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例低体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护理的体会
2014-04-29本乐乐
本乐乐
【摘要】目的:总结归纳低体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科学的护理方法,提高该病的护理质量。方法:对本院2013年3月-2014年1月收治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婴儿65例进行回顾性研究,从术后总结重症患儿先心病术后护理经验。结果:65例患儿共2例.其中1例死于术后心功能不全,1例死于术后呼吸系统重度感染,其余的患者均恢复良好出院。结论:提高优质高效和科学的护理质量和护理管理,有利于患儿先心病术后恢复,减少死亡率。
【关键词】低体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132-02
所谓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是指胎儿时期由于母亲的健康受到疾病、药物、化学、毒素、放射性物质以及营养、过度疲劳或精神情绪的影响,使胎儿心脏血管发育异常而引起的心脏畸形性疾病。近年来,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不断向低龄化、低体重化发展。然而,低体重患儿抵抗力低,对体外循环及手术创伤的耐受性差,并且多数具有病情重、变化快,反复呼吸道感染、肺动脉高压及心力衰竭的特点,这无疑增加了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同时,这给临床护理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也这对术后观察和科学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本文将对本院2013年3月-2014年1月收治的65例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婴儿实施手术治疗后护理作一个总结,现将其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65例,男35例,女30例。年龄5天-36个月,体重3.2-10kg,平均(7.6±1.6)kg。术前均有不同程度发育、营养不良。其中,动脉导管未闭(PDA)17例,室间隔缺损(VSD)16例,室间隔缺损合并其他畸形18例,法洛式四联症6例,其他复杂畸形8例。本组术后住院死亡2例,死亡率3.1%。术后并发症7例,发生率为10.8%。最后结果,2例死亡,其死亡原因是1例死于术后心功能不全,而1例死于术后呼吸系统重度感染,其余63人均恢复,健康出院。
2 术后护理
2.1 循环检测。婴幼儿心率一般在100-150次/min,如心率过慢时,可选用异丙肾上腺素等药物加快心率;如果心率过快时,则视情况不同给予用药。患儿术后返ICU时,如四肢末梢循环较差,低体重患儿<5kg,用暖箱保暖,四肢可给予小的温水袋保暖,水温一定要掌握标准,切勿烫伤患儿。大的患儿体重5-10kg,给予温毯机保暖.需要随时监测体温的高低。
2.2 呼吸系统的护理。第一,气管插管护理。患者术后进入ICU,通过呼吸机辅助支持来提高有效的气体交换,应选择经鼻插管,有利于患儿口腔护理和吮吸。在这个过程中,护士要妥善固定口塞和导管,避免气管插管外滑及喉头水肿。第二,确保呼吸道通畅。在插管期间,由于患儿无法自主排痰,少量分泌物即可阻塞气道。这要求要观察呼吸机湿化器的水位并及时添加湿化器的温度,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吸痰严格按医嘱执行,必要时吸痰要请示医生,避免吸痰次数过多,过于频繁会导致小儿气道痉挛。同时,气管内吸痰前后要诊听两肺呼吸音,以评估吸痰效果。吸痰前后用纯氧皮囊加压呼吸>5次,两次吸痰间隔以经皮氧饱和度恢复到正常为准,以防止患儿发生缺氧。第三,拔除气管插管。当肌张力正常,循环稳定,自主呼吸好,血气分析以及体温正常后,应及早拔除气管插管,吸净口鼻腔分泌物,抽空气囊,边吸痰边拔管。
2.3 体温的护理。患儿术后,由于低体重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再加上手术后的大创伤,使得患儿在手术后很容易出现中心温度高,末梢温度低。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注意对患儿的体温进行观察和及时采取变化的情况给予护理。如果患儿的体温高于38,5℃, 护理人员应采取冰枕、或用酒精、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措施,使患者体温稳定在36-37℃。具体做法是用水囊装上凉水置于冰水中,15min后取出放于患儿大动脉搏动處或者枕后。但是,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患儿皮肤较嫩,切忌用冰块进行物理降温。
2.4 肾功能的护理。急性肾功能衰竭是心脏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为1.5%-2.5%,病死率为66%-68%。在低体重婴幼儿心脏病手术后,由于肾小球和肾小管功能发育尚未完善,加上体外循环心排量减少和血容量不足等因素,容易造成肾灌注量减少和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从而引起急性肾衰。因此,要求护理人员要注意利尿,观察其尿色、量和质,注意电解质的变化,并做到定期消毒患儿的尿道口。
2.5 营养支持。患儿在拔除气管插管6—8 h后,应少量温开水或糖水喂食,观察有无吞咽困难,次日根据情况,可以给予以母乳、牛奶为主流质饮食,喂奶时应将患儿头偏向一侧,防止其误吸引起窒息。对于能经口吃奶的患儿,要少量多次的喂养,防止因腹胀而影响呼吸。而针对重症患儿,需要长期应用(3天以上)人工呼吸机辅助者,术后24h后经胃管鼻饲婴儿奶粉或部分静脉高营养支持。
3 讨论
先天性心脏病是胎儿期心脏和大血管在母体内发育异常部分停顿或有缺陷造成。在我国,每年大约有15 -20万名先天性心脏病的新生儿,患儿在出生后1个月内因病情严重和复杂畸形容易造成夭折。因此,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应尽早手术治疗,以免错过手术的时机。但由于低龄婴幼儿心脏手术复杂,危险性大,对手术创伤的耐受性差,并容易引起其他并发症,故术后的护理非常重要。护理工作者要及时准确,科学细致的对患儿进行术后观察和护理,如发现异常应随时报告医生。同时,护理人员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敏锐的观察能力,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及患儿全身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同时,护理人员还要具备娴熟的专科操作技能和专业护理知识,通过高质量的护理降低术后并发症 提升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生存率。
参考文献:
[1]吴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护理[J].吉林医学,2006,27(6):639—640.
[2]苏黎兰,柴晶,高玉萍,等.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术后护理[J].实用医药杂志,2011;28(9).
[3]汪雪芳.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监护体会[J].安徽医学,2010;31(2):165.
[4]王海玲.2岁以内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362例术后肺部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4):201-202.
[5]赵晓梅.低体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术后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5):60.
[6]张珩.新生儿危重先心病的围术期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