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因材施教在高中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2014-04-24王若兰

新课程·中学 2014年1期
关键词:高中教育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王若兰

摘 要:因材施教的含义、因材施教的实施在当前教育实践中,还只是理想的教育理念。在当前“因材施教式课堂”研究尚未形成理论到实践的完整体系的形势下,因材施教在高中教育的探索与实践无疑是及时的、必要的,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因材施教;高中教育;差异与可变;分层教学

一、因材施教的含义

因材施教既是人们从古到今对教育的追求,也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热点问题。因材施教是什么?学者们对因材施教的理解也见仁见智。

《现代汉语辞海》解释:《论语雍也》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朱熹集注引张敬夫曰:“圣人之道,精粗虽无二致,但其施教,则必因其材而笃焉。”指针对学习者的具体情况施行不同的教育。

因材施教指的是在共同的培养目标之下,针对教育对象的性格、志趣、能力、原有基础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方法,施行不同的教育,使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在学生不同层次发展水平的基础上由于学习风格的差异性存在而采取的预防性、前瞻性教学措施,以防造成教学缺陷,或者是对由于学习风格的差异性存在而造成的教学缺陷而采取的补救措施。

我们的大教育家孔子是最好的实践者,也是最早提出“因材施教”的教育家,我们来看他的一个教学典例:

子路问:“闻斯行诸?”

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

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孔子在面对同样的问题,因为学生不同,就采取不同的解决方式,面对公西华的疑问时,他的回答是:“冉有性格谦逊,办事犹豫不决,所以,我鼓励他临事果断。但子路逞强好胜,办事不周全,所以,我就劝他遇事多听取别人意见,三思而行。”

由此可见,孔子是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他认为这样做才能让学生在提高做事能力的同时得到性格上的完善。孔子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士,能够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不仅需要经常接触学生,还要充分了解学生,按照现在来说,必须和学生打成一片,成为学生的知心人,了解学生的性格、心理、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他还要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对症下药,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程集·遗书·伊川先生语五》中说:“孔子教人,各因其材,有以文学入者,有以政事入者,有以言语入者,有以德行入者。”

南宋陆象山曰:“人各有所长,就其所长而成就之。”元初的许鲁斋也曾说:“随材施教”,着重“教其所短”。这些足以说明古代思想家的“因材施教”是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进行教育,使其成为不同之材。

因此,因材施教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是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地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综观大家的见解,大多数研究都是将视角锁定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关系中,因此,我们认为以下的定义可能比较规整:材,指的是学生的天赋、个性特长、知识能力等。因材,即对“材”的客观差异性的了解和承认,充分尊重并且以“材”为施教依据。施教,通过启发和诱导,使学生领悟和掌握知识、技能,提高能力,即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二、因材施教在高中教育中的必要性

2002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明确规定: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事实上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为了“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推进分层教学、走班制、学分制、导师制等教学管理制度改革。

由此可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树立全面发展观念,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内深化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我们国家为迎接信息时代到来的必然需求和必要举措。

然而,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们的教育实践中,因材施教还只是理想的教育理念。因材施教是中国传统教学思想的精华之一,强调的是教师依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教学。从表面上看,好像把学生摆在了一个相当重要的地位,然而经过认真反思之后就会发现,因材施教主要是从教师教的角度来论述教学活动,偏重的是教师的教,却没有关注学生如何积极主动地适应教师教的问题。尽管因材施教做到了“因材”,但是因为突出一个“教”字,学生的学习行为带有鲜明的被动性。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许多教育工作者没有正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仅仅把学生当作教学的对象,只看到学生受动的一面,而没有看到能动的一面,压抑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束缚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如果过度地把目光集中于因材施教,或者仅仅强调因材施教,则无法体现教学活动中的师生互动,而学生的全面发展,归根到底要靠学生在自我作用过程中形成,剥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一目标就难以实现。endprint

随着教育均衡化的实施,从教学实施的角度考察,我们发现,随着高中招生规模的扩大到缩小的变化,学校生源素质不均衡程度提高,但学校又采取平均分班,因而班级内部学生之间基础与能力的差异在加大,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思想行为也呈现出很大的离散性和波动性,使得传统班级授课制学习权利不平等的矛盾越发加大。学生差异越来越大,而学生的不同要求却越来越得不到满足,以培养学生个性为要义的因材施教难以实施。面对同一班级,思想行为、学习成绩差异极大的几十位学生,不知道应该因哪一个或哪一类学生的材来施教;或者顾及了中上程度的学生,而让占更大部分的中下程度学生破罐子破摔,以至破坏课堂秩序,让中上程度学生想学也学不了;或者顾及了中下程度学生,却让中上程度学生觉得内容太简单吃不饱,严重挫伤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久而久之,与中下程度学生混成了一体。面向全体和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自然也成了美丽而诱人的口号。

