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L-异亮氨酸高产菌种的选育研究

2014-02-23谢飞崔国英王翀江兵沈联兵虞龙

中国酿造 2014年11期
关键词:棒状谷氨酸存活率

谢飞,崔国英,王翀,江兵,沈联兵,虞龙

(1.宜昌三峡制药有限公司,湖北宜昌443000;2.南京工业大学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1186)

L-异亮氨酸高产菌种的选育研究

谢飞1,崔国英1,王翀1,江兵1,沈联兵1,虞龙2

(1.宜昌三峡制药有限公司,湖北宜昌443000;2.南京工业大学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1186)

以谷氨酸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为出发菌株,利用低能氮离子束注入对其进行多次诱变,结合异亮氨酸氧肟酸盐(IleHx)等氨基酸结构类似物定向筛选,得到一株稳定的高产L-异亮氨酸菌株:摇瓶培养72 h,产酸可达21~22 g/L,在50 L发酵罐上发酵51 h,产酸可达32 g/L。

L-异亮氨酸;离子束注入;诱变

L-异亮氨酸(L-isoleucine,L-Ile)是人体8种必需氨基酸之一,也是3种支链氨基酸之一,因其特殊的结构和功能,在人类生命代谢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1]。食品方面主要用于食品强化,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医药方面,3种支链氨基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组成的复合氨基酸输液,对治疗脑昏迷、肝昏迷、肾病等具有显著疗效,并可取代糖代谢提供能量[2-3]。

目前,国内从事L-异亮氨酸生产的企业不少,如河南味之素氨基酸公司、无锡晶海氨基酸公司、南宁赢创美诗药业有限公司、山东鲁洲氨基酸有限公司、湖北八峰药化有限公司、山东阜丰发酵有限公司、宜昌三峡制药有限公司等,其中味之素公司的发酵水平领先,为35 g/L左右。而L-异亮氨酸高产菌株的选育是提高发酵生产能力的关键。

作为一种遗传改良新方法,离子束诱变育种具有能量沉积、动量传递、粒子注入和电荷交换等4个原初反应过程,其作用机制相当复杂[4-5]。离子束诱变的起因不仅是由于能量沉积引起的DNA单双链断裂,并且还通过离子注入过程中质、能、电多因子作用使遗传物质分子原子发生移位和重组,且其突变性状具有多发性和重复性的特点[6-7]。

本研究利用低能氮离子(N+)注入改良发酵生产L-异亮氨酸的谷氨酸棒状杆菌,筛选出1株高产菌株,使发酵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谷氨酸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宜昌三峡制药有限公司保藏菌种。

筛选斜面培养基:葡萄糖5 g/L,酵母膏5 g/L,蛋白胨10g/L,氯化钠3g/L,异亮氨酸氧肟酸盐40g/L,琼脂20g/L。

种子培养基:葡萄糖25~35 g/L,硫酸铵5 g/L,磷酸二氢钾1 g/L,七水硫酸镁0.5 g/L,玉米浆20~30 g/L,碳酸钙10 g/L。

发酵培养基:葡萄糖120~150 g/L,硫酸铵25~40 g/L,磷酸二氢钾1 g/L,七水硫酸镁0.5 g/L,玉米浆20~30 g/L,碳酸钙25~30 g/L。

1.2 仪器与设备

LZD900多功能离子注入机: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研制;721G分光光度计: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pHS-25型精密pH计: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SBA-40系列生物传感分析仪:山东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Ultimate3000液相色谱仪:美国戴安公司;ZHY-2112B双层特大容量全温度恒温摇床:上海智诚分析仪器制造有限公司;FUS-50L(A)发酵罐:上海国强生化工程装备有限公司。

1.3 低能离子注入工艺与样品处理

用5 mL无菌水洗脱新鲜斜面(培养24 h),振荡,制成一定浓度的菌悬液。取0.1 mL菌悬液均匀涂布于无菌空培养皿上,用无菌风吹干后进行N+注入。离子注入机为LZD900多功能离子注入机,使用以20keVN+、不同剂量进行注入,靶室真空度为10-3Pa。N+注入后取出平皿,以1 mL无菌水洗脱,涂筛选平板培养基,于30℃培养2~3 d用于单菌落的挑选。

1.4 筛选方法

将平板筛选获得的变异株接1环于装有12.5 mL发酵培养基的250mL三角瓶中,30℃振荡培养72 h,用纸层析法分离,比色法测定发酵液中的L-异亮氨酸。根据单位体积发酵液中异亮氨酸的产量确定高产菌株。

