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人文关怀在《交换空间》栏目中的体现
2015-03-20罗春
试析人文关怀在《交换空间》栏目中的体现
罗春
(西南民族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成都 610041)
摘要:研究指出,《交换空间》栏目策划人是本着“造福大众,服务大众”的宗旨来制作和设计这档节目。改版后的《交换空间》也紧紧围绕“人文关怀”,从节目定位等方面进行重新的调整。本文着重从节目定位、节目形式和节目主持人的人文意识三方面来分析《交换空间》栏目中的人文关怀。
关键词:人文关怀;《交换空间》;节目定位
作为全国第一个填补家装空白的节目,《交换空间》创办近十年仍然经久不衰,它凭借高额的金钱诱惑、良好的互动参与、专业讯息传递的功能以及巨大的心理认同和满足感等特点而深受广大电视群众的喜爱。《交换空间》不仅在潜移默化当中影响了许多中国家庭的装修观念,更以其深厚的人文关怀温暖着每一位电视观众。
观众的口味越来越高,也越来越挑剔,为了迎合观众,众多栏目使尽了浑身解数:《汉字听写大会》传播知识,《墙来了》突出娱乐,《中国好声音》则保持了真人秀的魅力。然而,《交换空间》栏目真正引人入胜之处,不在于上述各种方式的“群英荟萃”,而在于栏目自身渗透出真挚的人文关怀。尤其是改版后的《交换空间》,更加重视人文精神本身具备的渗透力,在保持“自主动手、环保家装”栏目宗旨不变的前提下,对栏目的内容、形式做了一定程度的调整与改变。
一、《交换空间》栏目的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是指“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和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其核心就是主张人的主体性,强调人的价值与尊严,重视对人类的无限关怀。尤其是作为大众传媒,更有责任去传递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价值观,提高受众的文化知识品位。这里所要追求的人文关怀,不能是简单的同情与眼泪,不能是抽象的人道主义和空洞的泛爱精神,而是要去揭示普通大众内在的精神、品格、信念、理想和尊严,弘扬质朴、坚韧、善良和互助等优良品德。
《交换空间》正是以其自身深富的人文关怀特征,对观众“精神荒芜”的心灵世界起到了无声的滋养、丰富、升华作用。而这种人文关怀、精神滋养,主要渗透在节目定位、节目形式及主持人人文意识之中。
(一)节目定位
随着各类媒体的不断扩张,民众获取信息的渠道也大大增加,《交换空间》的信息专业优势日益下滑。再加上节目中人文关怀的日益淡薄以及节目内容、形象的逐渐老化,促使该栏目策划人重新做了市场调研、受众研究。改版后的《交换空间》,主要从栏目的目标、内容、受众等方面做出了重新的选择,以期待能够再次凝聚栏目的影响力与号召力。
1.目标定位
“目标定位确定的是栏目的最大卖点和定位的大方向,是对栏目的客观实际和未来发展方向的界定,是栏目定位系统的灵魂。”
从一开播,《交换空间》的目标定位十分清晰明确:一档贴近普通电视观众,倡导自主动手、节俭装修为理念的服务类节目,在引导生活时尚的同时,提倡绿色环保装修理念。动机是好的,但是在实际宣传的过程中,“绿色环保”的概念发生了扭曲。“反贵族”、“反奢糜”致使它被简单地理解为“过节俭日子”、“买廉价用材”,降低人们审美标准的同时,也压抑了人们正当的消费欲望,违背了《交换空间》的初衷。针对这一问题,改版后的《交换空间》栏目便以其自身的存在及所传播的信息高调地表达对人们合理消费的认同与肯定,对人权的尊重和维护。
例如,在两天装修的间隔区,栏目安排了一个小小的“家装气象站”。在这个板块中,主持人会比较详细地叙述一些有特色的家装空间尤其是设计师自己的家装空间,或者集中介绍本期“交换”相关的家装材料的选择、装修时尚潮流、装饰技巧等家装信息,引导消费潮流的同时也表现了对正常消费的提倡。
2.内容定位
《交换空间》的内容定位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随着栏目制作团队对传播环境的认识不断深化而逐步向更高层次发展的。节目初创之时,提出了“交换空间、交换精彩”的概念,其主要内容就是在呈现家居装修过程中提供实用的装修信息,但对栏目的人文与社会意义的挖掘还不够深入。
历史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已使人们从简单的买房、住房上升到美化居住空间的心理享受层面。《交换空间》栏目作为一档家装资讯栏目,就应当尽量满足受众的需求,关注“装修者所关注的”,提供丰富的、专业的家装讯息。改版之后的《交换空间》,在保证提供实用信息为前提下,加入了柔软的情感元素,开始把重心放在“点亮空间、提供娱乐、提升感情”上,内容定位也随之升华为“交换空间、交换感情”。因为对于中国人来说,“家”不仅是一个物质的居住场所,还是一个感情的港湾、一个灵魂的栖息地、一个精神的家园。内容的进一步精确定位,充分体现了《交换空间》所蕴含的人文精神。
作为主流媒体,《交换空间》栏目承担的社会责任,决定了它在向公众提供信息服务的同时,也要提供情感服务,发挥出应有的引导性——引导人们消费行为趋向理性化,抵制诉诸官能的贵族消费。
