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定加压钢板和肱骨近端钢板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效果对比研究
2014-03-03冯朝毅陈志军余斌
冯朝毅 陈志军 余斌
[摘要] 目的 探讨锁定加压钢板和肱骨近端钢板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60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30例患者采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肱骨近端解剖型钢板治疗,通过对比术后关节功能的恢复及术后并发症,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0,对照组患者术后出现感染2例、骨不连2例、骨折愈合畸形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关键词] 肱骨外科颈骨折;锁定钢板;骨折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 R68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2(a)-0025-03
肱骨外科颈骨折是常见的骨折类型,多发于老年患者。由于患者年龄较大,骨质疏松,骨折部位愈合时间较长,因此增加了治疗的难度,患者预后效果往往不理想。本研究随机抽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60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其中30例应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30例应用肱骨近端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在本院就诊的60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9例,女性21例;年龄60~88岁,平均(65.5±5.8)岁;其中,车祸伤28例,跌倒伤20例,其他事故伤12例。所有患者均为闭合性肱骨外科颈骨骨折。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取仰卧位,将患肩垫高,患肢实施臂丛麻醉+基础麻醉,分别采用肩关节弧形切口,将钢板从胸大肌与三角肌的位置置入。患者术后均采用前臂吊带或三角巾进行固定,术后给予抗炎治疗2~3 d。2周内悬吊患侧肘部,尝试被动及主动钟摆锻炼,2~3周开始进行被动及主动外展锻炼,6~8周后进行抗阻力功能锻炼。术后3个月参照Constant-Murley Score肩关节评分标准评定患者的肩关节功能,并分别于术后1、3、6、12个月等时间段采用X线观察患者骨折愈合的情况。
观察组患者手术入路方法与对照组相同,观察组骨折部位复位后行克氏针临时维持复位固定,将钢板置入肱骨近端外侧处,锁定螺钉固定。术后24 h内应用抗生素治疗,其中部分伤口发红、发热、血常规高者延长用药时间,直至患者病情好转。术后2周拆线。术后前臂吊带固定,麻醉效果消失后即开始肩关节被动功能锻炼,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逐渐加大被动活动度,必要时给予镇痛。主动活动同样于2~3周后开始,术后6~8周开始进行抗阻肌力锻炼。患者肩关节功能及骨折愈合情况的观察方法同对照组。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感染率、骨不连率、畸形愈合率。参照Constant-Murley Score肩关节评分标准评定患者术后的临床疗效,总分100分,90~100分为优;80~89分为良,70~79分为中,<70分为差[1]。
1.4 统计学分析
本组数据均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0,对照组患者术后出现感染2例、骨不连2例、骨折愈合畸形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肱骨外科颈骨折传统的非手术治疗,由于骨折移位未复位及固定时间过长而容易导致肩关节功能障碍,如缺乏有效内固定来支持早期功能锻炼,易引起三角肌等肌肉萎缩、关节囊及韧带松弛,从而导致患者伤后肩关节功能恢复差,出现较高的致残率[2]。传统的肱骨近端钢板内固定虽然效果较佳,但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仍然较高[3]。近年来随着外科技术及内置物设计的发展,锁定加压钢板以其抗拔出力强、可同时选择不同的固定方式等优点[4],在肱骨外科颈骨折特别是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日益受到关注[5]。本研究中观察组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的原因:①患者手术过程中可以选择有限切开,小范围甚至不剥离骨膜,既能减少骨折处血运的破坏,又能减少术中出血,从而减少骨不连及感染的风险[6];②锁定钢板具有角稳定及抗拔出力强等特点,特别适用于骨质疏松、粉碎性骨折的老年患者[7],并能更早进行功能锻炼;③符合生物力学固定的原则,锁定加压钢板为非接触钢板,保存了骨及骨膜的血供,结合经皮植入技术,可最大限度地保护骨折周围的血供;④避免复位的丢失,由于没有牵拉应力,锁定加压钢板不会引起Ⅰ期复位的丢失,螺钉本身可对抗应力,在应力下不会产生Ⅱ期复位的丢失,特别适合骨质疏松及粉碎性骨折[8];⑤可以根据骨折的类型在组合螺钉孔中单纯选择标准螺钉加压固定或选择锁定螺钉成角固定或组合固定[9];⑥锁定加压钢板无需精确预弯塑形,对钢板本身无破坏,又可节省手术时间[10]。