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孕症患者的心理因素分析及其心理干预的研究进展

2014-04-05朱彤宇

实用医药杂志 2014年5期
关键词:心理因素心理压力评量

朱彤宇,李 军

不孕症是一组由多种病因导致的生育障碍状态,是育龄夫妇的生殖健康不良事件。不孕症是指性生活正常,至少12个月未避孕未曾受孕,在男性则称为不育症。世界卫生组织(WHO)1995年统计结果,全球不孕症发病率为10%~15%,某些发展中国家高达30%[1]。2009年《中国不孕不育调研报告》中指出,我国不孕不育发病率20余年已由3%攀升到12.5%。随着不孕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不孕症将成为除去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外的世界第三大疾病。

导致不孕症的因素很多,除了患者自身生理因素外,不明原因性不孕,又称为难以解释的不孕,是指通过标准而系统的不孕症检查,未能明确病因,这可能受心理因素影响。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转变,心理因素对不孕的影响引起越来越多的学者对其进行研究[2]。现就其心理因素及相关心理干预的研究近况综述如下。

1 心理压力与不孕症

1.1 心理压力导致不孕 现代社会的发展,女性在社会中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往往要承受来自家庭、社会的双重压力。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压力、生存压力、工作压力的增加,加之女性的自身特点,承受压力的能力小,遇事容易想不开,很容易产生各种不良情绪如紧张、不安、恐慌、忧郁等,严重者还会产生各种心理疾病如焦虑症、抑郁症。这些负性情绪如果长期得不到疏导,就会影响女性的内分泌系统,造成卵巢功能障碍,引发不孕。心理因素对女性生殖健康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女性下丘脑—垂体—卵巢(HPO)轴,使其内分泌紊乱,造成卵巢排卵功能异常,输卵管痉挛、宫颈黏液改变、盆腔淤血及性功能障碍等,引发不孕的发生[3]。另外,女性机体在承受重大压力的情况下,身体本身会对各种压力产生一系列应激反应,作用于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同时交感神经兴奋,释放儿茶酚胺,致使子宫平滑肌过度收缩,影响胚胎着床,从而造成不孕。Schweiger等[4]研究认为,约有5%~10%的不孕女性是由于焦虑、抑郁的情绪引起的,抑郁的情绪会造成女性饮食失调、体重失常、下丘脑性闭经、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导致卵巢分泌功能异常,造成卵巢排卵障碍性不孕。An等[5]通过测定不孕女性血清和卵泡液的去甲肾上腺素和皮质醇的浓度,不孕女性的焦虑等负性情绪使上述激素水平浓度下降,导致女性不孕;反过来女性不孕又会加重负性情绪,负性情绪又会加重激素水平的下降,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1.2 不孕症对女性患者的心理影响 研究发现,不孕女性感到有心理压力较男性大[6],多表现为负罪与自卑、挫败感、焦虑不安、抑郁等。中国有句古话: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受传宗接代等封建思想的影响,女性一旦确诊为不孕症,就会感到极度自卑及负疚。社会舆论对不孕症患者的歧视和偏见,她们会把自己封闭起来,不愿意和人交往,使自己处于孤立状态,变得更加孤独。这种社会舆论对不孕女性造成的社会歧视远远大于男性[7]。这种压力使不孕女性每次月经周期前,心里充满紧张,希望上次排卵正常能够怀孕。可是一旦月经来潮又感到失望和懊丧,随后就会积极地投入到治疗中,她们对治疗充满了希望。但是,由于不孕病因、治疗时间长短、治疗费用多少等一系列的不确定因素,使其陷于紧张焦虑之中,一旦治疗效果不明显,她们会产生强烈的挫败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不良情绪会慢慢演变为焦虑症,严重者会导致抑郁症的发生[8]。 韩喆[9]研究发现,女性不孕患者中,焦虑症发生率为19.4%,抑郁症发生率为38.9%,这与以往Drosazol等[10]报道的不孕女性中抑郁症的发病率35.4%接近。

