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细化课程标准,让师生心中有数

2014-12-31

未来教育家 2014年10期
关键词:细目切点教学大纲

在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标准”替代了“教学大纲”,走进了我们的视野。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师都熟悉各学科教学大纲,它不仅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而且用大量的篇幅具体规定了对日常教学中所可能涉及到的所有知识点的要求;大多数学科的教学大纲,还规定了具体的教学顺序及各部分内容所占的课时数,等等。而课程标准则跟教学大纲有较大的不同,它重视对某一学段学生所应达到的基本标准的刻画,同时对实施过程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而对实现目标的手段与过程,特别是知识的前后顺序,不做硬性规定。这是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一个重要区别,从而为教材的多样性和教师教学的创造性实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为体现并满足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创造了比较好的环境。

这是一次历史性的进步,但由于课程标准脱胎于原有的教学大纲,真正距离一个科学的标准还有相当的差距,尤其在具体详实、可操作方面距一线教师的需求尚有较大距离。于是在课程校本化的过程中,学校开始了对课程标准的细化工作。

课程标准细目要做到表述具体——把“我们要教给学生什么”这个问题,在每一个点上,能细到多大程度就先细到多大程度,只有这样,对教学的诊断才有根据。例如高中物理Ⅱ学习目标的描述(见表5)。

表5 高中物理Ⅱ(恒定电流)学习目标

其中,课程标准中大量出现“理解”、“掌握”、“运用”等名词,以此区分学生在能力发展上需要达到的不同层级。但对于一线的教师来说,到底到什么程度才是“理解”?什么程度是“掌握”?什么程度是“运用”?按照各人的经验和理解判断,无法形成一个标准,这让老师和学生都没有抓手。通过课程标准细目的编写,这些问题都得到了解决。以高一人文方向的数学Ⅰ第8 学段“导数及其应用”单元的课程标准细目为例,在“导数的几何意义”这个知识点上,“理解”的具体要求是:“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会求已知曲线在已知点处的切线方程(切点已知)。”“掌握”的具体表述是:“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会求已知曲线过已知点的切线方程(切点未知、逆用)”;“运用”的具体要求是:“熟练掌握导数的几何意义,并能解决相关综合应用。”

为了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把握自主学习的程度,做到心中有数,课程标准细目对于每一个知识和能力点,都按照不同的层级进行了分级设计和描述。例如高中英语的阅读能力,按照从低到高分三个层级,为了学生容易理解和把握,对每一个目标层级,都列举了阅读练习要求。

猜你喜欢

细目切点教学大纲
双向细目表在财会理论复习中的运用
抛物线的切点弦方程的求法及性质应用
双向细目表统领高三地理复习的教学实践研究
如何编制初中数学总复习双向细目表
以纲为要,创新课程体系建设
——上海老年大学教学大纲建设实践探索
以人为本 以纲为纲
——老年大学教学大纲实践与探索
互动式教学大纲在本科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以《工程制图与识图》为例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转载细目
一种伪内切圆切点的刻画办法
椭圆的三类切点弦的包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