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究
2015-03-30杨洪波
杨洪波
摘 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目前创新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初中数学思维逻辑性较强,且形式多样,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作为教师,应结合时代发展需求和新课程标准,运用学科自身的特点,以学生为中心来开展教学活动,鼓励学生求异思维发展,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促使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明确提出:“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由此证明:创新是课堂教学的重心内容,作为数学教师应结合时代发展需求和新课程标准,运用学科自身的特点,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粗略地谈一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设置问题情境,诱发学生创新思维意识的产生
创新属于思维活动范畴之一。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初中生的心理、生理都处于发展的敏感时期,其思维活动还处于初级阶段,很容易受外力因素的影响。我们知道,问题能够促使学生开展思维活动,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鉴于此,笔者认为,教师应结合数学教学内容,抓住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设置一定的问题情境,借以来诱发学生创新思维意识的产生。笔者在教学中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构建学生熟知的问题情境,以趣味性的数学问题来刺激学生自主探究,开展创新思维。
二、开展开放性的数学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在自由、宽松的教学活动中能够充分地发挥自我,展示自我的内在潜能,而此时学生的思维也是最活跃的时候。教师想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为学生构建一定的宽松的教学环境,借以让学生有实践和探究的平台。笔者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采取开展开放性的数学教学活动,来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拓宽学生思维的空间。即创新数学教学例子形式,设计一题多解或者一题多变的开放性数学问题,来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面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A市和B市分别库存某种机器 12 台和 6 台,现决定支援给 C市 10 台和 D市 8 台。已知从 A市调运一台机器到 C市和 D市的运费分别为 400 元和 800 元;从 B市调运一台机器到 C 和 D市的运费分别为 300 元和 500 元。(1)若要求总运费不超过 9000 元,问共有几种调运方案?请你结合这样的例子尝试创新问题要求,写出数学例题。这样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开展创新思维,形成创新能力。
三、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和个性张扬,深化学生的创新能力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在教育来学的人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引导他知变、求变、善变,有所改革,有所创新。”初中生思维较为敏捷,且已经初步具备自主能力,对于课堂教学中的一些知识,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思维模式和见解,而这些因素正是促使学生创新能力形成的原始动力。因此,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倡导学生的个性张扬,增强学生开展创新思维活动的自信心,活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笔者在课堂教学中采取让学生自主探究或者小组合作的形式来思考、分析、解决数学问题,借以来强化学生的思维的活跃性,如,在学习“多边形及其内角和”这一内容时,笔者让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三角形知識内容来自主进行推导、总结,但是有的学生直接设多边形的边数为N,先推导出N边形的外角和为360°,再得出公式内角和公式为:(N-2)×180°;有的学生则先求四边形的内角和,再求五边形的内角和,再求六边形的内角和,从中总结规律推出多边形内角和公式为:(N-2)×180°等等,运用其他方式得出相同的结果。笔者对于这些学生首先给予肯定,并表扬他们的以求思维,同时鼓励其他学生对于数学问题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张扬其个性的发展,这样来激发全体学生探究、开展创新思维的积极性,深化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作为教师应运用学科自身的特点,构建开放性的课堂教学,来诱发学生开展思维活动,鼓励学生面对问题,提出问题,倡导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进而促使学生创新意识的产生,实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叶立军,方均斌,林永伟.现代数学教学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2]尹成湖.创新的理性认识及实践[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编辑 王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