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唯分数论”逐出教育神坛
2014-02-03黎伟平邓桥发
◎黎伟平 邓桥发
将“唯分数论”逐出教育神坛
◎黎伟平 邓桥发
当今“中国式”的教育特别看重学生的课业成绩,而对学生们最重要的情感教育,并没有去重点关注。
何谓情感教育?它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
近年来,未成年人自杀和杀人的事件不断发生。如何帮助沉迷网络、叛逆、逃学、厌学、自闭、亲情淡漠的问题少年走出成长的困境,是当前政府须重视的问题。
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海姆·吉诺特博士在《孩子,把你的手给我Ⅲ》中写道:“每一个成年的杀人犯,都曾经是在学校里待过几年的孩子。每一个盗窃犯,都有过应该教给他价值观和道德观的老师。每一个罪犯,都曾经接受过老师的教育。每一所监狱,都是我们失败的教育制度的一个戏剧性的展示。”
2014年5月28日,《新快报》一篇题为《北京发布未成年犯罪白皮书:学生犯罪率超成年者》的报道引发了人们的关注。北京自2009年至今,学生犯罪率已连续五年超过未成年无业人员犯罪率。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犯罪情况最为突出。
2014年5月27日,浙江在线网的报道《学霸玩家高考前跳河自杀 死前留神秘数字》让人心情沉重!是怎样的一种心理使得一个体格健康、被校长评价为“正常”的人,最终却选择以放弃生命作为代价,去获得一种心灵上的自由?
一年前的春夏之交,复旦大学学生黄洋被同宿舍同学林森浩投毒致死一案震惊全国。同宿舍里发生命案的事件近几年屡见不鲜。
缺乏关爱和得不到及时的帮助,是孩子走向消极厌世乃至犯罪的主要原因。
古人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心灵受伤的孩子在与老师们朝夕相处的学习生活里,需要遇到一位懂得及时给予他心灵救赎的老师。
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学校会为每名学生建立成长档案。班主任必须跟踪好教室内每位学生的成长动态,对于随时出现的“特殊个体”,班主任和其他科任老师会及时深入了解情况,利用心理学知识及时帮助学生度过成长的困境。
广州市新穗学校副校长胡俊崎表示,每个孩子都应该受到平等的教育,尤其是特殊群体,更应该受到社会和学校的关注。
2014年3月21日,在广州举行的中美中小学校长教育论坛上,来自美国的校长跟中国的校长们分享了他们国家评价校长工作业绩的方法主要是从学生整体的进步状况进行全面分析。对此,至少要从两个角度进行解读,一是关注课业成绩;二是关注学生成长。美国的教育工作者更多关注身心上有缺陷的特殊群体,并且实施问责制,要求学校和老师帮助弱势群体,决不让一个孩子落后,通过课程帮助学生定位好他们未来的工作。同时,部分学校在周末开展辅导班帮助中下层学生提高课业成绩,辅导的费用则由政府支付。
教育界有这样的一句名言:“教育是用生命感动生命,用灵魂唤醒灵魂!”它是一个直面生命的发展和个人心智发展的问题,绝不仅仅是关注考试成绩。
今年5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活动时强调:“学校要把德育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全面加强校风、师德建设,根据少年儿童特点循循善诱、春风化雨,努力做到每一堂课不仅传播知识、而且传授美德,每一次活动不仅健康身心、而且陶冶性情,让同学们都得到倾心关爱和真诚帮助,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学生们心中生根发芽。”
教育,是立足于长远的事业。“中国梦”的实现,靠我们这一代,更靠下一代。
作者系广东珠海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