比如,几乎每期节目设计师都要提到的“硅藻泥”,不仅价格合理、经济实惠,而且还有环保的功效,这就无形地向受众传达了绿色环保装修的理念。《交换空间》栏目从“自主动手、节俭装修”宗旨出发,还利用“旧物改造”环节,鼓励人们自主动手、改造旧物,让他们亲自感受DIY的欢悦之情的同时,也弘扬了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美德。尤其是《交换空间》栏目着意营造的那种全家团结、共同实现梦想的感人氛围,已经远远超过了纯物质奖励所带给人们的快感。
3.受众定位
在媒介竞争日渐激烈的今天,一家媒介如果不想被淘汰,就要清醒地认识到受众对于媒介的意义,在保持栏目品位的同时,尊重一般受众的情感需要和审美习惯,开辟一片属于自己的空间。
2005年,房地产及家装业的火爆发展点燃了人们的购置房屋、装修家园的热情,《交换空间》栏目瞅准这一机遇,高调现身于荧屏。在栏目开办伊始,《交换空间》栏目就单纯地将目标受众定为中青年、高活力、高学历、高消费力的收视人群,为他们解疑答惑,“急其所急”。虽然这种“窄众”定位针对性很强,但会使《交换空间》的目标受众圈日益缩小。观众的流失,就意味着收视率的必然下降,以致《交换空间》不得不去考虑收视率末位淘汰所带来的威胁。
沉寂一段时间后,《交换空间》栏目终于认识到“装修”这一事件本身存在的大众性,它是全民都能参与的、都在密切关注的,过窄的受众定位只能自断活路。于是,改版后的《交换空间》栏目不再单纯地展现装修过程来取悦核心受众,而是透过镜头去展现装修过程中的亲情、友情和爱情,重新诠释家的内涵,以此吸引所有热爱生活、热爱家庭的电视观众。《交换空间》成功跨越了贫与富之间的障碍,在每一期的装修挑战中,有限的48小时以及8 000元的有限预算,如何在规定时间有限预算内完成装修任务成为节目的最大看成点。让大家明白装修与贫富无关,与年龄无关,只要你想美化空间,想送给亲人一份惊喜、一份祝福,都可以从中得到装修资讯及装修机会。这充分体现了《交换空间》栏目对人自由追求的尊重,对普通人积极营造幸福生活的肯定与鼓励。
(二)节目形式
不管节目内容多么丰富与专业,受众定位多么准确,栏目策划人若想顺利地将节目的思想及意图传达给“审美疲劳”、“娱乐疲劳”的观众,就不得不认真考虑该栏目应呈现的形式。它不仅要能够达到预期的传递信息的目的,还要能够深入到受众的精神生活和内心世界,弘扬人文关怀。
换言之,就是《交换空间》的节目形式要对电视观众的感知、理解、想象、情感产生有力的刺激,真正实现节目的情感诉求。为了实现这一点,《交换空间》栏目从节目的叙事方式及交流方式上做出了努力。
1.叙事方式
为了满足受众对视觉快感的追求,《交换空间》栏目巧妙地借用了“真人秀”的外壳,集纪实与娱乐于一身,承载起所要传播的装修信息及人文关怀。通过镜头,《交换空间》生动、真实地记录下电视观众自身所熟知的装修过程,没有编造,没有做作,没有猎奇,而是让节目的主角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
装修过程中,“红”“蓝”两队业主与各自的设计师之间的冲突和分歧,更是节目制作组无法预料和控制的。对待这样的意外,《交换空间》栏目充分尊重队员及设计师情感的自然流露,客观地展现人物的行为、话语及其真实的内心世界。最重要的是,这样的做法使观众如临其境地投入到节目之中,能够产生与参赛队员共悲喜的同步感。
改版后的《交换空间》还特意延长“收房”环节,让“红”“蓝”两队选手有充足的时间来表达对爱人、朋友、父母的祝福及感激。在“真情告白”环节中,欢欢喜喜、哭哭啼啼,这些场景如此真实地展现在电视观众朋友的面前,更能激化受众情感的移入,细细体会其中的温情挚意。
2.交流方式
现代观众主体意识、参与意识超前强烈,他们要求和电视媒体进行平等的交流对话。传播学也提出,“受众享有参与和借助传媒来表达意见、表演节目、传递信息、展示作品、点播节目的权利”。
在《交换空间》栏目中,参与性被放到了很重要的位置。《交换空间》并不满足于观众发送短信、拨打热线等间接的参与,而是直接邀请电视观众来到演播现场,成为镜头的聚焦点。参加《交换空间》栏目的“红”“蓝”两队选手都是从普通观众中选拔出来的,这充分体现出《交换空间》栏目的民主观念及对普通百姓的关注、尊重。“最优秀的获胜者是要通过选拔来确定的”,这非常符合现代社会的大众心理需求。而且,普通人成为节目主角的时候,栏目就能够极大地调动观众参与其中的热情,更好地发挥媒体的文化传承及舆论引导功能。
其次,《交换空间》栏目为了让更多电视观众能够参与到节目中来,便大胆地对栏目进行了改版。“家装气象站”环节,向观众介绍一些装修的小知识,突破了节目有限的服务空间和能力,创造出一种双向互动的环境,让大众拥有了更多的参与机会。它巧妙地运用了集体的智慧,分期展现全国各地专业与非专业创意作品,并解析了作品的特点及其创意点。“旧物改造”环节,不仅运用大家的智慧弥补了策划者的思考局限,还为大众提供了一个废物利用、变废为宝,学习制作手工艺品的机会。最重要的是,它能够启发人们开动脑筋,树立自我服务的生活态度,真正负载起“自主动手、创意装修”的传播目的与宗旨。
(三)主持人的人文意识
主持人是电视栏目的核心、灵魂,他(她)不仅要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将节目顺畅自然地串联起来,还要以“当事人”“民众代言人”的身份与在场嘉宾、参赛队员进行沟通,以真情来感动电视机前的观众。
