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6 排CT 诊断肠壁缺血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临床作用探讨

2021-03-28段新存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16期
关键词:肠壁肠系膜征象

段新存

(河北省清河县中医院,河北 清河)

0 引言

肠壁缺血性病变是指肠道血供不足下的异常代谢性疾病,属于常见的一类综合征,其临床发病后具有缺乏血流灌注的重要特点,也会发现血液回流受阻后肠壁缺血性坏死[1]。肠壁缺血性病变发病因素较多,症状表现就是腹痛,临床极易与其他急腹症混淆而被误诊[2]。研究发现多数肠壁缺血性病变以结肠脾曲位中心,呈节段性发生。如何有效提高肠壁缺血性病变诊断水平是临床研究的重点项目之一。目前,我国临床上对于肠壁缺血性病变的诊断手段主要有B 超、CT扫描、病理检查、血管造影等[3]。影像学检查主要是对肠系膜血管成像后诊断肠壁动静脉栓塞情况,不同影像学检查手段对其诊断准确率也不尽相同[4]。血管造影临床诊断准确率虽然较高,但其创伤大、操作技术要求高、费用高,不能广泛普及。B 超虽然无创、价格低廉,但腹壁脂肪层及肠道内容物影响最终检查结果,不能满足临床精确诊断的高要求。相比之下,CT 无创、时间及空间分辨率都高,对病变诊断更加精准。现就我院16 排CT 在诊断肠壁缺血性病变中的相关资料进行整理,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择2016 年8 月至2019 年8 月我院收治的肠壁缺血性病变者40 例,其中男女比例为21∶19;年龄32~76岁,平均(49.8±5.2)岁;发病时间2~70 h,平均(10.5±2.6)h;合并症情况:糖尿病11 例、高血脂8 例、冠心病5 例、高血压11 例。触诊患者表现出腹软及压痛,腹痛可为间歇性或持续性,以中下腹部和脐周为主要疼痛区域。另外合并胃肠道症状8 例、发热6 例、便血19 例。入选的40 例都自愿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存在恶性肿瘤者。

1.2 研究方法

选择GE 公司Optima 520 型16 排CT 对40 例患者进行腹部平扫和增强扫描,存在呕吐者禁用对比剂。在仰卧位下依次进行腹部定位相扫描及螺旋容积扫描,具体扫描范围为耻骨联合下缘位到膈肌位置,扫描4~8 s,对感兴趣区进行3 mm 薄层扫描。造影剂为碘海醇和碘必乐,75 mL 造影剂+20 mL 生理盐水以3.5 mL/s 速率经肘静脉注射。达到CT 阈值后触发3 期动态扫描,设置参数为:管电压电流分别为120 kV、250 mAs,螺距1.0 获得的扫描原始数据上传到工作站实施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建以及容积重建,分析血管情形。最后,由2 名专业的影像学医师进行读片,做出病情诊断结论。再以病理组织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 扫描诊断准确率。

2 结果

40 例患者经病理诊断为肠壁缺血性病变,血管狭窄包括腹主动脉狭窄、肠系膜上下动脉狭窄。16 排CT 扫描诊断肠壁缺血性病变39 例,诊断准确率为97.50%。漏诊1 例肠系膜下动脉狭窄,详见表1。典型CT 征象:肠壁扩张、变薄,肠壁分层强化、变厚;肠系膜下血管稀疏、细小或者密集、增粗,肠壁广泛积气(图1:肠系膜血管增粗,密度增大;图2: 肠壁广泛积气)。

图1 肠系膜血管增粗,密度增大

图2 肠壁广泛积气

表1 病理诊断结果与CT 扫描诊断结果对比[n(%)]

3 讨论

肠壁缺血性病变者发生后影响肠道功能,肠道蠕动减慢或消失,早期症状隐匿而难以察觉,临床表现包括腹痛、腹泻及血便,左下腹、脐周疼痛最为明显,早期持续2~3 d 的症状无特异性,在积极治疗后症状会改善[5]。病变为动脉缺血是则会发病急切,为静脉缺血时发病相对缓慢。因其症状特异性不明显,极易出现漏诊、误诊,延误疾病治疗。若治疗不及时则会随着病情延长而恶化,诱发肠壁坏死、穿孔、坏疽等严重病变,还有病情严重者可能导致休克,有生命危险。及早诊断肠壁缺血性坏死病变对后期治疗及预后都意义重大[6]。肠壁缺血性病变常常在确诊或进行药物注射治疗才能治愈。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病理穿刺、影像学扫描等手段进行诊断,早期患者可经B 超、CT 等影像学筛查[7]。16 排CT 是一种分辨率高、准确性高、无创性立体成像技术,辅以软件分析和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重建后,可获得清晰、立体的三维影像,这对确定肠壁病变状态、位置、范围等都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8]。研究证实16 排CT 可高度精准诊断肠壁缺血性病变,还可观察和显示病变位置、溃疡情况、水肿及出血情况等,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指导意见[9-10]。CT 检查方法也在不断优化,且其操作简单、检查快速、无创、分辨率高、后处理功能强大,对肠壁缺血性患者血管内栓子及肠壁内栓子均能清楚显示,还可直观观察肠腔、肠壁、周围邻近血管充盈程度、相邻器官情况等。本次40 例患者病理改变包括血管狭窄,包括腹主动脉、肠系膜上下动脉等处狭窄病例,在16 排CT多方向扫描中获得了多切面图像资料,可以精准描述肠壁病变局部细节、空间解剖结构,还可显示血管内和肠壁内栓子、肠壁缺血部位、静脉侧支循环等情况[11-12]。总结CT 扫描中肠壁缺血性病变的征象包括肠壁环形增厚、分层强化,肠壁狭窄、节段性扩张,肠系膜细小血管密集、增粗,并伴有部分稀疏、细小征象,部分还有肠系膜水肿、腹水征象。本次CT扫描诊断准确率为97.50%。

综上所述,对于肠壁缺血性病变来说,16 排CT 扫描诊断价值较高,可快速获得清晰、精确的诊断影像,得出准确的诊断结论,对临床疾病诊断、治疗、预后评估都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肠壁肠系膜征象
CT小肠造影在鉴别克罗恩病活动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产前超声间接征象在部分型胼胝体发育不全诊断中的价值
超声检查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手术决策的意义探讨
Lung-RADS分级和CT征象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价值
肠壁增厚分层并定量分析对小肠坏死的诊断价值
血清肿瘤标记物CA125、HE4与多层螺旋CT征象联合对卵巢癌的诊断价值
克罗恩病与肠系膜脂肪
蝶鞍分区联合影像征象对鞍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腹腔镜与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对比研究
腹腔镜下横结肠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