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新课程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几点策略

2014-12-09王艳

博览群书·教育 2014年7期
关键词:化学课堂教学发现问题好奇心

王艳

摘 要:本文通过四个方面论述了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策略;学生由被动为主动;教学细节;知识传承;师生互动。只有将教师的科学引领和学生的主动学习相融合,才能促进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关键词:化学课堂教学;发现问题 ;好奇心

在高中学习中,学生学习内容多而学习时间有限,如何使学生在有限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能力、学习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着教师要有较强的自我调控能力来充实新知识,同时还需要调整自己的行为和预定的教学计划来实现最优化的教育,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就是从课堂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作相应阐述:

一、鼓励学生化被动为主动的学习

多年来,课堂上教师习惯于自己设计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探究,很少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导致突然给学生机会让学生提问时,竟然不知道如何提问。以下是调查时部分学生的回答“找不出问题”、“理解不深,想不出问题”、“不知道如何提出问题”、 “问题太难”。

根据我国的教育现状,还是要用考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特别在高三的应试训练中,有的学生做了很多题目,比较有感觉和经验,但是现在的信息、情境题越来越多,需要学生阅读分析材料,套用正确的知识去灵活面对,计算题也大多结合工业生产的背景进行设计,为了算而计算的题目少了。所以地毯式轰炸做题以增加熟悉度不再是高水平考试的目的了,高水平的考试考的是学生的学科基本素养,正确分析评价的能力。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化被动为主动,如主动编题,从看书上的资料也能编一些与化学知识背景相联系的应用题。

二、注重细节教学,关注学生的想法和体验,保护并开发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在有限的课时内尽量多地安排学生进实验室,通过感性的体会激发学生的兴趣,这也是化学教师的心愿。但实际情况是,有些学生从来没有使用过火柴,特别担心划出的火焰会烧到手,教师对这一行为虽然诧异,但不至于嘲讽,在生活中使用煤气灶是不需要火柴的,一些同学的确没有使用火柴的机会,教师要结合时代的改变,站在与学生同等的角度辅助学生练习,当然也是“高二实验操作能力考试”背景下的要求,胆小的学生克服恐惧学会了,未尝不是一种欣喜呢?所以“科学素养”中的“实验技能”可以说也是培养学生“生活技能”的一部分。例如,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指导,教会学生制作手工皂、化学暖袋等。

又如在NH4Cl固体分解的实验中,有同学尝试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了试管口,并且在实验报告中提出疑问“为什么石蕊试纸变蓝了,而不是变红了?”,书上只是介绍了分解产生的NH3和HCl在冷处相遇后又会化合为白色固体的事实,但学生多了一個加试纸的动作,多引出一个问题。教师对于这个细节的处理和回答,一定要让学生满意,有可能有偶然的因素,但学生看到的就是真理,教师是否引导到两种气体的扩散速率上去呢,虽然书上没有要求,但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有了教师的引导和鼓励是否可以激发他更深入地自我学习呢?

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实验中,教师一般总是介绍正确的操作,但总有学生没有搞清楚,出现阴阳极接反的现象,其实,反接的现象记录下来,可以很好地充当素材,作为教师理论解释的依据。一旦反接,铁丝作为阳极会迅速地腐蚀,U形管出现浅绿色的絮状物,所以将错就错,由此加深学生的理解,以事实说明铁丝接电源负极而受到保护的结果,当然选用铁丝而非石墨,是铁丝的导电性比石墨强的原因。

三、注重知识传承,把化学知识从零散的记忆整合为理论知识的贯穿体验

在学习高中化学的过程中,大多学生有知识杂乱、记忆点多的印象,知其然,然后知其所以然。同时一些知识传授具有局限性,教师不能在高中课堂上完整地阐述一门科学。但“授之以渔”的教学策略应该是教师所追求的。

在高中化学中,出现了钝化现象,提到“铝表面生成的致密氧化膜,能阻止铝和浓硫酸的接触”,而用硝酸汞处理过铝后,会看到铝失去致密氧化膜后的“长白毛”的现象。化学的教学从表象上升到反应速率理论,教师若将相关知识联想起来,把初中一些记忆性的知识拔高到理论层面,交给学生一把通用钥匙,学生在遇到新情境时才能不变应万变。

又如例题:已知钙的化学活动性比钠强,但事实钙与水的反应远不及钠剧烈,合理的解释是什么?解析:按照金属活动顺序,钙比钠活泼,与水反应应该更加剧烈, 但由于生成物Ca(OH)2是微溶物, 会覆盖在固体钙的表面,阻止钙与水接触,反而速度变慢。

四、注重师生互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1.教师“只说不听,学生只听不说”的机械课堂教学,让学生兴趣大减,没有兴趣的学习会让人觉得累,再加上过多的作业,让一部分学生上课往往不在状态。

2.繁重的工作任务加上精神压力,使教师不能每时每刻都对每一个学生的的提问都保持热情耐心,导致许多学生对教师产生了误解。

3.多年来,课堂上教师习惯于自己设计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探究,很少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导致突然给学生机会让学生提问时,竟然不知道如何提问。

4.有一部分自信独立能力强的学生,发现问题时更相信自己的能力,不会提出问题与教师交流。以下是调查时部分学生的回答“遇到问题喜欢独立思考,自己解决”、“觉得自己能解决”。

以上研究表明:由于大多数学生随着年龄增长,兴趣、好奇心及发现问题的能力减弱或说不清有什么变化,只有少数学生的兴趣、好奇心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强,所以也只有少数学生在教师要求提问时,能积极思考提出问题,为此:

1.探究令人困惑的情境和问题能培养好奇心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研究者、发现者、探索者。因此,要在平时教学的准备、理解(或建立表征)和应用3个阶段中,尽可能让学生探究挑战与技能之间要达到最佳匹配的问题。

2.偶尔给学生选择他们喜欢的学习内容的机会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教师不要再一味为学生选择学习的内容和学习方式,偶尔给学生选择他们喜欢学习的内容或讨论他们提出的有趣问题的机会,可以让学生具有更强烈的好奇性和兴趣,从而让他们觉得:我做某事是因为我选择这么做,而不是别人要我做。

猜你喜欢

化学课堂教学发现问题好奇心
基于人事档案审核工作的思考
文艺作品中的化学素材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加强技工烹饪专业一体化课堂教学管理
科学课的生活性与科学性
谈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席成金
浅谈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浅谈如何做设计
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基于能力培养的数学问题意识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