传播学认为,“如果接受者认为信息的来源是一个与自己相似的人,就可能被说服”。其中提到的“相似性”,主要是指接受者与主持人对某一事物有共鸣点。它要求主持人要有悲天悯人的正直与善良,有博大的胸怀,有感恩之心。换言之,就是要求主持人本身由内而外渗透出的人文关怀,这种人文关怀蕴藏在主持人不经意的言谈举止的细微末节之中。
自《交换空间》栏目开播以来,王小骞就一直主持这档节目。她的外部形象也许不是最棒的,但是从她面部的淡妆、齐眉的发型到素雅合体的服饰,使我们感受到了她那无法抗拒的亲和力以及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这比华丽的外表还重要。
深深吸引我们的还有小骞那真诚淳朴、善解人意的性格,以及尊重他人的平民意识。幸运观众获得装修机会,小骞真心实意地表示祝福;装修完毕,收房时刻,小骞自我感情的投入及对参赛队员表露惊喜之情的期待,都体现了她与参赛队员“同呼吸、共命运”的真挚情怀。节目中参与队员的组合多为夫妻、父女、母女等等亲友关系,他们通过“真情告白”这样一个平台,向对方表达情感。这种真情流露往往赚取了不少男女同胞的眼泪,也给选手在平淡的生活中提供了表达情感的机会。在一期节目中“红”队何女士看到焕然一新的房间时,激动地拥抱了小骞,情不自禁地流下欣喜的泪水。这动情的一抱,“抱”出了小骞的泪水,也抱出了电视观众的泪水,大家都被这真挚的情感所感染。当然,真情的流露不只意味着流眼泪,最最重要的是眼泪背后发自主持人内心的真情。在当下人际互动愈发淡漠,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相对贫乏,人们内心对情感交流和沟通充满渴望。主持人王小骞以及朴实与真诚成为沟通观众感情的桥梁,也深深地抓住了观众的心。
二、结束语
参考文献
[1]俞吾金.人文关怀:马克思哲学的另一个维度[J].新华文摘,2001(5):92.
[2]刘桂林,陈万利,刘斌.电视新闻栏目定位与运作实录[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76.
[3]张兵娟.“平民视角”与人文关怀:浅谈经济生活服务类电视节目[J].新闻爱好者,2001(9):88.
[4]段鹏.传播学基础:历史、框架与外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213.
[5]蔡国芬.明星主持与名牌节目[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245.
[6]刘桂林,陈万利,刘斌.电视新闻栏目定位与运作实录[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68.
[7]段鹏.传播学基础:历史、框架与外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274.
DOI:10.3969/j.issn.1009-8976.2015.01.024
收稿日期:2014-09-11
作者简介:罗春(1974—),女(汉),四川遂宁,副教授主要研究广播电视传播。
中图分类号:G20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976(2015)01-0083-03
The exemplification of the humanistic care in the “Jiao Huan Kong Jian” program
LUO Chun
(CollegeofJournalismandCommunicationsofSouthwestUniversityforNationalities,Chengdu610041,China)
Abstract:The program planners of “Jiao Huan Kong Jian” have designed and created this program with the purpose of “benefit and service for the public” for a long time.After the program revised,it also focuses on the “humanistic care” and re-adjusted the program from the aspect of program positioning.This paper analyzes the humanistic care in the “Jiao Huan Kong Jian” program from three aspects,which are the program localization,the form of the program and the humanistic consciousness of the program hosts.
Key words:humanistic care;“Jiao Huan Kong Jian”;program localiz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