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低年级学生阅读中的读写训练
2014-08-15郑珠玉
郑珠玉
【摘要】“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说的态度和语言习惯”。这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的。那么“读”是对信息的输入,而“写”则是对信息的输出了。把读写结合起来,并加强训练,才能不断地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
【关键词】低年级;学生;阅读;读写训练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阅读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从情入手,体会书中文字的形式美、内容美、结构美,让学生产生想写之意,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逐步引导学生入情、感情到悟情,从而激发学生的读写兴趣。入情:即初步体会文中之情,如在教学《小池塘》一课时,先指导学生看插图,将各种现象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感受到小池塘的奇妙美丽,在兴趣的驱动下唤起学生一种我想去读的冲动。感情:即感受文中之情,在教学中,当学生初步体会到小池塘的美后,我便将配上他们所描述的多幅画面一一再现在他们面前,让他们在强烈的感情冲击下动情地涌出文中的语句,这个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解了词句,激发了他们想说一说的冲动。悟情:当学生饱含深情读完《小池塘》这篇课文时,我对学生说:“同学们,面对这美丽的小池塘,你想对它说些什么吗?”此刻,学生的情绪已达到沸点,他们纷纷有感而发,然后我趁热打铁对学生说:“把你们说的话写在一张纸上,写完后把纸折成千纸鹤,让它们把你们的愿望带给美丽的小池塘。”这样,因为是学生的有感而发,所以学生说得轻松,写得也轻松,再加上适当的鼓励,在课堂上浅化了写作入门,让学生想写、乐写,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这样,以读激情,激发了写的兴趣。
其次是以读促思,培养写的能力,新课程标准一语文课本每一篇文章都是很好的范文,它们与生活紧密结合,学生在反复诵读这些课文时,要引导学生学会将生活作为写作的材料。
一、训练学生言之有物,言之有序
在学习《找小鸟》一课时,当学生读到小鸟的外形时,我让学生反复诵读,并且设计了一组练习:我家有一只(小鸟),(淡绿色的)羽毛,(黄色的)嘴巴,两只眼睛(一闪一闪的),非常可爱。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体会作者是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并描写小鸟的外形。然后让学生思考,每种小动物都有自己的外形,当我们在描述它们的时候也应该按一定的顺序去观察描写。于是在课后练习题里我又设计了一项作业,模仿书中的形式,写写你熟悉的或喜爱的小动物的外形,结果是同学们写得很好,很自然。
二、训练学生所言之物要具体充实
教学《蘑菇该奖给谁》一文时,开始先把书的对话部分省略,让学生自由想象。兔妈妈与小兔子们分别在说些什么,想些什么,先自己描述。然后再对照书本,看看作者是怎样通过观察把图中的人物的动作用具体的动词准确表达。怎样把主人公的所思、所做、所说说具体的,力求说的话、写的话做到语句通顺,表达具体。
三、读写结合,提高说写能力,对低年级学生,可以创设情景,激发学生说话的欲望
教学中,经常利用表演的直观性、形象性等特点,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产生以说为快之感。例如:在教学《雨点》中,我反复示范,让学生再看插图,想象雨点的样子,让学生来扮演诗中的雨点,他们戴上头饰,兴致勃勃地演起雨点来。透过诗句,孩子体会到雨点的样子,真是千差万别,有的读出娃娃的声音,有的读出了爷爷的声音……在饶有趣味的表演中,雨点那顽皮的样子,那可爱的神态已经深深印在他们的脑海中。最后,让学生模仿《雨点》的写法,自己再进行创作,学生无一不乐此不疲。有的学生写:
1.雨点落进田野里,在田野里过家家;
2.雨点落进草丛里,在草丛里捉迷藏;
3.雨点落进花朵里,在花朵里跳舞。
四、读写结合,由仿到创
语文教材中的阅读与写话结合紧密,教学过程中注意把握“有意,有机、有序、有效”的原则,以读促写,以写带读,使阅读与写作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一)留心观察,展开想象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为重要。”学生作文能力中最重要的一种能力就是想象能力。如一年级下册语文《识字6》《识字8》都可以根据画面想象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及心理活动。
(二)强化背诵,勤写多练
古人读书十分重视背诵,背诵能为思维和写作积累语言材料的储备,是写作时最直接、最原始的材料。在多读多背的同时,勤写多练,由量变引起质变。
总之,只要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在进行读写训练时注意方法,保持学生的读写积极性,让我们的思维得到飞扬,使我们不把读写训练当成负担,乐于说,乐于写,乐于阅读,乐于积累,乐于运用,那就达到了训练的目的。
(编辑:刘 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