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造影对老年肝硬化背景下肝局灶性小病变的诊断价值
2014-09-12印淑均杨倩玫
王 敏 印淑均 杨倩玫 赵 蓉
(重庆市中医院,重庆 400021)
超声造影(CEUS)是利用超声造影剂及造影剂特异性成像技术达到增强解剖显像甚至功能显像,提高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的新技术。近年来,随着超声造影技术的发展,从组织微循环灌注水平研究病变已成为现实。超声造影剂作为血池示踪剂可实时动态显示肝血窦水平微循环和肝局灶性病变微循环,依据不同性质病灶的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和特征的差异,对肝局灶性病变进行定性诊断,其准确率高于常规超声〔1,2〕。检测肝脏局灶性病变并对其进行定性诊断,是超声造影技术在腹部超声诊断中的最大应用。本研究探讨超声造影对肝硬化合并肝内局灶性小病灶(≤3.0 cm)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资料来自于我院2011年11月至2012年11月收治入院的30例合并39个肝内局灶性小病灶(≤3.0 cm)肝硬化患者的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资料,所有患者经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或外科手术后组织学活检确诊其病理性质,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60~81〔平均(69.0±8.4)〕岁。病灶大小0.7~2.7 cm,平均(1.60±0.43)cm。经内镜检查将肝硬化患者静脉曲张程度分为轻度13例、中度7例、重度10例。乙肝后肝硬化22例,丙肝后肝硬化6例,药物性肝炎肝硬化1例,酒精性肝硬化1例。
1.2仪器与试剂
1.2.1仪器 应用日立小二郎神(HI VISION Avius)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成像仪,配有全程最佳化造影谐波成像技术(UCI+CWPI),新一代4D容积探头,频率分别为2~5 MHz、2~4 MHz,机械指数(MI)为0.05~0.08,其中声学定量TIC分析配备QLab分析软件,仪器预设条件包括深度、增益、彩色流速范围及余辉等在造影前后均设置为统一标准,聚焦点根据病变深度确定。
1.2.2试剂 本研究中造影剂采用意大利Bracco公司生产的超声造影剂声诺维〔SonoVue(r)〕,主要成分为磷脂包裹的六氟化硫(SF6),微泡直径平均2.5 μm,pH4.5~7.5。产品使用时注入生理盐水5 ml,用力振荡数秒,直至冻干物完全溶解,呈乳白色液体,配置后在6 h内使用。
1.3检查方法
1.3.1常规超声检查 先行肝脏的常规二维超声检查,记录FLL的位置、大小、数目、边界回声、内部回声及后方回声变化等,门静脉、肝静脉、下腔静脉内声像特征,再启动彩色多普勒(CDFI)检测病灶内血流情况,观察并记录血流的丰富程度、分布情况及频谱特征,血管内有无栓子回声等。将肝内局灶性小病灶分为5类:①确定良性;②可能良性;③不确定良恶性;④可能恶性;⑤确定恶性〔3〕。
1.3.2超声造影检查 选择最佳切面后进入超声造影模式,在注射造影剂的同时启动内置计时器,不间断实时观察可疑病灶动脉期(10~30 s)、门脉期(31~120 s)及延迟期(121~360 s)的灌注剂回声强度变化,记录病灶位置、大小、数目等回声特征提示初步检查意见,然后启动超声造影模式,与造影剂注入同时启动计时器,实时连续观察病灶的灌注及回声强度变化5 min,存贮全过程动态影像。由2名高年资的超声医师担任造影扫查及造影后录像资料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诊断试验评估超声造影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准确性。
2 结 果
2.1病理诊断结果 本研究30例合并39个肝内局灶性小病灶(≤3.0 cm)肝硬化患者均经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或外科手术后组织学活检确诊,其中良性病变16个(肝海绵状血管瘤8个病灶,肝囊肿3个病灶,肝硬化结节2个病灶,炎性病变2个病灶,局限性脂肪浸润1个病灶),恶性病变23个(原发性肝细胞癌17个病灶,肝脏转移瘤6个病灶)。
2.2常规超声临床表现 30例合并39个肝内局灶性小病灶(≤3.0 cm)肝硬化患者常规超声临床表现结果,见表1。
表1 30例合并39个肝内局灶性小病灶(≤3.0 cm)肝硬化患者常规超声表现(n)
2.3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诊断结果比较 超声造影敏感性、特异性、阴性预测率等检查结果均明显优于常规造影检查,见表2、表3。
表2 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良恶性比较(n)
表3 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统计学比较(%)
3 讨 论
