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华德福教育中的绿色教育思想及启示

2015-02-13陆炎,张歆柳

关键词:绿色教育基础教育改革

华德福教育中的绿色教育思想及启示

陆炎,张歆柳

摘要:华德福教育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强调教育的艺术化,提倡教育要顺应自然、适时而教、回归原始。在全球教育多元化发展的今天,我国的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正处在变革的关键时期,应重点关注以下几点:倡导生态教育理念,树立可持续教育发展观;推进教育制度改革,建立多元一体的教育制度;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一步扩大教育开放,创建多元和谐的教育生态。

关键词:华德福教育;绿色教育;基础教育;改革

收稿日期:2014-10-20

作者简介:陆炎,云南民族大学(云南 昆明 650500)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张歆柳,云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

科技的变革与进步,不断推动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造成了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人们的生活条件提高了,生活质量却下降了。随着各种生态环境问题的日渐突显,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崇尚“绿色”的生活理念。于是,教育的“回归”,便成为一种必然。早在100年前,鲁道夫·斯坦纳就创造性地预见到了这种“回归”,并应埃米尔·莫尔特的邀请,为他的“华德福—阿斯托利亚香烟厂”(Waldorf Astoria)的工人子弟办一所学校,这就是世界上第一所华德福学校(Waldorf School)。近百年过去了,当人们再回过头去考察华德福的教育理念时,仍不由得惊叹于斯坦纳当时的高瞻远瞩。

一、 何为华德福教育

华德福教育(Waldorf Education),是鲁道夫·斯坦纳根据其人智学(Anthroposophy)理论所创立的一种教育模式。斯坦纳认为:“所谓的教育艺术,只能奠基在真正的人类本质的知识上。”[1](P9~16)人智学研究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对人类本质的研究。斯坦纳认为,在可见的物质世界之外,还存在着超感觉的看不见的灵性世界(精神世界)。人智学研究的出发点就在于在可以看得见的物质世界和看不见的灵性世界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在教育层面上,就是要促进学生的身、心、灵全面发展。华德福教育强调从身、心、灵出发,培养和谐完整的人,主张按照人的身心发展规律,针对学生不同的成长阶段来安排课程,帮助每个学生实现自己的独特价值。

斯坦纳华德福学校协会(Steiner Waldorf School Fellowship, SWSF )认为华德福教育是这样一种教育:接受所有儿童,无论其学术能力、阶级、种族和宗教;重视儿童的全面需求,包括儿童的学习、身体、情感以及精神需求;基于儿童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教育;培养儿童热爱学习的情感和对学校的热情;视艺术活动和想象力的培养为一个整体;培养有能力的年轻人,使他们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和多种能力,从而成为对社会和经济都负责的公民。[2]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华德福教育是一种绿色教育:第一,华德福教育非常重视教育环境的作用,强调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每所华德福学校都尽可能营造自然温馨的学校环境,让学生在温馨的环境中自由成长。第二,华德福教育是一种“顺人”教育。华德福教育认为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教育的作用,就是要充分发掘儿童的个性,发展自我,从而成为具有完整个性的人。同时,在儿童的不同发展阶段,也应该采取各不相同的有针对性的教育。适时而教,是华德福教育的一大原则。第三,华德福教育强调教育的艺术化。华德福教育不仅重视传统艺术的教育,而且强调整个教育过程的艺术化。华德福教育把每个学生都看作是艺术家,艺术化的教育就是在老师的帮助下,让学生亲身去发现、感受、思考和创造。[3](P57)第四,华德福教育是一种自由教育。华德福学校没有专门的教材,主张学生“自编教材”,教具也是信手拈来——原始、简单,意在让学生在自由、温馨的环境中快乐成长。

二、 华德福绿色教育思想的前世今生

华德福教育是一种绿色生态教育,作为绿色教育理念中的人本教育理念与自然教育思想,早在2500年前的古希腊就已经开始萌芽了——当时的智者派(Sophistes)教育,就已经有了朴素的人本教育思想。

古希腊的智者派最早提出自主学习的理念。智者普罗泰戈拉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著名命题,即肯定了人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学习者可以按照自己的尺度来理解事物并掌握着思考的主动权。与智者派持对立观点的是以苏格拉底为代表的苏格拉底学派。苏格拉底认为每种现象背后都存在着一种“先在本质”,“知识就是认识者透过事物的现象把握本质”[4],而教育的根本任务就在于使学习者掌握现象背后的本质。以此为基点,苏格拉底创造了他的著名的“产婆术”——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

