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探微

2015-03-11吴锦霞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数学思想

吴锦霞

[摘 要]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其丰富的内涵、明显的特色、质量的提升越来越利于小学生的学习,广大一线教师充分依托教材的基础性特色,紧紧抓住发展学生的要求,努力在形成教学活力上做文章,力争获取利用教材、挖掘资源、实现创新、促进学生数学思想形成的目的.

[关键词] 资源创造;教学活力;数学思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教材在不断变化、完善,现在的苏教版教材是在《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和具体要求下,在一纲多本的精神基础上认真和全面修订起来的. 综观自己所教年级乃至所有年级教材,现行苏教版教材的特色更为明显,更利于我们实施教学. 笔者在教学管理和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感到: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依赖于资源创造,形成数学教学活力. 只有这样,才能让小学生学到有价值的数学,且人人都能获取一定的发展.

依赖教材资源载体,渗透数学

思想

新版本的数学教材内容,无论哪个年级段,都比较关注学生探索与合作交流能力,更加关注学生自主形成数学思想的感悟. 这从教科书的诸多内容安排上均可发现. 如三年级口算整千数加、减整千数,整千数加整百数及相应的减法,没有首先出示例题,而是在认数后的“想想做做”中出示相应的练习. 这样的安排十分有利,让学生有相当充分的探索时间与空间可以算一算、比一比、说一说,去探索算法、交流体会. 学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时,可让学生先尝试口算出结果,再在小组中交流自己是怎样算的,使自己的算法得到确认或修正. 这样的安排,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习的主体得到了充分体现. 当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时,学生形成数学思想也就变成了自觉行为.

作为教师,在不断转变角色的基础上,应紧紧依赖教材资源,依据学生的认识特点,创造性地设计一些探索性和开放性问题,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机会. 因为,教材始终是学生形成数学思想的重要载体. 所以,在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中,笔者力求将教材资源充分利用好,使教材内容的呈现更接近学生的生活,更利于学生感悟数学思想、形成数学思想. 譬如,教学“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展开图”六年级上册第3页的例3、“试一试”和“练一练”,以及第4~5页练习一中的第6~9题、“动手做”,应当说,教材内容便于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也便于学生在展开图中找到长方体、正方体的相对面,进而判断一些平面图形折叠后能否围成长方体或正方体. 在做“练一练”第2题时,笔者就设计了体现一定针对性和层次性的练习,先是和学生谈话,谈话的内容与“做”有关,激励学生独立观察、想象,再让学生进行实践性操作. 这样的练习既顾及学生能够在长方体展开图中寻找到相对面,又顾及学生能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进行准确而快速地判断. 更令人欣喜的是,学生不但在“动手做”中比较顺利地用多种纸片去围成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而且,对新知的理解更加深刻,空间想象能力也得到了一定意义的增强,促使学生在应用知识的过程中提高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平时的教学实践比较有现实意义地告诉我们:教材资源的把握或挖掘,越是把握得准确或越是挖掘得到位,则越利于学生数学问题的解决,越利于学生形成数学思想. 但也别忘记,创造资源也是数学课堂教学所必须思考、研究、实践和实施的.

利用课堂生成资源,渗透数学

思想

一位教育家曾经这样说过:“教育的奥秘不在传授,而在激励、唤起和鼓舞. ”不少名师总在思考经验对接课堂的构建,就算是一般的数学教师也开始思考并实践课堂教学生成学生智慧的问题. 要想真正意义上形成学生智慧的生成,就必须紧紧抓住课堂上的资源并尽情发挥,利用课堂生成的资源变成学生创新、形成数学思想的媒介. 数学教学的课堂应当是师生亲切对话、互动的课堂,要想师生对话达成真正意义上互动而亲切的目的,作为教师,数学语言必须符合和适应儿童. 平时课堂资源的生成,首先力求做到自己的语言能够尽量让小学生听得懂,虽然数学语言对小学生而言比较深奥和抽象,但我们必须想方设法化抽象为具体,变深奥为生动. 曾在资料上看到介绍吴正宪促进学生特色发展的课堂经验,在让学生去感悟“相同的量才能相加”时,吴老师曾这样问学生:“1人加1狗是2人还是2狗呢?”学生先是平静,然后彻悟:人能和狗相加吗?由此,学生便十分明确只有相同的量才可以相加,利用人狗这两个不相同的量引起学生形成正确的“相同的量才能相加”的数学思想. 这样的课堂充满着亲切感,多么生动而准确,比起那些教学生去抄、去读、去背概念或公式不知要好过多少倍.

