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琍治疗心悸经验

2014-04-15郑志娟刘丽指导马琍

江西中医药 2014年3期
关键词:心神胸闷中医药大学

★ 郑志娟 刘丽 指导:马琍

(1.江西中医药大学2011级硕士研究生 江西 南昌 330006;2.江西中医药大学2012级硕士研究生 江西 南昌 330006;3.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 江西 南昌 330006)

心悸是指病人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临床一般多呈发作性,每因情志波动或劳累过度而发作,且常伴胸闷、气短、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症。病情较轻者为惊悸,病情较重者为怔忡,可呈持续性[1]。根据心悸的临床特点和现代医学印证,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如心动过速或过缓、期前收缩、房颤或房扑、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预激综合征、心功能不全及部分神经官能症等,如以心悸为主要表现者,均可属中医学“心悸”范畴。

马琍教授是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治学严谨,从事临床及教研工作30余年,学验丰富。擅用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高血压等心内科疾病,对心悸治疗有独特见解。笔者有幸师从并随诊左右,受益匪浅,兹将导师治疗心悸经验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1 病因病机

心悸的病名,首次见于汉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和《伤寒论》,称之为“心动悸”、“心下悸”、“心中悸”等,并认为其主要病因有惊扰、水饮、虚劳及汗后受邪等。《丹溪心法》认为虚与痰是怔忡发病的根本原因[1]。《景岳全书》提出怔忡由阴虚劳损所致。《医林改错》则重视瘀血内阻致心悸、怔忡。

心悸的发病因素众多,如体质虚弱、饮食劳倦、七情所伤、感受外邪及药食不当等,而致气血阴阳亏损,心神失养,心主不安,或痰、饮、火、瘀阻滞心脉,扰乱心神。马教授结合临床数十年实践经验,认为本病病位在心,病涉肝、脾、肾、肺。其发病原因或为过食膏粱厚味,而肥甘厚腻之品易致水湿停蕴,助湿生痰;或过嗜冷饮凉食,导致脾阳不运;或饮食失节,饥饱无常,损伤脾胃,运化失司,痰湿内生,扰动心神;或为社会生活压力大,长期忧思不解,心气郁结;或烦躁易怒伤肝,致肝气郁结,气郁气滞血瘀,心气失畅;或为先天禀赋不足、体质虚弱,或年老、多病、久病不愈,致气血阴阳亏乏,痰湿内生,同时正气亏虚,易感外湿,痰浊内生,血脉不畅,痰瘀互结,痹阻心脉,发为心悸。而本病之病机关键为痰瘀痹阻,扰乱心神,导致心神悸动不安。其中痰是瘀的早期阶段,瘀是痰的进一步发展。同时本病又多为本虚标实之证,以气阴不足为本,痰瘀阻络为标,所以临证需辨清虚实及虚实偏盛,方能用药准确,疗效显著。

2 治法与方药

马教授认为,治疗心悸不外乎“补”与“消”[2],具体治法包括益气、养阴、化痰、祛瘀等,但应以“消”贯穿始终。在临证具体应用时,须辨清虚实偏重或虚实并重,应补中有消,消中有补,消补兼施,切不可过补过攻,达到祛邪不伤正,扶正不碍邪之效。遣方用药以经方瓜蒌薤白半夏汤通阳散结、祛痰下气为基础方,加活血化瘀通络之桃仁、红花、丹参等。若心慌心悸,短气乏力者,加黄芪、红景天益气;伴夜寐欠安者,可加重镇安神之品珍珠母、龙齿等,养心宁心安神之茯神、酸枣仁、夜交藤、合欢皮等,以及补虚安神之灵芝等;如兼有情志抑郁,加柴胡、郁金、佛手等行气疏肝解郁;伴有头晕昏沉不适者,加天麻、钩藤等以熄风止眩。

