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掷铁饼动作中“牵拉鞭臂”出手技术教学的对比实验研究

2014-05-08刘连山王桂忠黄金铭

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 2014年9期
关键词:铁饼牵拉学时

刘连山,王桂忠,王 玲,黄金铭

(韶关大学体育学院,广东 韶关 512005)

运动训练学

掷铁饼动作中“牵拉鞭臂”出手技术教学的对比实验研究

刘连山,王桂忠,王 玲,黄金铭

(韶关大学体育学院,广东 韶关 512005)

通过实验法,数理统计与分析法,特殊测试方法以及文献资料法等方法,对韶关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铁饼课程进行了“牵拉鞭臂”投掷技术的教学对比试验研究;结果得出:“牵拉鞭臂”投掷技术的教学优于传统教学,技术可以推广应用;研究旨为在教学时压缩、生源扩招环境下,对提高体育专业学生的技术、技能具有重要意义。

铁饼;投掷技术;牵拉鞭臂;背弓;技术开发

掌握田径运动技术是提高田径成绩和技能的先决条件,田径成绩又与身体素质、运动技能、运动技术有着密切关系,运动技能、运动成绩与运动技术3者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1]。在田径学习或田径训练中掌握好该项目的技术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时数的大减与压缩尤其是对扩招后的体育专业学生,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较平常情况下,更加突出运动技术的重要性。运动技术的开发同能源物质的开发类似,首先是要发现,再由发现到开发和挖掘,这是物质本身固有、存在的现象和意识形态,有些是可以直接利用,有些需要科学处理或研究之后才能利用[2]。而“牵拉鞭臂”出手技术就属于第2类。应当明确,不一定所有的运动技术都一定要创新,实际上有些运动技术一直在隐藏着,当人们研究到一定程度时,对技术结构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之后,该技术就会油然而生[3]。文中“牵拉鞭臂”出手技术动作的提出,实际上就是对投掷铁饼运动技术的开发,因为在大型的体育竞赛中一直都存在着,只是没有被人们发现和引起重视而已。

为了能够使得更多的田径专业教师、教练员和运动员能够利用或更深入探索和研究,就此冒然充当伯乐以牵出“牵拉鞭臂”出手技术这匹千里马。

1 掷铁饼加速工作距离研究现状与“牵拉鞭臂”出手技术的提出

1.1 投掷铁饼最后用力工作距离的研究现状 众所周知,投掷铁饼是以力量为基础,以速度为核心的田赛项目。从中国知网检索从1984年1月至2014年6月共有关于铁饼内容的文章26篇,维普资讯网检索从1984年1月至2014年6月就有401 (包含26篇知网上刊发文章)篇,经过查阅与铁饼教学和训练有关的文章共有323篇,但在所有的文章中,对于最后出饼加长距离的用力研究还没有过,所以这个小环节大作用的加速工作距离仍然是一个弱项研究。

1.2 “牵拉鞭臂”出手技术的提出 投掷成绩除了同速度力量有直接的关系外,跟最后用力瞬间的工作距离长短也有密切关系[4]。

通常由于铁饼项目只是在田径竞赛训练或田径专业专选课才有10~14学时的学习接触。所以,在传统的铁饼技术教学或训练中,关于掷铁饼最后用力瞬间的研究大都是停留在出手角度,左侧支撑,右腿的蹬伸,挺胸抬头、身体超越器械等技术方面的研究[5],却忽略了出手瞬间的加长工作距离这一因素的技术强调。忽略这一系列动作容易让学生在最后出饼瞬间出现明显性地退让或形成左侧单支撑用力、含胸收腹导致身体重心下降明显等不合理动作。

牵拉鞭臂出手技术的提出,是结合20多年田径专业教学实践以及连续6届广东省大学生田径运动会在投掷教练训练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对掷铁饼的最后出饼提出以“牵拉鞭臂”为出饼技术进行了对比教学实验研究,通过专家们的测试、考核评定,肯定了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和运动员的掷铁饼成绩。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掷铁饼动作中“牵拉鞭臂”出手技术教学的对比实验。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等途径查阅了国内外有关投掷铁饼最后出饼瞬间技术,发现投掷臂最后用力的技术研究虽然比较多,但最后用力如何适当增加工作距离的文章还比较欠缺,而为此确定了研究范围。

