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014-07-18郑希

新课程·中学 2014年3期
关键词:主动参与情感体验以人为本

郑希

摘 要:音乐教育可以使受教育者丰富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审美意识,促进个性的和谐发展。作为新世纪的音乐教师,任重而道远。要让音乐课成为学生的学习乐园,必须转换教育旧观念、旧模式,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注重引导学生的情感体验,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体验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

关键词:以人为本;主动参与;情感体验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领域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要上好一节音乐欣赏课,使学生繁重的学习生活变得生动、丰富多彩,并能落实教育目标,确实不易。因此,教师必须充分熟悉教材,根据教学需要,创设合乎实际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欣赏的欲望和兴趣,丰富想象力,扩大音乐视野,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将各个器官都充分调动起来,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去,体验和领悟音乐的真谛,从而得到精神上的愉悦。以下是我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音乐欣赏教学中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

“以人为本”的教学观是现代教学观念的核心。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音乐教育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点拨。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利用有限的教材去点燃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火花,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视、听等多种途径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从而能陶冶性情,加深对学习音乐的爱好。

不从作品感受和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出发,而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去欣赏、感受、讨论、表现音乐。具体表现为:课始,不告知作品名称、作者情况等,让学生先聆听音乐作品,感受音乐特点、情绪,根据自己的经验,理解音乐,展开想象。之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讨论,甚至用绘画、编舞等形式进行表演。这种教学,有可能会与作者的表现意图有所出入,但学生所说的音乐形象,都是通过认真聆听而得到的,具体、实在。“音乐不寻求统一答案”。因此,在感受音乐时,我从不轻易否定学生的想法,把答案“引”到我的轨道上来,而是多以“还有补充吗?”“有没有更好的?”等方式启发学生更丰富的联想。即使要板书所谓的“标准答案”,我也不忘加上一句:“这只是很多答案中较为合理的一种。”比如,在欣赏小提琴独奏曲《苗嶺的早晨》,学生在闭目聆听乐曲的第一部分之后,我让他们说说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时,课堂上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场面:他们有的说“幽静的树林里射进了第一缕霞光,小鸟在霞光里鸣唱”;有的说“动物们在晨曦中醒来了,看到一切都那么清新,伸伸懒腰,小跑几步,心情舒畅极了”;有的说“我仿佛听到了姑娘们清脆的笑声,看到了他们阳光般的笑脸”……这样的情景,显然已没有我“标准答案”的容身之所了。此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做一些适当的点评和引导。无需步步传授,学生已把内涵基本体验和感悟。最后,教师对作品背景、作曲家情况作简单介绍,即可完成教学。

二、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给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

作为新世纪的音乐教师,任重而道远。要想取得较好的欣赏教学效果,我们必须转换教育旧观念、旧模式,改变过去站在讲台上居高临下、俯视学生的做法。而应尽自己所能为学生创设一切条件,营造一种和谐,民主的氛围,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全方位置身于课堂教学,参加到教学活动中,体验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

音乐是一种情感交流的过程,需要情感的参与,而情感的培养需要大量的听觉感受,这样音乐才能为自己的心灵产生震撼,教师才能用这种感受引导学生被感动。音乐是抽象的,每个人听同一首作品都会产生不同的感受,教师讲述得太多或对意境描绘得太具体,既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思维,又阻碍了对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大可不必多费口舌,而要把更多的想象空间留给学生,让其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教学的主动性,这样学生才会获得审美的愉悦体验。但是教师如果不加引导,一味让学生体会,学生也很有可能会摸不着头脑,这就需要教师的牵引,使学生联系生活展开丰富的想象,从而正确领会音乐内容。如,在欣赏乐曲《梦幻曲》时,让学生随着音乐展开联想,教师轻声启发:“夜,静悄悄的,天上的星星眨着眼睛,一位美丽的仙女出现在我的面前,她拉着我的手和我一起飞向遥远的夜空……”学生在乐曲中展开想象的翅膀,个个身临其境,优美的旋律把学生带到轻柔缥缈的梦境中去了。

三、音乐欣赏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的情感体验

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可以说,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情感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情感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情感和音乐中表现的情感相互交融、产生共鸣的过程。学生在听赏的教学活动过程中,在接触音乐的同时,也接触到音乐表达的情感,学生的情感应随着音乐的发展产生共鸣与起伏,并从中得到心理上的艺术满足,从而完成真正的心灵陶冶。

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内涵,是音乐欣赏中情感体验的基本要求。对音乐作品感情内涵的体验,首先表现为感性上的直接体验。比如,我们在听到一首乐曲的时候,对这首乐曲所表达的感情(它或是快乐的,或是悲哀的,或是慷慨激昂的……),凭借自己的感性经验,自然地产生出一种体验。这种伴随着音乐感知而自然产生的情感体验,就是我们所说的感性上的直接体验。例如,我们在欣赏《动物狂欢节》时,学生能很直接地感受到由钢琴、小提琴、单簧管模仿出形象的鸡叫声和杜鹃愉快的叫声,但狮子的威武神气和大象的憨态可掬等抽象的其他形象,学生不一定能真切体会。此时我采用多媒体技术营造了强烈的森林气氛,使学生置身于葱郁的大森林中,教师精辟的言语点拨,以及标题的提示,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体验各种不同的动物形象。虽然没有看到真实的动物,但他们能通过音乐感受到。对于他们来说,完全投入地理解音乐是有很大困难的,能达到心领神会就可以了。音乐的奇妙在于能描绘出让人心动的意境和让人心醉的情感。当然,欣赏者能够在自己的意识中,把从听觉感受到的音乐音响转化为情感的体验,是要以正确的音乐感知为前提的,而当欣赏者对某种音乐音响及其艺术风格不熟悉,不能正确地进行音乐感知的时候,那他就不可能获得正确的情感体验。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如何正确去体验音乐、感受音乐,使他们的情感得到释放并引起共鸣,从而达到真正地喜爱、理解音乐。

四、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

一堂好的音乐欣赏课不仅仅是单纯的欣赏,它能使学生的心智得到陶冶,各种感官得到充分的表现和发展。如,欣赏《愉快的梦》时,我启发学生可以不受歌曲内容的限制,各自进行感受音乐,可以用运动感官来进行歌曲舞蹈的自编设计,学生表演得都很投入,都像舞蹈家似的;也可以选择用眼睛这一感官来描绘图画,表现自己的心情。画上几笔绿色表现舒畅,添上几朵小花表现梦的美丽,甚至乱七八糟几笔,学生也能想象七彩的春色,想象力丰富极了;还可以用触觉这一感官来感受歌曲内容,用手摸摸教师准备好的“梦中”的七个小矮人和美丽的椰子岛模型,让学生体会梦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鼓励和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能动性,从而促进学生音乐能力的形成,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教学有法,亦无定法。现代教育观认为:“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递知识,而更重要的是激励儿童思考,为儿童提供‘自由空间,给儿童提供帮助和支持,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广泛与他们交往,及时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成为学生的亲密伙伴,同时也要给他们留点自由想象的空间和自由表现的机会,为学生营造一个“敢想,敢说,敢做”的课堂氛围。广大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努力、不断探索,确立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感受音乐的快乐,成为音乐的主人。

(作者单位 福建省厦门海沧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主动参与情感体验以人为本
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培养
例谈中学物理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初中体育教学提升学生主动参与策略探讨
浅谈交互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运用
谈音乐欣赏活动中学生情感体验的激发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情感教育是思想品德课升华的金钥匙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注重体验,促进成长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