智者派人本教育理念的局限在于他们虽然肯定教育可以改变人的天性,但却对事物的本质持不可知论。在这种世界观的引导下,学习者虽然有自主思考、学习的自由,却缺乏思考、学习的方向,因此,很容易陷入一种茫然不可知的境地,或造成人人自以为是的混乱局面。而苏格拉底的启发式教学对于学习者而言是一种“接受学习”,在苏格拉底以及后来的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维护下,“接受学习”长时间地主导了人类的求知方式。[4]

对于早期的人本教育理念而言,其必然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但其对后世的影响仍不容忽视。亚里士多德就是根据前人的思想,发展成他的自然教育观,并对后世的教育理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奠定了近代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5]并因此成为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并论述教育要顺应人的自然发展的思想家。[6](P22)亚里士多德以他的灵魂论为依据,分析了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提出教育要根据人的自然发展顺序来确定年龄分期,学校和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身心发展特点进行全面、和谐的教育。

进入中世纪,古希腊的自然教育理念为基督教的经院主义教育所取代,这个时期,自然教育被历史的尘埃所覆盖。直到文艺复兴时期,自然教育理念才又重新为人们所重视,并于18世纪被卢梭发扬光大。

卢梭或许不是一位出色的教育理论家,但毫无疑问是近代教育史上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教育思想家之一。卢梭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所以教育要“回归自然”。卢梭讲的自然是一种“内在的自然”[7](P5),也就是儿童的天性。所以教育顺应自然,其根本就在于顺应儿童的天性发展的规律。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有着强烈的反封建专制教育的性质,对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的基点是他的抽象的人性论。华德福教育思想是斯坦纳以他的“人智学”理论为基础,对卢梭“自然教育”理论的发展,其进步之处在于他的理论基点的具象化与系统化。

三、 华德福绿色教育思想

华德福教育从诞生到现在已经走过了近百年的历程。在全球教育多元化发展的今天,华德福教育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笔者认为,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华德福教育是一种绿色的生态教育。

(一) 尊重个性,全面发展

斯坦纳认为,“身体”、“心灵”和“灵性”是“人的本质的三个面向。”[8](P26)人周遭环境中的事物透过“身”呈现给人。人透过“心”将自己与事物联系在一起,并以此来感受到对周遭事物的情感。“灵”是指当人以一种“近乎神性的本质”去细察事物时在他身上所启示的东西。根据斯坦纳的观点,“灵”可以看作是一种理性的思考。而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促进人的“身、心、灵”全面发展。但是在“身、心、灵”全面发展的同时,又特别强调学生个性的培养。

华德福的“个性化”教育主要体现在其“自由”的教学上。华德福教育希望通过给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学术性和创造性的自由探究机会,让学生的天赋得到个性化的发展。华德福没有专门的教材,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制作“主课本”。“主课本”记录着学生的学习、成长,以及个性的发展。

(二) 顺应自然,展现真我

顺应自然,有两方面涵义:

其一,教育要顺应儿童天性自然发展的特点,即要符合儿童的成长规律。斯坦纳以他的人智学研究为出发点,把人的成长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出生到乳齿的脱落(大约从出生到7岁);第二阶段从第二个出牙期到青春期的开始(大约从7岁到14岁);第三阶段从青春期到成年(大约从14到21岁)。[8](P57)每个阶段的教育原则分别是模仿、权威和独立。第一阶段是儿童的身体或意志发展阶段。这个时期的儿童就像一块尚未雕琢的璞玉,内心是纯净的,所以在这一阶段,儿童是模仿的生命,要把“善”的世界展现给儿童。以游戏为主要方式,通过头、手、心的锻炼,发展儿童的身体与意志。第二阶段是儿童心灵或情感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教师应该在学生的心中树立起权威的形象,通过艺术化的教育,让学生感受“美”的世界,培养“美”的心灵。第三阶段是精神或灵性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独立、理性思考的能力,引导他们追求真理,探究世界以及万物的“真”,进而发展学生“真”的个性。

其二,教育要让学生亲近自然。让儿童接触大自然的诸多事物,不管是动物、植物、山川、河流,还是石头、黄泥,都能给孩子以真的感受、美的体会和善的思考。让儿童亲身去观察自然万物,不仅能发展他们纯真、善良的个性,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情感,还能激发他们的内心灵性,锻炼他们观察、思考的能力。通过观察一株幼苗的生长、小鸡的破壳而出,让儿童感受生命,体会生命的过程,培养他们对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进而激发他们对自然的想象与思考。学生个性的发展,不应该受到过多的干预。怀抱自然,让学生的成长顺应自然的节奏,才能逐渐展现他们“真我”的个性。

(三) 回归原始,返璞归真

华德福教育不喜欢浮夸,也不追求张扬。华德福教育认为,教育应该回归世界的本真,给儿童以最原初的印象,就相当于给他们以最大的想象以及思考的空间。越原始、越简单的玩具,越能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造力涉及人的头脑中的原初形象,需要人把直接的感官经验和情绪反应综合起来,找出自己内心的独特想法,并坚持不懈地实践它。”[9](P81~92)华德福强调的“回归”,并非是对传统、陈旧的观念的回归,而是一种教育生态的回归。回归原始,就是回归生态。