在本组对照研究中,笔者体会到如能注意以下几点能大大减少甚至杜绝手术的并发症:①单纯靠锁定螺钉及钢板无法完成骨折的复位,故术中需予克氏针、复位巾钳等临时维持复位固定后安装锁定加压钢板。②组合使用锁定螺钉及标准螺钉时需先安装标准螺钉,后安装锁定螺钉;若已安装了锁定螺钉又需安装标准螺钉,需在拧紧标准螺钉后拧松锁定螺钉后再次拧紧,否则会在不同螺钉固定的骨块之间出现剪应力,轻则出现复位的丢失,重则出现固定失败。③在骨折块中拧入2枚及以上的锁定螺钉才能获得稳定、牢固的固定,单纯用1枚锁定螺钉无法得到具有旋转稳定性的牢固固定,因为骨折块可以相对于螺钉发生旋转[11-13]。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率为0,对照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率为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对于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732-733.
[2] 杨吉青,尚希福,江和明,等.肱骨近端骨折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疗效比较[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8,11(4):392-394.
[3] 张勇,黄天明,杨欢.肱骨近端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7,15(10):23.
[4] 张季铠,宋成,李伟阳.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方法[J].中国实用医药,2009,17(5):321-322.
[5] 金晨,陆雄伟,朱彤,等.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策略[J].医学临床研究,2008,25(9):1610-1613.
[6] 欧长代,周云方.难复性肱骨外科颈骨折三种治疗方法的比较[J].中国骨伤,2002,12(5):258-259.
[7] 吴连国,史晓林,陆建阳,等.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的近期疗效[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7,5(2):162-163.
[8] 周蔚,罗从风,翟伟韬,等.锁定接骨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4,5(9):1-3.
[9] 袁展程.锁定钢板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36例分析[J].西部医学,2012,24(6):1163-1164.
[10] 肖鹏贤.锁定钢板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析的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20):74.
[11] Michael W,Robert F.内固定支架—理念及LCP、LISS的临床应用[J].刘璠,陶然主译.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86-88.
[12] 曾强.锁定钢板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3,3(16):188-189.
[13] 马斌.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2):143-145.
(收稿日期:2013-12-20 本文编辑:林利利)
[摘要] 目的 探讨锁定加压钢板和肱骨近端钢板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60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30例患者采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肱骨近端解剖型钢板治疗,通过对比术后关节功能的恢复及术后并发症,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0,对照组患者术后出现感染2例、骨不连2例、骨折愈合畸形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关键词] 肱骨外科颈骨折;锁定钢板;骨折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 R68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2(a)-0025-03
