城市生态系统与人类生存发展关系最为密切的绿色空间,具有很强的净化功能,在美化城市景观、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等方面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风景园林主景设计,尤其是喷泉等需要能源消耗的主景,应采用清洁能源,并且运用相关技术实现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风景园林主景设计应采用绿色环保材料,园林植物在吸污抗污、吸碳放氧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在设计主景与配景时应着重考虑植物材料造景。在生态原则和植物群落多样化的指导下,以乡土树种为主,色彩、形态、季相变化等方面有特色的树种为辅,使主景设计与生态环境融为一体且反映生态主题,构建相对稳定的乔、灌、草、藤复层植物群落。

2 风景园林主景设计方法

2.1 主景设计空间构图方法

风景园林主景设计要求在园林绿地性质、地形地貌、功能、主题等的基础上构建合理的主景空间构图,使其在构图层面上布局合理。其主要空间构图形式有线性空间构图、半开敞型构图和开敞型构图。

2.1.1 线型空间构图

主景设计的线型空间构图多用于狭长型场地,由于有通畅的纵向观赏视线,主景一般设置在线型构图空间场地的尽头或中心位置,引导观察者步入其中,强化空间的深远感,突出主景[15],如图3所示。

图3 线型空间构图

线型空间构图需要对主景进行引导性处理,即需通过配景的指示性强调游览线路,引导人们从配景逐步过渡到主景空间。

引导性处理后主景与配景大多属于线性连接,可以是一条也可以根据场地实际条件有多条。通过配景的烘托,引导游览者对主景的探索,并利用游览者的好奇心理,逐步引起游览者对主景的兴趣,最终在主景部分达到游览高潮。南京中山陵中碑亭与祭堂之间的空间处理手法就是典型的线型空间构图,在通往主景的祭堂前是长长的爬山台阶,两侧配置松柏,烘托庄严的祭奠氛围,而向上的长台阶会使游览者对于祭堂产生敬畏之情,如图4所示。

图4 采用线性构图的南京中山陵图

2.1.2 半开敞型空间构图

半开敞型空间构图是指场地一侧是面积广阔的平地、湖面等大型开敞空间,在另一侧设置主景与配景,朝向开敞边,如图5所示。主景区域内视线交汇于一点,达到突出主景的目的。半开敞型空间构图需要着重对边界的处理,即需要利用配景限定出半封闭空间,使得游览者视线聚焦在主景上。配景或者边界的处理不应太过于丰富以至于喧宾夺主。

图5 半开敞型空间构图

2.1.3 开敞型空间构图

开敞型空间构图主景一般位于风景园林人流量大且交叉的位置,一般位于园林绿地中心位置,是风景园林的核心景观,如图6所示。开敞型主景四周应具有良好视野,主景特点显著,吸引游览者从四面八方汇聚到开敞型主景。

开敞型空间构图主景需要对游览者具有一定吸引力,需要主景造型与周围配景有对比,并且在尺度方面与周围空间协调,甚至稍微夸张,以增强主景在视觉上的吸引力。

图6 开敞型空间构图

2.2 突出主景的设计方法

从视觉理论上来看,主景需突出才容易被人发现和记忆,使物象在一般基调之中有所突破和变化,从而构成视觉的聚集力,使之突出重点以统率全局[13]。

2.2.1 主体升高

风景园林主景主体升高,视点相对降低,仰视取简洁明朗的蓝天远山为背景来观赏主景,使主体的造型、轮廓鲜明突出且不受其它因素影响[9]。如唐山大地震纪念碑、天坛祈年殿和西湖十景之一的雷峰夕照,如图7~9所示。

图7 唐山大地震纪念碑图

图8 天坛祈年殿图

图9 西湖十景之一雷峰夕照图

2.2.2 面阳朝向

我国地处北半球,南向的房屋条件优越,山石、花木南向,有良好的光照和生长条件,各处景物显得光亮、富有生气,房屋建筑的朝向以朝南为最好,如天坛祈年殿、谐趣园中的建筑。