超声检查是肝脏疾患首选的、应用最多的、且临床价值得到认可的无创性影像学检查方法。但是操作者依赖性和诊断不充分是超声不可回避的缺陷,限制了常规超声的准确性。因为肝癌特别是小肝癌的典型特征性表现率低,且良恶性病变的常规超声表现重叠多,多普勒超声不能敏感显示病灶内流速较低或微小血管内的血流信号,使得常规超声对肝肿瘤的诊断准确性低于增强CT/MRI〔4,5〕。近年来超声造影剂的研制和推出给超声检查的临床应用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大大提高了肝癌的确诊率。超声造影是在常规超声检查的基础上,通过外周静脉注射造影剂,提高人体组织低速血流以及微小血管显示的敏感性,提供比彩色多普勒超声更丰富、更明确的诊断信息。患者检查前无需做碘过敏实验,特别适合肝肾功能不良或对CT、MRI造影剂过敏患者〔6〕。
目前用得最多的是在肝脏占位病变的诊断及治疗方面,尤其对肝脏良、恶性肿瘤的鉴别及定性诊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7〕。良性病变如血管瘤、肝局灶性结节增生,肝硬化结节、不典型增生结节、肝腺瘤、肝脓肿、局灶性脂肪肝、炎性假瘤;恶性肿瘤如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以及胆管细胞癌都有其特异性的表现〔8,9〕。超声造影还应用于肿瘤介入治疗(射频、微波、海扶消融等)后的疗效评估,外伤性疾病如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诊断,可提高病灶的检出率。常规超声检出肝脏转移灶和微小病灶的敏感性约为53.0%~77.0%,深部病灶或位于检测困难的解剖区域(例如膈肌下区域)病灶、<1.0 cm的病灶更低至20.0%,准确性较增强CT/MRI差〔10〕。而超声造影对肝脏转移灶和微小病灶的探测有显著改善。超声造影剂SonoVue始终存留在血管内,微泡在肝血窦内流动缓慢或停滞,相对于正常肝组织,肝转移癌廓清快且早,因此延迟期对于肝转移癌的检出非常重要,尤其是小及微小转移癌或常规超声呈等回声的病灶〔11,12〕。本研究结果提示超声造影技术对鉴别肝硬化合并肝内局灶性小病灶(≤3.0 cm)较常规超声具有更好的临床应用价值。超声造影可以发现以往常规检测所不能发现的肝内小的占位病灶。这些性质不明的病灶,总体而言,包括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肝腺瘤、肝内炎性结节(包括肝结核),早期的肝细胞癌,肝硬化结节,血管瘤等类型。
4 参考文献
1田 蕾.肝硬化腹水患者血清CA125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的初步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0):159-62.
2刘智力.超声造影在肝脏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进展〔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6;8(10):619-21.
3粟景艳,马德亮.肝硬化合并肝癌患者血流动力学超声影像特点〔J〕.武警医学院学报,2011;20(4):275-7.
4中华消化内镜学会.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下诊断和治疗规范试行方案〔C〕.第六届国际治疗内镜和消化疾病学术会议汇编,2000:35-392.
5林中能.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肝硬化门脉高压和侧支循环的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21(3):454-5.
6孙晓飞,范天利.彩色超声诊断肝硬化门脉高压征250例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1;8(3):148-9.
7吕明德,徐辉雄,刘广健,等.应用低机械指数连续超声造影鉴别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5;21(6):440-3.
8Quaia E,Calliada F,Bertolotto M,etal.Characterization of focal liver lesions with contrast-specific US modes and a sulfur hexafluoride-filled microbubble contrast agent:diagnostic performance and confidence〔J〕.Radiology,2004;232(2):420-30.
9熊田卓,中野哲,曾根康博,他.パワぉょびカラドプラの血流出能〔J〕.消化器画像,1999;1(1):12-21.
10Albrecht T,Blomley M,Bolondi L,etal.EFSUMB Study Group Guidelines for the use of contrast agents in ultrasound〔J〕.Ultraschall Med,2004;25(4):249-56.
11吴风林,龚渭冰,崔忠林,等.经静脉二次谐波声学造影诊断肝血管瘤的研究〔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1;17(14):756-9.
12梁万年.医学科研方法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8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