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琼崖革命“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研究

2014-03-26赵雅娇

2014年41期
关键词:分期

赵雅娇

摘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琼崖革命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创造了中国革命史上坚持孤岛奋战“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一个奇迹。随着琼崖革命研究的深入,对琼崖革命“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研究也日渐丰富,成为琼崖革命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通过分阶段梳理琼崖革命“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研究成果,总结各阶段研究的重点所在,希望可以为今后琼崖革命及“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以期发扬和继承其革命精神和经验,更好地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

关键词:琼崖革命;二十三年红旗不倒;分期

如果说中国革命斗争的历史是一部壮丽的史诗,那么琼崖革命“二十三年红旗不倒”无疑是给它增添了光辉的一页。1926年2月中国共产党琼崖特别支部委员会成立,同年6月中国共产党琼崖地方委员会成立,“革命的红旗”在海南岛上冉冉升起。从1927年9月23日在椰子寨打响了琼崖武装斗争第一枪到1950年5月1日海南岛彻底解放,“革命的红旗”飘扬在海南岛的每个角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海南各族人民在面积不到4万平方公里,人口仅270万的海岛上,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艰险环境中,坚持孤岛奋战,创造了“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奇迹。

对于琼崖革命“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研究实际上就是对于琼崖坚持革命武装斗争二十三年这一历史的研究,也是琼崖革命研究中的一个重难点问题,所以研究“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相关问题就不能脱离了对琼崖革命的研究。下面我们根据60多年来琼崖革命研究的不同阶段,将琼崖革命“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相关问题的研究分为三个阶段:

一、研究的兴起(1950年——1978年)

虽然1950年海南岛解放以后,就开始了对琼崖革命相关问题的正式研究,但是,由于长期受“左倾”错误思想的干扰,在建国初期,我们并没有对琼崖革命及其对解决复杂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问题的经验、精神加以充分的研究和总结。从建国初期到1978年改革开放,基于当时中国的时代大环境,1957年开始的对所谓冯白驹“海南地方主义反党集团”的大力批判,以及之后文化大革命10年期间的思想僵化,琼崖革命相关研究一度停滞和搁浅,期间只能艰难地进行着。毛平的《海南地方党史研究初探》指出“据不完全统计,自1950至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在报上公开发的有关地方党史、武装斗争史的文章有369篇” ,同样基于琼崖革命研究之下的“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相关研究也鲜有建树。其中不得不说的便是“二十三年红旗不倒”三大旗手之一——冯白驹的《中国共产党的光辉照耀在海南岛上》(1951年)和《红旗不倒》,作为琼崖革命斗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和琼崖革命研究的真正开拓者,冯白驹对于琼崖革命坚持“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原因做了最初的探索和研究,认为琼崖党组织、人民武装力量、群众路线、党员干部、农村根据地、党的领导是红旗不倒的重要因素,为此后学者们研究“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相关问题垫下了基础。

二、研究的发展(1979年——1998年)

1978年不仅是中国社会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同样也是琼崖革命研究和“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研究的重要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开始了前所未有的变革,邓小平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伟大理论思想,使多年来人们学术和思想上的禁锢被冲破,以前不敢谈论的一些问题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给冯白驹平反,对琼崖纵队的重新评价等,都对解放琼崖革命研究者的思想起到了积极的影响,使琼崖革命研究重新步入正轨。“这一时期琼崖革命的研究,在史料收集和整理、人物回忆和传记、专题分析和探讨以及党史总结和编写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琼崖革命研究的发展,丰富了“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研究的土壤,促进了“二十三年红旗不倒”专题研究的发展,“琼崖革命‘23年红旗不倒的光荣历史进入了中共党史和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范畴”。[2]这一时期关于“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研究主要关注点是对红旗不倒这一历史事实的叙述,能够坚持红旗不倒的原因探究,红旗不倒的历史作用和贡献的分析等方面。