华德福倡导的“教育的回归”,在处处充斥着虚伪、浮夸的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无疑是一种另类。但值得庆幸的是,越来越多的人预感到了这种“回归”。正因如此,华德福的教育理念才会在过去数十年之后,再次为人们所重视。

(四) 教育的艺术

“我想此话绝非夸张,世界上没有任何其他的教育体系如斯坦纳教育运动那样,对艺术的中心作用给予了如此的关注。没有一门课程讲授不具有艺术的视角。”[10](P33)哈佛大学教授、纽约福格艺术博物馆绘画馆馆长康拉德十分欣赏斯坦纳教育思想中对艺术作用的重视。所谓教育的艺术,在斯坦纳看来,就是要把儿童当作艺术家来对待。教育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华德福学校在重视艺术教育的同时,更注重教育过程与方法的艺术化。华德福教育认为,儿童本身就是艺术家,教育的任务之一,就是保护好儿童自然而然地接受新鲜事物的天性。华德福的艺术化教育主要体现在教育过程中的开放与自由,让儿童进行自主的艺术创造,体现了儿童真正的主体地位。在儿童完善自身和能力的过程中,让他们亲身体验艺术的创造过程,不仅可以丰富他们情感的体会、对美的领悟,还可以培养他们的丰富的想象力和灵敏的创造力。

四、 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

2004年9月,李泽武与黄晓星、张俐夫妇在成都创办了国内第一所华德福学校,随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青岛、武汉等地也陆续出现了华德福学校或幼儿园。华德福在中国大陆的迅速发展,一方面说明了教育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另一方面则说明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我国当前教育所存在的弊端,并开始追求“绿色”的生态教育理念。在这种背景下,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所以正如前文所强调的,我国当前正处在教育变革的关键时期。

(一) 树立可持续教育发展观

教育改革是一项长期工程,有效的教育改革的前提是要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何为正确的教育观呢?正确的教育观应该是可持续发展的。笔者认为,可持续的教育发展观包含两方面内涵。

一是教育是促进可持续发展变革、提高人们将社会理想转变为现实的能力的主要力量与方式。华德福教育认为,任何变革都不能违背自然发展的规律,因此教育应该顺应自然,最终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为了可持续性的教育”,要求把环境教育与发展教育、人口教育等相融合,建立了环境、人口和发展项目(EPD 项目),开始将环境教育转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并于1997年的塞萨洛尼基会议,确定了“为了可持续性的教育”的理念。[11](P82~85)2005年联合国大会宣布在2005年至2014年实施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已经开始被视为一个学习如何在考虑到经济、生态和所有社会平等的前提下作出决策的过程。”[11](P157)

二是不能忽略教育自身的可持续性。作为一种生态教育理念,华德福教育认为,教育除了要顺应自然的发展规律,还要遵循人天性的发展规律。教育自身的可持续性,首先就要求教育必须符合人身心发展的特点;其次,教育应该处理好人与人、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华德福教育不把学校建立在城市中心或闹市,而是建立在郊区甚至远离城市,这并不意味着华德福教育是一种封闭式的教育,相反,华德福教育持一种开放的教育观。远离喧嚣,一方面是为了让孩子更好地接触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另一方面则是为了保护孩子的“天性”不过早地被现代社会的各种习气所浸染。华德福教育不主张孩子之间的竞争,而是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互助与友爱;不把充满竞争的残酷的社会现实过早地呈现给孩子,而代之以善良的童话、智慧的寓言,体现了华德福公正、善真的社会理想。这也是华德福教育当前在我国的局限性之所在,一种可持续性的教育,顺应学生是一方面,顺应社会也是一方面。但毫无疑问,作为一种生态教育理念,华德福无论是在当前或是在将来,都是充满着活力与生命力的。而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如何汲取各种教育理念之所长,来适应当前的社会,从而逐渐形成一种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性生态教育,是一个值得深思熟虑的问题。

(二) 建立多元一体的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是一个宏观概念,包括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培养制度、人事制度、招生考试制度、办学制度和教育管理制度等方面。建立多元一体的教育制度,是由我国多元一体的民族构成所决定的,同时也是教育公平的基础。

费孝通先生于1989年提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构想[12](P29),“多元一体”不仅仅是民族的多元一体,还包括文化的多元一体与教育的多元一体。中国有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也有像云南、贵州、青海等少数民族聚居的省份。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经济和民族构成,教育制度如何适应当地,是各地区教育最优化发展的要求,也是教育公平的基础。

