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多动症实证治心肝、虚证调脾肾

2014-01-23韩新民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4年3期
关键词:阴虚证心肝病位

韩新民

儿童多动症是儿科常见的一种慢性精神神经系统疾患,中医药治疗有一定的特色优势。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医药界对本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对本病的认识和治疗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加,精神神经系统疾病正在逐渐增多。2011-10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儿童多动症是中医药治疗的优势病种之一,并组织开展了儿童多动症中医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的研究。中医学认为本病的主要病位在心、肝、脾、肾,其主要病机是脏腑功能失调,阴阳平衡失常。笔者通过长期的临床研究分析认为,实证病位主要在心肝,虚证病位主要在脾肾,其中情志因素是重要的致病原因,可贯穿疾病始终[1,2]。七情之过,首害气机,肝主疏泄为气机之枢,对情志起重要的疏泄调节作用。肝气调达,气贯全身,全身舒畅;肝气郁结,则烦急,易激惹,冲动任性。发病患儿多为独生子女,家中大多过分溺爱,所欲不遂,即发脾气,性情急躁易怒,加之教育失当,极易造成心理失和,情志不悦;其次,发病患儿以学龄期儿童最为多见,主要原因是因家长期望甚高,管教过严,学业负担过重,且缺乏必要的体育锻炼及娱乐活动,身心得不到放松,积怨在心,久郁于肝,以致肝失调达,疏泄失常,疾病由生。正如张从正《儒门事亲·卷一·过爱小儿反害小儿》说:“富家之子,得纵其欲,稍不如意则怒多,怒多则肝病多矣!”加之,随着城市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发生变化,患儿多喜荤厌蔬,挑食偏食,家长溺爱,随其所欲,致使脾胃受损,运化失常,痰浊内生,郁而化热,痰热胶结,扰动心肝,久之则肝之阴阳失调,疾病乃生。又由于小儿“心常有余”,心为火脏,火性属阳,其性炎上,亢奋易动,小儿生机旺盛,心火易亢,加之五志过极易从火化,伤及心阴,出现心火有余,心阴不足,心神受扰,神不守舍,注意力不集中,多动不宁之症。

笔者对9家协作单位进入儿童多动症临床路径研究的270例患儿,进行总结分析得出:开始进入临床路径时心肝火旺证最多,有107例,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心肝火旺证、痰火内扰证两种实证为主的证型逐渐减少,肝肾阴虚证、心脾两虚证、肝郁脾虚证的证型逐渐增多,这符合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80年代儿童多动症肝肾阴虚证最为多见,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的改变,现在疾病初期实证逐渐增多,尤其是心肝火旺证增多最为明显。经过治疗心火肝亢逐渐减轻减少,其阴虚之证逐渐显现。所以本病的后期以肝肾阴虚证最为多见。一方面是由于火邪阳热,耗伤阴液,心火旺则心阴伤,肝阳亢则肝阴虚,久则伤及肾阴。尽管各证型所关涉的脏腑、气血盛衰有所不同,但最终必伤及肾,正所谓“久病及肾”“穷必伤肾”。另一方面,由于小儿“肾常虚”,肾中的元阴元阳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儿童正在生长发育阶段,肾精尚未充足,肾气亦未旺盛,而生长发育迅速,阴精相对不足,故易出现阴不制阳,阳盛则多动的现象。脾为后天之本,在后天的生长发育阶段,饮食失当,脾胃受损,脾藏意主思功能失职,则出现神思涣散、兴趣多变,做事半途而废等症,正如《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脾主意与思,意为记所往事,思则兼心之所为也……脾受病则意舍不清,心神不宁。”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儿童多动症初期多为心肝火旺证,病程较短,病理性质多属实或实多虚少;肝肾阴虚证、心脾两虚证多在疾病的中、后期,病程较长,病理性质多属虚或虚多实少。所以,我们提出实证治心肝,虚证调脾肾的治疗大法,其目的就是为了调整失常之脏腑功能,燮理失衡之阴阳气血,达到“阴平阳秘”,疾病而愈。

治疗心肝火旺证常用安神定志灵、柴胡疏肝散、泻心导赤散、龙胆泻肝丸加减;肝肾阴虚证常用杞菊地黄丸、知柏地黄丸加减,也常用静灵口服液、小儿智力糖浆治疗;心脾两虚证常用归脾丸、甘麦大枣汤加减。临床上要审因论治,随证加减。以药物治疗为主,配合心理疏导、行为疗法等综合治疗,儿童多动症是完全可以治愈的。

[1] 韩新民.儿童多动症心肝火旺证探析[J].中医儿科杂志,2006,2(1):11-12.

[2] 殷春霞.韩新民教授治疗儿童多动症经验[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2(1):41-42.

(收稿日期:2014-05-19)

猜你喜欢

阴虚证心肝病位
杞菊地黄丸治疗飞蚊症肝肾阴虚证的疗效观察
基于中医传承计算平台9 014例阴虚证处方中牡丹皮的用药规律分析
肝阴虚证证候特点及辨证用药规律的文献研究
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案例举偶
同谋
中医对痛风的认识
爱称
消渴病合并抑郁症之病位探析
鸟与树
心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