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头翁汤临床新用举隅

2014-04-15姚憬

江西中医药 2014年3期
关键词:秦皮肝风厥阴

★ 姚憬

(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内科 浙江 温州 325000)

白头翁汤出自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方由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的功效。《伤寒论》原文第371条云:“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故后世传统用于因热毒内盛,下痢脓血的急慢性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等已成定式。2012年春于井冈山经方班学习,受江西名医姚梅龄老师灵活运用白头翁汤的启发,从发病机理的角度去认识、拓展其运用范畴,以此方清肝经之火热、祛厥阴少阳之风热、解血分之热毒,化裁用于治疗高血压头痛、面肌痉挛、痤疮等疾病,屡获良效,现举隅如下。

1 高血压头痛

患者施某,男性,72岁,退休。因“头痛1周”就诊。患者有高血压病10年,一直服用络活喜5mg/日,血压控制在140/90 mmHg以下。近半月来因朋友聚会情绪亢奋,饮食厚味,出现血压升高,波动在160~150/95~105mmHg之间,两颞侧及后项部胀痛,经平肝熄风药治疗1周,头痛无改善,于2012年12月27日就诊。见症:面赤体壮,语音洪亮,诉头痛头胀,偶有耳鸣,夜寐不安,伴口苦、口干渴,尿短黄,大便不畅,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投以白头翁汤加味。处方:白头翁10g,黄连6g,黄柏10g,秦皮10g,甘草6g,生地黄30g,钩藤15g,僵蚕10g,珍珠母30g,百合15g。3剂。日服1剂。

复诊:头痛已有明显改善,大便一日两次。效不更方,原方续服5天,头痛缓解,血压恢复在140/90 mmHg以下。

按语:朱丹溪《丹溪心法·头痛》云:“头痛多主于痰,痛甚者火多。”强调了“痰与火”是头痛发病的重要原因。本例头痛,不仅与肝风上逆有关,更因情绪过极及过食油腻致肝经火热所致。“火为阳,阳主升”,而肝又禀将军之性,故火热得肝风鼓动,则其势更急,故取法选方,以白头翁汤加味。《本草备要》谓白头翁特性为“有风反静,无风则摇”,善入血分而熄肝风,主治肝风夹热所致之病证。以白头翁为君药入肝凉肝,取其熄风泻火凉血之长。黄连、黄柏、秦皮皆为苦寒之品,能清热燥湿泻火;又因肝体阴用阳,肝经有热,易耗伤阴血,故加生地黄、百合滋阴养血;兼钩藤、僵蚕凉肝熄风,清泻并用,其效颇捷。

2 面肌痉挛

患者吴某,女性,49岁,职员。因“左侧眼外肌阵发性不自主抽搐1月”就诊。患者原有左侧眼外肌偶发抽动,不以为然,近来因疲倦、精神紧张致症状加剧,发作频繁,痉挛范围逐渐扩展至左侧面部及口角肌肉,间歇时间缩短。平素性情急躁,喜食辛辣,伴口干苦,便结。投以白头翁汤化裁。处方:白头翁15g,黄连6g,黄柏10g,秦皮10g,炙甘草6g,生地黄30g,麦冬10g,白芍15g,忍冬藤30g。5剂。药后抽搐大减,只有眼角偶有抽动,以原方再服10剂,症状基本缓解。

按语:《素问·六微至大论》曰:“厥阴之上,风气治之,中见少阳。”“少阳之上,火气治之,中见厥阴。”风,可以转化为热,火借风威;火,可以转化为风,热极生风。面肌痉挛病属肝胃二经,肝开窍于目,主筋;胞睑属脾,脾主肌肉;风热之邪外侵,引动内风,客于肌腠,肝脾经络不通,肌肤失养,风性善动,在肢体则表现为筋惕肉瞤,在眼、面部则筋急抽搐、睥轮振跳。本例患者平素肝旺,复疲劳紧张,正气不足,脉络空虚,致肝风内动,风火相煽扰动面部络脉而成肉瞤,以白头翁汤加生地、麦冬、白芍、忍冬藤凉血养阴通络,效如桴鼓。故在治疗时一旦识其部位或与肝脏开窍有关,或肝家经络所过,揆度病机与火、热相涉者,投以白头翁汤,往往应手而效。

3 痤疮

患者邵某,男性,20岁,学生。因“两颊部痤疮多发”就诊。患者平素性情急躁易怒,喜食重味,时有口干口苦,夜寐不安,大便秘结,见面色潮红,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有力。方选白头翁汤加减。处方:白头翁15g,黄连6g,黄柏10g,秦皮10g,生地黄30g,桑白皮30g,白鲜皮30g,丹参15g。5剂后,症即减六七。

按语:痤疮俗称“青春痘”,又名“面疱”、“粉刺”、“毛囊炎”、“暗疮”等,是由于毛囊及皮脂腺阻塞、发炎所引发的一种慢性炎症性、最常见的皮肤病之一。总括痤疮病因,源于禀承体质,后天调养不当,起居、饮食无规律,精神、心理状态不佳,造成脏腑功能失调,或肺胃湿热郁毒,或脾湿痰凝不化,或阴虚火旺上蒸等病理现象。《外科正宗》曰:“肺风、粉刺、酒渣鼻三名同种,粉刺属肺、酒渣鼻属脾,总皆血热郁滞不散。”《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认为“此证由肺经血热而成”,均指出了痤疮的发病主因在于血热。本例素体阳盛,易热易火,加之嗜食辛辣肥甘之品,当属肝经血热,肝火升腾,肺有郁热,气血凝滞,蕴结成毒而致痤疮,治宜清热利湿,泄火解毒。其中肝火、湿毒、气滞、血热兼而有之,而白头翁清肝凉血解毒,并能疏达厥阴肝木之气。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而出现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加及饮食习惯改变等诸种因素,使素体壮实者表现为肝经火热、风火相煽及血分热毒之证更为多见,且临床症状不一。通过对白头翁汤临床应用举隅,反映了虽不同病证,然相同病机,方药可借用。将白头翁汤灵活应用于内科杂病,表明该方并不局限于治疗厥阴下利以及治疗痢疾的范围,临床只要辨证准确,均可运用白头翁汤加减治疗,体现了中医学辨证论治,异病同治的原则,同时显示古方今用的巨大潜力。

猜你喜欢

秦皮肝风厥阴
On Transl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Tuina Tex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kopos Theory
“两阴交尽谓之厥阴”奥谚解
从“欲解时”论乌梅丸治厥阴病
浅论厥阴病之实质❋
秦皮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
解读厥阴病辨证论治体系※
徐荣谦对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辨治经验介绍
“肝风内动”理论临床发微
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工艺对秦皮饮片抗炎作用的影响*
调肝熄风汤治疗肝风痰扰型小儿抽动障碍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