2.2.2 对比实验法

2.2.2.1 实验目的 为了提高实验效果通过不同年级的班组进行对比实验,采用交差实验的目的是:能否体现投掷铁饼的常规技术教学与牵拉鞭臂技术教学的差异性。实验前、后的测试均用成年男子标准2.00 kg铁饼。实验中把②、④小班定为对照组,③、⑧小班定为实验组,实验前每位学生必须通过原地掷铁饼、上步掷铁饼、自由式掷铁饼3种投掷方式的测试,测试结果如表2所示,经过t检测的结果显示:实验组班和对照组班学生的3种掷铁饼成绩属于在同一层次的能力水平,之间没有差异性。

2.2.2.2 实验教学时间和教学实验内容 教学实验的时间在2013年10~12月为准备工作阶段,2014年3~5月为实验阶段,7月成绩汇总与整理完成;实验组采用“牵拉鞭臂”出饼技术进行教学,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出手技术进行教学,按照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田径专选铁饼教学规定的14学时。

根据对照实验的要求,严格进行了实验条件控制,在教学中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教学时数相同(14学时),练习密度、强度和教学进度都相同,没有任何形式的课外辅导练习完成实验。

2.2.2.3 实验结果检测 按照田径专选课要求执行教考分离,在该课程结束后由田径教研室组织教师对学生进行考核测试与评定成绩,任课教师不得参与该项工作。考核中学生同样采用实验前的测试方式,即原地掷铁饼、上步掷铁饼、自由式掷铁饼3种方法进行测试评定,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每位学生均记录3次成绩,取最好的1次成绩作为评分依据。

2.2.2.4 样本选取 韶关大学体育学院2011级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选课②小班32人、③小班31人;新生2013级④小班32人、⑧小班30人,共125人为调查对象;两个年级随机各抽取1个班分别作为对照组班和实验组班:②、④小班为对照班64人,③、⑧小班为实验班61人。实验前把4个班的身体形态和身体素质即身高、体重、原地推铅、卧推、30 m跑进行了检验,通过测试和T检验得出的结果无水平差异, P >0.05,可以进行教学实验。

2.2.3 数理统计与分析方法 实验前的成绩测试可以分为2个大班进行,测试完后再把2011级②、③小班和2013级④、⑧小班学生成绩汇总后(见表1),再分开进行统计分析。

2.2.4 测试与考核的特殊方法 由于学生都没有接触过铁饼这个项目,考虑到掷铁饼技术动作的复杂性和安全性,取得更精确的实验数据,让学生在掷铁饼护笼中分别进行:

1)原地掷铁饼:身体不通过发生位移从而获得加速度和动能的原地立定投掷方式;

2)上步掷铁饼:学生通过上一步或跳一步而获得一定能量的投掷方式;

3)自由式选择掷铁饼方式:由学生自己选择认为最好并最适合于本人的投掷方式。3种投掷方式轮流进行试投,为了更能体现学生的真实水平,测试中只要把铁饼掷出了护笼门的成绩均记为有效成绩,在护笼外不设有效投掷区范围。

3 结果与分析

3.1 教学实验前对2个年级的4个小班学生铁饼原始成绩的测试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了原地、上步、自由式方法掷铁饼的达标测试,取测试者实验前最好的1次成绩,结果如表1所示:②小班与③小班的水平没有差异(P >0.05);④小班、⑧小班的水平也没有差异 (P >0.05);经差异性检验,实验前实验组②、③小班和对照组④、⑧小班的掷铁饼成绩属于同一层次的能力水平。不同年级学生原始成绩起点的差异对本次教学实验没有影响,因为不在同一组别,2013级是新生,身体运动能力相对要比老生(大三年级)要好些。