2.2.3 运用轴线和风景视线的焦点

主景前方两侧常常进行景观配置以强调陪衬主景,主景常布置在对称形成的中轴线终点、园林纵横轴线的相交点、放射轴线或风景透视线的焦点上。如意大利台地园的代表埃斯特庄园和法国凡尔赛宫拉多娜泉池,如图10、11所示。

图10 埃斯特庄园位于中轴线上的主景雕塑图

图11 法国凡尔赛宫中心轴线上的拉多娜泉池图

2.2.4 动势向心

水面、广场、庭院等四面环抱的空间,其周围次要的景色具有动势并趋向于视线焦点。如意大利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其主景就是布置在焦点上,如图12所示;我国西湖周围的建筑向湖心布置,孤山便成为其风景点的动势中心,也是“众望所归”的构图中心。因此,力感作用在视觉上会出现对控制全局均衡稳定起决定作用,容易突出重点。

图12 位于构图动势中心的圣马可广场图

2.2.5 空间构图的重心

风景园林主景一般布置在园林绿地空间构图的重心位置。西方古典代表性园林内的喷泉主景居于规则式园林的构图几何中心,而中国传统假山园的主峰有所偏,切忌居中,布置在其自然重心上并与四周景物相配合,如图13所示。

图13 西方古典园林内的喷泉主景图

2.2.6 渐变法(意境引导法)

在园林景物的布局上,采取渐变的方法,从低到高,逐步升级,由次景到主景,级级引人入胜。布置在渐层和级进的顶点,将主景步步引向高潮,是强调主景和提高主景艺术感染力的重要处理手法。此外,空间的一重更进一重,所谓“园中有园,湖中有湖”的层层引人入胜,也是渐进的手法。如杭州的三潭印月,为湖中有湖,岛中有岛,如图14所示;颐和园的谐趣园为园中有园等,如图15所示。

图14 西湖的湖中湖——三潭印月图

图15 颐和园的园中园——谐趣园图

为达到主景为强调对象的目的,在其体量、形状、色彩、质地及位置上尤为突出,用以小衬大、以低衬高的手法突出主景。长白山天池是在特殊条件下低景在高处的主景,将主景设置在意境序列的终点,给人以必然升华之感,如图16所示。

图16 位于群山怀抱的天池图

2.2.7 对比衬托法

对比衬托法是一种趋向于表现对立冲突的艺术美的表现手法,不仅可以加强风景园林主题的表现力度,还可增添主题意味和主题表现的层次和深度。风景园林以配景之粗衬主景之精,借彼显此,互比互衬,如图17所示。风景园林中凉亭、观景台等景观设施大都采用简单素雅的天然材料,避免因富丽堂皇而产生喧宾夺主[10,14]。

图17 南京灵谷寺景区图

2.2.8 增大体量

增大体量是利用超大尺度衬托风景园林主景的主导地位[14]。如置于层层台阶之上的灵谷塔,高高的突出于南京灵谷寺景区的山岭和树林之上,在远处即可看见高约为20 m的灵谷塔的主景气势,如图18所示;位于圣马可广场的钟楼下半部是由边长为12 m、高为50 m的砖块构成的巨大柱状建筑,上方则为拱形钟楼和方形建筑,虽构造简单,但因高为98.6 m,成为威尼斯的主要地标之一,如图19所示。

图18 南京灵谷塔图

图19 圣马可广场钟楼图

2.3 主景设计手法

风景园林主景设计就是人为的创造一种将园林景观各组成要素与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相结合的美的意境,主要有5大设计手法[16-17]。

