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64排螺旋CT扫描对结肠癌的诊断价值

2014-02-04华任春慧刘寅赫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4年8期
关键词:肠壁管腔结肠癌

姜 华任春慧刘寅赫

64排螺旋CT扫描对结肠癌的诊断价值

姜 华1任春慧1刘寅赫2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扫描对结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经手术或结肠镜病理证实的结肠癌患者的CT影像资料,观察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周围侵犯及远处转移情况,判断肿瘤分期。结果 36例患者中升结肠癌15例,横结肠癌7例,降结肠癌5例,乙状结肠癌9例。CT表现为病变段肠壁局限性不规则增厚或环形增厚、管腔内外软组织肿块、局部管腔不规则狭窄,增强扫描病变部位出现明显不均匀强化,可见周围浸润及转移征象。结论64排螺旋CT扫描能够较准确地显示病变部位、与周围结构关系、有无邻近器官侵犯及有无远处转移,对结肠癌的诊断及分期有重要价值,为临床手术方案的制订提供可靠依据。

结肠癌;X线计算机;64排螺旋CT;MPR重建

结肠癌是消化道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多为腺癌。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发生改变,结肠癌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且呈年轻化趋势,男性多于女性。以往结肠癌的诊断主要依靠消化道钡剂灌肠X线检查及结肠镜检查,但这些检查局限于仅能观察肠腔内的病变,对肠壁改变以及肠腔外的病变难以显示,不能准确的进行结肠癌的诊断及分期。近年随着多排螺旋CT扫描技术和图像后处理功能的发展,能多层面、多角度的观察图像,并且可以同时显示肠腔内外及腹腔内其他情况,能够准确的进行手术前诊断及分期。多排螺旋CT检查在结肠癌的诊断中越来越重要,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7月至2013年9月经临床病理证实的36例结肠癌患者的CT影像资料,探讨64排螺旋CT在结肠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09年7月至2013年9月CT图像资料完整经临床手术或结肠镜病理证实的结肠癌患者36例,其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38~72岁,平均(56.7±2.1)岁,病程2~10个月。主要临床症状为腹痛、腹部包块、血便、排便习惯改变、消瘦、乏力等。

1.2 检查方法 患者检查前8 h禁食、禁水,常规清洁灌肠,检查前0.5 h患者口服1.5%泛影葡胺600 ml充盈胃及小肠,并于检查前10 min肌肉注射泛影葡胺654~210 mg,给于1 000 ml清水保留灌肠,然后行CT扫描。使用日本TOSHIBA公司的Aquilion64排螺旋CT,患者取脚先进仰卧位,扫描范围膈顶至耻骨联合,常规平扫后行CT增强扫描,通过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入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普罗胺60~90 ml(1~2 ml/kg),流速3.0~3.5 ml/s,应用实时对比追踪系统(sure start技术)于肝门区腹主动脉中心取感兴趣区,CT值达到180 Hu时自动触发扫描,一次扫描结束后分别延迟25 s及100 s进行静脉期及延迟期扫描,扫描参数:120 kV,150 mA,0.45 s/圈,重建层厚0.5 mm,所得图像在计算机工作站(vitrea)进行图像分析及后处理,以多平面重组(MPR)二维图像为主。

2 结果

36例患者中升结肠癌15例,横结肠癌7例,降结肠癌5例,乙状结肠癌9例。CT表现为局限性不规则结肠壁增厚23例,肠壁厚度6.3~18.6 mm,肠壁环形增厚及软组织肿块13例,其中8例出现不同程度管腔狭窄,增强扫描增厚肠壁及软组织肿块出现明显不均匀强化。9例病灶周围相应区域可见淋巴结影,4例患者肝脏可见多发转移病灶,1例转移灶中可见钙化,3例患者出现不完全性肠梗阻。

3 讨论

结肠癌的发生与遗传、环境、饮食习惯等多种因素引起的原癌基因激活和抑癌基因失活密切相关[1]。由于结肠走行迂曲,行程长且位置不固定,常规CT扫描速度慢,难以在一次屏气时完成全腹扫描,且增强扫描不能在结肠强化的峰值期内完成全结肠扫描,很难发现结肠病变的动脉期及静脉期强化特点[2],单纯原始横轴位图像很难准确显示并分析结肠的解剖结构,对结肠肿瘤的诊断有一定局限性,诊断准确性不高[3]。64排螺旋CT扫描速度快,层厚薄,Z轴分辨率高,能够做到各向同性,并且可以进行多种图像后处理,能够对病变肠管的形态,病变的部位、范围以及病变的强化特点进行多平面、任意角度的观察,显示肿瘤的软组织肿块以及相应的肠梗阻、转移等继发征象,因而可以比较好的评价病灶本身、周围组织侵犯及远处转移情况,使结肠癌诊断准确率和CT术前分期准确率明显提高[4]。