3.2 牵拉鞭臂出手技术教学实验后对2个年级的4个小班铁饼成绩的测试 实验组采用牵拉鞭臂出手技术教学,对照组采用常规出手技术教学,通过12学时的教学实验后,在第7次课(14学时)分别进行了原地掷铁饼、上步掷铁饼和自由式掷铁饼3种形式的达标测试(表2),按照考核要求按顺序每人轮流试投3次,取最好的1次成绩作为评定成绩,考试方式同实验前的测试形式一样。

对所测的数据进行差异性检测,结果如下:均数间的比较用t检验处理, P <0.05为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1为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对照组②小班、④小班同实验组③小班、⑧小班的3种投掷方式成绩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1)(表2)。

众所周知,所有的投掷项目最后用力的动作技术质量是决定成绩高低的关键环节,在②小班、③小班的原地掷铁饼成绩的差异性显著,上步掷铁饼和自由式掷铁饼成绩差异性非常显著(P <0.01);而在④小班、⑧小班的上步掷铁饼成绩的差异较明显,原地掷铁饼和自由式掷铁饼成绩差异特别明显,尤其是自由式投掷成绩差异性非常显著。

所以,实验组的铁饼以“牵拉鞭臂”出手的投掷技术教学方法取得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常规教学方法。即2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产生了2种不同的教学效果,实验组采用的“牵拉鞭臂”出手的投掷技术教学,优于对照组采用的传统的出手技术教学。因此,“牵拉鞭臂”出饼技术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表1 实验前对照组与实验组学生3种投掷铁饼成绩统计(单位:m)

表2 实验后对照组与实验组学生3种投掷铁饼成绩统计(单位:m)

4 掷铁饼呈“牵拉鞭臂”出手技术的命名、能量传递方式及其图解

4.1 “牵拉鞭臂”的命名 牵拉鞭臂实际上是由牵拉(Pulling)、鞭臂(Whiplike Arm)的2个动词的组合,牵拉除带有牵引方向外还有快速度抽动的意思;鞭是指鞭打,臂为名词,鞭臂属于动名词就是对手臂部作鞭打的动作,由肩关节、肘关节、手腕关节以及手指构成的多关节链的鞭体。即掷铁饼最后用力的出手瞬间,投掷臂以牵拉鞭臂形式把铁饼掷出的技术动作,故命名为“牵拉鞭臂”出手技术。

4.2 “牵拉鞭臂”出手的能量传递方式 在掷铁饼的过程中,能量传递的路径比较长,方向改变比较频繁,角度变化大的复杂过程。当投掷者经过一系列的加速旋转或上步之后,人体就已获得了巨大的能量,因此在躯干上聚集并储存了这些巨大能量之后,最后由投掷臂爆发瓦解把铁饼掷出。能量的传递方式是人体旋转后获得的能量(E)呈“螺旋式”汇集到躯干部(总能量)→上臂部(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等肌束)→前臂部(伸肌群和收肌群)→手掌部→爆发拨饼→离手。根据生理科学不难看出:肌肉群越多组成的鞭体越大,产生的能量越大,最后在鞭体末梢(手掌)爆发瓦解。牵拉鞭臂同常规的铁饼出手动作最大的区别是较明显地增加了用力的工作距离(L1),而且这段似乎多出的距离总是从有意识开始到无意识完成的。

4.3 掷铁饼“牵拉鞭臂”出手技术动作的平面图解与分析

图1 名称标识图

4.3.1 “牵拉鞭臂”出手技术动作的平面图解说 为了便于分析和理解,文中把人体各器官指定为运动时的质点在该一特定时间里的时相作为描述中枢,然后对该质点运动的轨迹进行解说。则把人体头部位置标识为点A;左侧手掌为H6,左侧肘关节H5,左侧肩关节为H4,右侧肩关节为H3,右侧肘关节为H2,右侧手掌为H1;左侧髋关节为K2,右侧髋关节为K1;左侧膝关节为X2,右侧膝关节为X1;左侧踝关节为B2,右侧踝关节为B1;(左侧脚掌为F2,右侧脚掌为F1)。如图1所示。