这些精神情绪的变化和不孕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当怀孕不能发生时,不孕患者如果不能控制自身情感,且得不到及时的心理治疗和护理,将会导致不孕→负向情绪→心理压力→生殖功能下降→不孕的恶性循环。Domar[11]曾用一字母“U”形象描述了女性不孕症与抑郁症二者的关系。开始患有不孕症的女性,各种压力的蓄积,可能使她们罹患较为严重的抑郁症;随着不孕症的积极治疗,此时心情会变得舒缓,处于“U”的底部;但是一旦治疗效果不满意,不孕女性的抑郁症又会加重。

2 关于心理因素的研究

有关不孕不育症患者的心理因素的评估,世界上目前大多应用的是心理卫生或精神科症状常用量表,如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艾森克个性问卷(EPQ)等,目前研究发现在不孕不育患者心理因素的评估方法,FertiQoL方法应用在横断面研究和临床工作中更为合适[12]。这些量表主要是用来对患者的焦虑、强迫、抑郁、人际关系、敌对等心理因素的症状和个性特点、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作出评估。自评量表的使用比较简便但也有一定的不足之处,因为,患者在回答问卷时,往往倾向于选择社会认可的理想的选项[13]。这些表一般都是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通过统计分析,就能找出对患者影响最深的可能相关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和干预。

3 对不孕症患者的心理干预

国外学者于1980年提出的为不孕夫妇提供心理干预的观点,现在已广泛地被不孕症治疗机构所使用[14]。女性不孕症患者更愿意参加心理咨询,希望能够获得更多的心理辅导[6]。多个研究发现,心理干预可以提高不孕患者的妊娠概率[15-17]。也有研究发现,正性的心理调节和良好的模式和提高试管婴儿妊娠率相关[16]。 Wichman 等[18]调查发现,女性对治疗的压力远大于男性,50%以上的不孕女性认为不孕症的治疗过程是她们一生中最紧张的时期,说明心理干预在不孕症治疗过程中的必要性。不孕会加重不孕患者的心理压力等负性情绪,负性消极的心理状态反过来又会影响不孕症的治疗效果,如果得不到有效的心理疏导,将导致疾病的恶性循环,因此及时的心理干预将会阻断这个循环,有利于不孕症的治疗[19]。

3.1 心理干预的形式

3.1.1 咨询干预 通过和不孕症患者直接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结,提高患者对不孕症的认知水平。咨询干预包括精神分析法、认知行为疗法、现实疗法等方法。

3.1.2 教育干预 通过集中授课的方式,使患者全面了解不孕症的相关知识及治疗措施,从而增强战胜不孕症的信心。

3.1.3 广泛的教育性干预 通过各种媒体如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大力宣传不孕症的基本知识以及心理健康等方面的保健知识。

3.2 心理干预方法大体可分三个阶段

3.2.1 确诊 医师要及时和患者进行心理沟通,鼓励其正确看待不孕症,排解不良情绪,使之树立治愈的信心。同时,劝导患者的丈夫多和妻子交流,让患者有一个健康良好宽松的生活环境。

3.2.2 检查和治疗过程中 医护人员应耐心地进行心理疏导,向患者详细介绍各种检查和治疗的必要性,鼓励患者放弃恐惧和排斥心理,配合治疗。

3.2.3 治疗后 经常对患者进行回访,耐心细致的回答她们的各种问题。同时鼓励患者之间相互交流,特别是和治愈成功的患者进行交流,最大限度地增强患者的信心。

3.3 心理干预的效果 国外一项对17对不孕夫妇进行行为认知疗法(CBT)的心理干预研究表明,在女性患有不孕症以后及时地进行心理干预,有助于缓解不孕女性的压力,降低甚至完全消除她们的无助感、挫败感,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1/3 的不孕妇女怀了孕[20]。 安建华[21]通过对 67 例不孕女性进行SCL-90症状自评量表评价,有无心理干预的2组治疗效果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心理干预能改善不孕女性的心理状态,有利于不孕的治疗。

综上所述,心理因素对女性不孕症的发生有极大的影响,应当引起相关机构的广泛重视。通过心理干预,及时了解不孕女性的心理障碍,对于减轻不孕女性的心理压力,提高治疗效果有着积极的作用。

[1] Montoya JM,Bernal A,Borrero C.Diagnostics in assisted human reproduction[J].Reprod Biomed Online,2002,5(2):198-210.