1.5 分析方法

发酵液中残糖:采用SBA-40系列生物传感分析仪测定。

OD值:稀释25~50倍后,在波长562 nm处用分光光度计测定。

L-异亮氨酸含量:初步测定采用纸层析——分光光度计定量法测定[8];准确测定采用液相色谱测定[9]。

2 结果与分析

2.1 存活率曲线

N+注入谷氨酸棒状杆菌的存活率曲线见图1。从图1可知,谷氨酸棒状杆菌的存活率符合“马鞍型”剂量—效应曲线[10],即存活率先减少再增加,然后减少。

图1 N+注入谷氨酸棒状杆菌的存活率Fig.1 Survival rate of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implanted by N+

由于诱变机理复杂,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低剂量时离子只对细胞表面进行损伤,因而存活率较高;随着注入剂量的增加,细胞表面刻蚀严重,离子进入细胞内部并产生大量自由基和软射线等,使存活率急剧下降,但下降到一定值时,细胞某种修复机制被激活,使得存活率有所回升;当剂量增加到一定时,细胞损伤已无法修复,存活率再次下降[11]。

2.2 菌种筛选

从平板筛选出来的菌株,经种子瓶转接至发酵培养基中逐个发酵,测定L-异亮氨酸含量。同时与出发菌株对照计算突变率,挑取高产菌株进一步发酵验证。得到的高产菌株,经遗传稳定验证后,进行下一步诱变筛选。采用能量20 keV的N+,以30×1013~210×1013N+/cm2为处理剂量对菌株进行诱变筛选,结果见图2。

图2 N+注入谷氨酸棒状杆菌的突变率Fig.2 Mutation rate of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implanted by N+

由图2可知,以150×1013N+/cm2为最佳处理剂量,该处总突变率较高,且正突变率高于负突变率,表明以该剂量进行离子注入可获得较多的正突变菌株,有助于筛选工作的进行。经过多轮筛选,获得1株高产突变菌株,将菌株实际发酵水平提高到22 g/L。为验证高产突变菌株的遗传稳定性,对这些菌株进行了连续5代的传代试验和发酵能力的考察,结果见表1。

表1 高产突变株遗传稳定性试验Table 1 Genetic stability of high-yield mutant strain

表1结果表明,所得到的这些高产菌株在5代仍保持较高的发酵能力,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

2.3 发酵罐小试验证

虽然摇瓶筛选中温度和转速的控制比较准确,但发酵过程的pH控制比较粗放,且溶氧、残糖水平也难以保证菌种处于最佳水平。为了验证菌种在发酵罐上的生产水平,利用50L自动控制发酵罐进行试验,可克服摇瓶的不足,检验菌种在实际应用中的生产能力。

50 L罐分批发酵过程中残糖、产酸和OD562nm监测结果见图3。

图3 50L罐分批发酵过程趋势曲线-1(残糖、产酸和OD562nm的变化)Fig.3 Batch fermentation curve-1 in 50-liters fermentor(change of residual sugar,acid production,OD562nm)

由图3可知,发酵前期,菌体以生长为主,葡萄糖消耗的速度比较快,此期间菌体生长代谢中产生的L-异亮氨酸主要用于自身合成;进入发酵中期,通过控制残糖浓度在一定水平,促使菌体代谢由生长向产物合成迁移,发酵液中L-异亮氨酸的含量逐步提高;到了发酵后期,菌体活力降低,OD562nm维持在一定水平。由于在菌种诱变时采用异亮氨酸氧肟酸盐进行定向筛选,减少了产物的反馈抑制,因此发酵液中L-异亮氨酸的含量继续增加,直至发酵结束[12-13]。该菌株产L-异亮氨酸水平为3.2%,即32g/L。

图4 50L罐分批发酵过程趋势曲线-2(耗氧速率、二氧化碳释放率、溶氧、尾气的变化)Fig.4 Batch fermentation curve-2 in 50-liters fermentor(change of OUR,CER,DO,tail gas)

分析图4可知,发酵前期,菌体快速生长,耗氧速率(oxygen uptake rate,OUR)、二氧化碳释放率(carbon dioxide evolution rate,CER)迅速上升,溶氧(dissolved oxygen,DO)下降明显,因此尾气中氧含量下降比较快;进入发酵中期,OUR、CER继续升高,但CER上升速度更快,两者呈“分叉”趋势,表明菌体进入了碳源限制状态[14],开始利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作为碳源,微生物转入初级代谢,此时DO需维持在一定范围内,促进并维持代谢流的这种变化。由于产物的合成产生CO2,尾气中CO2值快速提升,并高于氧气值,表明代谢强度逐渐升高;进入发酵后期,由于残糖浓度降低,加之菌体活力下降,OUR、CER同步下降,同时尾气中氧含量逐渐升高,表明代谢趋于结束[15-16]。

3 结论

通过运用离子注入技术诱变选育生产L-异亮氨酸的谷氨酸棒状杆菌,建立N+注入诱变该菌的方法并总结了N+注入后生物学效应规律。经过多轮筛选得到1株高产突变株:与出发菌株相比,发酵产L-异亮氨酸的能力提高约10%左右,L-异亮氨酸的水平达到22 g/L左右,说明N+注入诱变技术对提高L-异亮氨酸发酵水平具有比较好的效果。通过在50 L发酵罐上进行小试,菌种产酸可达32 g/L。

