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起点办好高等职业教育的思考

2014-02-17史洪军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2013年5期
关键词:管理体制高职院校

[摘要]新形势下高职教育面临着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改善人才结构、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和扩大就业等重要任务。必须从发展思路、管理体制、专业设置、教育教学、办学模式等方面着手重新确定办学定位,通过加强省级政府对高职教育的统筹、加强高职院校的规范化建设、提高高职教育的投入、提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切实提升高职教育的办学层次等措施,为高起点发展高职教育创造良好条件。

[关键词]高职院校 办学定位 管理体制

[中图分类号]G7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5-0164-03

[作者简介]史洪军,四平职业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吉林四平136001)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迅猛发展。但高职院校在办学规模、办校特色、教育质量、管理体制、投入机制、招生政策等方面还存在着关系不协调、发展起点低的问题。因此,如何适应新形势,采取新举措,高起点办好高等职业教育,仍然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一、新形势下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1.实施人才强国战略需要高起点发展高职教育。我国是劳动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但劳动力资源丰富不等于劳动力素质高。实践证明,只有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一大批掌握技术技能的高素质的员工,才能够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国际竞争力,才能够得到较高的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从而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高职教育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在助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起到重要作用。

2.改善人才培养结构需要高起点发展高职教育。我国人力资源长期配置不是很合理,优势发挥得不好,主要体现在人才结构分布不合理,学术和工程类型人才呈现“三多三少”:东部沿海地区多、中西部地区少,大中城市多、乡镇农村少,机关事业单位多、企业生产现场少,实用性人才十分短缺。所以,急需大量能留得下的应用技能型人才。

3.新型产业结构的调整需要加快发展高职教育。我国经济自改革开放后持续快速发展,主要是来源于劳动力的廉价。但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我们的生产模式已经从劳动密集型向科技知识密集型转化,对从业人员岗位的层次需求和科技含量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调整和改善产业结构,形成产业优势,就急需大批基础理论强、操作工艺熟练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目前,我国比较缺乏一线懂得现代化管理的技能人才,这就需要通过高职教育来培养输送。

4.促进和扩大就业需要高起点发展高职教育。近年来,随着产业优化升级和技术进步加快,技能人才短缺日益严重。部分地区、企业用工需求与劳动力供给存在结构性失衡,造成企业“招工难”与劳动者“就业难”并存。发展高职教育就是要拓宽就业渠道,助推劳动就业与再就业的途径。高职教育很重要的作用,就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及就业能力,同时发挥职业技术培训作用,更新在岗人员知识和技能,增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能力。

二、提高办学起点,准确把握地方高职院校的发展定位

高职教育本身就是一个新兴教育类型,在发展过程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不成功的教训。高职院校尤其是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学校正面临着发展的困境。突出表现在:一是区位没优势。高中学生、老师及家长本身对高职院校都不是很认可,在选择学校时又倾向于大城市的同类院校,导致这类地方院校在竞争中无任何优势可言。二是投入严重不足。高等教育需要投入,而且培养应用型、技术型、复合型人才,在某种程度上需要比普通本科院校更多的设备和资金。而目前现状是,各级部门对高职教育的投入极少,投入渠道也不稳定。吉林省只对省属院校集中投入,地方院校靠地方政府投入,而地方财政仅拨付教工工资,学校只能靠自己搞建设与发展。三是待遇不公平。省管院校与市管院校差异较大,专业、计划、编制、投入等标准不统一。四是缺乏过硬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高职院校起步晚,教师数量有限且质量也不高,这不但使教育质量受到影响,使学生在学校无法接受到更高质量的教育,同时也使教师本身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内容等受到影响,导致教师本身的教育水平很难提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之间缺少高水平的思想碰撞,无法形成良好的科研传统和科研氛围,也就无法进一步留住和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参与到高职发展中来。对此,笔者认为,办好高职教育可从以下几方面提高发展的起点:

1.高职教育发展思路上的高起点。我国高职教育目前的目标定位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样的目标定位要求高职教育发展不能遵循本科院校发展模式,而是要建立高职全新的自身发展模式。根据培养目标,培养面向社会需求的人才。一是要结合社会需求结构;二是要结合社会具体需求,同时要结合自己院校实际情况;三是要结合社会需求发展趋势及变化及时对专业和教学内容作出准确及时的调整。只有努力办好与经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的高职教育,才能发挥其服务经济社会的作用。

2.高职教育管理方式上的高起点。目前,地市州职院一般实行的是“省市共管,以市为主”的管理体制,这个体制总体讲是不利于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一是地方财政经济实力管不了,不能保证高职教育最基本的资金需求;二是在高职院校建设中的教材建设、专业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和考核评价标准的制定等方面无力管理;三是教育主管部门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沿用本科院校的管理办法来管理高职,如在教职工的职称评定等方面没有建立符合高职发展的管理体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要求,要进一步加大省级政府对区域内各级各类教育的统筹。据此,对于地方高职院校,应改变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局面,由省统一办学和管理,为高职教育提供更优良的发展环境。

