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健全人格 提高学习兴趣
2014-03-27顾丰玲
顾丰玲
摘 要:教师要与学生以诚心换真心,以品格塑造人格,以尊重赢得尊严,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尊严;人格;教学效率
许多人认为教师的工作很单纯,因为他们接触最多的是孩
子,但我却想说教师的工作是最复杂的。这是因为教师要在短短40多分钟的课堂上,面对几十个处于成长阶段、有着鲜活思想而性格迥异的未成年人,教他们学习知识、学会思考和分析问题谈何容易,更不必说还要一点一滴地教他们学做人的道理。如果说都是乖孩子还好,可学生哪能都一样呢?那些不守纪律、爱撒谎、打架闹事、行为习惯较差的学生,我且把他们称为学生中的“弱势群体”。他们甚至让老师一想起来就“头痛”。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孩子失去了约束?这是我常常在思考的问题。说句心里话,这些容易被轻视和忽略的孩子其实很可怜,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他们“享受”最多的是白眼、歧视和暴力……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在这些孩子成长的道路上也许没有人培植过他们的自信,没有人同他们促膝谈心、真诚地倾听他们的心里话,更沒有人用心去发掘他们的优点。难道他们身上真的就没有值得关注的闪光点吗?不是,而是因为他们惯常的不良表现蒙住了家长及老师的眼睛。当他们还在充满幻想而浪漫的年龄,就被戏谑地称之为班级乃至全校的“名人”,饱受老师的批评指责、同学的冷嘲热讽乃至家长的诟病加拳脚……他们的心灵因长时间缺少阳光的照耀,渐渐地失去了做人起码的尊严和自信。也许正因如此,他们的心灵才变得异常脆弱,并只有通过一点儿反叛来引起他人的关注,甚至干脆破罐子破摔。因此,老师讲课他说小话,一写作业他就睡觉,离家出走、旷课逃学、上网游戏、打架斗殴等成了他们排解内心孤独、博得一点点自尊的手段。在一次次尝试与他们交往中,我真切地感悟到,其实他们同普通的孩子一样依旧童心未泯并时时渴望阳光的沐浴,渴望激情的渗透,渴望一次微小的激励。
在课堂上,我把教材的知识点结合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特点进行讲解,偶尔提出相对简单容易的问题请他(她)解答。比如,有次我请张杨(化名)同学答题,当他解答正确时,我就带动其他学生一起报以最热烈的掌声和鼓励。这对大多数学生来讲也许是家常便饭,而对他则不同,当全班同学一改往日鄙视的眼神而投以赞许的目光和掌声时,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感动,还有些许的惊诧和不安,似乎在心里问自己:这掌声是送给我的吗?此后的张杨在课堂上,开始表现出对学习的关注。再如,我和李飞同学“约定”,只要他上课听讲,不打瞌睡或不随便讲小话,就能获得“纪律优秀奖”。一堂课下来,我如约兑现了这个奖励,此后他在课堂极少睡觉或开小差,还爱举手发言了。在他的答题中,我发觉他是个天资聪明而可爱的孩子。答对了,我就表扬他再接再厉;即使答错了,我也对他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予以鼓励。当他偶尔表现不佳时,我也不当面批评他,而是在课后和他交流。此刻我看到,他的眼中充满着感激和自信,流露出少有的心理满足。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就因为我在和他“合作”并给了他做人的尊严。
其实,学生最在乎老师是否尊重他们的人格,是否能平等地对待他们,真诚地倾听他们的心声。闲暇之余,我比较注意和他们聊聊天,畅谈开心事,发表对身边事的看法,倾听他们的苦恼事等
等……像朋友一样地与他们真诚相处。如,在与任翔(化名)同学聊天时,他说到自己沾染“网瘾”的苦恼。他知道成天痴迷网吧不好,也并非不想学好,只是难以自控,也不知如何是好,并深感自责和烦恼。为帮助他走出困惑,重新回归健康快乐的学习生活,我多次和他谈心,给他讲海伦·凯勒、张海迪的故事,鼓励他学会用意志克服困难,还特意请他的奶奶一同配合做他的工作,帮助他由天天进网吧到一周去三次,再逐渐到一个月去三次,并减少到最终一个月只去一次。为使他克制自己,先不谈如何提高学习成绩,我找来他喜欢的书籍,告诉他在哪个频道和时段有他喜欢的电视节目,想去网吧时就看看书或电视。一学期下来,他的脸上渐渐有了自信和快乐的笑容。每每遇见我,总是微笑地告诉我:老师,我这段时间没再进网吧了!正是由于对每位学生同等的期望和关爱,以及师生之间平等而宽松的交流,无形中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使我逐渐成为学生最值得信赖的老师和朋友。
其实与学生交流,受益最大的是我。因为通过经常与学生真诚交流,我不仅更多地了解学生和认识自我,还与学生有了心灵深处的沟通,能够洞察他们性格特点和内心活动、外在表现及其内外在原因,及时反思和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
回顾自己为师十几年来的经历,曾经走过一些弯路、有过遗憾,但值得庆幸的是,我依旧执著,因为我选择教师这一职业需要我“以诚心换得真心,以品格塑造人格,以尊重赢得尊严”。亲爱的朋友们、老师们,不要在抱怨中锁紧眉头,在训斥中造就冷漠与隔阂,让我们把纯朴的人性关爱撒进每个孩子的心田,使他们的一抹绿地开出鲜艳的花朵,给他们一片蓝天任其自由翱翔,给他们渴望的尊严去坚守自己做人的权利吧!
参考文献:
王敏.浅谈如何培养中职学生的健全人格[J].新课程学习:中,2011(05).
编辑 董慧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