[2] Bregje Christina de Kok,Sue Widdicombe.‘I really tried’:Management of normative issues in accounts of responses to infertility[J].Social Science and Medicine,2008,67(7):1083-1093.

[3]刘西茹,李尚为.不育症患者的心理因素及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J].生殖医学杂志,2005,14(2):125-128.

[4] Schweiger U,Wischmann T,Strowitzki T.Mental disorders and female infertility[J].Nervenarzt,2012,83(11):1442-7.

[5] An Y,Wang Z,Ji H,et al.Pituitary adrenal and 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 responses to psychiatric disorders in women undergoing in vitro fertilization treatment[J].Fertil Steril,2011,96(2):404-408

[6] T Wischmann H.Scherg psychosocial characteristics of women and men attending infertility counselling[J].Human Reproduction(Oxford),2009,24(2):378-385.

[7] Fledderjohann JJ.‘Zero is not good for me’: implications of infertility in Ghana[J].Hum Reprod,2012,27 (5):1383-1390.

[8] Boivin J,Griffiths E,Venetis CA.Emotional distress in infertile women and failure of 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ies: metaanalysis of prospective psychosocial studies[J].BMJ,2011,(342):78.

[9]韩 喆.不同文化层次不孕症患者心理护理策略[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1,32(11):857-859.

[10] Drosazol A,Skrzypulec V.Depression and anxiety among Polish infertile couples-an evaluative prevalence study[J].Psychosom Obstet Gynaecol,2009,30(1):11-20.

[11] Domar AD.The impact of group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s on distress in infertile women [J].Health Psychol,2000,19(6):568-575.

[12] Jacky Boivin,Janet Takefman and Andrea Braverman.The fertility quality of life tool: development and general psychometric properties[J].Human Reproduction (Oxford),2011,26(8):2084-2091.

[13] Jacky Boivin,Lone Schmidt.Infertility-related stress in men and women predicts treatment outcome year later[J].Fertility and Sterility,2005,83(6):1745-1752.

[14] Boivin J.A review of psychosocial interventions in infertility[J].Soc Sci Med,2003,57(12):2325-2341.

[15] A &nbsp Cochini,H &nbsp Letur-Konirsch PD,&nbsp Le vécu des.Patientes et les représentations maternelles au fil des étapes d’un don d’ovocytes Gynecologie Obstetrique &amp[J].Fertilite,2011,39(9):533-537

[16] Anna HjelmstedtRNM,Ann -Marie Widstrom.Emotional adaptation following successful in vitro fertilization[J].Fertility and Sterility,2004,81(5):1254-1264.

[17] Kirchner T,Munoz D,Forns M,et al.Identifying by means of coping typologies and primary appraisal the likelihood of positive β-hCG test results in women undergoing IVF treatment:a preliminary study[J].Human Reproduction(Oxford),2011,26(5):1138-1143.

[18] Wichman CL,Ehlers SL.Comparison of multiple psychological distress measures between men and women preparing for in vitro fertilization[J].Fertil Steril,2011,95(7):717-721.

[19]刘 静.120例不孕不育患者的心理特征与护理研究[J].河北医学,2012,18(8):1151-1152.

[20] Tuschen-Caffier B,Florin I,Pook M.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 for Diopathic infertile couples[J].Psychother Psychosom,1999,68(1):15-21.

[21]安建华.心理护理干预在不孕不育患者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2013,6(4):106.

猜你喜欢

心理因素心理压力评量
计算机通识课德育渗透的评量方法与手段研究
心理因素,如何影响男性勃起功能
大数据时代基于OBE的线上会计基础培训评价
钢琴演奏者的心理因素与心理调控
基于“成果导向”教学理念下《动物微生物及免疫》课程评量方法的开发与设计
心理因素,如何影响男性勃起功能
我国台湾地区身心障碍者职业辅导评量及启示
多吃蔬果缓解心理压力
消防员心理压力状况调查
通过图片看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