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因制宜观浅探江西地区湿热咳嗽易感性
2014-04-15丁兆辉万丽玲
★ 丁兆辉 万丽玲
(1.江西中医药大学2011级硕士研究生 江西 南昌 330006;2.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江西 南昌 330006)
咳嗽是肺系疾病的常见病、多发病,纵观中医论治咳嗽病因,或从外感风寒、风热、风燥立论,或从痰湿、痰热、肝火、阴虚、肺虚立论,从湿热角度立论少见,而中医对此类咳嗽研究甚少。洪广祥教授认为湿热咳嗽是临床上常见证候,内科学等教材未作表达,可能将它归于痰湿咳嗽中。此种表达不尽合理,应在慢性咳嗽中单列门户[1]。万丽玲[2]通过临床实践摸索,提出了湿热郁肺证存在的客观性及发病机理。笔者在临床及查阅文献时发现此类咳嗽常被误治、失治。本文拟通过三因制宜理论探讨本地区湿热咳嗽客观性。
三因制宜即因时、因地、因人制宜。辨证论治及整体观念是中医理论的核心内容,本原则体现了该核心内容的原则性与灵活性,三因制宜理论源于《黄帝内经》,由于疾病发生、发展及转归受气候、地理、生活起居饮食及体质因素影响,故临证时只有善于运用该原则,才能使疗效得以提高。
1 湿热致咳的发病机理
湿为阴、热为阳,决定了湿热致病为寒热错杂的特点。叶天士指出“湿邪易凝遏阳气”。湿性粘滞,与热结合,如油入面,难以分辨,同时入侵人体,久留不除而化热,湿热易郁阻气机。肺为娇脏,不耐寒热,必也不耐湿热。一方面,感受湿热之邪,肺卫受邪,循经入里,肺喜肃降,湿热浊气阻滞,肺之宣降功能失常,通调水道功能失职,气逆而上为咳;另一方面,湿有内湿及外湿之分,中医认为脾主运化水湿,素体脾虚,或因饮食不节伤脾,或久咳病家,耗伤肺气,子盗母气,致使脾气虚弱,脾失健运均可导致中气不运,水谷不化内聚为湿,湿阻肺气,气逆作咳;此外,正如清代名医薛生白在《湿热病篇》中的所说:“太阴内伤,湿饮停聚,客邪再至,内外相引,故病湿热。”素体为湿热之体,一旦感受外邪,易从化性,同气相求,内外呼应,导致湿热致咳。
1.1 地理环境因素 江西地处于北纬24°7′~29°9′,东经114°02′~118°28′之间,江西省境内除北部较为平坦外,东西南部三面环山,中部丘陵起伏,成为一个整体向鄱阳湖倾斜而往北开口巨大盆地。湖泊众多,水域辽阔,人均可养水面比全国平均高出一倍,全境有大小河流2 400余条。因周围群山阻挡而风力不强,空气中的水蒸汽不易吹散,使得本地区地气潮湿,长期生活在此地的人,大多容易患上与湿邪有关的疾病。
1.2 气候气象因素 江西省年平均气温18℃左右,全年全省极端最高温度南北差异不大,但几乎都接近或超过40℃。江西年均日照总辐射量为每平方厘米97千卡~114.5千卡。省内年均降水量1 341mm~1 940mm。春季时暖时寒,阴雨连绵,一般在4月份后全省先后进入梅雨期;5、6月份为全年降水最多时期,平均月降水量在200mm~350mm以上,最高可达700mm以上;7月雨带北移,雨季结束,气温急剧上升,全省进入盛夏高热时期。本地区气候气象特点表明高温季节与降水量大的季节共处同一时期或交替出现,极易形成湿热病邪。《素问·异法方宜论》谓:“南方者,天地所长养,阳之所盛处也,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道出了南方的湿热兼盛的气候环境,天之热气下逼,地之湿气上蒸,人于湿热之气交中,湿郁热蒸,湿多从热化[3];而肺所主的皮毛、口鼻,为人与外界接触最直接通道,湿热之邪极易从外而入发病。彭德明等[4]通过对南北方组方用药的文献调研发现,江西、广东地区清热药和利水渗湿药明显多于辽宁地区,提示本地区疾病总病机与水湿、湿热、湿毒密切相关,与其气候特点相关。可见江西地区的气候气象特点是导致本地湿热致咳的一个重要外部因素。
1.3 生活起居及饮食习惯 江西水域分布广泛,河湖纵横,水产丰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本地居民喜食水产鱼虾等多湿滋腻之品,鱼生火,肉生痰,易成为脾胃酝酿湿热的条件。因天气炎热,一方面暑热本身耗气伤津,身体消耗相对大,导致本地居民饮食及食用瓜果量增,致使脾胃运化功能失常,易酿湿成热;另一方面,天气炎热导致冰箱、空调等制冷设备的大量应用,几乎成为居家必备,其一,生冷瓜果及冷饮成为人们所好之品,导致脾阳不振,易生痰湿,其二致使腠理闭塞,排汗不畅,津液内聚,内生湿邪。而盲目服用补药及滋补之品屡见不鲜,此类药食多易酿生湿热。需要指出的是空调的大量使用,使居民感邪“空调病”的几率明显增多,一旦感邪,极易发病致咳。