结肠癌在64排CT扫描时主要表现为结肠壁局部不规则增厚,结肠管腔内肿块,局部管腔不规则狭窄和病变段肠壁异常强化[5]。正常结肠在充盈状态下肠壁厚度不超过3 mm,空虚状态下肠壁厚度不超过5 mm,当肠壁厚度超过5 mm为可疑增厚,超过10 mm可以明确肯定有病变发生[6]。当肠壁厚度超过2~3 cm时则形成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当病变引起肠壁增厚形成肿块或环壁侵润增厚肠壁超过结肠周径3/4时可引起局部肠管管腔变窄。增强检查时增厚肠壁所形成的软组织肿块及增厚的肠壁可出现明显强化,病灶较大时中心可出现液化坏死、密度不均,增强扫描时出现不均匀强化。当肿瘤穿透肠壁时,结肠壁浆膜面变得模糊不清,浆膜外可见条索状软组织密度影。结肠与周围邻近器官脂肪间隙模糊、消失,提示周围组织器官受侵犯。

淋巴转移是结肠癌最常见的转移方式,并且很早发生,结肠癌淋巴结转移多为小淋巴结(小于4 mm)[7],部分转移性淋巴结与肿块融合难以区分,升结肠癌淋巴结转移多见于十二指肠降部前方及外侧,横结肠转移淋巴结多位于胰腺周围并可侵及胰腺,降结肠淋巴结转移可见于结肠血管的肠系膜内。本组患者中9例病灶周围相应区域可见淋巴结影,直径为3~11 mm,若使用淋巴结直径大于10 mm为阳性的传统标准,则无法判定为淋巴结转移,但手术病理证实病灶周围的淋巴结部分为淋巴结转移,因此当64排螺旋CT扫描发现病灶周围出现淋巴结影时,应高度怀疑淋巴结转移可能。结肠癌的远处转移以肝脏最为多见,肝转移多为门静脉血行转移,其内可见钙化[8],其次为肾上腺、卵巢等部位。

结肠癌根据CT所见可分为4期[9]:Ⅰ期:结肠腔壁内息肉样肿物,无结肠壁增厚;Ⅱ期:结肠壁增厚,超过6 mm,但无邻近器官侵袭;Ⅲ期:结肠壁增厚或肿瘤侵及附近器官或腹壁;Ⅳ期:结肠癌合并远处转移、播散。

综上所述,64排螺旋CT在结肠癌的检查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的应用除能够清晰的显示结肠癌病灶本身情况,还能全面地显示病灶与周围器官之间的关系及淋巴结转移与远处器官转移的情况。因此,64排螺旋CT检查可为结肠癌的诊断及术前分期提供可靠依据。

[1] 刘宏,张苏展,蔡善荣,等.microRNA143表达对结肠癌组织中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J].中华肿瘤杂志,2008,30(7): 498-501.

[2] Byuu JH,Ha HK,Kim AY,et al.Ctfindings in feripheral T-cell Lymphoma involving the gastroin tesinal tract[J].Radiology,2003 (227):59-67.

[3] Gazelle GS,GaaJ,SainiS,et al.Stagiroy of colon carcinome using water enema CT[J].J comput Assist Tomogr,1995,19(1):81-91.

[4] 王锡明,武乐斌,张云亭,等.结肠癌64层螺旋CT增强表现及病理对照研究[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6(22):1459-1461.

[5] 马雯.结肠癌的CT征象及诊断价值[J].四川医学,2007,28(7): 714-715.

[6] 曹丹庆,蔡祖龙.全身CT诊断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 515-515.

[7] 王建军,杨培金,李树金,等.螺旋CT扫描对结肠癌的诊断价值[J].医学信息(手术学分册),2007,20(7):619-621.

[8] 王玉梅,张守满.螺旋CT仿真内镜在结肠肿瘤筛选中的应用[J].中国CT和MRI杂志,2006,4(3):54-55.

[9] 李果珍.临床CT诊断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497-497.

R730.4

A

1673-5846(2014)08-0206-02

1牡丹江红旗医院影像科,黑龙江牡丹江 157011

2牡丹江肿瘤医院影像中心,黑龙江牡丹江 157011

任春慧,E-mail:yxxx55@126.com

猜你喜欢

肠壁管腔结肠癌
3~4级支气管管腔分嵴HRCT定位的临床意义
肠壁增厚分层并定量分析对小肠坏死的诊断价值
16 排CT 诊断肠壁缺血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临床作用探讨
传统纯棉白条检查法与医用导光检测仪在管腔器械清洗质量评估中的应用
高频超声诊断小儿原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
自制便携式光源管腔器械检测仪的应用效果
管腔器械清洗效果不同检测方式的比较
ESE-3在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结肠癌中的意义
腹腔镜下横结肠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64排CT诊断肠壁缺血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