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15-02-20冯爱强李庆辉张彦武吕以东牛耀东郝鹏亮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郑州450000
冯爱强,李庆辉,张彦武,吕以东,牛耀东,郝鹏亮(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郑州450000)
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冯爱强,李庆辉,张彦武,吕以东,牛耀东,郝鹏亮(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郑州450000)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的预后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患者86例。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其无病生存率,采用Log-rank检验分析临床病理特征对预后的影响,对激素受体阳性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进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患者的3年无病生存率为96.5%,5年无病生存率为92.2%。Ki-67、腋下淋巴结转移和内分泌治疗是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预后的相关因素(P均<0.05)。年龄、绝经状况、肿瘤大小、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人类生长因子受体2、手术方式、辅助化疗对预后无影响(P均>0.05)。对于激素受体阳性的患者进行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及内分泌治疗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P均<0.05),内分泌治疗(标准化|^β| =0.780)较淋巴结转移(标准化|^β| =0.491)对预后的影响更大。结论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的预后较好。Ki-67低表达,腋下淋巴结阴性及激素受体阳性患者采取内分泌治疗复发风险较小。
关键词:乳腺肿瘤;乳腺导管原位肿瘤;浸润;预后因素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的重视及诊断技术的提高,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呈逐年提高趋势。早期乳腺癌中的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DCIS-MI)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较少。本研究进行了相关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收集本院乳腺科2005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DCIS-MI患者86例,均行病理检查确诊,符合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对DCIS-MI的定义:癌细胞突破基底膜进入邻近组织,最大直径不超过1mm。入组患者均为女性,单侧患病;中位年龄45(22~70)岁。首发症状为乳房肿块74例(86.1%),乳头溢液12例(13.9%)。患者术前均未行手术治疗或内分泌治疗、化疗。
1.2治疗方法DCIS-MI患者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71(82.6%)例,乳腺癌保乳根治手术+前哨淋巴结活检15(17.4%)例。行辅助化疗68(79.1%)例,主要化疗方案为氟尿嘧啶+表柔比星+环磷酰胺或多西他赛+环磷酰胺,两组化疗方案均用21d。未行辅助化疗18(20.9%)例。化疗结束后雌孕激素(ER、PR)受体阳性患者口服他莫西芬或芳香化酶抑制剂行内分泌治疗者55(64.0%)例,未行内分泌治疗者31(36.0%)例。患者均自明确诊断之日起至2014年12月31日截止,进行电话随访。中位随访时间63(36~109)个月。
1.3组织ER、PR、人类生长因子受体2(HER-2)及Ki-67的检测所有标本由我院病理科统一处理,对组织ER、PR、HER-2及Ki-67行SP法免疫组化染色观察。ER及PR为肿瘤细胞核染色。以1%为阳性界值;≥1%的肿瘤细胞核染色判断为阳性;在有阳性内参对照的情况下,<1%的肿瘤细胞核染色为阴性;标本中正常乳腺上皮和肿瘤细胞都无着色时为无法判读。免疫组化HER-2(0或+)为HRE-2阴性; HER-2 + + +为HER-2阳性; HER-2 + +为不确定,需进一步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以明确HER-2基因扩增状态,如基因扩增为HER-2阳性。Ki-67阳性细胞多数为核染色,呈棕黄色;以>14%作为Ki-67高表达的界值[1]。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dCIS-MI患者生存情况全组乳腺癌患者无失访。DCIS-MI的3年无病生存率为96.5%,5年无病生存率为92.2%,总无病生存曲线见图1。截至2014年12月31日86例患者均无死亡,发生局部复发或区域淋巴结转移者6例,骨转移1例,内脏
转移1例。已经复发转移的乳腺癌患者经过化疗、内分泌治疗或放疗均获得缓解。
图1 图86例DCIS-MI患者总无病生存曲线
2.2dCIS-MI预后的单因素分析结果见表1。
表1 DCIS-MI预后的单因素分析结果
2.3dCIS-MI预后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淋巴结转移(B = 1.775,P = 0.038)及内分泌治疗(B = -2.013,P =0.025)与患者的预后有关。在淋巴结转移情况一致的情况下未进行内分泌治疗的复发转移风险增加5.781倍。在内分泌治疗一致的情况下淋巴结阴性的复发转移风险降低0.134倍。内分泌治疗的标准化| ^β| = 0.780(SE = 0.884,S = 0.882);淋巴结转移情况的标准化|^β| = 0.491(SE =0.897,S =0.547)。
3 讨论
近年来DCIS的检出率达20%,DCIS-MI的检出率为5%~10%[2]。在本次研究中DCIS-MI占同期乳腺癌患者9%,与文献报道相符。DCIS-MI的3年无病生存率为96.5%,5年无病生存率为92.2%,全组患者截至随访结束日期尚未出现死亡情况,与Shatat等[3,4]研究结果一致。