(一)对红旗不倒史实的叙述,如马白山和赵光炬的《孤岛奋战 红旗不倒——追忆中共琼崖党组织斗争史迹》(1989年),以琼崖党组织的建设和发展为主题陈述“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历史,陈永阶《琼崖革命根据地斗争史概述》(1982年)是对琼崖革命根据地红旗不倒的斗争历史的叙述,琼崖武装斗争史办公室所编《琼崖纵队史》(1986年)阐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琼崖纵队坚持二十三年孤岛奋战的历史。郑放《琼崖人民的一面旗帜——略记冯白驹同志战斗生涯》(1981年),吴之、贺朗《冯白驹传》(1996年)等人物传记,以及个人回忆录性质的研究,如罗文洪的《峥嵘岁月》(1994年),都概括描述了海南岛上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全部过程。另外,在琼崖革命史编写方面,邢诒孔、王克荣主编的《红旗不倒——中共琼崖地方史》(1995年)叙述了琼崖人民在地方党组织的领导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屈不挠坚持“二十三年红旗不倒” 的历史,具有开拓性。

(二)中共海南省委党史研究室和海南省中共党史学会编著的《琼崖革命研究论文选》(1994年)就收录了这一时期关于琼崖革命“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研究的一些颇具代表性的文章。书中陆军、邢诒孔的《对琼崖革命根据地23年红旗不倒的初步探讨》(1992年)一文,从军事、政权、群众基础等方面较全面地分析了“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原因,体现了这一时期对“二十三年红旗不倒”原因研究的基本水平。期间还出现了一些对红旗不倒原因中某个要素的专门研究。如黄康《二十三年红旗不倒与党的民族政策》,程昭星《艰苦奋斗作风与海南革命二十三年红旗不倒》(1997年),唐昆宁《对云龙改编的历史思考》(1998年),邢关英《黎族人民与五指山区中心革命根据地》(1998年)等等。

(三)关于红旗不倒的历史作用和贡献的分析,鲁兵《试析海南23年革命武装斗争的历史贡献》(1994年)一文,则从中国革命全局的视角,探析海南23年革命武装斗争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以求从更高层次认识海南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所做的历史贡献。还有文配山的《论昌感革命斗争对琼崖“23年红旗不倒”所起的历史作用》(1994年)“另辟蹊径”,研究了昌感革命斗争对琼崖“23年红旗不倒”的贡献及历史作用。

三、研究的深入(1999年——至今)

进入21世纪,琼崖革命研究和“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研究也都进入了一个新纪元。琼崖革命研究的着力点虽仍然放在史料收集、人物传记、文献选编和党史编写方面,但也更多地对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研究,此外,研究也更具深度和广度,更加系统和全面。如赵康太教授的《琼崖革命论》(1999版,2005再版)就第一次对琼崖革命中的政治、经济、军事、农民、妇女、文化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综合地研究。植根于琼崖革命研究的“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研究也更加地深入。主要是基于前两个时期的研究,对影响“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某一要素进行单独研究,还出现对红旗不倒革命精神及现实意义的研究。

(一)对影响“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某一要素的单独研究

新世纪以来,对影响“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某一要素的单独研究成果频现,历史人物、琼崖革命根据地、革命武装等方面都成为单一要素研究的重点。

1.在近现代历史人物与琼崖革命“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研究方面,许多文章着墨于探讨历史人物对琼崖革命红旗不倒的贡献。如邢诒孔在《杨善集、王文明、冯白驹与琼崖革命“二十三年红旗不倒”》(2010年)一文中就杨善集、王文明、冯白驹三大旗手对“红旗不倒”的历史贡献作了简要论述,认为“杨善集竖起了红旗,王文明保住了红旗,冯白驹支撑起红旗”。张松林所著人物传记《不倒的红旗——纪念冯白驹将军诞辰100周年》(2003年),周松《一曲华侨工作的赞歌——纪念冯白驹将军诞辰100周年》(2003年),王志刚《冯白驹与海南红旗二十三年不倒》(2011年),徐四《冯白驹与琼崖革命二十三年红旗不倒》(2014年)都是以冯白驹为研究重点,进而阐述为何琼崖革命“二十三年红旗不倒”,以及冯白驹对“二十三年红旗不倒”所做的贡献等。类似文章还有中共海南省委党史研究室《长征干部对琼崖革命的杰出贡献》(2006年)。