肱骨外科颈骨折是常见的骨折类型,多发于老年患者。由于患者年龄较大,骨质疏松,骨折部位愈合时间较长,因此增加了治疗的难度,患者预后效果往往不理想。本研究随机抽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60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其中30例应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30例应用肱骨近端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在本院就诊的60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9例,女性21例;年龄60~88岁,平均(65.5±5.8)岁;其中,车祸伤28例,跌倒伤20例,其他事故伤12例。所有患者均为闭合性肱骨外科颈骨骨折。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取仰卧位,将患肩垫高,患肢实施臂丛麻醉+基础麻醉,分别采用肩关节弧形切口,将钢板从胸大肌与三角肌的位置置入。患者术后均采用前臂吊带或三角巾进行固定,术后给予抗炎治疗2~3 d。2周内悬吊患侧肘部,尝试被动及主动钟摆锻炼,2~3周开始进行被动及主动外展锻炼,6~8周后进行抗阻力功能锻炼。术后3个月参照Constant-Murley Score肩关节评分标准评定患者的肩关节功能,并分别于术后1、3、6、12个月等时间段采用X线观察患者骨折愈合的情况。
观察组患者手术入路方法与对照组相同,观察组骨折部位复位后行克氏针临时维持复位固定,将钢板置入肱骨近端外侧处,锁定螺钉固定。术后24 h内应用抗生素治疗,其中部分伤口发红、发热、血常规高者延长用药时间,直至患者病情好转。术后2周拆线。术后前臂吊带固定,麻醉效果消失后即开始肩关节被动功能锻炼,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逐渐加大被动活动度,必要时给予镇痛。主动活动同样于2~3周后开始,术后6~8周开始进行抗阻肌力锻炼。患者肩关节功能及骨折愈合情况的观察方法同对照组。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感染率、骨不连率、畸形愈合率。参照Constant-Murley Score肩关节评分标准评定患者术后的临床疗效,总分100分,90~100分为优;80~89分为良,70~79分为中,<70分为差[1]。
1.4 统计学分析
本组数据均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0,对照组患者术后出现感染2例、骨不连2例、骨折愈合畸形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肱骨外科颈骨折传统的非手术治疗,由于骨折移位未复位及固定时间过长而容易导致肩关节功能障碍,如缺乏有效内固定来支持早期功能锻炼,易引起三角肌等肌肉萎缩、关节囊及韧带松弛,从而导致患者伤后肩关节功能恢复差,出现较高的致残率[2]。传统的肱骨近端钢板内固定虽然效果较佳,但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仍然较高[3]。近年来随着外科技术及内置物设计的发展,锁定加压钢板以其抗拔出力强、可同时选择不同的固定方式等优点[4],在肱骨外科颈骨折特别是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日益受到关注[5]。本研究中观察组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的原因:①患者手术过程中可以选择有限切开,小范围甚至不剥离骨膜,既能减少骨折处血运的破坏,又能减少术中出血,从而减少骨不连及感染的风险[6];②锁定钢板具有角稳定及抗拔出力强等特点,特别适用于骨质疏松、粉碎性骨折的老年患者[7],并能更早进行功能锻炼;③符合生物力学固定的原则,锁定加压钢板为非接触钢板,保存了骨及骨膜的血供,结合经皮植入技术,可最大限度地保护骨折周围的血供;④避免复位的丢失,由于没有牵拉应力,锁定加压钢板不会引起Ⅰ期复位的丢失,螺钉本身可对抗应力,在应力下不会产生Ⅱ期复位的丢失,特别适合骨质疏松及粉碎性骨折[8];⑤可以根据骨折的类型在组合螺钉孔中单纯选择标准螺钉加压固定或选择锁定螺钉成角固定或组合固定[9];⑥锁定加压钢板无需精确预弯塑形,对钢板本身无破坏,又可节省手术时间[10]。在本组对照研究中,笔者体会到如能注意以下几点能大大减少甚至杜绝手术的并发症:①单纯靠锁定螺钉及钢板无法完成骨折的复位,故术中需予克氏针、复位巾钳等临时维持复位固定后安装锁定加压钢板。②组合使用锁定螺钉及标准螺钉时需先安装标准螺钉,后安装锁定螺钉;若已安装了锁定螺钉又需安装标准螺钉,需在拧紧标准螺钉后拧松锁定螺钉后再次拧紧,否则会在不同螺钉固定的骨块之间出现剪应力,轻则出现复位的丢失,重则出现固定失败。③在骨折块中拧入2枚及以上的锁定螺钉才能获得稳定、牢固的固定,单纯用1枚锁定螺钉无法得到具有旋转稳定性的牢固固定,因为骨折块可以相对于螺钉发生旋转[11-13]。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率为0,对照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率为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对于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732-733.
