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KPI的高校网络道德教育路径实证分析
2014-02-17董毅郭继志胡善菊
董毅 郭继志 胡善菊
[摘要]目前,网络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由此产生的网络道德危机不容忽视,高校作为学生的“家园”理应承担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主导者的责任,通过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即关键绩效指标,可以清晰地确定组织管理、教育主体、环境、物质资源、精神资源几个网络道德教育要素,明确各要素的关键指标,进而提高高校网络道德教育实效。
[关键词]网络道德 危机 KPI 高校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5-0020-03
[第一作者简介]董毅,潍坊医学院人文社科学院副教授(山东潍坊261053)
为进一步了解目前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现状,为高校开展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针对网络道德教育问题,本课题组从山东省4所高校中采取整群抽样法抽取了1200名学生为被试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1200份,回收1066份,有效问卷为1024份,问卷有效率为96.06%。被试对象的性别比例、文理专业比例均做了平衡。
一、高校大学生网络道德的现状
(一)大学生网络使用的基本情况
调查显示,每天上网的被试占总人数的59.5%,2-3天上网一次的被试占总人数的23.8%,网络与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密切程度可见一斑。被试在回答“你认为网络在你的生活中主要扮演什么角色”问题时,选择“休闲娱乐工具”的占73.8%,选择“良师益友”的占18.3%,而选择“可有可无”的占4.9%;在大学生常去的网站类型调查中,选择搜索引擎的占56.5%,选择休闲娱乐网站的占54%,选择购物网站的占36.2%,选择学校网站的占36%。这说明大学生喜欢娱乐和新闻多些,在网络使用和信息选择上有很大的主观能动性,能通过网络互动满足自己的精神需要与物质需求,网络的学习功能有待于进一步发掘和利用。
(二)大学生网络道德危机不容忽视
在“是否玩过网络游戏”问题上,被试回答“是的”占到52.8%,而喜欢玩网络游戏的原因主要集中在打发时间(51%)及宣泄情绪(21.2%)上,有32.6%的被试在线路被掐断时或由于其他原因不能上网时感到烦躁不安或情绪低落。这说明部分大学生群体已产生了对网络的依赖,这种依赖会使其逐渐远离社会现实而沉溺于虚拟网络世界。
在调查中,有73.8%的被试认为在网上观看色情信息不属于不道德行为;69.4%的被试认为随意粘贴使用网上论文不是不道德行为;59.2%的被试认为网络游戏作弊不是不道德行为;56.1%的被试认为人肉搜索不是不道德行为;35.8%的被试认为网上骂人不是不道德行为;32.4%的被试认为传播垃圾邮件不是不道德行为;27.9%的被试认为发布黄色信息不是不道德行为;26%的被试认为传播网络病毒不是不道德行为,25.5%的被试认为散布谣言不是不道德行为。这说明大学生对网络道德的认知度较低,网上轻易获取的各种信息会松懈对自我的道德约束,网络的匿名性和隐蔽性更诱使大学生在网上不正当地宣泄情绪,道德责任感也随之弱化。
在回答“你对北影学生殴打清洁工致死这一行为的态度”及“你对药家鑫驾车撞人并杀死被害人行为的态度”时,被试中有1.4%选择赞成与1%选择非常赞成;而在“你对扶起摔倒老人却遭恩将仇报的彭字助人行为的态度”中,选择无所谓的占16.1%,选择不支持的占10.2%;在回答“你对‘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价值观的态度”时,有39.7%的大学生选择“相信”,有19.4%的大学生选择“无所谓”。这也体现出当代大学生人情冷漠、利己主义、社会责任感弱化的价值倾向。
二、高校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刻不容缓
(一)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供需失衡矛盾突出
调查显示,被试在回答“你所在学校有无开展网络伦理方面的教育活动”时,65.6%选择“没有”;被试在回答“你认为你所在学校开展网络道德教育活动的频率如何”时,55.8%认为少或很少,24.5%认为一般,19.7%认为多或很多;被试在回答“你认为大学普及网络道德课程的必要性如何”时,64.1%认为有必要,30.7%认为一般,5.2%认为不必要。这说明高校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中存在着严重的供需矛盾,甚至很多高校在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方面基本处于空白状态。究其原因,在网络教育上,高校往往注重计算机技能操作教育,而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往往注重传统的、僵化的社会道德教育,网络道德教育被挤入真空地带。而反观美国,“在上世纪90年代就形成了以大学教育为主导力量开展大学生网络道德与伦理教育的模式”。
(二)高校担当网络道德教育的主导者义不容辞
首先,大学生一年中的3/4时间处于学校教育阶段。大学时代是大学生道德观念的重要形成时期,其自身还没有形成坚定的道德意志与正确的人生观,对于丰富多样的网络信息缺乏理性的辨别能力,甚至有部分大学生在面对不当的网络信息时没有经过理性思考就随波逐流。
其次,开展网络道德教育有利于营造一种健康、和谐的高校校园文化氛围。调查显示,在回答“你上网关注的内容受谁的影响最大”时,34.3%选择自己,43.6%选择同学,只有4.2%及1.9%分别选择了老师、家长。这说明大学生在网络使用上已具备了自我思考、主动选择的能力,愿意与同龄人分享及沟通,并在学生群体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因此,高校开展网络道德教育不仅是一种示范,更是一种引导,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活动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基于KPI的高校网络道德教育路径选择