本研究通过对原有L-异亮氨酸生产菌种进行诱变选育,提高了其发酵水平,同时也为该菌种日后的诱变提高奠定了基础。

[1]GUILLOUET S,RODAL A,AN G H,et al.Metabolic redirection of carbon flow toward isoleucine by expressing a catabolic threonine dehydratase in a threonine-overproducingCorynebacterium gutamieum[J]. Appl Microbiol Biotochnol,2001,57(5):667-673.

[2]沈加彬,罗磊,施碧鸿,等.L-异亮氨酸产生菌黄色短杆菌的选育[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11,33(4):38-41.

[3]杨池,应向贤,熊斌,等.L-异亮氨酸产生菌的代谢改造与发酵控制策略[J].发酵科技通讯,2012,41(3):19-22.

[4]张宁,蒋剑春,方静,等.低能离子束辐照对纤维素微观结构变化的影响[J].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2010,28(4):215-219.

[5]余增亮.离子束生物技术引论[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01-210.

[6]YU Z L.The role of radiation in the cringin and evolution of life[M]. Japan:Kyoto University Press,2000.

[7]佘涛,虞龙.N+和Ti+离子注入番茄红素生产菌的诱变选育[J].中国酿造,2009,28(3):76-78.

[8]李进,张伟国.纸层析-分光光度法测定发酵液中L-异亮氨酸[J].无锡轻工大学学报,2005,24(1):95-98.

[9]何晨光,马雷,徐庆阳,等.用高效液相色谱定量分析分支氨基酸[J].生物技术通讯,2009,20(4):556-558.

[10]VILAITHONG T,YU L D,ALISI C,et al.A study of low energy ion beam effects on outer plant cell structure for exogenous macromolecule transferring[J].Surf Coat Technol,2000,131(5):128-129,133-138.

[11]沈以凌,谢飞,虞龙.低能氮离子注入在γ-亚麻酸发酵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酿造,2009,28(1):96-99.

[12]张俊丽,刘龙,房峻,等.基于DO-stat流加培养控制的L-异亮氨酸发酵条件优化[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1,17(3):317-320.

[13]邵伟,卢斌,程金花,等.一株L-异亮氨酸高产菌的分离与产酸特性研究[J].中国酿造,2011,30(5):124-126.

[14]蔡显鹏,储炬,张嗣良,等.鸟苷发酵过程分析[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2,28(2):5-9.

[15]张嗣良,储炬,庄英萍.抗生素发酵过程优化技术研究[J].中国抗生素志,2002,27(9):572-576.

[16]郭美锦,吴康华,庄英萍,等.重组巴氏毕赤酵母恒化培养动力学及代谢迁移特性研究[J].微生物学报,2001,41(5):617-624.

Breeding of high L-isoleucine producing strains

XIE Fei1,CUI Guoying1,WANG Chong1,JIANG Bing1,SHEN Lianbing1,YU Long2
(1.Yichang Sanxia Pharmaceutical Co.,Ltd.,Yichang 443000,China;2.College of Biotechnology and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Nan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Nanjing 211186,China)

Using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as original strain,through low energy N+implanting intoC.glutamicum,combining with isoleucine hydroxamic(IleHx)and other amino acid structure analogues to conduct directed screening,one high L-isoleucine yield mutant strain was obtained. After 72 h fermentation in shaking flask,the concentration of L-Ile was 21-22 g/L,and after 51 h fermentation in 50-liters fermentor,the concentration of L-Ile was 32 g/L.

L-Isoleucine;ion implantation;mutation

TQ922

A

0254-5071(2014)11-0098-03

10.11882/j.issn.0254-5071.2014.11.022

2014-08-19

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计划(03KJB180038)

谢飞(1982-),男,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工业微生物菌种诱变选育及小试研究。

猜你喜欢

棒状谷氨酸存活率
园林绿化施工中如何提高植树存活率
42株纹带棒状杆菌感染所致呼吸道感染疾病及耐药性分析
微米级棒状氧化铝团簇体的合成及表征
损耗率高达30%,保命就是保收益!这条70万吨的鱼要如何破存活率困局?
水产小白养蛙2年,10亩塘预计年产3.5万斤,亩纯利15000元!存活率90%,他是怎样做到的?
淫羊藿总黄酮对谷氨酸和咖啡因损伤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
N-月桂酰基谷氨酸盐性能的pH依赖性
问:如何鉴定谷氨酸能神经元
饱和溶液-冷却结晶法制备棒状HMX
氧自由基和谷氨酸在致热原性发热机制中的作用与退热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