4.3.2 掷铁饼“牵拉鞭臂”出手技术的动作结构分析 当人体旋转至最后1圈时,右前脚掌(F1)落地的瞬间,左侧支撑(F2B2X2K2H4)快速触地支撑制动,这时髋关节髋轴的左侧K2被突然制动,已有的能量即从髋轴的左端以杠杆式为半径的转动形式快速传递到髋轴的右端K1,因为髋轴的右端受到右下体(F1B1X1)的蹬伸用力,能量通过右下体的反作用力迅速传递,即刻完成快速向上鞭打的传递动作,使到髋轴右端K1能量剧增,右侧髋轴被拉成了侧长弓并被推向投掷方向前面,即使瞬间会产生向右外侧稍前的离心力,形成了有力的“满弓”(H3K1X1B1F1)姿势,此时犹如箭在弦上,达到一触即发状态。右上体投掷臂末端B1铁饼质点同肩轴右端H3是呈一条直线,肘关节不弯曲且铁饼被滞留在身体背后,在左下脚掌F2顶撑与右下脚掌F1的蹬转协同髋关节的主动用力带动右上臂(H3→H2→H1)组成的小鞭体向投掷方向做鞭打,肩轴H3H4与髋轴K1K22轴再次交叉扭转成“十”的状态时,就已是有效加大了用力的工作距离[6],形成牵拉动作,使得铁饼最后通过投掷臂以“牵拉鞭臂”出手把铁饼从手掌上爆发出去。也就是在身体垂直投影点L3线上与身体背弓的斜线L2之间产生这段距离为L1,而垂直L2这个直角边就是“牵拉鞭臂”的用力工作距离L1,如图2所示,对提高成绩至关重要,必须充分创造和利用。

图2 牵拉距离标识图

5 “牵拉鞭臂”出手的投掷技术教学程序与练习方法

5.1 铁饼最后用力呈“牵拉鞭臂”出手技术的教学阶段内容划分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田径专选课铁饼教学规定学时划分,总学时内还包含了技评和达标2学时在内,则实际上真正的教学与练习仅有12学时。从专业角度分析,仅靠12学时要掌握好完整的掷铁饼技术、提高成绩、且达到原来24学时的标准那固然是有困难的。

因此,经过合理优选铁饼教学因子进行施教,把铁饼课程分为4个阶段进行教学:

第1阶段(2学时)重点介绍握饼与持饼方法,讲授原地正面、侧面的直臂“牵拉鞭臂”出手技术和练习,领悟掷铁饼口诀:握饼五指自然开,放松两臂前后摆;充分展体做旋转,肩髋两轴扭转来;旋转跨腿制动快,蹬地扭腰胸大开;转体鞭臂饼速出,缓冲要往圆心踩[7]。

第2阶段(4学时)复习侧面的直臂“牵拉鞭臂”出手技术,进一步领悟掷铁饼口诀,介绍场地和裁判知识,并有意识地加长L1用力工作距离,强迫搭建牵拉鞭臂动作练习。

第3阶段(6学时)专门练习旋转形式的牵拉鞭臂出饼技术,先从侧向过度到背向,找到牵拉感觉。

第4阶段(2学时)集中考核,达标技评。

5.2 课堂上“牵拉鞭臂”出手技术的分层练习

5.2.1 第1、2阶段的6学时“牵拉鞭臂”出手技术的课堂辅助练习 辅助练习是巩固和提高“牵拉鞭臂”出手技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目的是找到牵拉感觉、鞭臂感觉以及尽可能协调配合下肢的蹬伸用力工作。