2.3.1 分宾主

风景园林景观有主副之分,要处理好其间的宾主关系,重视主景的安排。附属性质的景观应从其形状、色彩、组织、装饰、分布和疏密等方面充分发挥其陪衬的作用,以衬托主景。如图20、21所示,北京颐和园和玄武湖公园的假山造景中,以中间最高大的假山为主,其余低矮的假山为宾,其体积、高度不能超过主山,构成其宾主关系。

图20 北京颐和园假山造景图

图21 南京玄武湖公园假山造景图

2.3.2 布虚实

从风景园林全局着眼,配合各项风景园林艺术布局法则的运用,处理好主景设计的虚实关系,对增加景观美感度、提高园林情趣与魅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如图22所示。有显有隐、时显时隐的风景园林景观配合景象和色彩或迷离或鲜明的变化,达到更具感受与联想的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路径、流水在山林间的显隐在大面积的园林景观开发布置中运用广泛,虚实情趣可供欣赏。

图22 苏州狮子林虚实对比图

2.3.3 做呼应

做呼应的主景设计手法旨在以自然环境的变化规律为基础,表现园区景物或景观本身各组成部分之间存在的呼应联系。其呼应方式有自然式和规则式2种:规则式呼应布局如北京天安门广场的花坛造景,中央的喷水池和周边圆形花坛表现出密切联系,如图23所示;自然式呼应布局,如花境中株形、高矮、色彩不同的植物之间的呼应和不同景观的姿态、位置之间的呼应,如图24所示。在风景园林主景设计的呼应中存在一种景观分布趋向性的“势”的关系,如置石在坡地上的排布应参考地质构造变化规律和适应地形地貌变化,有隐有显的岩石搭配在显隐中表现出自然生动的呼应。

图23 北京天安门广场前景图

图24 花境实景图

2.3.4 排层次

排层次的主景设计手法旨在表现出园林景观前后远近次序的立体感,这种三维空间存在的真实立体不同于平面图画的透视法则。山水、植物、建筑的层次感可按其形体大小、清晰度、色彩变化、虚实对比进行调节。在风景园林主景设计的应用中,排层次法是利用景观之间的距离和位置强化其立体层次感,如植物的布置可在基调树种中插入异种树,前景位置栽植灌木或花卉,使整个植物群落更加丰满,如图25所示。

图25 趵突泉植物景观微缩图

2.3.5 求曲折

求曲折的主景设计手法旨在寻求景物蕴藏在曲折中的外在形状变化,多运用在自然式园林布局造景中,规则式布局中的花坛、喷水池等轮廓所采用的曲线受几何关系的制约较为明显。我国自然式园林景观布置可根据堆叠假山的高低起伏、峰峦沟壑的凹凸变化及曲桥和曲廊等建筑物的曲折形式来安排,配合隔景而作曲折的布置,是小中见大的重要安排。温岭县楚门镇风景桥的起、终点均靠河北岸,桥身似纸扇形向河面张开,是一种典型的曲桥,如图26所示;万里长城是以城墙为主体,曲折绵延,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的防御体系,如图27所示。曲折在风景园林主景布局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故作曲折并不可行。

图26 温岭县楚门镇风景桥图

图27 万里长城图

3 结语

风景园林学科承担着建设和发展自然与人工环境、改善人居环境质量、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维系人类和城市生态系统平衡的重大使命,高水平高质量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是实现这一重大使命的基础和保证,而主景设计不仅是营造意境、彰显特色、体现文化内涵、提高园林艺术水平的核心与统帅,更是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灵魂与精髓。对风景园林主景设计方法的研究有利于指导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凸显风景园林特色、丰富风景园林意境、构建风景园林景观的完整性、增强风景园林景观的体验性、传承文脉与传递优势信息、提升风景园林及城市景观知名度、促进风景园林景观建设的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风景园林园林景观园林
基于地域特征的风景园林设计
景观构思在产业园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清代园林初探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雪中园林的七个片段
风景园林工程施工技术中常见问题思考
GIS相关软件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
生态环境建设与园林景观结合初探
浅析竹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