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开发重在提高人才效能
2014-02-03林泽炎
◎林泽炎
人才开发重在提高人才效能
◎林泽炎
千秋基业,人才为先。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离不开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效能强大的人才队伍的支撑和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人才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为我们从事人才工作指明了努力方向,提出了富有时代特色的人才工作要求。
人才开发应紧紧抓住人才效能提高这个重点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从人才培养、选拔、使用、评价到人才激励、保障、约束和环境营造等,已形成一套富有中国特色的人才工作理论体系,凸显了系统化人才开发智慧。总书记指出,我国是一个人力资源大国,也是一个智力资源大国,我国13亿多人大脑中蕴藏的智慧资源是最可宝贵的。可以说,这些最宝贵的智慧资源是我国拥有的最大竞争优势,亟待我们开发。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鼓励人才为实现“中国梦”奉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就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社会生产实践的丰富,我国人才资源总量稳步增长,人才素质明显提升。据测算,我国2020年人才资源总量预计达到1.8亿人,人才资源占人力资源总量的比重将提高到16%。但是,人才效能却有待进一步提高。我国人力资本投资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2%左右,人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仅达到27%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60%以上的贡献率。仅就科技人才队伍的规模来看,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但是,却面临着创新型科技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世界级科技大师缺乏,领军人才、尖子人才不足,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同生产和创新实践脱节等严峻挑战。移动互联网时代,参与全球化竞争的任何组织要具备强大的竞争实力,仅仅具备一定数量的人才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不断创新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努力提高人才效能。因此,在人才总量不断增长的基础上,必须将提高人才效能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创新人才开发的方式方法,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及能力发挥环境,努力在全社会形成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这是我国人才工作从数量型开发向效能型开发转变的时代要求,也是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经济发展转到质量和效益上来提供强大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的现实举措,更是形成由注重物质资本驱动向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双轮驱动的经济社会发展格局的形势需要。可以说,如今人才开发工作已进入急需提高人才效能的时代。
以提高人才效能为目标创新体制机制
提高人才效能是人才开发的目的,是在拥有一定数量的人才和优化人才配置结构的基础上,通过使用人才并在人才使用中检验人才开发效果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才越多越好,本事越大越好。人才多少是个“数量”问题,人才本事大小是个“质量”问题。只有解决了人才数量和人才质量问题,才有可能提高人才效能,也只有在数量庞大和质量优良的人才队伍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才效能,才能助推和保障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应对日趋激烈的全球化市场竞争,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可以说,提高人才效能,是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从依赖“人口红利”到依赖“人才红利”的必要准备,也是全社会人才开发思想的蜕变过程。因此,在我国人才总量不断增长和人才质量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如何提升人才效能就显得尤为关键和重要。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力完善人才发展机制,用好用活人才,建立更为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破除人才流动、使用、发挥作用中的体制机制障碍。以提高人才效能为重点的人才开发,是一个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家庭、用人单位等各方面齐努力的系统工程,更是一门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人人熟知特别是任一组织的领导者需要掌握的“泛科学”。一般而言,提高人才效能,当今需要重点抓好五方面工作。一是要尽早提出并贯彻落实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人才开发“大战略”,解决人才工作战略方向和目标不明确的问题;二是要通过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创新人才引进或人力资本分享方式,大力发展教育,努力造就一支规模庞大的人才队伍,着力解决人才“数量”不足的问题;三是通过发挥政府、社会、学校、家庭、用人单位等各方面在人才开发方面的独特作用,培养人才掌握专业知识、操作性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认知技能”的同时,培养人才社会适应性、沟通、团队合作等“非认知技能”,解决人才综合素质不高的问题;四是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实现人才供给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之间的结构优化,解决人才配置不合理的问题;五是要通过营造良好工作环境,建立能力和业绩导向的人才使用机制,解决人才价值发挥不充分的问题。只有坚持党管人才原则,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着力抓好以上五方面工作,真正提高人才效能,才能有效激发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
让人才在广泛的社会实践中提高效能
提高人才效能,除了外在的基于人才开发制度创新的体制机制创新和环境营造外,关键还是要尊重人才的主观能动性和人才成长规律,让人才参与广泛的社会实践,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我们知道,人才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具有一定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根据这一认识,具有一定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的人只是“潜在人才”,只有那些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才是“现实人才”。提高人才效能,可以说就是将“潜在人才”转化成为“现实人才”,让人才有效开展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做出更大贡献的过程。这一转化过程不仅是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的首要目标和根本出发点,也是在“全球化的世界和转型中的中国”这一大背景下,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更是人才在广泛的社会实践中成长、展示才华、释放效能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让全体人民进一步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通过劳动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在谈到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时,总书记说:“必须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可见,劳动、创新等实践活动,不仅是提高人才效能的舞台,更是人才效能高低的试金石。我们不仅要为人才提供实践舞台、人生出彩的机会,而且要创新人才在实践中竞争的市场化机制,建立差异化的人才激励机制和公平化的人才保障机制,引导人才融入实践,在实践中竞争,用实践成果检验人才能力,真正“激活”人才,提高人才效能并让人才效能发挥到极致,使人才拥有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动力和智慧,做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创新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过35年的改革开放,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我们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我们对人才的渴求,不仅是对人才数量的渴求,更是对人才效能提高的渴求。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培养数量更多、质量更高、结构更优、效能更强的人才队伍。
作者系全国工商联研究室主任、中国人才研究会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