数学课堂也是学生表述的课堂,应当说虽然小学生所表述的内容总是不那么严格,但学生所说出的是学生自己的话,而学生所说的话虽然可以说是严格的不理解,但我们完全可以意识到,小学数学课堂完全可以是这样,即严格的不理解不如不严格的理解. 平时的教学也让我们感到,小学生对数学概念不严格的理解有时还可以生成严格理解的资源. 只要我们利用好,奇迹总会自然而然地产生. 譬如,教学“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时,我们就必须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所创设的问题必须利于形成学生的思维冲突. 笔者共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情境:张驰和李健合伙经营,两人都投资10万元,年底共赚3万元,怎样分配这利润?第二年还是两人合伙,张驰投资20万元,李健还投资10万元,那他们又会怎样合乎情理地分配这些利润呢?学生感到平均分是不可能的,但又不会说出按比例分的术语或者原因. 这就让学生在已接触到数学问题解决的基础上,感受到不能解决的数学问题必须寻求新的解决办法. 学生所需要寻求的新办法也完全可以是学习时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所形成的新资源,应当说是生成性的资源,更应当说这可以激发学生对按比例分配数学问题探求的欲望,并通过自主性的探求形成按比例解决数学问题的数学思想.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渗透数

学思想

新教育积极倡导者朱永新教授曾这样描述过理想的智育:“应该具有开放性,注重实践性,与生活相联系,与社会相沟通,使学生关注窗外的世界、校外的天空. ”这里的“具有开放性和注重实践性”是具体的形成理想智育的手段,“与生活相联系,与社会相沟通”是具体的途径,“使学生关注窗外的世界、校外的天空”是根本目的. 要从根本意义上去形成学生比较完全、完美的数学思想,还必须依靠小学生的实践,这个实践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动手实践,而应当是学生多种感官的密切配合. 只有这样的实践才是学生高质量、高水平的实践. 也只有这样,才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提高能力的基础上创新形成学生的数学思想.

学生所使用的数学教材,都是涵盖四大板块内容的教材,尤其新增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 这是在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基础上新内核出来的课程形态,也是我们学生学习数学、形成数学思想的必然需求. 所以,在平时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从关注学生健康成长乃至学生数学思想科学形成的角度,笔者多关心和多思考的问题是学生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对于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其作为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应主要做实这样几方面的工作:首先,根据教材所倡导的实践内容,比较科学地为学生进行活动设计,应当说,一个综合实践活动方案不是比较简单地就可以形成的,它涉及学生的知识经验、活动所能利用的资源,以及条件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其次,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必须确定好,作为一般学校,所教学生的受教育背景也是综合实践活动开展必然制约的条件,那么,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确定需要做适当的选择,比如高年级可以安排“校园绿地面积”“钉子板上的多边形”“数字与信息”“树叶中的比”“互联网的普及”“珍惜水资源”等. 这些内容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具有生活气息和时代特征,把生活化、亲切感的内容引入活动中来时,学生对开展的活动就比较容易接受. 笔者和学生一起开展“表面涂色的正方体”实践活动课研究,由于内容的设计比较全面,既让学生进行了比较简单的统计知识渗透,也训练了学生观察数目的敏捷性. 内容充满情趣,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参与,让学生感到活动更有意义,以及参与活动时兴趣盎然.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思想对学生数学学科素质的培养非常有益,我们需要让学生“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不能因为遇到一点困难就停滞不前.endprint

猜你喜欢

数学思想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贯彻数学思想理念,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思想方法的渗透
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抓住问题本质渗透归纳类比数学思想
数学思想和方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渗透
浅谈数学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加强数学思想渗透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