1)原地正面、侧面“牵拉鞭臂”的练习。以右手掷铁饼为例(下同),介绍正面牵拉鞭臂的练习方法:目的是结合右腿B1蹬地转体推髋K1的背弓练习,练习者持饼后成马步动作站立,投掷臂向后上方伸直并远离身体重心投影点,创建掌L1,掌心朝下,前臂伸肌收肌稍内旋,开始练习牵拉用力工作距离(L1)由较短过度到较长,约15~25 cm过度到25~40 cm之间,从徒手到持饼,L1距离可适当增减,因人而异。练习时教师统一口令,整个练习过程中喊“1—2—3”指引完成,喊“1”为预备姿势,“2”是投掷臂远离身体投影点,刻意创造较长即L1>30 cm的工作距离,“3”就即刻蹬伸右腿,并以腰部为发力源的快速蹬地推髋,使得身体向前上方弹出,形成快速的“牵拉鞭臂”出手动作把铁饼鞭打出去的反复练习。教学的关键是使得右臂伸直的同时还要让整个投掷臂3关节(H1H2H3)保持放松状态,体验蹬伸腿(F1H1X1)的充分蹬地感觉以及支撑腿(F2B2X2)撑直上顶意识,以达到提高身体重心和出手点高度。

2)原地正面的牵拉鞭臂练习:让2名学生自由组合,练习者前后站立成弓步,蹬伸腿侧适度屈膝(X1),躯干稍向右后侧扭转,脸正对着投掷方向,投掷臂充分后引。协助者站立在练习者身体后方,一只手推动练习者右侧肩关节(H3)处,另一只手用适当的力拉住练习者的手掌(H1),帮助其完成牵拉鞭臂动作练习,这阶段的练习牵拉鞭臂用力工作距离(L1)最短。要求先完成3~5组的徒手练习之后,再进行持1.5 kg铁饼的模拟练习,若干组后2名学生相互交换模仿练习。

3)原地侧向的牵拉鞭臂练习5次×4组/人,方法与原地正面的练习相似,只是左肩 (H4)侧对着投掷方向,这一阶段练习的牵拉鞭臂用力工作距离(L1)较长。

4)背对投掷方向的转体上步练习:即练习者背对着投掷方向后,支撑腿后撤一步快速转体完成推髋、蹬伸的牵拉鞭臂动作。

5)为进一步巩固技术和提高成绩,使动作形成自动化,需要适当插入些标准器械重量的专门性练习:持2 kg的杠铃片或实心球和2 kg铁饼进行完整动作的旋转练习,教学中每人完成3~5次×5组(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

5.2.2 第3阶段6学时的“牵拉鞭臂”出手技术的辅助练习 为了有效提高掷铁饼的达标成绩,进一步巩固牵拉鞭臂技术,合理地进行中等力量的牵拉鞭臂练习。

1)教学实验中采用拉橡皮筋的轻力量抗阻练习,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齐髋部高度的固定物上,练习者手拉着橡皮筋的另一端,进行牵拉鞭臂出手的对抗性练习3~5次×4组。

2)从正面牵拉鞭臂到侧面的鞭臂练习,从徒手练习到负重的抗组练习,顺序要求具有适应性,即徒手模仿→持泄气的废旧篮球→1kg实心球→1kg铁饼→1.5 kg铁饼→2 kg铁饼→2.5 kg杠铃片,重量因人而异。

3)在各种练习中,都要求投掷臂伸直,因为肘关节屈会缩短转动的鞭臂半径,出现回旋拉饼的右勾手动作,大大缩短了用力的加速距离,造成投掷臂主动用力的不合理动作,破坏了完成身体超越器械的发力技术。

5.2.3 掌握“牵拉鞭臂”出手的最佳发力时间,形成高质量的牵拉鞭臂出手技术 以身体重心投影点为核心描述,在支撑腿(F1)还没有蹬直之前投掷臂被滞留在身体右后侧方位。如果这时把铁饼掷出则称为“出手过早”,很难形成身体超越器械的牵拉鞭臂技术,鞭臂效果较差。旋转产生的能量在身体内部缓冲并大量消耗,使得左肩(B3)出现退让的不合理动作,躯干传递的能量与作用力不能通过铁饼的几何中心,使铁饼无法较平稳地飞行,容易出现“蝴蝶震动”饼。通过实验测试得出,牵拉鞭臂最佳出手时间是,当身体重心投影点在左侧支撑(F2)与地面垂直瞬间,身体垂直轴与制动点投影点还有一段距离(L1)时,也就是胸部和投掷臂即将转动到冠状面的即刻,投掷者快速完成推髋转体动作,并以蹬地腿内侧腰部为震源的振动带动投掷臂完成高质量的出饼动作[8]即形成了“牵拉鞭臂”动作把铁饼鞭打出去。