3.高职教育专业设置上的高起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专业是载体,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契合点是专业,学校的办学内涵、办学特色等都体现在专业上,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设施建设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依据也是专业。专业设置合理、结构优化,是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目标。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权已下放到省市政府部门手中。目前高职专业布局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面向“二产”的专业较多,特别是某些热门专业,如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很多学校都设置,而针对“三产”的专业太少。省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对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统一进行宏观协调,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及未来产业发展方向设置专业。以使高职的专业设置能紧紧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4.高职教育教学方法上的高起点。高等职业教育的价值体现在它是平民教育、实用教育和职业教育。因此,学有所教、教有所能、能有所用是基本教育理念,提高质量是第一目标。应深入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一是要培养模式创新。坚持学生中心、能力本位、学做合一的理念,积极探索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和现代学徒制等培养模式,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深化教学课程体系、内容和教材改革,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方式。确保学生到生产一线实习实训,强化动手能力培养和实践性教学。二是要培训模式创新。根据城乡劳动者就业要求和职业发展要求,完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体系。充分利用培训资源,开展以高职院校、企业和职业培训机构联合的职业培训体系。开展订单式、定向和定岗等方式的培训,强化职业素质培养和实际操作技能训练,使受培训者掌握就业的职业技能,从而达到上岗要求。

5.高职教育办学模式上的高起点。高职院校要立足区域,依托行业企业,开展校企合作。高职院校无论在专业建设上,还是实践教学环节上,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等方面都应扎根区域,立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力开展校企合作,逐步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切实提高培养人才的高质、强能、实用性。要不断深化校企合作。逐步实现“二元双制”的校企合作,走合作育人、办学、就业、发展之路。深化“企校互动”的办学模式,实现厂长与校长、工厂与学校、车间与教室、师傅与教师、学徒与学生、实践与理论、作品与产品、招工与招生、增效与育人的充分融合,推动企业与学校合作设立“厂中校”或“校中厂”。

三、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为高职教育高起点发展保驾护航

1.加强省级以上教育部门对高职院校的管理。应加快高职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形成国家和省政府两级管理,在国家宏观指导下,采取省级政府为主的新体制。对高职的管理应确定两级办学、省管为主或省、市共建的管理体制,对地市州职院人头、业务等基本经费应采取核定编制,确定收支基数,通过税收或财政划转到省,由省教育厅发放的办法,确保高职院校人头、业务基本经费的落实到位,为其创造一个平等的竞争环境。

2.加强高职教育发展的法制化、规范化建设。发展高职教育必须立足高职教育自身特点,才能办出特色。不能把办高职当成是解决目前中专和成人高校艰难生存的途径。一是要把好“审批关”。合理规划院校的地区布局、类型布局,对新申报的高职院校不批或缓批,严格执行审批条件。要着力于办好已有的高职院校,使之上规模、上水平。对已批高职学院应大力扶持,特别在招生政策上要倾斜,使之尽快扩大规模,办出特色,提升高职教育在社会上的形象,增强吸引力。二是要把好“质量关”。对一些办不下去的中专学校和成人高校,可以通过市场运作的方式妥善处理,应依法治教,不能办不下去的就改办高职,应考虑布局和合理规划。需要就办,不需要就不办;符合条件就办,不符合条件坚决不办。三是要把好“监督关”。建立教育教学宏观管理和质量监督机制。教育行政部门应制定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宏观管理文件和质量评价标准,来规范和评价各学校的办学行为。

3.促进高职教育投入最低标准上的规范化。各省市要落实2005年国务院《关于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的“省级政府要制定本地区职业院校学生生均经费标准并督促职业院校举办者按标准投入经费”的要求,制定高职院校生均经费补贴政策最低标准,切实解决高职院校主要靠收取较高的学费来维持运转,教学基本建设资金短缺的现状。同时,在贷款贴息、项目申报、实验室建设等方面,保证高职院校与普通本科院校享受同等待遇。

4.推进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规范化。劳动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标准体系需要逐步完善。现阶段,我国职业资格标准体系还不够完善,需要通过政府牵头,相关行业参与,建立起权威的、科学的职业资格标准体系,使其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据。还要通过加强对劳动准入制度的实施的稽查,来推动职业教育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能够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是职业管理的协同。教育部门、经济部门、劳动保障部门、行业协会等有效的沟通与协调,是推动就业准入制度,实行资格证书制度,成立实习实训基地,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重要前提。因此,建立沟通与协调机制,整合政府有关部门、行业与企业力量,形成教育合力,才能推动高职教育发展。

5.切实提升高职教育的办学层次。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没有把高职仅仅定位在在高教的专科层次。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兴未艾,高职教育也在不断发展,应当实事求是,允许条件成熟的职院或专业高延。可先确定条件,在条件较好的高职院校(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或对高职院校某几个符合条件的专业进行试点提升,逐步形成以专科为主,本科、研究生同步发展的高职层次结构,以调动兴办高职的积极性,鼓励突破,鼓励创新。

(责任编辑:袁海军)

猜你喜欢

管理体制高职院校
媒介融合视域下新闻传媒管理体制建设研究
让科研经费回归正途
高职教育发展存在的若干问题研究
图书馆内部控制建设的深度思考
探讨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体制的创新对策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