(一)KPI指标在网络道德教育中应用的优势
“KPI是用来衡量某一岗位员工工作绩效表现的具体量化指标,它通过将企业宏观战略目标层层分解而产生出部门、员工可操作的具体战略目标,通过对其工作完成效果的衡量和考评促进公司宏观战略目标的实现”。目前KPI是国际通行的企业战略目标管理和经营绩效测评工具,其基本原理同样适用于高校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管理中。
其一,KPI来源于企业宏观战略目标的层层分解,是对部门、员工绩效中可控部分、最能影响企业宏观战略目标的重要部分进行衡量。对高校网络道德教育而言,其最终目标在于提升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素质,规范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行为。这一目标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可以分解成可操作的具体目标,且层层关联、层层支持,这符合KPI核心精神。
其二,KPI可以激励部门、员工持续改进业绩从而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它已不仅仅是一种绩效管理活动。对高校网络道德教育来说,KPI指标更是一种行为引导信号和激励约束手段,一方面使高校管理者从复杂的教育活动和管理评价细节中解脱出来,另一方面使各要素明确网络道德教育管理的过程和目标,并时刻自查实施效果,最终促进整体目标的实现。
(二)KPI指标的构建步骤
首先,明确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目标,确定KPI构成要素。影响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的因素很多,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有物质因素也有非物质因素。根据“二八原理”,在众多的影响因素中选择最重要的、对网络道德教育目标影响最大的若干因素组成KPI一级指标。同时,选中的指标应该是数量化或者行为化的,这些指标的数据或信息是可以进行测量或获得的,被选中的指标要符合高校客观实际,属于可控的、可操作的。
其次,结合工作内容和特点,建立各要素的关键绩效考评指标。同样,这些二级指标的选择也必须是最重要的、可测量的、可操作的。在网络道德教育总体目标下可分组织管理、教育主体、环境、物质资源、精神资源5个管控因素。“组织管理”可分为部门设置与制度管理2个模块;“教育主体”可分为教师教育与优秀学生“传帮带”2个模块;“环境”可分为学校网站建设、思想道德专题网站建设、校园周边网吧规范管理3个模块;“物质资源”可分为经费投入保障、活动场所提供2个模块;“精神资源”可分为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师生沟通交流渠道2个模块。
KPI指标的构建必须紧密结合网络道德教育的目标,按照KPI指标体系的指导,高校应建立符合自身教育客观实际的网络道德教育体系。例如,基于我国大学教育实践现状,在思想政治德育课中增设网络道德教育内容是比较可行的路径选择。负责部门可以划人思想政治德育课所在的教学单位,但教务处必须从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方面把关。在教育主体因素中,形成以辅导员、思想政治课教师为主、其他一线教师为辅的教育者队伍,并积极引进道德好、觉悟高的学生,营造全方位的网络道德教育氛围。在环境因素中,高校的校园网建设可增设法制教育类内容或者建立法律知识论坛,并由专业教师进行咨询答疑,讨论分析网络违法犯罪的一些经典案例或各种网络不道德行为,帮助大学生提高道德自律性和是非判断力,树立大学生正确的网络道德观,而思想道德专题网站的建设应由高校量力而行。在物质资源因素中,高校对于网络道德教育应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如支持学生组织相关的道德宣传活动,或不定期地聘请专家结合大学生在网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做专题报告,开展网络道德讨论。在精神资源因素中,通过开展系统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辅之以必要的网络心理健康咨询,对培养健康的网络心理健康是十分必要的。同时,拓展包括热线电话、QQ、微博在内的多种师生交流渠道,鼓励教师走进大学生生活中,及时了解其思想状况,并给予必要的指导。
最后,评价标准与审核绩效指标。评价标准的设定应结合高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的标准不能过高或过低。审核的目的在于确认这些关键指标是否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各组成要素的绩效。
(三)需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KPI各要素基本是相互独立的,没有体现出相互间的联系,这容易导致各要素单独作战。而且,对于各要素的考核要有明确的考核主体,如果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那么就失去了指标量化的意义。因此,网络道德教育目标的实现,KPI指标作用的发挥,需要学校及各部门的统筹规划和协调配合。
其次,企业KPI绩效考核中的量化特征十分明显,往往倾向于财务指标,在最终确定量化标准前会对设定目标的关键参数进行一系列的取样、计算、分析,以保证各关键指标对于目标达成的约束性。而高校的网络道德教育不具有显性的经济产出性,其指标更倾向于任务性,更强调行为引导作用。因此,在各关键指标的具体量化方面,如何增强指标的科学性需进一步探索。
(责任编辑:刘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