6 结 论

1)通过牵拉鞭臂出手技术对比教学试验结果得出,在铁饼教学中采用“牵拉鞭臂”技术教学要优于常规的出手技术教学。尤其是学生的“原地掷铁饼”和“自由式”掷铁饼2种方式能够取得很好的成绩。

2)掌握了牵拉鞭臂出手技术后,能够无意识地完成满弓动作,有利于最后用力一系列技术发挥,有效加长了最后用力的工作距离,加快了出手速度,提高投掷成绩。

3)牵拉鞭臂的出饼动作技术可以避免“弱弓”出现,克服含胸收腹的不合理动作,使整个人体的蹬伸动作更充分,且提高出手高度,使整个投掷过程更有经济性和实效性。

4)由于牵拉鞭臂的用力工作距离(L1)明显加长,初学时容易越界犯规,建议教学时多提醒,在蹬伸完成的瞬间即刻降低身体重心并向圆心移动,形成良好的缓冲动作,保证成绩的有效性。通过反复练习,使动作达到自动化,技术容易掌握,如果加上有计划的课外组织练习可以取得更好效果,建议推广应用。

[1] 沈卫林.运动技术学习方式反思[J].体育文化导刊,2010(9):121-124.

[2] 肖天.论竞技体育创新的思想基础[J].体育科研,2011,32(4):1-4.

[3] 杨培基,于晓东.论体育课程中的运动技术及其教学[J].体育文化导刊,2009,30(5):77-79.

[4] 邢爱兰,李强.对高水平铁饼运动员技术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7(4):55-56.

[5] 林辉杰,梁海丹,严波涛,等.国内、外优秀女子铁饼运动员掷铁饼技术的比较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3,49(1):71-77.

[6] 李强,毛振明,王烨.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运动技能学习的理性回归[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0,29(5):108-110.

[7] 刘连山.口诀教学法在投掷技术中的运用[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5,21(1):81-82.

[8] 魏瑾琴,刘生杰.第12届全运会女子铁饼运动员最后用力技术的三维运动学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37(4):140-144.

Comparative Experimental Study on Teaching of Discus Throwing Technique “Pulling Arm like Whip”

LIU Lian-shan, WANG Gui-zhong, WANG Ling, HUANG Jin-ming
(Sport College, Shaoguan University, Shaoguan 512005, Guangdong China)

Adopting methods of experimentation,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analysis, special test as well as literature consultation, this thesis implements teaching comparative experimental study on discus throwing technique “pulling arm like whip” in course of sports education major student in Sport College of Shaoguan University. Result: “pulling arm like whip” throwing technique teaching is superior to traditional teaching, which can be applied popularly.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create crucial meaning to technique and ability improvement of sport major student in the background of compressed teaching period and enrollment expansion.

discus; throwing technique; pulling arm like whip; back arch; technique development

G824.2

A

1004-7662(2014 )09-0044-06

2014-06-20

广东韶关大学2013年教改项目“优选体能因子教学对提高普修课学生田径能力的研究”(项目编号:SYJY20131456)。

刘连山,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

猜你喜欢

铁饼牵拉学时
照葫芦画瓢的冠军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的学时发放标准的探索
——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为例
机械牵拉对大鼠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增殖作用及其途径的研究
3个“15秒”缓解颈部不适
捞铁饼
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教学时数调查研究
学习不是“刷学时”
热身中不同牵拉方式对高校网球运动员灵敏能力的影响
近6届奥运会铁饼前8名成绩动态分析
对我国男子体操专业运动员训练后牵拉放松方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