3 病案举例

彭某,女,59岁,本地人,初诊。胸闷心悸反复发作半年,动辄为甚,睡眠后病情不显,曾在外院行心电图检查示频发室早。心脏彩超示二尖瓣轻度返流,左室舒张功能减退,服用“美托洛尔片12.5mg,2次/天;稳心颗粒1袋,3次/天”4月余,病情无明显改善,遂来我院就诊。在本院行动态心电图检查,提示平均心率64次/分,最低44次/分,最高105次/分,室性心律20次,为多行性室早,可见成对及Ron-T现象,交界性逸搏及逸搏心律,全程ST段改变。建议住院治疗,患者拒绝,要求中医药调治,否认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症见:胸闷心慌心悸不适,动辄为甚,面色萎黄少华,二便自调,夜寐欠安,舌质偏暗,苔白,脉弦细结代。四诊合参,马教授辨证为痰瘀痹阻,兼气血亏虚,治疗予以化痰祛瘀、益气养血之法。处方:薤白8g,全瓜蒌15g,红景天6g,灵芝20g,赤白芍各15g,当归10g,桃仁10g,生黄芪20g,炒白术6g,仙鹤草15g,夜交藤20g,炙甘草10g,路路通15g,生姜2片(不去皮),红枣3枚。7剂。每日1剂,水煎服,分早晚两次温服。

复诊:患者诉胸闷心悸较前有所改善,夜寐仍欠佳,舌质偏暗,苔薄白,脉弦滑结代。遂在上方基础上去路路通,加生龙骨、牡蛎各15g,茯苓15g。服14剂。再诊时,患者诉症状减轻,睡眠改善,舌质偏暗,苔薄,脉弦滑结代。在上次方基础上去赤芍、白术、仙鹤草、桃仁,加用丹参20g,北沙参15g,炒扁豆15g,益母草15g,再服14剂。连续服中药一个半月后,患者自诉病情尚平稳,后继续每隔半月来诊治,并坚持服中药(在原方基础上加减)14月,胸闷心悸感未见明显发作,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提示平均心率62次/分,最低47次/分,最高106次/分,室性心律7次,室上性心律26次,全程ST-T改变。后随访半年,患者未现明显胸闷心慌不适。

4 小结

马教授认为,中医药治疗心悸首应分辨虚实,再选用最精当之药施治。马教授临证时,慎用温燥之药,擅用性味相近或相制之药配对,可达到增加疗效及减轻药物毒性的作用。如瓜蒌味甘性寒入肺,涤痰散结、开胸通痹;薤白辛温,通阳散结、化痰散寒,二者同用,能散胸中凝滞之阴寒、化上焦结聚之痰浊、宣胸中阳气以宽胸。青皮、陈皮配伍,青皮理气散结止痛,陈皮理气和中化痰,二药伍用理气止痛,调中利隔。枳壳与郁金配伍,枳壳理气宽中,郁金行气活血、解郁,二药相伍,加强行气活血止痛之功。苏梗与桔梗,苏梗归肺、脾经,理气止痛,桔梗归肺经,宣肺散滞,二药配伍,一下气止痛,一上行升提,伍用开胸顺气。半夏与生姜配伍,半夏辛散温燥有毒,主入脾胃兼入肺,燥湿化痰、降逆止呕,生姜辛微温,主入肺脾胃,温中止呕,解药毒,两者合用,既解半夏之毒,又增止呕之效。龙骨、牡蛎配伍,龙骨入心、肝、肾经,平肝潜阳、镇惊安神,牡蛎平肝潜阳、化痰软坚,二者伍用,奏平肝潜阳、安神、通络之功效。

[1]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2]邓中甲.方剂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心神胸闷中医药大学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二十世纪美术钩沉·吴嘉行
胸闷气短就医前先做五项功课
《江中中医药大学学报》简介
胸闷 疾病发病前兆
《思考心电图之166》
胸闷,疾病发病前兆
小朋友绘画作品展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湖北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