[2] 杨吉青,尚希福,江和明,等.肱骨近端骨折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疗效比较[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8,11(4):392-394.
[3] 张勇,黄天明,杨欢.肱骨近端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7,15(10):23.
[4] 张季铠,宋成,李伟阳.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方法[J].中国实用医药,2009,17(5):321-322.
[5] 金晨,陆雄伟,朱彤,等.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策略[J].医学临床研究,2008,25(9):1610-1613.
[6] 欧长代,周云方.难复性肱骨外科颈骨折三种治疗方法的比较[J].中国骨伤,2002,12(5):258-259.
[7] 吴连国,史晓林,陆建阳,等.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的近期疗效[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7,5(2):162-163.
[8] 周蔚,罗从风,翟伟韬,等.锁定接骨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4,5(9):1-3.
[9] 袁展程.锁定钢板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36例分析[J].西部医学,2012,24(6):1163-1164.
[10] 肖鹏贤.锁定钢板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析的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20):74.
[11] Michael W,Robert F.内固定支架—理念及LCP、LISS的临床应用[J].刘璠,陶然主译.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86-88.
[12] 曾强.锁定钢板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3,3(16):188-189.
[13] 马斌.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2):143-145.
(收稿日期:2013-12-20 本文编辑:林利利)
[摘要] 目的 探讨锁定加压钢板和肱骨近端钢板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60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30例患者采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肱骨近端解剖型钢板治疗,通过对比术后关节功能的恢复及术后并发症,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0,对照组患者术后出现感染2例、骨不连2例、骨折愈合畸形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关键词] 肱骨外科颈骨折;锁定钢板;骨折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 R68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2(a)-0025-03
肱骨外科颈骨折是常见的骨折类型,多发于老年患者。由于患者年龄较大,骨质疏松,骨折部位愈合时间较长,因此增加了治疗的难度,患者预后效果往往不理想。本研究随机抽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60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其中30例应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30例应用肱骨近端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在本院就诊的60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9例,女性21例;年龄60~88岁,平均(65.5±5.8)岁;其中,车祸伤28例,跌倒伤20例,其他事故伤12例。所有患者均为闭合性肱骨外科颈骨骨折。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取仰卧位,将患肩垫高,患肢实施臂丛麻醉+基础麻醉,分别采用肩关节弧形切口,将钢板从胸大肌与三角肌的位置置入。患者术后均采用前臂吊带或三角巾进行固定,术后给予抗炎治疗2~3 d。2周内悬吊患侧肘部,尝试被动及主动钟摆锻炼,2~3周开始进行被动及主动外展锻炼,6~8周后进行抗阻力功能锻炼。术后3个月参照Constant-Murley Score肩关节评分标准评定患者的肩关节功能,并分别于术后1、3、6、12个月等时间段采用X线观察患者骨折愈合的情况。
观察组患者手术入路方法与对照组相同,观察组骨折部位复位后行克氏针临时维持复位固定,将钢板置入肱骨近端外侧处,锁定螺钉固定。术后24 h内应用抗生素治疗,其中部分伤口发红、发热、血常规高者延长用药时间,直至患者病情好转。术后2周拆线。术后前臂吊带固定,麻醉效果消失后即开始肩关节被动功能锻炼,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逐渐加大被动活动度,必要时给予镇痛。主动活动同样于2~3周后开始,术后6~8周开始进行抗阻肌力锻炼。患者肩关节功能及骨折愈合情况的观察方法同对照组。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感染率、骨不连率、畸形愈合率。参照Constant-Murley Score肩关节评分标准评定患者术后的临床疗效,总分100分,90~100分为优;80~89分为良,70~79分为中,<70分为差[1]。
