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鲁迅作品中的“小人物”形象及比较

2015-01-21苏文

课外语文·下 2014年11期
关键词:鲁迅作品小人物特点

苏文

【摘要】综观鲁迅的作品,以“小人物”为描写对象再现社会现实,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作品极多,这些形象在文中有力地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对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都有积极的意义。作者笔下的“小人物”形象是作者思想感情的代言人,通过这类“小人物”形象的口来控诉那个社会,表达了“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振其邦人,引起疗救”的思想感情。所以探讨“小人物”这类形象是很有必要,也是很有意义的。

【关键词】小人物;鲁迅作品;特点

【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鲁迅笔下的“小人物”形象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普希金﹑果戈理等人的影响,其笔下的“小人物”,归根结底是这病态社会的不幸之人。鲁迅作品虽然在写作风格上继承和发展了普﹑果等人写“小人物”的传统。但是由于受民族文化的影响和民族语言的限制,以及作者所处时代和作者个人思想的制约,在写作风格和表现手法上有很大的不同。异中有同,同中有异。作家们都充分看到了文学对于挽救民族危亡的作用,通过“小人物”这类形象的塑造,表达了“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振其邦人,引起疗救”的思想感情。接下来,我想通过以上对果戈理的《外套》﹑卡夫卡的《变形记》中的小人物形象,以及鲁迅笔下的小人物形象的分析,就他们在写作上的延承和发展作以简略比较:

首先,人物切入角度方面。普﹑果等人惯用第三人称叙述事件,而鲁迅习惯以第一人称的角度展开故事。普﹑果等人将人物放到一个大的历史背景中,通过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作者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来审视其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但鲁迅作品中,经常会出现“我”这样一个形象,比如《祝福》中,祥林嫂问及“我”“人死后有无灵魂”,而“我”模棱两可的回答,在某种意义上也影响了祥林嫂的命运。

其次,精明简练的写作风格。普﹑果等人在语言形式方面都力求简明﹑概括。用普希金的话来说:“精明和简练,这是萨那翁的第一个优点。”他们在谦辞造句上都惜墨如金,在故事结构上也尽可能洗炼文词。善于在简洁中展示复杂,往往只是三言两语,人物的音容笑貌﹑性格特点﹑故事的来龙去脉就跃然纸上,活现眼前。鲁迅也是如此,他这样概括自己的经验:“我力避行文的唠叨,只要能够将意思传给别人了,就宁肯什么陪衬也没有……”“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人们常提及的,是《故乡》里那幅“神奇的图画”: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一望无际的沙地,碧绿的西瓜……。祥林嫂那最后的“肖像”:“五年前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寥寥数语留给读者的印象可以说是惊心动魄的。

再次,多方借鉴的叙事技巧。普﹑果等人作为卓越的诗人,他们的作品充满着丰富饱满的诗情,确立了作品的情感化和抒情化。无论是写景状物,营造故事发生的氛围,还是描绘人物的心理状态,他们的话语是饱含着动人的情愫,以抒情去领悟平淡无奇的自然现象和司空见惯的社会生活。鲁迅在试验为中国现代小说寻找自己的小说形式的最初阶段,自觉地借鉴了西方的小说形式。因此,在谈到《狂人日记》的创作时,鲁迅强调“所仰仗的全在先前看过的百来篇外国作品和一点医学上的知识。”但在试验过程中,他自身的深厚的传统文化修养逐渐发挥作用,使他由不自觉到自觉地吸取中国文化的养料。正如鲁迅所说:“没有冲破一切传统思想和手法的闯将,中国是不会有真的新文艺的”,鲁迅的创作正是“继承传统”与“冲破传统”的统一。

最后,语言风格方面。普﹑果等人语言丰富华丽,文笔富有节奏和音乐感。果戈理在《外套》的开篇就描写出一个九等文官的诙谐形象:“矮矮的个子,脸上有麻点,头发有点发红,看上去连眼睛都有点近视,脑门上秃了一小块,两颊布满了皱纹,脸色灰黄,似乎有点痔疮。”这样一个具体鲜明的小人物形象让读者印象深刻,在阅读的过程中不停地浮现出那个受侮辱和受损害的形象,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在《外套》中,作者用流利的语言描写了人物形象、对白和环境。语言夸张但流畅,接近自然。鲁迅首先运用白话写作,在语言上继承普﹑果等人讽刺之能事,通过对“小人物”形象的塑造。真实的再现社会现实。虽然语言针针见血,但作者对人物形象充满着同情和怜悯。

还有,写作上的局限。由于时代和个人因素的制约,普﹑果﹑鲁等在写作上难免有缺陷。比如果戈理的《外套》,虽然小说不美化贵族了,而是给予批判:“大人物”是“小人物”致死的主要原因,小说对“小人物”悲惨命运的描写与性格的刻画,都优于普希金。但结尾归于荒诞,用鲁迅的话说,是“格式有点老”。在《驿站长》和《外套》中,小人物的命运都以悲惨地死去为终点,但文章的结尾却并非没有亮色。例如在《外套》中,可怜、胆怯的巴施马奇金变成鬼魂,终于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生前不曾表达的愤怒,并且还有了一个“在活人中间也从来没有见过的大拳头”。这也给了读者一个痛快的,虽然是虚妄的结尾。鲁迅在《祝福》和《离婚》中探索了关于女性解放的出路问题,但最终他也未找寻到这条路。今天我们不能以今人的眼光去评价他们,在他们所处的时代,他们已做出了超越那个时代的贡献,他们是那个时代的骄傲。

综上所述,这些作品中的“小人物”形象,以他们真实而丰满的形象再现了时代现实。普希金首开描写“小人物”形象的先河,此类形象对后来作家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鲁迅作品继承和发展了这类人物形象。以他们辛辣的讽刺语言,从而达到惊醒世人的目的,引起疗救的希望。这类形象是作者血和泪的产物,他们用血泪的言语展示着他们的痛。所以探讨这类形象是很有必要,也是很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1]马晖.鲁迅独特的生命态度及生命意识[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3).

[2]朱维之.外国文学史(欧美卷[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3.

[3] 屈正平.论鲁迅小说中的人物[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鲁迅作品小人物特点
从《述善集》看元代小人物的创作
今天我们需要从鲁迅作品的教学中获取什么
微信辅助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
把自己看做小人物
小人物的施予
浅谈初中语文鲁迅作品的教学策略
浅析鲁迅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中学语文教学中鲁迅作品的温情解读
小人物的大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