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落实
2015-01-21万艳磊
万艳磊
【摘要】语文课程对于初中学生的情感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我们不但不能忽略对于学生情感的教育,而且要发挥语文课程重情感体验与感悟的特色,“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本文结合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总结了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落实情感教育。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感教育;落实;氛围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良好的情感教育不仅能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更能促进学生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提高,对于学生个体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语文课程具有较高的人文性,这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比拟的,对于情感教育的实施具有不可代替的优势。那么,如何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落实情感教育呢?
一、营造情感氛围,创设教学情景
心理学认为,情感教育离不开良好的情景和氛围,所以,教师要善于用充满感情的语言和动作创设情感氛围,调动学生的情感。如在《背影》一课的教学中,作者通过描写父亲的“背影”,回忆了父亲对自己的付出,表现了父爱的无私、伟大与对父亲的思念之情。如果只是对课文进行朗读和赏析恐怕很难让学生体会到父亲的爱子之心,所以,在课程开始之前我声情并茂地朗读了歌曲《父亲》的歌词——“那是我小时候,常坐在父亲肩头,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忘不了粗茶淡饭将我养大,忘不了一声长叹半壶老酒。我长大后,山里孩子往外走,想儿时一封家书千里循叮嘱,盼儿归一袋闷烟满天数星斗”。充满感情的朗读让学生们陷入了对父爱的遐想,也让他们体会到父亲的含辛茹苦和父爱的伟大。然后再进行课文的讲解,学生们就很容易理解文章中作者家庭遭遇变故后“父亲”的心理状态,也更能体会到当作者看到“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眼泪就很快地流下来了。通过营造适宜课文的情感氛围,使得学生更直接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的情感也得到了升华。
二、通过朗读,唤起学生与作者的情感共鸣
初中语文课本中所节选的文章多是非常有代表性的经典之作,内容丰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为学生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所以,教师要多组织和指导学生朗读。通过朗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词句篇章,领会其语言的感情色彩,再现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把学生吸引到作品意境之中,使之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唤起感情的共鸣。朗读有很多种形式,如教师作范读、领读,学生分角色朗读或角色扮演,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实际灵活选择朗读的形式,以最大限度唤起学生与作者的情感共鸣。如在《周总理,你在哪里?》的教学中,由于学生们的生活年代所限,他们对周总理的了解比较有限,所以在朗读的时候很难表现出对总理离我们而去的悲恸,无法表达出对总理的沉重悼念之情和敬爱之情。这时候,就需要教师进行范读,让学生去感受字里行间的深情。教师领读也是一样,需要教师要有饱满的热情,只有这样才能感染学生。所以,教师应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把握作者的情感脉络,然后将此种情感传导给学生。在情感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感传导对学生情感的体验与形成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另外,分角色朗读与角色扮演是让学生带角色情感朗读或者扮演,也是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学的重要手段。
三、分析作者年代和作品形成的背景
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不会花太多的精力介绍作者的年代和文章写作的背景,这导致学生即使将课文倒背如流,也很难准确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如在学习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单纯背诵或者强调辛弃疾的爱国主义精神,很难让学生体会到辛弃疾的人格魅力,也不会明白“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气概,更难理解辛弃疾虽有爱国情怀,却得不到重用而有了“可怜白发生”的感叹。所以,我对辛弃疾的年代、生平进行了介绍——“辛弃疾少年时恰逢‘靖康之难,老家济南被金人占领,辛弃疾便参加义军抗击金兵,他英勇果敢被宋朝赏识,于是南归宋廷。南归后,辛弃疾曾多次上书提出了很多有关抗金北伐的建议,但都不被朝廷重视,而他却时刻不忘恢复中原的事业,一有机会还是上书朝廷,重上战场。然而,事与愿违,其北发鸿图,在南归后的几十年内蹉跎成空,其将相才略,无处发挥,眼看国土沦丧,生灵涂炭,却无力挽回,造成了悲壮的一生”。这一介绍使得学生们对辛弃疾壮志难酬、不得志的一生有了深刻的理解,学生们都纷纷表示惋惜。然后我又对作品进行了分析:“这首词可以说是作者感到抗金无望而写的想象中的抗金生活,这种生活也只能在梦里才有吧。上片写出了抗金部队的盛大阵容,表现了作者对横戈跃马的战斗生活的强烈向往和对恢复祖国河山的热切期盼。下片表现了作者上阵杀敌的场面以及获胜后的情形,可最后一句突然转折,似大梦初醒,回到恢复祖国河山无望的现实中,而自己又‘可怜白发生!”这样的讲解后,学生们对作者的情感把握得更准确、更到位,对于辛弃疾的爱国主义精神也体会得更立体,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情操也得到了培养。
四、总结
语文课的教学意义绝不仅在于教给学生某种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情感主导下,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学作品,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学生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积淀成为正确高尚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对学生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为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郭苏瑞.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情感教育[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2(5).
[2]林红艳.论初中语文的情感教育[J].科教文汇,2009(4).
[3]苏宙华.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2(4).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