1.4 统计学分析
本组数据均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0,对照组患者术后出现感染2例、骨不连2例、骨折愈合畸形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肱骨外科颈骨折传统的非手术治疗,由于骨折移位未复位及固定时间过长而容易导致肩关节功能障碍,如缺乏有效内固定来支持早期功能锻炼,易引起三角肌等肌肉萎缩、关节囊及韧带松弛,从而导致患者伤后肩关节功能恢复差,出现较高的致残率[2]。传统的肱骨近端钢板内固定虽然效果较佳,但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仍然较高[3]。近年来随着外科技术及内置物设计的发展,锁定加压钢板以其抗拔出力强、可同时选择不同的固定方式等优点[4],在肱骨外科颈骨折特别是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日益受到关注[5]。本研究中观察组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的原因:①患者手术过程中可以选择有限切开,小范围甚至不剥离骨膜,既能减少骨折处血运的破坏,又能减少术中出血,从而减少骨不连及感染的风险[6];②锁定钢板具有角稳定及抗拔出力强等特点,特别适用于骨质疏松、粉碎性骨折的老年患者[7],并能更早进行功能锻炼;③符合生物力学固定的原则,锁定加压钢板为非接触钢板,保存了骨及骨膜的血供,结合经皮植入技术,可最大限度地保护骨折周围的血供;④避免复位的丢失,由于没有牵拉应力,锁定加压钢板不会引起Ⅰ期复位的丢失,螺钉本身可对抗应力,在应力下不会产生Ⅱ期复位的丢失,特别适合骨质疏松及粉碎性骨折[8];⑤可以根据骨折的类型在组合螺钉孔中单纯选择标准螺钉加压固定或选择锁定螺钉成角固定或组合固定[9];⑥锁定加压钢板无需精确预弯塑形,对钢板本身无破坏,又可节省手术时间[10]。在本组对照研究中,笔者体会到如能注意以下几点能大大减少甚至杜绝手术的并发症:①单纯靠锁定螺钉及钢板无法完成骨折的复位,故术中需予克氏针、复位巾钳等临时维持复位固定后安装锁定加压钢板。②组合使用锁定螺钉及标准螺钉时需先安装标准螺钉,后安装锁定螺钉;若已安装了锁定螺钉又需安装标准螺钉,需在拧紧标准螺钉后拧松锁定螺钉后再次拧紧,否则会在不同螺钉固定的骨块之间出现剪应力,轻则出现复位的丢失,重则出现固定失败。③在骨折块中拧入2枚及以上的锁定螺钉才能获得稳定、牢固的固定,单纯用1枚锁定螺钉无法得到具有旋转稳定性的牢固固定,因为骨折块可以相对于螺钉发生旋转[11-13]。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率为0,对照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率为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对于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732-733.
[2] 杨吉青,尚希福,江和明,等.肱骨近端骨折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疗效比较[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8,11(4):392-394.
[3] 张勇,黄天明,杨欢.肱骨近端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7,15(10):23.
[4] 张季铠,宋成,李伟阳.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方法[J].中国实用医药,2009,17(5):321-322.
[5] 金晨,陆雄伟,朱彤,等.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策略[J].医学临床研究,2008,25(9):1610-1613.
[6] 欧长代,周云方.难复性肱骨外科颈骨折三种治疗方法的比较[J].中国骨伤,2002,12(5):258-259.
[7] 吴连国,史晓林,陆建阳,等.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的近期疗效[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7,5(2):162-163.
[8] 周蔚,罗从风,翟伟韬,等.锁定接骨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4,5(9):1-3.
[9] 袁展程.锁定钢板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36例分析[J].西部医学,2012,24(6):1163-1164.
[10] 肖鹏贤.锁定钢板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析的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20):74.
[11] Michael W,Robert F.内固定支架—理念及LCP、LISS的临床应用[J].刘璠,陶然主译.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86-88.
[12] 曾强.锁定钢板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3,3(16):188-189.
[13] 马斌.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2):143-145.
(收稿日期:2013-12-20 本文编辑:林利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