在现行高考制度的运行形式下,高中承担着向高校输送人才的重任,自然也承载着千千万万个家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高考升学率成为政府和社会评价一所高中院校办学能力的一项隐蔽的准则,所以,在高中实施因材施教显得特别重要,也显得特别困难。

从教学评价的角度考察,根据调查我们发现,许多普通高中为了完成向高校输送新生的任务,教学内容极力学术化,随意增删课程内容,加大深度、难度,加大作业量,扎扎实实搞应试教育,“整体划一、千校一面、千人一面”的状况随处可见。因此,在当前“因材施教式课堂”研究尚未形成理论到实践的完整体系的形势下,因材施教在高中教育的探索与实践无疑是及时的、必要的,具有现实意义。

三、如何在高中教育中有效地施行因材施教

1.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并对其个别差异与可变因素作科学分析。唯有如此,才能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分层进行教学,才能真正做到面向全体,让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19世纪的俄国教育思想家乌申斯基说:“如果教育学要在一切的关系上培养一个人,它就该首先了解人的一切关系。”可见,了解学生之重要,它是“因材施教”的基础。要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就应坚持全面和发展的观点,科学地分析其个别差异与可变因素,引导其向好的方向发展。

2.因材施教应该体现在课堂教学上,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大胆的变革,才能得到课堂效益的最大化。在教学中,既要从绝大多数学生的需要出发,又要考虑到个别需要。无论什么样的学生,肯定有其特殊的一面,有针对性地“对症下药”,把“因材施教”真正地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分层次教学。

(1)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分层教学就是在先进的教学思想指导下,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的不同,开展不同层面的教学活动,并针对不同发展层次学生的需要给予相应的学法指导,以达到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教学的实践证明,许多教学方法在某一方面或某个层次上的效果明显,同时,这些教学方法的效用只是局部地参与解决教学问题。因此,教学方法需要得到整合优化,而不是也不可能是“一法包揽天下”的局面。要以学定教,就是要以学为本,以科学高效的学法作为确定教法的根本依据,面向每个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个方面,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让学生主动和谐地发展。

(2)分层教学的优越性及其可行性

①分层教学的优越性

分层教学就是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中存在的差异程度,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类别学生的学习指导,以便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分层教学在教学目标上致力于促进全班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在教学组织形式上综合交替运用班级、分组和个别教学形式;在教学效果上则谋求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分层教学充分体现了面向全体、分层优化、因材施教、主体参与的教学特点,对于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大面积提高学习成绩是很有效的。分层施教能多层次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竞争性,淡化形式,注重实际,具有保尖、促中、补差生的作用。

②分层教学的可行性

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等方面客观存在差异性,特别是心理方面的智力、兴趣、爱好等因素表现的差异更为明显。因人而异分层制订出不同的教学目标,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施以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以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充分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这种教学法能较好地突破班级授课制难以照顾学生个别差异的局限性,使因人施教能落到实处。

③利用教学实施分层指导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实施分层指导主要途径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分层指导。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应如何运用好这一教学法,并使其取得最佳整体效果?通过教学实践,认为应以系统的教学思想和全方位的教学视野,将其全程贯穿于“备课—上课—提问—练习设计—作业批改—评价”等六个基本教学环节之中。

3.因材施教应该体现在课程设置上。各个学校生源状况不同,在严格遵守国家制订的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学校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做好个性化的课程设置,特别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设置。校本课程能够弥补统一课程的不足,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喜好和需要选修不同的课程,切实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各方面的能力。如,设置防震减灾课、体育与健康、礼仪与修养、地球与环保、青少年心理健康、下棋与静思等

4.可以组织各种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让学生参加校内外的各种竞赛,同时加强教师和家长的联系,共同发挥学生的特长,这是实行因材施教的有力补充。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说到底就是为了把学生培养成各有所长的人才,让其适应社会的需要,为社会各行各业服务。人才也不是样样俱能的全才,大多数是具有一技之长的专才。在教育过程中要把所有学生都培养成优秀的全才是不可能的,“尖子”只是学生中的小部分。所以,在人才培养的方法上,教师应采取“因材施教”的原则,从了解学生入手,利用各种机会和学生谈话,了解他们的思想、志趣和爱好等,注意平时经常性的观察,正如孔子所说:“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摸清楚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优点和缺点,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发挥每个人的潜能和积极因素,弥补个人的短处不足,“长善救失”,选择最有效的教育途径,使具有各种个性差异的学生都能各得其所地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参考文献:

汪小容.“因材施教”的现代内涵与实施.教学文摘,2000-10.

(作者单位 福建省石狮市石光华侨联合中学)

编辑 张珍珍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中教育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高中教育如何才真的“为了学生好”
试论新媒体对高中德育的机遇、挑战及其应对
新课改下高中美术的教育创新之再思考
高中美术鉴赏课德育渗透思考
如何通过分层教学打造高中化学高效课堂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