2.在琼崖革命根据地与琼崖革命“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研究方面,如王明泽在《今日海南》上所刊的《母瑞山:23年红旗不倒的摇篮》(2011年)就从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的角度出发,研究其为“二十三年红旗不倒”两次保存火种的突出贡献。钟燕波《二十三年红旗不倒——六连岭革命斗争纪实》(2005年,未公开出版),许信清、蔡德佳《<万宁文史>专辑·六连岭红旗不倒(第8辑)》(2009年,未公开出版)则记叙琼崖党组织以重要革命根据地为依托,坚持开展长期的武装斗争的历程。

3.在琼崖革命武装与琼崖革命“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研究方面,丁静、魏如松在《海南日报》上发表的《椰子寨战斗:23年红旗不倒的发端》(2011年)描述了琼崖革命先烈在“椰子寨战斗打响了琼崖武装革命斗争第一枪,在琼崖竖起一面鲜明的武装斗争旗帜,琼崖革命从低潮转入高潮,揭开了一幕烈火与鲜血交织的壮烈画卷。” [3]符树森《海南战事100例》(2004年)记录了海南武装斗争红旗不倒的光辉历程。

此外,程昭星的《火种不灭 红旗不倒——长征时期琼崖党组织和红军的艰苦斗争》(2006年)一文论述琼崖党组织和红军艰苦奋斗高举革命红旗,领导琼崖人民创造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奇迹。赵康太教授在《自然地理环境与中国革命道路的战略选择——兼论琼崖革命斗争“23年红旗不倒”》(2000年)中指出海南岛“孤悬海外、四面环海、内部回旋余地小等‘比较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4]使得琼崖革命斗争能够得到坚持。

(二)对红旗不倒革命精神及现实意义的研究

王琼文《红旗不倒 永远飘扬》(2006年),李德芳《琼崖革命精神论》(2007年),何如伟《琼崖革命武装斗争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精神永放光芒》(2007年),秦应华《关于二十三年红旗不倒革命精神内涵的探讨》(2013年)等分别概括了红旗不倒精神的内涵。何如伟《弘扬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革命精神》(1999年),作者以亲身经历及体会说明弘扬红旗不倒精神对海南发展的重要意义。潘治宏《琼山红旗今更红》(2001年)则讲述琼山今天仍继续坚持红旗不倒精神从而取得重大成就。林鸿范《“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经验和启示》(2006年)除了像以往的研究一样分析了红旗不倒的原因,还将革命胜利的这些宝贵经验用以指导今天。此外,吴淑贞《密切联系群众 加快海南发展——纪念琼崖纵队成立七十五周年》(2002年),王琼文、林夏《“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精神:海南人民前进的巨大精神动力》(2006年)都驻足于红旗不倒革命精神现实意义的研究,还有邢诒孔的《弘扬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精神 加快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2010年)和《“23年红旗不倒”: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写在纪念海南解放60周年之际》(2010年)亦是如此。

此外,一系列研究“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论文、报刊也如雨后春笋一般陆续出现。这些文章主要出自赵康太、邢诒孔等学者,今日海南、海南日报等一批报刊读物和以海南省委党史研究室、海南大学为主的党史研究单位。时至今日,“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经验与精神都值得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借鉴和弘扬。通过上述分析梳理,我们可以看到琼崖革命“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研究成果不少,但存在一些重复研究的现象,我们也看到近年来出现了更加“务实”的研究,期望分析琼崖革命“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可以为以后的研究指明方向。(作者单位:海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2]赵康太.琼崖革命研究六十年的历史回顾[A].中共海口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共琼崖一大旧址管理处.旗帜飘扬—中共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人物研究论文选[C].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0

[3]丁静、魏如松.椰子寨战斗:23年红旗不倒的发端[N].海南日报.2011

[4]赵康太.自然地理环境与中国革命道路的战略选择—兼论琼崖革命斗争“23年红旗不倒”[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

猜你喜欢

分期
四段分期与四种方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探索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浅析中国近代史的分期问题
多排螺旋CT对宫颈癌影像诊断的价值
中小学微课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骨病活动型脊柱结核合并截瘫的分期及临床意义
经阴道超声血管定量检测对卵巢肿瘤的临床诊断效果观察
84例非小细胞肺癌外科手术治疗体会
超声内镜在食管癌术前TN分期中的价值
青少年卵巢胚胎性癌1例临床和病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