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灌注、MR灌注成像与MR扩散加权成像对肝脏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比较
2013-11-21湖南省长沙市第一医院长沙410005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医院(长沙410005) 蒋 旭 李 鹏
CT灌注、MR灌注成像与MR扩散加权成像是目前诊断肝脏恶性病变的主要手段,但由于肝脏患病复杂,仪器检测难度大,易导致漏诊、误诊。此外,由于医师的诊断经验不同也会对同一成像结果作出截然相反的诊断[1,2]。为了提高肝脏恶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避免漏诊、误诊,延误患者的治疗时机,我院于2010年2月至2011年3月对134例疑似肝脏恶性病变患者进行CT灌注、MR灌注成像与MR扩散加权成像3种诊断手段的临床诊断研究,现分析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选择入住我院并接受诊断的疑似肝脏恶性病变患者134例,其中男86例,女48例,年龄35~69岁,平均49.2岁。最终确诊结果:肝癌22例,肝细胞癌34例,胆管癌29例,其他转移癌19例,非肝脏恶性病变30例。
2 检查方法
2.1 MR:采用Siemens 1.5TMR和GE1.5TMR扫描仪对所有患者进行检查。患者在MR检查前需要禁食3~6h,患者检查采取仰卧位,经过定位扫描之后,方进行常规的横断面DWI、T1WI和T2WI扫描。DWI扫描:采用横断面扫描,平面回波成像,其TR/TE值为4000~6000/60~90ms,矩阵为192×192,控制层厚范围为5~6mm,层距控制在1~2mm之间,FOV为380mm×310mm,于扫描野上下各增加一个预饱和带,DWI扫描时间为290s,扫描期间患者需要平静呼吸。每位患者共需要扫描5次,其信噪比为1.0。于X、Y、Z三个维度上选择三个扩散系数分别进行扫描,每次扫描均可获得多图层的图像,每层图像包含不同b值的扫描图像,而且系统能够自动按照b值的做差最大的扫描数据整合除表观弥散系数的图像。T1加权扫描:采用横断面扫描,小角度并快速激发梯度回波,其中 TR/TE值为180/4.6ms,矩阵为192×256,控制层厚范围为6~8mm,层距控制范围为1~2mm,FOV为380mm×310mm,扫描时间为10~15s,其翻转角度为60度。T1加权扫描的范围宜覆盖患者的整个胰、肝、肾脏区域。T2加权扫描:以快速自旋回波采取横断面扫描,其TR/TE值为1200/90ms,控制层厚范围为5~6mm,层距控制在1~2mm之间,FOV为380mm×310mm,扫描时间为15~17s,矩阵为192×256,期翻转角度为150度。患者扫描时需要屏气。
2.2 MR灌 注:MR的灌注层面要选择可以显示靠近患者病灶中心层。应用FLASH 2DT1进行加权,采取横断面扫描,其TR/TE值为35/2.49ms,层厚为6mm,层距控制在1~2mm之间,矩阵为192×256,FOV值为400mm×310mm,扫描时间为3s,其翻转角为70度,逐次扫描,每次扫面两层,共计扫描35次。采用高压静脉注射进行Gd-DTPA肘注射,注射速率约为3~4ml/s,通过注射并同时开始启动MR扫描。在扫描的过程当中,患者要保持平静呼吸。
2.3 CT灌注检查:应用GE lemage supreme螺旋CT多层螺旋CT机,常规肝脏CT平扫参数为:管电流为120mAs,管电压为140kV,准直为5mm,层厚范围为5~6mm,扫描周期为1s,管球旋转的螺距为5mm,进动距离是20mm。CT灌注扫描层面和 MR灌注扫描层面相似,保证同一患者的MR灌注和CT灌注扫描层面尽量一致。采用高压注射进行对比剂优维显300的注射,注射量为40ml,注射的速率为3ml/s,注射后60s以内采用Test blous序列行动态同层扫描,此过程中其管电流为30mAs,管电压为120kV,层厚为5mm,准直为2mm,扫描周期为2.5s,单词扫描时间为0.5s。该过程中患者均保持平静呼吸方式。
3 检测指标 分别对每位患者进行3种诊断方法检查,并计算以下指标。
3.1 ADC值的测量:从拟合生成的患者的ADC图像上对ADC值进行测量。收集患者不同层面的ADC测量值,并计算平均值。
