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

2014-08-15吴承素

课外语文·下 2014年7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渗透德育

吴承素

【摘要】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一个学科,德育教育就是语文人文性的一个重要体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果能将德育教育与知识教育有机结合,将会大大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发挥语文教学对人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本文就正确把握德育与语文教学的关系作了有益的思考和尝试。

【关键词】德育;高中语文教学;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青少年人格塑造的任务落在了学校德育上。人格素质是一个人最重要的素质,一个国家的希望在青少年。所以青少年的人格素质关系国家的未来。而青少年的人格更多的是靠在学校里培养,所以教师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课堂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素质的主阵地,但是教学是要讲艺术的,那么如何在教学的过程中使德智相长、把德育融入其中,自然也就成了每位教师都得认真思考的问题。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对人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就高中阶段而言,语文担负着培养学生的知识文化素养和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的双重任务,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有效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将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正确认识语文教学中德育的地位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以载道”,文学作品是语文教学的内容,在文学作品中,“道”居于主要地位,文字乃是为了表现思想而存在的,也即是内容决定形式。文学作品中的德育在学科中是间接的、隐藏的,而不是像在思想品德课中那样显性存在的。它往往通过生动的文学语言间接地表现出来。它有可能是通过精彩的故事情节、生动的人物形象、对客观事物的文学性描述等形式表现出来的。回到语文教学来分析,语文中的散文、小说、诗歌、戏剧等无不含有德育的因子,在教学中只要切入点得当,都可以进行德育教育。文学的最终功能是表情达意。它涉及了思想感情的一切领域,理想、信念、哲学、道德等无不可以通过语文来表现。语文教什么,教的是文学作品。因此,学生在对文学作品进行学习时必然是要受到文学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表达的情感、宣扬的政治理念、表现出来的意志品质等影响的。从以上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渗透德育教育,可从培育学生热爱我们的文字和其中蕴含的中华文化入手。通过教学,我们可以达到爱国主义教育、审美教育并重的美好愿望,使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使之成为一个完全的人。

二、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的方法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已经明白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必要的和可行的。但是,必须注意防止一种倾向——把语文课上成了思想品德课。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交给学生相应的语文知识,德育只能是其中次要的一方面。我们在教学中如果认识不清就会主次不分明,冲淡语文教育的本质。

(一)结合学生特点和文章特点

无论进行什么教育,学生的学情是我们首先要考虑的因素。德育教育的渗透要想取得好的效果,结合学生的特点必不可少。由于时代的原因,现在的学生没有受过什么苦,劳动的经历少,与他人相处的机会不多,造成了他们在艰苦奋斗、热爱劳动、和谐相处、乐于奉献等方面都比较欠缺,他们对事物往往只看到了表面而缺乏深入的思考。进行德育渗透的主要场所是课堂教学,它实施的根本是教材,教材蕴含的德育信息是很丰富的。如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刻苦努力等。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可以结合语文训练去进行,不能让语文训练从属于德育,而应考虑如何将德育与智育统一起来,总之要做到双赢。例如讲《窦娥冤》一文,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元杂剧的结构、表现形式,其次要分析文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并对剧本中的语言作相当的分析。我们首先追求的是学生对文章的思想内容的领会。在此基础上,把德育渗透到对语言文字的讲解中,从而使德育和智育有机地结合。例如《窦娥冤》一文,文中写到“衙门自古向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衙门从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我们在讲解了句子的表面意思和揭露了元代无官不贪的社会现象造成的社会恶果——司法腐败、屈打成招后,可以结合我国司法制度的变革(如禁止刑讯逼供)来让学生对比认识社会的进步,让学生知道我们国家的变革和进步,这样就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二)充分利用课外阅读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途径,那就是课外阅读。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因为它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所以也能发展学生的意志和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不过,书要善读才能医愚昧。学生的知识经验和辨别是非的能力有限,所以老师不能让学生不加选择地去读书,教师要帮学生选择。教师在选择时要注意学生的年龄、兴趣、性格、现阶段的理解水平等进行推荐。选好后可以给学生列一个书单,让学生去选择。同时还要加强指导,教给学生一些欣赏文学作品的方法,激发出学生的兴趣。当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后,读书的行为才能持久和常态化,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德育取得实效。

(三)读名篇,记名句

文学影响人的方式是潜移默化。高中语文课本中选择了很多中外名篇,其中有很多经典的段落或者名句。对于这些段落和句子,教师不仅要精讲、重点讲还应该要求学生背诵,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就会受到良好的熏陶和影响。如教学《离骚》,文中有这样一些名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对这些句子,我们可以先让学生了解作者的人生理想、经历、剖析楚辞的文体特点,然后再让学生背诵这些名句。这样,屈原的“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就会深深映入学生的脑子里,进而就能培养其不懈奋斗的精神。鲁迅在他的小说集《呐喊》的自序中写道:“在我自己,本以为现在是并非一个切迫而不能己于言的人了,但或者也还未能忘怀于当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罢,所以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对于这段,可以让学生联系初中学过的《藤野先生》一文中提到的鲁迅弃医从文一事来理解鲁迅的爱国理想,并要求背诵。通过背诵,学生慢慢地就会理解在以后的生活中如果面对困难时,可以学习鲁迅那种勇敢地面对一切的精神。

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无疑是有着重大的意义的。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语文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它更加的形象和生动,在不知不觉间就能起到实效。相信,只要我们努力就能够使得学生在学好知识的同时也学会做人,达到双赢。

(编辑:龙贤东)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教学渗透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关于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解析与研究
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