在“多元”基础上,还要强调“一体”。班克斯认为,多元文化教育最根本的目标在于“使属于不同文化、人种、宗教、社会阶层的集团,学会保持和平与协调互相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共生。”[13](P105~106)历史经验表明,“一体→分化→融合”是事物发展的规律。班克斯的“共生”目标与费孝通同时期提出的“多元一体”格局之间巧妙地契合并非偶然。二者均是在承认“多元”的基础上,强调“一体”,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

(三)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以人为本,全面发展”是教育改革的立足点。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一切教育行为的发生都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坚持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一个基本观点,也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根本要求。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继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之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三大贡献。[14]“自由”是指人的自我意志获得自由体现,正如华德福教育所强调的,教育要顺从儿童的“天性”,其实就是要让他们的“天性”获得自由发展的空间。“全面”则是指人的各种素质、潜能、个性以及社会关系等获得充分、全面的发展,也就是华德福教育强调的“身、心、灵”的全面发展。

(四) 打造多元和谐的教育生态

教育多元化发展是指教育理念以及教育形态的多元化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单一的教育模式已经不适应当前的中国了,走向多元化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再者,学习者本身就是多元的,其对教育的需求也是多元化的。

近年来,各种各样的教育模式、教育理念进入中国并迅速发展,如蒙台梭利教育学、瑞吉欧教育学和华德福教育学等。同样,国内也出现了一些来自本土的教育思潮,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儿童读经运动”。儿童读经运动再次兴盛始于台湾台中师范大学王财贵教授[15],之后逐渐影响到香港以及大陆。自2004年至今,数以千计的私塾、学堂涌现全国,掀起了一股空前的“读经”热潮。

“读经运动”之所以能在国内再次兴盛,一是由于受教育者对教育的多元化需求。这种“多元化需求”是以经济为基础的,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必然会出现。二是因为教育观念的转变。随着教育的发展,人们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对我国当前“填鸭式”的教育现状不满,这也是导致民间教育运动再次兴起的直接因素。同时,“读经运动”具有强烈的中国文化特征,容易为人们所接受。

任何一种教育形态的出现及消亡,都有其原因。“读经运动”一兴起,就引发了学术界的“大争论”,同时也激起了我们进一步反思。对于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而言,教育多元化已是一种不可扭转的趋势,然而在承认“多元”的同时,如何建立起一个统一、健康、绿色的教育生态,则是我们应当深入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鲁道夫·斯坦纳著.人智学启迪下的儿童教育[M].台湾:光佑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5.

[2] Steiner School Fellowship.What is Steiner Education[EB/OL].http://www.steiner waldorf.org/steiner-education/what-is-steiner-education/.

[3] 黄晓星.迈向个性的教育:一位留英、美学者解读华德福教育[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

[4] 高慎英.苏格拉底的教育方法及其危机[J].教育研究,2008(7).

[5] 刘黎明.论亚里士多德的自然教育思想[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6] 单中惠.西方教育思想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7] 卢梭.爱弥尔[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8] 鲁道夫·斯坦纳著.神智学[M].台湾:财团法人人智学教育基金会,2011.

[9] 鱼朝霞著.中国家教高端访谈——家长必修的21堂教育课[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07.

[10] 鲁道夫·施泰纳教育友好协会编. Waldorf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4届日内瓦国际教育大会巡展资料汇编[M].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5.

[11] 田青等编译. 环境教育与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联合国会议文件汇编[M].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11.

[12] 费孝通等.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M].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9.

[13] 哈经雄,滕星.民族教育学通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14] 吴德刚.关于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再认识[J].教育研究,2008(4).

[15] 沈立.对当前儿童读经运动的反思[J].中国教育学刊,2006(5).

[责任编辑:陈浮]

Green Educational Ideology of Waldorf School and Its Inspirations

LU Yan, ZHANG Xinliu

Abstract:Waldorf education focuses on children’s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emphasizes on the art of education and advocates that education should obey the law of nature, teach appropriate knowledge to different ages of students and make teaching process simple and original. Due to today’s diversifying development of global education, our education, especially basic education, is in a crucial period of reform. We should focus on the following points: advocating a concept of ecological education and building up a sustainable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view; promoting the reform of educational system and establishing the educational system into pluralistic integration; adhering to the people-oriented view and promoting students all-round development; enlarging the opening of education, and creating a multicultural and harmonious educational ecology.

Key Words:Waldorf education; green education; basic education; reform

猜你喜欢

绿色教育基础教育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石景山区:“绿色教育”理念引领下的区域教育
走绿色教育之路?促学校内涵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话语的迁嬗
教育均衡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
“中国梦”之中国“自主高考”梦
基于微课应用的专递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绿色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运用
改革创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