3.2 MR灌注SSr测量:以脾脏峰值时间为中界,计算患者的脾脏峰前后曲线的最大斜率值,并以脾峰值前后的2个最大斜率比值为主要评估指标进行比较。SSr=SS前/SS后,表示患者该病灶的动门脉灌注比率。尽量保证患者的相应ROI划分一致、灌注层面一直。分别运用三种诊断方式对患者进行诊断,并得出诊断阳性率,同时诊断出患者的具体疾病,并根据诊断结果计算诊断符合率,诊断符合率计算公式为:诊断符合率=(阳性患者人数-误诊人数)的绝对值/最终确诊人数。
4 统计学处理 本组对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选用方差分析检验,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P<0.01为有极显著性差异。
结 果
MR扩散加权成像检出阳性患者91例,其中包含确定为肝脏恶性病变患者83例,误诊8例,诊断符合率为79.8%。CT灌注检出阳性患者102例,其中确定为肝脏恶性病变患者100例,2例误诊,符合率为96.1%。MR灌注成像检出阳性患者98例,其中确定为肝脏恶性病变患者95例,误诊3例,诊断符合率为91.3%(详见附表)。
附表 两组患者3种诊断方式比较[n(%)]
讨 论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简称为MRI,其是利用在人体的各个组织细胞中的质子当在磁场中受到一定的射频脉冲时便可以发生核磁共振,并产生特殊的磁共振信号,通过计算机分析处理后,可以建立人体的某一层面图像。CT是根据人体内不同组织器官对X射线透过率和吸收率的不同对人体组织器官进行成像,其灵敏度与仪器相关,X射线投射和吸收数据输入到电子计算机之后,电子计算机程序会对数据进行进一步处理,然后重构出人体内部X射线图像。灌注成像是在血流动力学基础上对血液围观分析运动予以检测,其检测的并非血液的宏观流动[3,4]。CT灌注是最早应用于医学成像体系的,其方法、设备等比较成熟,所以检测阳性率和准确度均较高,如本例中CT灌注检出阳性患者102例,其中确定为肝脏恶性病变患者100例,误诊2例,符合率为96.1%,是3种方法检测结果最高的,但是CT灌注成像检测仍然会出现漏诊和误诊病例。MR灌注成像与CT灌注成像类似,但是目前其粪便率还没有达到CT水平,并且由于肝脏部位的序列如图像稳定性较差,所以会产生明显的伪影。因此,本研究中MR灌注成像检出阳性患者98例,其中确定为肝脏恶性病变患者95例,误诊3例,符合率为91.3%,低于CT检测,但是临床应用发现,由于患者肝脏病灶内会存在碘油残留,而使CT灌注变得非常困难,所以会明显增加漏诊和误诊率,但是MR灌注则受碘油影响较小,而且其应用对比剂剂量小并具有较高的时间分辨率,所以MR灌注可以作为CT灌注的辅助检测手段。MR加权成像由于存在MR固有的缺陷,所以分辨率较低,容易出现各种伪影,而且采集图像扭曲变形,所以对疾病判断造成较大困难这也符合本研究中MR扩散加权成像阳性率较低的结果。但是由于其采集的信息量较大,可以作为次于MR灌注的辅助检查手段。因此,对于临床中出现的肝脏恶性病变不确定的患者可以通过MR灌注和MR扩散加权成像来辅助检查。
[1]邹文远,张自力,石思李.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肝癌TACE前后血供变化的价值探讨[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0,20(7):1003-1005.
[2]周 平,刘浔阳,李瑞珍,等.超声造影与增强螺旋CT评估原发性肝癌非手术治疗的对比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32(4):690-694.
[3]俞 花,朱 珍,陆新元,等.20例肝细胞癌伴同时性多原发性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J].中国癌症杂志,2010,20(12):957-959.
[4]王秋实,邹 艳,刘 辉,等.肝纤维化MR弥散加权成像与病理的对照研究[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9,29(10):1965-1968.