1.4 社会因素
1.4.1 外部因素 湿热环境更易导致病原微生物、病毒的繁殖与传播,城市化是造成疾病传播日趋重要的独立环境因子;城市化随之而来的是拥挤及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造成温室效应,从生物因素来说,拥挤可致使空气中混杂各种细菌和病毒,又因空间有限,使人的热量积累而不易发散,使环境温度升高,有利于细菌和病毒活力增强[5-6],而拥挤及温室效应都可致使阳气旺盛为趋势,阳热日久耗伤津液结为湿热。
1.4.2 自身因素 随着现代化的进展,社会竞争激烈,人们的工作压力增大,生活节奏变快,精神紧张,过度思虑,符合中医理论的过思则伤脾,如《医原·百病提纲论》所云:“思虑过度则气结,气结则枢转不灵而成内湿”。[7]
1.5 体质因素 江西地区因为气候和饮食习惯等因素,均可导致居民的体质偏于湿热。自70年代开始王琦教授研究中医体质,并确立中医9种体质的标准,体质在许多情况下决定着机体对某些疾病的易患性,和病变过程的倾向性,即从化性,湿热体质之人患病后易于出现湿热证。湿热体质者易感湿、热之邪,即使感受寒邪也容易化热。朱燕波,通过中国一般人群中医体质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江西、广东地区人群构成以湿热质、痰湿质为主,气虚质常见,[8]陈文[9]等人通过江西省的自然人群和体检中心的2 168人实施调查表明气虚质及湿热质所占比例偏高。本地区的体质特点是湿热证候形成的内因。
2 结语
综上所述,江西地区咳嗽患者的证型以湿热郁肺证常见,这与本地区地理、气候气象、居民饮食习惯密切相关。笔者在跟师侍诊学习时发现此类咳嗽误治、失治不在少数,导师运用三因治宜理论遣方用药屡获奇效,而笔者查阅文献时发现运用三因治宜学说探讨本地区乃至我国其他地区咳嗽发病机理的相关研究甚少,对体质因素及社会因素影响疾病发生转归的研究匮乏,笔者下一步将对本地区慢性咳嗽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特征与咳嗽敏感性做调查研究,得出客观结论,丰富中医三因治宜内容及中医循证医学思想内涵,为本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1]洪广祥.慢性干咳治疗之我见[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6,21(6):346.
[2]万丽玲.浅谈咳嗽湿热郁肺证[J].新中医,2007,39(1):93.
[3]唐芸.广东地区湿热证候易感性成因分析[J].中医药导报2009,15(3):14-16.
[4]彭德明,孔文霞,李德华.气候、地域因素对辨证论治的影响探讨[J].四川中医,2008,26(5):24-26.
[5]林玉敏,江钢辉.三因制宜及其现代应用[J].山东中医杂志.2009,28(9):597-599.
[6]杨春波.脾胃湿热证的临床研究-附400例资料分析[J].中医杂志,1994,35(7):425-427.
[7]王彦晖.外感湿热咳嗽的辨证施治探微[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42(4):531-533.
[8]王琦,朱燕波.中国一般人群中医体质流行病学调查-基于全国9省市21 948例流行病学调查数据[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01,24(1).
[9]陈文,邓棋卫,何晓晖,等.江西地区2168例中医体质类型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四川中医,2009,27(11):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