众所周知,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类型特征决定了其预后。Ki-67属于增殖细胞核抗原,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展、转移、预后相关[5,6]。本研究同样证实了Ki-67在DCIS-MI中与预后相关。腋下淋巴结转移与预后相关,目前关于DCIS-MI腋下淋巴结转移率的报道差异较大,在0~20%[7]。DCIS-MI被认为是非浸润性疾病,但微浸润往往提示有转移的可能[8]。DCIS-MI的腋下淋巴结转移较DCIS更多见[9]。本研究中伴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6例,占7.0%,伴有淋巴结转移的复发者占全部复发患者的25%,与报道中的数据相符。
目前对于DCIS-MI的治疗仍存在争议。其争议主要存在于手术方式的选择及辅助化疗的选择。按照2015版NCCN乳腺癌治疗指南[10],DCIS-MI属于T1期。尤唱等[11,12]研究发现DCIS-MI选择何种手术方式对预后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发现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与乳腺癌保乳手术对预后影响无统计学意义。提示DCIS-MI患者进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与乳腺癌保乳手术比较未获得明显受益,因此在选择手术方式时可优先选择保乳手术治疗。目前研究已证实,ER、PR可以指导内分泌治疗,是影响乳腺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通过内分泌治疗可减少乳腺癌的复发[13]。NCCN乳腺癌治疗指南推荐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进行内分泌治疗。NSABP B-24实验对1 804例DCIS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内分泌治疗组和安慰剂组,结果证实内分泌治疗组患者明显受益。本研究中激素受体阳性患者采用内分泌治疗可以降低复发风险,与文献报道结果一致。辅助化疗在DCIS-MI中一直存在争议。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对DCIS-MI建议个体化治疗。NCCN乳腺癌治疗指南中指出如无淋巴结转移的DCIS-MI可不进行辅助化疗。黄少丹等[14]研究认为,DCIS-MI是否进行辅助化疗需要考
虑腋下淋巴结情况。在本研究中辅助化疗对预后无影响。其原因可能为DCIS-MI属于早期癌,其生物学行为较好,出现淋巴结转移情况也较少;经过手术、内分泌治疗等已能显著提高无病生存率,相对而言辅助化疗对于其预后的影响没有其他因素显著。此外,本次研究病例数较少,仍需更多病例数做更深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DCIS-MI的预后较好。DCIS-MI预后的影响因素为Ki-67水平、腋下淋巴结转移及是否进行内分泌治疗,以是否进行内分泌治疗的影响为最明显。
参考文献:
[1]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3版)[J].中国癌症杂志,2013,23(8): 637-693.
[2]Adamovich TL,Simmons RM.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withmicroinvasion[J].Am J Surg,2003,186(2): 112-116.
[3]Shatat L,Gloyeske N,Madan R,et al.Microinvasive breast carcinoma carries an excellent prognosis regardless of the tumor characteristics[J].Hum Pathol,2013,44(12): 2684-2689.
[4]Sue GR,LannindR,Killelea B,et al.Predictors ofmicroinvasion and its prognostic role inductal carcinoma in situ[J].Am J Surg,2013,206(4): 478-481.
[5]王宝娜,王翔,王靖,等.Ki-67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中华肿瘤杂志,2014,36(4): 273-275.
[6]Okumura Y,Yamamoto Y,Zhang Z,et al.Identification of biomarkers in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of the breast withmicroinvasion [J].BMC Cancer,2008,(8): 287.
[7]Vieira CC,Mercado CL,Cangiarella JF,et al.Microinvasive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clinical presentation,imaging features,pathologic findings,and outcome[J].Eur J Radiol,2010,73(1): 102-107.
[8]Tavassoli FA,Devilee P.WHO classification of tumours: pathology and genetics of tumours of the breast and female genital organs [M].Lyon: IARC Press,2003: 60-73.
[9]霍雷军,郜红艺,郭玉娟,等.乳腺导管原位癌及其微浸润的临床病理研究[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3,7(6): 30-34.
[10]Gradishar WJ,Anderson BO,Balassanian R,et al.Breast Cancer Version 2.2015[J].J Natl Compr Canc Netw,2015,13(4): 448-475.
[11]尤唱,宋三泰,吴世凯,等.乳腺导管内癌及浸润≤1厘米Nomo的各期乳腺癌临床观察[J].中华医学杂志,2014,94(4): 269-272.
[12]Bartovam,Suska P,Pohlodek K.Local recurrence rate in patients withdCIS[J].Bratisl Lek Listy,2012,113(1): 30-34.
[13]江泽飞,徐兵河,邵志敏,等.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专家共识与争议[J].中国癌症杂志,2013,23(9): 772-776.
[14]黄少丹,马宏民,魏燕,等.乳腺导管内癌微浸润研究进展[J].广东医学,2013,34(3): 467-469.
收稿日期:( 2015-05-11)
文章编号:1002-266X(2015)37-0066-03
文献标志码:B
中图分类号:R737.9
doi:10.3969/j.issn.1002-266X.2015.37.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